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因爲大河在內,向南流激盪關山,因而得名。與崤函古道東口的函谷關遙遙相對,守衛要津,乃關中東大門,向爲兵家必爭之地。
其地兩百里內,皆大片桃林,是以,也曾有桃林塞之名。由長安往雒陽而入中原,唯此一條通路,可稱三秦之鎖鑰。兩旁山勢險拔,兀峰陡峭,又有“畿中首險”、“四鎮咽喉”之說。
自漢武以來,在西域建都護府,以制諸夷。但關外民風彪悍,數度作亂,都護府早已名存實亡。百年來,雍涼之地,時有徵戰,烽火不絕,但卻從未有能真正進入此處的事兒。故而,此時的潼關,並無多少兵卒把守。
但這一日,潼關內外卻是旌旗如林,刀槍如山。大漢爲平定西涼亂事籌建的聯合大軍,在太尉皇甫嵩到達後,齊聚於此,熱鬧不似往昔模樣。
關內議事廳上,皇甫嵩居中而坐,劉璋打橫相陪。下面董卓、孫堅、陶謙、周慎等列坐兩邊。
此番,漢軍聚集在潼關兵數並未有預期那麼多,不過才三萬多人。推本溯源,卻是因劉璋這兒引發的。
本來在朝中衆人意念中,劉璋麾下兩萬,朝廷出一萬,董卓出一萬,孫堅並其他各部都有所出,合起來,怎麼也能有五萬以上。以五萬大軍出長安,背靠堅城,合皇甫嵩、劉璋、孫堅等名將,進而擊之,自當勢如破竹,西涼無復患矣。
哪知到頭來,劉璋這兒玩了個大烏龍,只帶了五千兵卒而來,還都是步卒。如此一來,朝中諸公的算盤固然是完全落了空,便是身爲主帥的皇甫嵩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他雖也隱隱明白青州那邊不可能真個如劉璋所說,但究其根本,劉璋這麼做,卻完全是等於被朝廷所bi,不得不這麼做的。他本身就是領軍出身,對於這種所謂的制衡手段,深不以爲然。
但身爲臣子,卻又不好多說,對於劉璋只帶着這麼點兵來,也只能咬牙忍了。只是,忍了歸忍了,這下一步的仗如何打,可就要大費思量了。
眼前全然不能按照原本的計劃,轟然而出,直接以摧枯拉朽的氣勢猛攻了。這點兵,只能先過去看看情勢,隨機而動了。
今日召集衆將,也是爲了先統一思想,免得到時候各有主張,自亂了陣腳。
對於眼前之局,其實不用皇甫嵩說,衆人也都心知肚明。此刻,坐在大廳上,目光都偷偷瞄着那位廣陵候,面上個個是一片複雜難明之色。
劉璋笑眯眯的坐在那兒,任誰看過來,也是報以甜甜一笑,對於人家眼中的古怪,全然直接無視。怎麼看也如一個溫良謙恭的小書生,衆人心頭不由鬱悶。
待到皇甫嵩將大體意思一說,劉璋第一個高高舉手表示贊同,那架勢那表情,儼然皇甫太尉的鐵桿擁護者。
皇甫嵩固然是苦笑無奈,董卓也是一陣的膩歪。話說這會兒你丫不過才五千兵馬,充的哪門子大頭蒜啊?我這麾下一萬兵馬的人
還沒說話呢好不好?軍中可是講實力的!
只是不管董卓怎麼膩歪,劉衙內卻是一概看不到。我就舉手了,我就搶話了,咋的,你咬我啊?軍中實力不如你?那有個蛋用?誰讓朝中大佬們覺得咱實力在你之上,硬要把排名放在你之前呢?要怪,你去找他們去。
董卓還真不敢公然跟劉衙內叫板,畢竟,名義上,劉衙內還是副帥不是?鼓了鼓腮幫子,悶悶的點了點頭,便不再多言。
如今軍中,皇甫嵩麾下一萬,董卓一萬,劉璋五千,周慎五千,孫堅三千。劉璋和董卓這倆大頭點頭了,孫堅和周慎自然也沒啥意見,這軍議倒也順利,全盤通過。
對於這種順利,皇甫嵩卻是半點開心也欠奉,心中暗歎着,意興索然的揮手散了軍議,下令第二日啓程開赴長安。
衆人應諾,各自告退而出。劉璋跟孫堅自上次討伐黃巾時,就兩下交好,這次又在並肩作戰,當下擠到孫堅身邊,眉花眼笑的聊着,毫無半分異色。
孫堅自然歡喜,拉着他走過一邊,低聲問道:“季玉,此番卻是變得什麼把戲?我看董仲穎面色難看,只怕心中大有怨懟之意,你當小心些纔好。”
劉璋撇撇嘴,攤手道:“天要下雨孃要嫁人,我有啥法子?各位大佬以爲我是大戶,要鬥地主,偏偏蟊賊們湊趣兒,讓他們失望了。搞出這麼個烏龍,也不是我的錯是不是?董胖子不爽,怪的我什麼?隨他去吧。”
孫堅好笑,哪裡不知道他憊懶,苦笑搖搖頭,隨即又正色道:“話是這麼說,但萬事還是小心些好。你放心,我自站在你一邊,董卓老老實實便罷,不然,你我合力並之,也不見得差了他去。”
劉璋斜眼瞅瞅他,見他一臉真誠,不似作假,心中微微一動。這孫堅後來雖覬覦玉璽,但說白了,也不過是人之常情。說到爲人,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慷慨豪俠之士,這番話當也不是胡亂送什麼人情。
當下微微一笑,點頭道:“嘿嘿,如此便多謝文臺了。咱不惹事,不過也不怕事,真個想在你我頭上動些首尾,怕也沒那麼容易。董胖子不傻,放心。”
孫堅也笑,兩人說說笑笑,臨到大營,這才各自散了。
第二天,潼關內號角連天,鼓聲中,漢軍一隊隊開拔。董卓緊跟皇甫嵩之後而行,劉璋暗暗冷笑,也不去爭,等到快到午時,這才慢悠悠跟着出了關,直往長安而來。
到得長安,衆軍徑往城外扎住。遙遙對着陳倉,以爲威懾。那邊北宮伯玉等人見漢軍援軍到了,也不敢大意,只將陳倉圍了個水泄不通,暫停了攻城,以防皇甫嵩。
皇甫嵩帶着衆人站在城頭望去,但見羌人大營中規中矩,不由微微皺眉。
旁邊陶謙看他面色沉鬱,知他想法,上前低聲道:“羌人本不可怕,但此次推舉邊章、韓遂二人,卻是深知我漢家軍略,故而纔有這般景象。”說着,目光轉向劉璋。
這陶謙今年已五十多歲,本來一直在京中任事,其人少年時以不羈爲名,後來不知怎麼轉了xing,一改往日作風,勤奮好學,不久便舉了茂才,拜尚書郎。後來歷任兩縣之令,成績卓著,朝廷加封議郎,調回京中任事。
此番得皇甫嵩點將,以參軍事隨侍左右,見皇甫嵩皺眉,這才上前解惑。
對於劉璋,老頭兒很有親近之意。打從見面起,便擺出一副殷殷的態度。
劉璋本來對他並無什麼好印象,畢竟,在演義中,陶謙從出場就是以老好人的面貌而出。
直到最後,拍曹操馬屁卻搞死了人家老爹,被曹操嚇的幾乎半死,又將自己地盤巴巴的硬塞給劉大耳,凡此種種,讓劉璋極不待見。
只是見了真人後,卻覺得這老頭兒很有些剛硬倔強之處,不似史書上描述那般無能,觀念才略有轉變。而且,既然人家主動示好,斷無打人臉面一說,也就虛應着故事,面上一片祥和。
這會兒見陶謙說完,卻來看自己,劉璋便明白,這是老頭的謙讓之意。那意思,我解釋的,不單是對主帥,也是對你這位副帥的,老朽眼中有你。
當下也是頷首笑笑,表示收到。旁邊董卓瞥眼看到,心中卻是愈發不爽。
他本是個跋扈的xing子,上次在廣宗外,一來是劉璋那時兵強馬壯,自己身爲敗軍,面上裝也得裝出一副謙恭樣子。再者,當時爲的就是把這些人捧到前面,他好退往後面保留實力看戲,這才一直隱忍。
但如今,這西北之地卻是他當日發跡之所,到了這兒,他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地頭蛇。而且,如今大軍之中,他的兵馬算起來,其實尚在皇甫嵩之上,因爲他還有兩部人馬未動。
一旦需要,不出兩日便能到達。所以,在他想來,這裡誰人都可以忽視,對他這個關鍵人物,卻是半點怠慢不得的。
哪知道,眼下衆人中,除了周慎對他大有親近之意,旁人竟都仍是圍着劉璋轉,這心中的不滿就愈發爆了開來。
“邊章、韓遂,皆小兒也。眼前羌人,也不過五六萬之數,我等可急速而進,進入陳倉,合兵一處而擊之,賊子更有何能爲?”說着,滿面傲然的看着皇甫嵩和陶謙。
陶謙目中厲芒一閃,待要說話,皇甫嵩卻先開了口,皺眉道:“仲穎差矣。羌人雖五六萬,但卻全是騎卒,最利於平原突馳。如今雖圍住城池,但有我軍在旁牽制,更難以攻下堅城。咱們兵馬太少,又少騎兵,如何以己之短去迎敵之長?更何況,如今陳倉蹴不可拔,我軍隨時可動。主動盡在我手,何必急出而給敵之可乘?不若就近而待,羌人不擅經營,時日一長,必然糧盡,待其糧盡兵動時而擊之,此全勝之策。我意已決,不必再言。”
董卓被皇甫嵩一通反駁,毫不留情面,不由的頓時面色鐵青,雖不言低下頭去,劉璋卻捕捉到其眼中閃過的一抹怨毒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