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四節 真話傷人

說說真實的歷史,其實這是一個很觸及實際、很傷人、可是又不能不說的問題。

2005年,各國人民大張旗鼓地紀念二戰反法西斯戰爭結束的四十週年。從1939年法西斯侵略戰爭開始,到1945年法西斯滅亡戰爭結束的六年時間,世界各國究竟有多少人死於戰火?統計數字很快在《維基百科》上被公佈了。

從數字中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前後經歷了十四年戰爭時間、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其實並不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死亡最多的國家是以俄羅斯人爲主體的蘇聯。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九十年代以後,統計的數據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爲平民。

其他國家不用看了,對我們要議論的主題關係不大,這個數字是有問題的,前面咱們說過數字的問題,這裡就不再討論了。

這裡談的是絕對人數。如果以總人口中的死亡人口比例來對比看,中國人在十四年戰爭中的死亡人口比例將遠遠低於許多參戰國家。甚至遠遠低於中國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那三年“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口消失。

對於中國死亡人數不高於蘇聯、死亡人口比例也遠低於其他各國的原因,有歷史學家分析說,這源於中國自古以來習慣於當“順民”的人生理念“好死不如賴活着”。中國人的民族觀、愛國觀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人不大習慣把這個國家看成是“我的”。誰統治這個國家,對“我”來說都一樣。不管誰統治中國、掌握政權,老百姓都一樣遵從,不去計較。

這一歷史發現其實最早是日本人發現的。

日本是個領土面積狹窄、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日本人爲了民族生存,自明治維新以後,就把身邊地域廣大的中國當作自己的侵略對象。日本人又是個極爲精細到極致的國民。這個民族要做什麼事情,不會莽撞行動,一定會在事先做好周密的調查。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日本人爲了要對付中國,很早就有了明確利益目的並早已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摸準了中國的軟肋,在有了充分把握之後才付諸行動。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從滿清末年,甲午戰爭前後,就不間斷地對中國大陸包括歷史地理進行實地調查。到了抗戰爆發前的二三十年代,日本已經在軍界、政界、學界形成了一大批地道的中國通。對中國大陸及社會的諸多情況瞭如指掌。

比如開戰前日本的學者智囊就推斷:中國人不是一個尚武善戰的民族。中國自古以來流行的儒家學說本質上是排斥武力。講“仁政”的。中國自北宋開始。一直是異族遼、金、元這些地方小民族侵略的對象。比如,遼進中原、金滅北宋、元滅南宋,到了近代清滅明朝,都是從華北這個地方開始的。特別是元滅南宋、清滅明朝。從華北向南,佔領最後大半個中國,作爲小民族的元朝、清朝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用的,所以主要的前驅兵力都是華北那些河北、河南、山東的“北方中國人”。

日本軍方估計,中日一旦開戰,處在四分五裂的各地軍閥統治下的華北地區,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軍事抵抗。佔據華北特別是河北省的各地軍閥以保存自己的實力爲重,不會拼出自己的全部實力進行抵抗。而且,即使抵抗。也是各自爲戰,不會形成有效的全面聯合。隨着各地軍閥自己地盤的喪失,也會形成中國統一政府領導下的全面抵抗。但這個抵抗是不堅決的。見於中華民族有着數次曾被外族人征服統治的歷史,所以,中國人的抵抗時間不會太長。效忠新的統治者的人會越來越多。

中國人不都願做亡國奴,有沒有敢於反抗的?當然會有,但無足畏懼。因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處在貧窮底層的中國老百姓謀生都困難,是不大在乎國家的安危的。知道愛國,有骨頭起來反抗的都是些文人,而且是中國的極少數,難成大勢。從北宋起,辛棄疾,只能在詩詞中發發牢騷;岳飛、韓世忠,不必出手就被“自己人”給滅了。最典型的是文天祥,百無一用是書生,最終只能是死路一條。明末清初,那些自以爲“愛國”的文人士大夫,最後不是歸順掌權者就是隱於山林或埋名民間,頂多,搞出個“洪幫”、“哥老會”、“白蓮教”的什麼道門幫派,成不了氣候。

結果,事實的發展果然如此。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戰調子喊得震天響的29軍十萬人,數倍於日軍的人數,爲了保存實力,突然撇下平津不顧,全部南撤,連自己的老巢保定都不要了。國民黨從中央軍到地方軍在華北地區總計八十萬人,有的部隊竟然連日軍的影子都沒看見就跑得乾乾淨淨。

近年來,網絡上有人無恥的爲國民黨軍開脫,說這是“拿空間換時間”,爲的是今後的長遠抗戰。既然是抗戰,就應該有個“抗”的樣子,起碼要拿槍打上幾下。可你“抗”了嗎?連日本軍的面還沒看見就跑得無影無蹤,光知道禍害老百姓,跑不掉就乾脆投降。

所以說,日本人在抗戰以前的推斷是很準確的。

好,現在來看,什麼是“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這塊敵後抗日根據地又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日本侵華戰爭全面拉開之後,一小撮,名副其實的一小撮,總數不過兩千人出頭的一支軍隊,核心是沒有國民政府正式身分的一個什麼“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手持最簡陋的武器,從陝西經山西進入河北。在山西、河北、察哈爾交界的那塊最貧窮的地區,建立了一塊抗日的基地。這個用於抗日的基地。日後被稱作“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

當年,這一小撮人要做的,就是啓發當地人的愛國精神和抗日熱情,組織起來,拿起武器,抵抗入侵的日本侵略者。結果,得道多助。抗戰八年過去,當初進入晉察冀交界處的那兩千人,1945年發展到了武裝起來的三十萬人。而且是清一色的華北子弟兵。

回過頭說話,如果1937年底。當年沒有這夥紅軍改編的八路軍過來。我華北大地遍佈血性方剛的燕趙志士。難道就不能自己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者嗎?

當然能,抗戰初期,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主要收編的抗日軍隊就是這些人的。比如趙侗的“國民抗日軍”,王天存的“抗日別動隊”。孟閣臣的“七路軍”,趙玉昆的“十路軍”等等。他們也打過鬼子,甚至是打鬼子的好手。但當時更有可能的,是華北大地遍佈“草頭王”、“司令”滿天飛。中國人拉起的隊伍還沒跟日本軍打出個分曉,自己就先打起了內戰。1940年1月華北治安軍在北平正式成立,1942年發展到鼎盛時期近十萬人,主要成員就是這些“假抗日”、“真擾民”的雜牌軍隊。也正是由於晉察冀八路軍的存在,華北大地的那些有骨氣的燕趙志士大都參加了八路軍,華北僞治安軍始終難成氣候。

出於歷史的惰性。也出於中國人固有的劣根性,積極參加抗戰的始終只是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體中國人。很多中國人仍習慣用“旁觀者”的意識,看着那部分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起來抗戰。彷彿保衛這個國家與他們無關。

1937年秋,撤退到河北省晉縣、現在的晉州市的東北軍一部分。在團長呂正操的帶領下伏擊日軍。將氣焰囂張的日軍在晉縣小樵鎮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日軍大批部隊趕來報復,呂正操團臨退,動員小樵鎮的老鄉們一起撤退,說鬼子心狠手辣,會殺人放火。但小樵鎮的老鄉們不信:“我們又沒打仗,日本人會傷害我們?不能!”

結果呢,趕到小樵鎮的日本鬼子將當地老百姓殺了個屍橫遍野。直到十一年後的1948年,解放軍華北步兵學校駐紮在小樵鎮,當地老百姓談起十一年前的鬼子兵,還心有餘悸,說誰誰誰家在那次都被殺絕了。

現在,宣傳鬼子在中國大陸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好像鬼子無惡不作。實際上這個政策主要是針對反抗日本人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鬼子在自己的統治區從不執行“三光政策”,而造成一片“王道樂土”的景象。所以要反抗鬼子的統治,不做亡國奴,就要做好敢於犧牲,不怕死的準備才行。

記得當年過來的抗戰老兵講過當時的一個故事:一些到一分區狼牙山抗日根據地“走親戚”的百姓聽說鬼子要對根據地大掃蕩了,都急着要往回走。根據地老百姓聽了吃驚:我們躲鬼子都躲不過來,你們那麼大膽,迎着來掃蕩的鬼子過去,不怕嗎?

這些來自敵佔區的老鄉們回答:怕什麼?我們有良民證……

所以,抗日根據地人的思維,同敵佔區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

今天有兩股風氣,一是過分宣揚神化八路軍的抗戰作用,恨不得幾個土八路能打得大批的鬼子落花流水;另一是要從根本上否定當年八路軍的抗戰作用。詆譭和否定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其中的一例。

什麼人才會對當年的抗日誌士如此仇恨?順民、良民的後代不致如此。如果說,當年因抗日戰爭引起的思想鬥爭仍在繼續,那些無數活生生的事例就說明了這一點。?

第200章 三戰銀坊 第二節 折斷的洛陽鏟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四節 狗蛋子!快跑!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二節 狙擊手第94章 寸土不讓 第三節 暗藏玄機!第223章 走馬輪戰第二節 開會去第40章 第三節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6章 新二師 第一節 一比一第192章 半部論語 第一節 獨坐單抽第208章 一點五公里 第三節 以湯止沸第2節 介錯人第94章 寸土不讓 第二節 放進來打第191章 空城計 第一節 如狼似虎第96章 強弩之末 第一節 兩軍相逢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一節 一條大魚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四節 以亂打亂第2節 身後事第211章 蛇出洞了 第四節 關於同歸於盡第237章 連天烽火 第二節 讓塊地盤第118章 螳螂捕蟬 第一節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節 刀劈漢奸第222章 小打小鬧 第四節 五門村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二節 長翅膀的鳥人第213章 矢石之難 第一節 風塵之變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第三節 兩百條幹糧袋第221章 進退維谷 第四節 鐵絲網和手紙補充之65軍與一分區第223章 走馬輪戰第三節 反攻前奏第174章 誰遷就誰? 第一節 軍事優先第15章 鬼子的節日 第一節 探洞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四節 先吃哪口?第102章 圍獵 第二節 本位主義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一節 血統論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二節 六十發子彈第134章 鬥爭是殘酷的! 第二節 黑雲壓冀中第198章 淚灑滹沱河 第四節 又見銀坊補充之朱遵斌案與陳正湘4第81 棒戰羣雄 第二節 八仙過海第56章 常家渠 第三節 半拉手掌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一節 倒回來的火車第162章 誰是楊司令? 第一節 城市少爺兵第147章 最缺的是啥? 第一節 打草驚蛇第9章 郭家堡子 第三節 流氓第33章 第三節第138章 不速之客 第三節 真金不怕火煉第31章 第三節第153章 黑白無常 第三節 更意想不到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三節 秘密鬥爭是被逼的!第131章 鬼使神差 第四節 特使遇刺第29章 上刺刀!第一節 血債!第215章 以血洗血 第四節 第一不是吹出來的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一節 論演員的修養第79章 忠匪 義紳第四節 真白啊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二節 無頭蒼蠅第165章 走西口 第二節 俺沒來過第33章 第四節第202章 人在鏟在 第一節 十二小時第42章 第一節第81章 棒戰羣雄 第三節(七十三八十四)第116章 活死人 第二節 鉤腿子第220章 說走咱就走第三節 想走走不了第184章 咋也要吃頓餃子 第一節 戰後總結第225章 天降神兵 第四節 全開打了!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四節 做秀和實幹第196章 數字的秘密 第二節 銀項圈第96章 強弩之末 第二節 破鋒八刀第220章 說走咱就走 第四節 腳是自己的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三節 人心難測第162章 誰是楊司令? 第一節 城市少爺兵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一節 一顆人頭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三節 戰術運用第43章 第二節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三節 樂極生悲第67章 洞房花燭 第一節 一筆糊塗賬第238章 最後五分鐘 第二節 放火燒山第42章 第三節第107章 鳩巢鵲佔 第一節 坑爹的四姨太第168章 故伎重演 補充說明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一節 一條大魚第69章 特別調查員第三節投鼠忌器第237章 連天烽火 第三節 吃啞巴虧第59章 臺峪村的楊司令 第三節 天皇的老婆第3節 金三爺第7章 鈴木支隊 第一節 五比十六第93章 善守者 第二節 拼的就是一口氣第104章 又少了兩! 第四節 調查組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二節 牙崩了第144章 西園寺據點 第一節 狗比人強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184章 咋也要吃頓餃子 第二節 特戰聯隊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二節 道士也革命第214章 白刃相連 第四節 傾力一搏第79章 忠匪 義紳第四節 真白啊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三節 集團戰術對比第168章 故伎重演 第二節 困獸猶鬥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第二節 高大帥不是好事第35章 第二節第1章 突圍 第三節 任務第102章 圍獵 第一節 捱罵沒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