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諸葛初顯露

“曹賊好毒計!”

政事堂中,田豐憤而拍案,額頭上青筋突突直跳,將那祭文摔在案几上大罵道。

衆人相互對望一眼,都是默默不言。值此情況不明之時,雒陽忽然以天子之名發出這麼一份祭文,打的主意不可謂不毒辣。

此時信息不暢,各處本就處於人心浮動之時,天下之人,雖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謂天子之詔不過是曹操的意志罷了,但即便如此,雒陽的一舉一動,仍是代表着大漢正規官方的聲音。

如今這份祭文一發,首先坐實劉璋之死。除非劉璋此刻現身表明,不然,時間一長,便不是事實也給人造成事實假象,那些蠢蠢欲動之人,焉肯安分?

而且,有了這份認定,朝廷自可以此爲契機,藉口青、徐無主,行任命、調配之舉。如此一來,青徐二州必將陷入無休無止的泥潭之中,窮於應付。

不過簡單一紙祭文,不但將青徐推向風口浪尖,更是一舉破除了當日劉璋的不奉雒陽之命的政治圍牆,使得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在青徐破開一絲縫隙。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道祭文,一石數鳥,穩、準、精、狠至極,明知是計,卻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讓人無從所破。

“志才、公與,此計毒辣,如何破之?還當早做定計,萬萬拖延不得啊。”座中張昭思慮良久不得計,只得嘆息着向戲志才和沮授求計。

青州諸文武,雖然從未有過什麼座次排名之舉,但也都隱隱知道,若以分工劃分,賈詡、戲志才、沮授、田豐、陳宮乃是劉璋五大謀主,其餘之人,多是以內政治理爲主。

而這五大謀主中,賈詡以冷酷詭僪、毒辣無情見著,毫無異議的當坐謀主中第一把交椅。

其次,便是戲志才,以目光長遠,綿裡藏針聞名,可爲第二人當之無愧。

再往後便是沮授。其人跟隨劉璋最久,大局觀強,對劉璋心思摸得最透,可穩坐第三人。

至於陳宮與田豐,智謀方面雖也驚才絕豔,比之前面三人並無太大差別,若實在區分,便是陳宮決斷力差些,而田豐靈活度相對低些,而正是這點細微的差別,也決定了幾人在軍機處和政事堂裡的位置。

這正是方纔張昭轉了一圈,最終卻向戲志才和沮授直接問計的原因。賈詡遠在塞外,青徐本也是以戲志才爲主,衆人也都覺的理所應當,無人爭議。

戲志才手捻長鬚,擡頭看了看沮授,他心中隱隱有個念頭,只是卻不知劉璋若在當前,會不會答應。他相信,以沮授的智慧,當也能想到,以沮授對主公的瞭解,此時聽聽他的想法,自然是極爲必要的。

沮授見戲志纔看來,哪會不知對方想的什麼,只是那樣做真的好嗎?主公當日那步棋,究竟是刻意爲之,還是就是基於義憤,這其中,便是以他跟劉璋的熟悉,說實話,也是拿捏不準,此時如何敢妄下決斷?故而,一時間也是沉吟不語。

“諸位先生,既然曹賊以大義臨之,我何不也以大義應之?”寂靜中,忽然一個聲音響起,衆人不由一驚,循聲看去,卻見一個長身玉立的少年,正站在一邊,

清澈的雙眸看着衆人,面上一片波瀾不驚之色。

“咦?”看清對方,戲志才與沮授都是不由微微一愣,同時發出一聲輕咦。

戲志才點點頭,並未怪責對方,反而溫和的笑道:“原來卻是亮兒,不知你所謂之大義指的是什麼?又當如何應對?”

這個少年不是別個,正是青州別駕從事諸葛珪之子,諸葛亮。自當日諸葛一家應劉璋徵召而至,劉璋爲了不妨礙這個歷史記載上妖孽般人物的成長,曾特意囑咐過諸葛兄弟,平常議事論政之際,可讓諸葛瑾、諸葛亮兄弟都隨侍在旁,或許能填補其人歷史上,流轉各地增加見聞的漏洞。

時至今日,諸葛亮已是昂昂然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郎了。他坐於末席,眼見衆人被曹操一計而阻,戲志才與沮授卻似是仍自猶疑的模樣,不由焦急,這才挺身而出。

他這忽然一發言,嚇了諸葛珪和諸葛玄一跳,本要攔阻,忽然想起當日劉璋所言,不由的都又是選擇了沉默。

諸葛亮見父親和叔父都沒攔阻,心下愈發坦然。聽戲志才發問,將言語想了想,這才躬身道:“亮所言之大義,便是指的南院那邊。當日主公既然行了這一步,以亮所見,必是爲有朝一日,拿出來應對如目前之局所用。”

戲志才與沮授都是臉色微微一變,相互對望一眼,沮授忽然道:“孔明,你可知你這個建議一旦通過,將會引發何種後果嗎?”

諸葛亮雖未滿二十,但早在十六歲那年,便由劉璋賜下字號,這其中,當然也是劉璋私心裡的惡趣味,外人無從知之。只是諸葛一家,包括諸葛亮自己,卻對這個孔明的字極是喜歡。故而,此時,沮授以他的字來稱呼,倒也並無不可。

諸葛亮聽沮授語意沉重,卻是毫無所動,淡然一笑,搖頭道:“未知也。”

沮授被他的坦然回答搞得不由一窒,心頭不由微怒。平日倒也罷了,但今日所議,乃是事關青州生死存亡的大計,何其重要。你若有周密算計,進策進言自是好事,但如眼前這般,張口就來,更坦言連後果都未想,這豈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胡口妄言,又怎敢堂而皇之的擲於這政事堂上?

他想到這兒,不由面色一沉,怒道:“既不曾有周密翔實的思慮,何敢遽爾言計?”

諸葛亮仍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淡然道:“先生所問,亮雖不知。但亮只知道,眼下之局不解,則我青州必陷於危厄之地,便後面再有何結果又能如何?敢問先生,要解當前之局,除此之外,可有計否?”

沮授聽的一呆,嘴巴張了張,終是未再出言。只是看向諸葛亮的目光中,已是大有讚賞驚奇之色。

是啊,眼前這事兒不解決,後面一切都是空的,青州除了縛手縛腳,由主動變爲被動相迎外,再沒了別的辦法了。未來都沒了,還談什麼後果?

自己等人陷於思慮的死角,反倒不如這個孩子,身處局外看的更清楚了。

想到這兒,與戲志纔對望一眼,都是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就在政事堂上,諸人相對商討計略的同時,青州城主府南院的一處房屋內,也正有兩人相對而

坐,爲着同一件事爭論着。

“孩兒,此事事關重大,你可知一旦暴露身份,後果殊難預料。我所說的後果,不但是對外,也是對內而言。”一身簡約服飾的婦人,側依錦墊,望着身前的男子,滿是憂慮疼愛的問道。

“母親,孩兒明白。只是孩兒更相信皇叔是一個重親情的,若不然,又怎肯於當日冒險相救?若只爲政治,又何苦連母親一起救出?如果皇叔一直順順利利,孩兒自不會多生事端,也願這麼平淡溫馨的伴着母親一生。我想以皇叔當日之意,也是如此。

但是今日,皇叔生死不明,青徐動盪,雒陽一紙祭文,已將青徐置於極其危險之地,便你我母子再想平淡,在青州不穩的情況下,又豈能得之?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唉,說起來,自孩兒記事以來,便是來了青州後,才覺得真正過上了人的生活,真正知曉了生的樂趣和家的溫馨。這一切,皆皇叔所賜。如今,皇叔有難,需要孩兒出面,孩兒已不是當日蒙童,豈有惜身而無視之理?

此事孩兒主意已定,忤逆無禮母親之處,還望母親寬恕。”說罷,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叩頭請罪。

婦人面上泛起複雜至極的神色,面色變幻良久,這才微不可聞的發出一聲輕嘆,欠身將男子扶起,拉着他坐在榻上,滿是慈愛的爲他將亂了的頭髮攏了攏,輕輕的道:“吾兒終是長大了。罷了罷了,生在帝王家,便註定了命運。爲娘半生算計,造孽無數,如今能得這麼久好活,也是上天所賜、皇叔之恩。既然我兒主意已定,那便去吧。只是有一點記住,若有機會脫身,還當把握,非是爲了什麼權勢,而是爲的與皇叔之間的一份香火情,你當切記,切記!”

男子面上顯出堅定之色,默默點頭。

這對母子母慈子孝,但言語之間,卻是字字驚心。而若有識得關竅者看到,怎麼也不會相信,那滿面慈祥的母親,曾經是一個如何手腕毒辣,掀起如何風浪的人物。

而這個此時滿面孺慕,卻面目堅毅的男子,當日曾身居何等高位,而那時,卻又是何等懦弱可憐。

院門外遠遠傳來一陣對話聲,不多時,一個清朗的語音在院中響起:“漢皇叔、青州牧麾下,別駕從事諸葛珪之子,諸葛亮請求覲見,伏請照準。”

房內,婦人身子微微震了震,嘴巴張了張,終是化爲一聲輕嘆,拍了拍看着自己的兒子,點點頭,輕聲的道:“去吧。”

男子起身,默默對着母親一禮,隨即,起身邁步。在跨出房門的瞬間,身子忽然一挺,猛然間,竟生出一份葳蕤之氣。

“卿起身吧,傳朕之詔,前廳議事!”

這個“朕”字一出,房內房外之人都是不覺身子震了震。屋中婦人雙目緩緩閉上,兩行淚水流下。起身下榻,在榻前一處龕下跪倒,嘴中只喃喃的誦唸着,仔細聽去,卻正是《金光明經》。

“……..我今當說,懺悔等法,所生功德,爲無有上,能壞諸苦,盡不善業…….,深樂是典,若得聽聞,當知善得,人身人道,及以正命,若聞懺悔,執持在心,是上善根,諸佛所贊……….”

(本章完)

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80章:看到魚了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下)對近期章節的一些說明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373章:決堤第301章:樂安攻防第260章:要挾第337章:通羅之盟(二)第123章:黃雀第1章:偉大的目標第247章:似曾相識第220章:約筵第64章:秘辛(一下)第131章:我看好你第28章:溫雅端莊的趙小妹(上)第264章:驚天之局(二)第354章:戰荊州(四)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下)第10章:劉璋的心思第306章:完敗第279章:汗王之嘯第296章:劉焉之死第52章:賣馬(上)第65章:秘辛(二下)第120章:你太壞了第47章:牛逼大發了(下)第330章:震懾效應第184章:憑君做主第67章:旗揚(上)第71章:月夜截殺(下)第53章:被陰了(下)第22章:危機暗隱(上)第179章:你去殺董卓好不好第342章:通羅之盟(七)第259章:撲朔迷離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137章:大耳朵跑了第338章:通羅之盟(三)第150章:鬧市俠客行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下)第245章:各方之謀第54章:單戟換飛刀(上)第102章:反制第105章:爬牆頭第59章:亂起(上)第190章:鷓鴣飛第385章:四面楚歌第98章:有內幕第206章:毒計催生出的妙計第336章:通羅之盟(一)第270章:金瓶可汗第273章:又見刺殺第138章:挖角第400章:誰與爭鋒(上)第190章:鷓鴣飛第250章:再入幽州第31章:大鬧教坊司(下)第307章:朱儁之死(一)第101章:被歷史湮沒的謀逆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16章:野馬(上)第369章:雁門風乍起第119章:美人情重第155章:驚現紅臉人第368章:另有一個主公……第376章:冀州爭鋒第187章:飛白第390章:出人意料的變化(二)對近期章節的一些說明第115章:大婚第195章:漢中之變第147章:把諸葛家一鍋端了第95章:定計第161章:差點嚇死第11章:神駒第261章:怒火第26章:戰鬥吧,阿巴爾(上)第89章:三士爭功第74章:竹槓梆梆響第396章:王與公第107章:三………第217章:拐兩個小弟當導遊第89章:三士爭功第343章:通羅之盟(八)第226章:隱藏的危機第255章:公孫瓚的弟弟第288章:提親第238章:陽謀VS陰謀第270章:金瓶可汗第47章:牛逼大發了(下)第86章:束鹿之戰(二)第157章:招嫉第178章:王允之邀第44章:政論(上)第37章:趙雲回來了(上)第27章:草原定計(下)第112章:你非俗吏第209章:草菇石第19章:驚豔一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