第二十四章 對峙

三日後,楊明一行終抵不其縣。

其緊鄰北海郡,原屬徐州琅琊郡,今屬東萊郡,因在不其山下而得名。

即已到不其縣,王修便向楊明告辭。

“此番多謝叔治引路。”楊明躬身致謝,有王修在,他們省了至少一日時間。

王修也躬身拜別,和楊明的兩個護衛一起前往營陵。

楊明則帶着剩下車隊的人到了不其縣外,然後他帶人進去找房子去了。

一百多號人不可能全上不其山,大部分人會住在不其縣城,然後楊明帶少數幾人上山求學。

不其縣城周十里,有三千六百戶。

城不算大,但人並不算少。

而且楊明進城後很快發現,與來時路上餓殍遍野不同,此時的不其縣人來人往,竟還算安定。

他們很快便尋得一大宅,能住百餘人,楊明租下後,便安排剩餘人進城。

浩浩蕩蕩的隊伍,也引來衆多路人圍觀。

古代道路不暢,縣城一般難得有外人進城,一下來那麼多人想不被關注都難。

結果便是,他剛安頓好,就有人來拜訪。

“東萊伏雅,見過少君。”來人自報家門。

楊明聽完對方介紹後也馬上還禮。

東萊伏氏,青州頂級的世家大族。

其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漢的一代大儒伏生,其後代伏湛更是東漢開國大臣,官至司徒,封不其侯。

此時的家主是伏湛的七世孫伏完,襲不其侯爵,任侍中,娶桓帝之女陽安公主。

因爲伏生是《尚書》的始作者,楊氏研究的也是《尚書》,楊明因此還在雒陽見過伏完。

當然楊明還知道,伏完的女兒伏壽,歷史中會嫁給漢獻帝成爲伏皇后。

“我已爲少君在家中備有宴席,還望少君賞臉一聚。”伏雅很客氣。

這樣的邀請也不難理解,楊明此時風頭正盛,連潁川荀氏都可以聯姻不成退而求其次嫁女給他弟,更何況伏氏。

“如此,盛情難卻。”楊明並沒有拒絕。

除了上述那些,伏氏還與鄭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如今鄭玄在不其山的學堂就是伏氏的廟堂。

在叮囑其他人先收拾東西后,他便帶着張遼一起去了伏氏家中。

片切醬狗肉、紅燒馬鞭、豉汁煎魚、白灼豬肝、清湯鮑脯、甘脆泡瓜……

伏雅爲楊明準備了一大桌子的菜。

菜色豐富,不過楊明此時卻不怎麼吃得下。

任誰在見了一路餓殍後,都很難有一個好的食慾。

“可是菜色不合少君口味?”伏雅面帶歉意。

楊明馬上搖頭,解釋道:“只是舟車勞頓,胃口有些欠佳。”

伏雅聞言反應過來:“是我思慮不周,此時確實該清淡一些。”

言罷,他並未撤去桌上酒菜,還是又讓人去做一些清淡的上來。

“連年災荒,今年蝗災之嚴重更是史無前例。”伏雅長嘆一聲。

“這一路過來,生靈塗炭,唯有不其縣狀況尚可。”楊明也感慨道。

“也是天佑不其,西有少海,東有嶗山,偶有受災,我伏氏也已盡力施救,可惜勢單力薄,也僅能保不其一縣而已。”伏雅解釋道。

楊明聞言舉杯敬了伏雅一杯。

大災之年能出力救濟,再加上借廟堂給鄭玄,這樣的世家確實不錯。

而且也別說伏氏不去救濟其他地方的人,即便有那個能力也不敢,別說一洲,一郡的災民都能把伏氏吃光。

他們正聊着,忽然一僕人慌張闖了進來。

“何事驚慌?不知我正與少君小酌?”伏雅面露不悅。

“是童督郵,他領人與趙縣長在縣衙對峙!”僕人飛快說道。

伏雅聞言臉色大變,一下站起身來。

不過起身後他又想起自己正在宴請楊明,此時離去不合適。

楊明見狀也跟着起身:“不知是出了何事?”

伏雅欲言又止狀,思索一陣後開口道:“少君若是無事,倒是可以一同去看看。”

伏氏先前如此熱情,楊明也不好拒絕,跟着伏雅一起出了門。

等坐上牛車,伏雅和楊明先介紹了一下情況。

僕人口中所說的童督郵,爲琅琊郡姑幕人童恢,此時爲青州督郵。

督郵又稱督郵書掾或督郵曹掾,代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案驗刑獄、檢核非法。

基本上,類似於後世之監察御史,位輕權重。

不過與僕人口中說的另外一位相比,督郵就顯得完全不夠看。

趙縣長,叫趙延,乃十常侍之趙忠族弟!

楊明聽到伏雅說出這個的時候,他的表情是意外的。

不過似乎又不那麼意外。

自從渤海王劉悝被冤殺後,宦官子弟已是“公卿列校、牧守令長,佈滿天下”,趙延纔是一縣長,屈才了。

“童恢之父童仲玉與我伏氏是故交,此去是爲調和。”伏雅也在車上向楊明坦白了此行目的。

那麼他叫上楊明的原因自然也能理解。

楊明可是誅殺過王甫的狠人,如今更是貴爲亭侯,那趙延怎麼也得給個面子。

不多久,楊明便與伏雅一起到了縣衙門口。

只見此時,門口石階之上一人着縣長官服,腦滿腸肥,當是那趙延,他左右有十餘小吏。

石階之前,一人容觀資貌,氣度不凡,怒目而視,其身後則站着十餘吏卒,應當就是那童恢。

縣衙外也已聚攏不少百姓,正在議論紛紛。

看見伏雅過來,趙延旋即拔高音量道:“童督郵好大的官威,即便是陳太守親至也不敢如此,莫不是有人在你背後撐腰?”

趙延意有所指,伏雅一陣尷尬,卻也還是走了上去。

楊明聞言看了看童恢再看了看伏雅,若有所思。

“趙縣長,童督郵,二位可否給在下一個薄面,去後舍說話?”伏雅勸說道,說話的時候還轉頭看向那些百姓。

縣衙門口對峙,先不說對錯,大漢朝的威嚴蕩然無存。

趙延冷哼一聲,轉身進了縣衙,童恢向伏雅行禮後,也隨伏雅一起進了縣衙。

待進了縣衙,一行人到了後面的官舍坐了下來。

“這是出了何事?”伏雅開口問道。

“你問他。”趙延冷聲道。

伏雅轉頭看向童恢。

“有百姓檢舉趙縣長濫用職權,肆意與人定罪,再乘機勒以錢糧。”童恢怒氣衝衝道。

楊明此時不由再看了一眼童恢。

這年頭,敢與宦官子弟對抗的士人,鳳毛棱角。

“檢舉者共有一百五十六人!”

然後童恢接着的話讓讓他一陣咋舌。

“此乃惡意中傷!”趙延橫肉抖動。

“童督郵可有實證?”伏雅開口望向童恢。

“我今日來便是要查閱卷宗,若那些案件皆爲憑空捏造,則必無實證,便是實證!”童恢回道。

伏雅聞言點頭,又轉頭看向趙延。

童恢此舉並無不妥,督郵本就有“案驗刑獄、檢核非法”之權。

而他所言也在理,如此多案件,即便趙延有心僞造證據,也必有漏洞。

“卷宗乃機密要件,豈是你說查就查?”

“我乃本郡督郵,怎不能查閱?”

“即便要查,也要先遞文書,哪能像你這般?”

“若是遞了文書,你一把火燒了卷宗又怎樣?”

“你這是子虛烏有,惡意中傷!”

……

二人又吵了起來。

楊明撫頷若有所思。

從二人對話中,能明顯感覺到趙延是心虛的。

這也正常,宦官子弟大多不是通經入仕,道德層面的約束自然也低。

打個比方,大部分士人官員對百姓,就如同如今的鮮卑對漢庭邊郡,時有劫掠,但不會斬盡殺絕。

而宦官對百姓,則是竭澤而漁,只顧一己私利,全然不給百姓活路。

伏雅表情糾結。

一邊是宦官子弟,一邊是故人之後,他幫哪邊也不是。

他轉過頭望向楊明:“少君?”

楊明疑惑地看向伏雅。

“少君可有方法勸說一二?”伏雅低聲道。

楊明苦笑搖頭。

他先前是不知道趙縣長是什麼來路,天底下姓趙之人衆多,誰能想到遠在東萊會有趙忠族弟。

而知道之後,他其實並不想摻和進去。

當初荀攸給的三策之上策,是要他結盟趙忠張讓。

他如今已結盟蹇碩,很難再結盟二人。

但,仍可以利用二人。

可一旦他幫着童恢搞死趙延,那就與趙忠撕破臉皮,上策自然也就徹底封死。

正當此時,忽然一聲拍桌,童恢怒目而起,竟猛地拔出劍來。

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十章 抉擇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四十章 局第九章 雲中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四章 辭賦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十章 抉擇第十章 抉擇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四十章 局第四十二章 生悲上架感言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四十三章 死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十一章 初陣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四十一章 樂極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十七章 驚喜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二十七章 鄭學楔子第六章 拆招第四十一章 樂極上架感言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六章 拆招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十五章 封侯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十七章 驚喜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六十三章 論經(上)第四十三章 死第十一章 初陣楔子第十四章 馬邑第十八章 天子楔子第十七章 驚喜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十六章 孤寡第三十四章 殺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章 抉擇第五章 報復第九章 雲中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三十四章 殺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上架感言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十二章 火勢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十一章 初陣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一章 死罪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十三章 神明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十六章 孤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