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家

從皇宮出來,楊明並未直接回家,而是於城中酒肆約見了別部一衆將領。

約見目的,除說明別部得以保留、徐晃任司馬外,還有就是要詢問衆人去向。

既已留下別部,自然是要藉機壯大充實。

此次火燒王庭出奇制勝,但所謂奇招自然不可常用。

他所知道的歷史,黃巾之亂也不過還有五載。

屆時他如果直接拉出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那必定能再建功立業。

而黃巾之亂後,地方不再受朝廷約束,他自然也就可以擁有個人地盤。

這就是他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擴充軍隊,收攏人才,打造基本盤。

“司馬,我需回家與父商議。”吳匡開口道。

楊明點頭,吳匡此言,應當是不會繼續留在別部。

這能理解,陳留吳氏爲望族,此番已有軍功,家族定會爲其往雒陽謀劃官職。

除吳匡外,鄭渾也是相同態度,鄭氏也是河南望族。

“我願隨公明一起。”任駿選擇留下。

王柔自然是會留下的,那麼別部四個屯長,二去二留。

楊明接着便把目光望向一直未開口的呂布。

“布欲回九原,成就一番功業。”呂布應是有猶豫,不過最後仍是選擇離開。

楊明也未說什麼,只是敬酒一碗。

若呂布留下,他會讓徐晃任他爲假司馬獨領一軍。

如此安排,也算是不負其一路之神勇。

但呂布的決定也可理解。

他若繼續留在別部,終歸還是一介武人,而若能借此戰功得五原郡太守舉爲孝廉,或被闢爲幕僚,那便能迅速擺脫武人出身,進入世家團體。

等酒喝完,其他人陸續回去,屋內只剩楊明與徐晃。

徐晃此時直接對楊明單膝下跪,雙手抱拳道:“主公!”

這一聲主公也把楊明叫的心花怒放。

與史冊未載的張義,又或是尚在黃口的張遼不同,徐晃已經及冠,且展現出了極爲出色的即戰力。

所以這算是他正兒八經收入麾下的第一員大將。

而且還是五子良將之一,這怎能不讓人喜!

而徐晃,此時也是心悅誠服。

且不說他作爲寒門子弟,能被楊明在軍中一視同仁,單說在彈汗山楊明去而復返救他,就足以讓他感恩戴德。

更何況,如今楊明更是把他提到了別部司馬之位。

這可是千石之官!

以他背景,若無變故,上限也就爲一郡吏。

在如今年代,能力與職位從不對等,像他這般的寒門子弟,九成機會在出生時便已沒了。

知遇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一聲主公發自肺腑,亦心甘情願。

楊明趕忙把徐晃扶起,握着他的手又重新坐下,旋即開口道:“公明之才,我最知曉,然這主公之稱,卻也不必着急,我如今不過一介白身,你稱我少君即可。”

楊明這話極有必要,主公一詞有多處可用,一是客人拜訪時對主人的稱呼;二是奴僕對主人之尊重;三便是高官開府之後,其下緣屬對其的尊稱。

如今張義、張遼的情況當屬第二種,而徐晃顯然不合適,所以只能是第三種,但楊明此時還未獲得開府權利。

“謹遵少君之命,他日少君一旦徵召,晃必晝夜星馳而至。”徐晃再表忠心。

楊明聞言不由開懷大笑。

穿越者的好處,便是知道一個人的品性如何,這就是最大的優勢。

要知道能在亂世中有所作爲的都非泛泛之輩,只不過很多時候無法看穿別人。

比如丁原,若是穿越,他又怎麼還敢重用呂布?

而徐晃,素有忠義,滿寵勸其殺舊主楊奉卻不從之人。

這其實也是楊明收攬人才的前提,要忠。

徐晃如此,張遼如此,即便那張義也是如此。

“公明,此番你再去幷州,也要招攬幷州本地士卒,幷州多驍勇之士,能爲之一用。”楊明接着聊起正事。

“若再有三河騎士投軍當如何?”徐晃接着問道。

此一戰火燒王庭,別部聲名大振,如今別部得以保留,三河騎士必然接踵而至。

“自然擇優錄取,鮮卑經此一役實力大損,近幾年應當無大的戰事,但他們困於補給,小的襲邊反而會愈發頻繁,先前雲中、雁門、代郡三郡邊軍皆損失慘重,別部需四處轉戰,擴軍是必然。”楊明回道。

徐晃點了點頭。

“還有一事,張遼母親解氏尚在馬邑,待你回了雁門,便遣人送她來雒陽。”楊明接着說道。

“唯。”徐晃拱手道。

……

送別了徐晃,楊明便帶着張遼坐上馬車一起回家。

王異他已安排張義送到內城的閭里中,那裡是楊氏實現購置的房產。

他怕不安全,讓張義帶兩人在旁保護。

回家剛下馬車,他便看到楊亮在門口等候。

“兄長。”楊亮看見楊明後開心地喚道。

楊明笑着上前,上前摸了摸其腦袋。

他這弟弟生得膚白臉圓,自小便乖巧可愛,加上楊琦時常忙於政務,差不多是由他帶大,二人自是親密。

“父親已在書房等候你有半日。”楊亮接着說道。

楊明點點頭,接着示意張遼過來後說道:“這是我新收的義從,你去爲他安排一住處。”

言罷,便徑直往裡走去。

楊亮此時才發現楊明身後有人,望着與他一般高,但卻只有八九歲模樣的張遼,他滿臉好奇。

兄長,怎收了個黃口小兒爲義從?

“父親。”楊明走到書房門口,看到裡面楊琦閉眼在休憩,似是已經睡着,便開口喚了一聲。

楊琦睜開眼來,看到楊明已經回來,當即起身大笑着過來,免不了又是一陣噓寒問暖。

等坐下後,他忽然眼圈泛紅。

“父親?”楊明還是第一次見楊琦這樣,自從他穿越後,他這個父親在他面前向來都是一副笑臉。

“以前阿父忙於政事,疏於照顧,以至於你……沒想到如今你誅王甫,火燒鮮卑王庭,十九歲便封侯,阿父只覺得恍如夢中,情不自已。”

楊明聞言也很是感慨。

對楊琦而言,他對楊明的溺愛是之前的補償,只不過他應該想不到自己的兒子已經換了人。

對楊明而言,這八年他也變了很多。

最明顯的一點,在八年來見了太多,他的心已經冷了不少。

無論是殺王甫,或是殺那些鮮卑人,那種波瀾不驚的心態,是前世無論如何也不會有的。

“兒與父親講一講如何火燒那鮮卑王庭。”楊明笑着說道。

楊琦瞬間收起情緒,好奇又耐心地聽起來。

霎時間,楊明秒變楊田芳,一通抑揚頓挫的說書說的楊琦開懷大笑。

等說完了,楊琦意猶未盡回味,楊明則起身告退。

出了書房,楊明長呼一口氣。

本來他是計劃和楊琦說曹節那些佈局,以及商量如何應對的。

要知道曹節城府極深、精於算計,政治水平遠非王甫之流可比。

抱着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的原則,他自然是要集思廣益。

可楊琦方纔的態度,倒是讓他想起弘農楊氏雖和汝南袁氏不相上下,但終非袁氏那樣擅於權謀的家族。

這事,還是隻能靠他一人,倒是讓人憂愁。

他從書房往正堂走,正好遇上了母親鄧氏。

“母親。”楊明躬身行禮。

“我燒了些苦羹,你喝了酒,我讓人盛一些你解酒。”鄧氏還是觀察得細緻入微。

“多謝母親。”楊明並未拒絕,隨鄧氏到了正堂。

不一會兒就有婢女端來了熱着的苦羹和一盤牛肉乾。

所謂苦羹,是加了一些苦菜的羹。

他正吃着,鄧氏忽然與他聊起了他離開雒陽後家中發生的事情。

說到最爲重要一件事情時,楊明不自覺地停下了手裡的動作。

因爲剛纔鄧氏說楊亮已經定親了!

楊亮,今年才十三歲。

男子二十及冠才能行婚禮,十三便行納采,這即便在漢代也略早。

“可是三河之地之人?”楊明好奇地問道。

鄧氏搖了搖頭,接着說了一個讓楊明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回答:“潁川荀氏。”

荀氏,素以婚宦聞名,他們聯姻王族、一流世家,甚至宦官,無所不拒。

比如已被南陽名士何顒稱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便已與中常侍唐衡之女定下姻親。

荀氏先前聯姻楊明不成,轉而尋了楊亮,這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對楊琦這一脈而言,能與荀氏這般地方大族聯姻,也是互爲助力,楊琦很難拒絕。

“再有三日,荀氏那邊便要差人攜雁過來報喜,成納吉之禮。”鄧氏笑着說道,她也頗爲開心。

因爲楊亮仍年少,這婚前準備納吉其實便已是結束。

楊明此時卻忽然想起一人來,不知這次來的會不會還是他。

若是他的話,他現在所憂愁之事,或許就有了破解之法。

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楔子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二十章 三策第十一章 初陣第十一章 初陣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十四章 馬邑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三十章 偏愛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四十章 局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八章 成型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八章 成型第六十三章 論經(上)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四十章 局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十六章 孤寡第九章 雲中第十九章 家第二章 揚名第二十一章 孟德楔子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三章 謀略第二章 揚名楔子第十八章 天子第六十三章 論經(上)楔子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三十七章 遇險楔子第七章 嫁妝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楔子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一章 死罪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章 太學第五十章 太學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六十章 本初第九章 雲中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三十四章 殺第八章 成型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九章 雲中第十九章 家第十三章 神明第十一章 初陣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十九章 家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四十二章 生悲上架感言第三章 謀略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六章 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