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倉亭大捷

中國向來有句俗話,叫: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這句話,用在漢末黃巾起義的各個時段上,真是貼切至極了。

對於漢庭派出朱儁與劉璋來打東郡,躊躇滿志的卜已同學並未感到多少恐懼。

不是他比之前的波才、張曼成等人厲害,相反,而是因爲他比那些人更無知。正所謂無知者無懼!

朝廷派兵來了?多少人?兩萬?那咱這兒多少人?二十萬!這是啥比例?咱們是漢軍的十倍啊!一人一泡尿都能淹死你!來打咱,好,來吧。Who怕who啊!

也沒啥調兵遣將,東郡黃巾的偉大領袖卜已同學,在下定決心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時候,大手一揮,直接將二十萬人全軍壓上。

漢軍自冀州而來,要想平叛兗州的東郡,那就要跨河而來。軍半度可擊之!卜已感覺自己很有些將才,他竟然知道這條兵法戰略。是以,二十萬大軍便在一聲令下,齊聚大河之畔的一處小縣,倉亭。

俗話說,人滿一萬,漫山遍野。這倉亭一地,隨着卜已的一聲令下,二十萬人忽然擠到了這兒,可想而知,那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卜已得意洋洋的審視着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大營,那叫一個志滿意得啊。

等漢軍來了,咱們就往這河邊一戰,嚇也嚇死你們。等到大敗這兩萬漢軍,張角那邊要是識時務,咱就去救了他。要是不識時務,老子管他死活。惹惱了咱,連他一起收拾咯!到時候咱揮軍橫掃八荒,踏平九州,也混個皇帝噹噹。

搞上三五千個美人兒當妃子,夜夜當新郎,天天玩大婚。蹄髈肘子管飽,白麪卷子管夠!

卜已兩眼放光,眼神有些沒有焦距。很強大的立志,不說那蹄髈肘子和白麪卷子的超級志向,單隻那後宮的設計規模,竟然比咱們劉衙內不知強大了多少倍。

只是卜已同學壓根就沒去想,兵力差別大是不錯,半度而擊之的兵法也沒背錯。

但是,這兵力也得看兵員的素養不是?一方是盔甲堅利的百戰雄師,一邊卻是走兩步都要咳上好幾聲的老弱婦孺,這種差距,別說十倍,就是百倍也沒得玩啊。

半度而擊?拿什麼擊?扔小石頭嗎?他麾下這二十萬大軍,除了竹竿木杖的,甚至連鋤頭什麼的都少見的可憐。

以往在東郡橫行無忌,不是他麾下多厲害,實在是這東郡並沒任何抵抗。

二十萬人,每到一處,一擁而上,一般小家小戶的富戶,被那架勢也嚇死了,又哪來的抵抗?

可惜,這些道理沒人講給卜已聽。估計就算有人講,以卜已現下的心態,多半也是大喝一聲,拉下去砍了。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卜已,現在已經瘋狂了。

……………………………………

自廣宗往兗州的東郡,最近的路途就是經清淵、館陶、冠縣而入兗州界,然後經發幹縣入東武陽,臨岡成城渡河。

大軍行進,因有輜重押後,速度自然不如單騎快。故而,這段路程,劉璋與朱儁直直走了十多天後,才達到東武陽。

這一日,大軍立下營寨,朱儁正與劉璋、沮授、陳宮在大帳中商議,欲要明日一

鼓作氣,度過大河。帳外有人來報,前方哨探的斥候已然返回。

劉璋令人傳進,斥候進的帳中,滿臉古怪之色。劉璋目光一掃之下,微微蹙眉,看了一旁的陳宮一眼。此次行軍司馬一職,正是由他擔任。

陳宮也是皺眉,沉聲問道:“前面哨探什麼情況?賊人有多少,如何分佈?”

斥候聽出陳宮言語中的微怒,只是想到自己看到的景象,實在匪夷所思。當下連忙躬身道:“回先生話,對方總兵力應該在十幾萬到二十萬左右,嗯,沒什麼分佈,一股腦的,全聚在對岸倉亭四周。旗號不明,營房不整,實在難以確定。方纔所報之數,乃是根據其佔地規模所計………”

斥候臉上古怪之色愈重,大帳內,朱儁、劉璋等人聽的也是一臉的訝然。

全部人馬都堆在一處?還不分旗號?這….這是神馬兵法陣略?怪不得這斥候滿面的異色,只怕任何人瞭解了這情況,也會大吃一驚的吧。

微微沉吟一會兒,擺手讓斥候下去,劉璋忽然道:“公偉公,不如你我親自前去一看如何?”

朱儁剛纔聽的也是摸不着頭腦,聽劉璋這個建議,正中下懷,欣然同意。

衆人出帳,帶着親兵直往大河北岸而來。此時漢軍紮營之所,離着最前的岡成城不過五十里,衆人輕裝而進,不過個把時辰便接近了目的地。

只是,就在離着大河裡許之外,就聽到陣陣的噪雜之聲傳來。那聲音隨風傳來,令人聞之,簡直猶如進了菜市一般。喚兒的、喊孃的、喝罵的,什麼聲兒都有。

劉璋面上閃過驚奇之色,揮手令衆人隱秘而行,待到潛到河岸一處林中,那聲音竟然比之大河奔流之聲還大。撥開枝葉望去,待到目光所及,所有都是不由的瞠目結舌,傻在了原地。

對岸上,到處都是人。嗯,很多人,如同一個個小村落。沒有巡哨,沒有柵欄,沒有拒馬鹿角。間或有幾個青壯扛着鋤頭木棒的,從上游往下游溜達着,瞅那模樣,不像巡哨,倒是像在田裡幹完農活,準備回家吃飯去的。

順着河岸一溜兒排開的,各式各樣的簡易帳篷、草房擠成一堆。做飯的、燒水的、躺在樹蔭下扯皮的,放眼皆是。這哪裡是什麼軍營?根本就是難民營!

半響,劉璋收回目光,與朱儁等人對望一眼,都是苦笑不已。自己等人千里奔襲,哪知道竟會看到這麼一副景象。

就對岸這些人,不要說劉璋麾下這兩萬悍卒,單隻血旗軍兩千騎卒過去,只要一個衝鋒,就能將之徹底擊潰。這些個亂軍,更確切點說是難民,竟勞動劉璋麾下這百戰精兵來打,簡直就是牛刀殺雞。

“公偉公,我看,咱們先回去吧。”劉璋搖着頭,嘆口氣扯了扯還有些呆然的朱儁說道。

朱儁啊的一聲,這才反應過來。點頭應了,走出幾步,卻又再次回頭看看,連連嘆氣不已。

一路無話,待到重新在大帳中落座。劉璋一邊使人傳筵,一邊搖頭道:“這卜已所部,就算有些個精銳,只怕也不過一兩萬最多了。其他盡皆老弱婦孺。說是二十萬,不過二十萬難民罷了。唉!”說着,長長嘆了一口氣。

衆人都是點頭

,對於方纔所見,雖然明確的知道對方不堪一擊,但對於這麼大規模的難民聚集,也敢號稱大軍,從而造反。人人都明白劉璋爲何而嘆,心中也是一片黯然。

若不是朝廷黑暗,靈帝昏昧,這些號稱反賊的農民,哪一個不是淳樸良善?又有誰會被人一忽悠就跟着舉起反旗?

這些人此時走到這一步,人性已然一步步泯滅。從被人欺壓,被人殺戮,一轉身變成燒殺搶掠的主角,甚至比當初欺辱他們的人,還要狠毒百倍。

隱於靈魂最深處的劣根xing,如同被釋放的兇獸,再也難以被道德和人性困住,留給他們的結果,便只有一個了,那就是,毀滅!

對於要將屠刀往這些幾乎手無寸鐵的民衆頭上揮去,這裡在座的人,雖然個個都是久經沙場,心中又怎麼會好受了?

帳中一時靜寂,半響,朱儁長嘆一聲,臉色轉爲鄭重,沉聲道:“季玉公,事已至此,你我雖有憐憫之心,卻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二十萬人肆虐東郡,破家何止千萬?死於他們手下的,又有多少?此時,萬萬心軟不得!”

劉璋默默點頭,兩眼望着帳外虛空,眼中有憂鬱之色流動。半天,淡淡的道:“這個世上最最慈悲的便是佛家。但其也有金剛怒目之時!我非迂腐之人,公偉公但請放心就是。”

朱儁聞言暗暗鬆了口氣兒。如今帶來的兵全是劉璋麾下,若是劉璋動了慈悲之心,這二十萬難民只怕總有一日,會變成真的二十萬亂匪。若到那時,別說朝廷不會輕饒衆人,便是對其他良善百姓,也是難以交代了。

衆人心頭沉重,都失了說話的心思,當夜各歸營帳休息。第二日,擂響聚將鼓,待到衆將唱名已過,朱儁坐於一側,劉璋當中而坐,點派發兵。

對岸之敵雖弱,但臨陣之際,卻不可稍有鬆懈。獅子搏兔,亦當全力爲之。

按照之前定計,朱儁帶兩千精卒並輜重營陳兵大河北岸,做出欲要強渡大河的態勢,吸引賊兵。劉璋分派各將,繞到上游潛度。過河後,以炮響爲號,分八路殺出,必要畢其功於一役,一戰而定東郡。

劉璋口中喝斥點派,衆將一一上前,凜然接令,轉身出帳。待到辰時剛過,兩萬大軍已然全數出動。

當日午時,漢軍如神兵天降,自亂軍身後殺出。正在河岸邊洋洋得意耀武揚威的衆黃巾,頓時亂成一團。

身後退路被漢軍自八方封死的情況下,人人如無頭蒼蠅一般亂竄。自相踐踏而死者不知其數,二十萬人,幾有半數落入大河中淹死,河水爲之凝滯。

那位卜已大將軍,還沒從自己編織的美夢中醒來,就被剛剛歸順劉璋的大將華雄一刀斬了腦袋,別的作用沒有,倒是成全了華雄奉功報效之心。

大戰自午時展開,不到未時便已結束。所謂二十萬大軍,全然風流雲散,蕩然無存。倉亭一戰之快捷利落,也成了漢末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葩。

但因爲其中難言的辛酸,劉璋與朱儁皆下了封口令,嚴禁議論。這令的後世諸多史學家想破頭也想不明白,其中的戲法究竟是怎麼變的。

PS:今天加更,新鮮出爐的,呵呵,剛剛停下,所以晚了。

(本章完)

第380章:遼東之變第291章:伏殺第140章:倉亭大捷請假申請第34章:晨練偶遇(上)第167章:初上朝堂第119章:美人情重第335章:聯合商會第362章:搶鏡頭的第258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9章:驚豔一槍(下)第16章:野馬(上)第160章:“撿”馬第50章:提前畢業(下)第278章:烈焰第58章:嫁人一定要嫁給我(下)第23章:宿怨(下)第40章:拜師青州(下)第227章:壞消息第289章:被拋棄了第33章:順利結盟(上)第281章:正位第58章:嫁人一定要嫁給我(上)第131章:我看好你第23章:宿怨(下)第49章:終去(下)第171章:酒宴風波起第346章:通羅之盟(十一)第280章:窮途末路第272章:試探第185章:不務正業的劉璋第362章:搶鏡頭的第366章:港口巧遇第44章:政論(下)第37章:趙雲回來了(下)請假申請第300章:荊南之議第161章:差點嚇死第259章:撲朔迷離對近期章節的一些說明第42章:比鬥(下)第32章:大商(上)第262章:變起第224章:盟誓第242章:袁術覆滅(二)第171章:酒宴風波起第40章:拜師青州(下)第379章:第一刀,來自背後第370章:戲志才的分析第5章:清韻居第33章:順利結盟(上)第103章:劉璋很豪爽第314章:身份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273章:又見刺殺第98章:有內幕第120章:你太壞了第312章:青州之危第41章:好大一羣蝦米(上)第341章:通羅之盟(六)第85章:束鹿之戰(一)第372章:遼東軍動第288章:提親第247章:似曾相識第266章:計取令支城第85章:束鹿之戰(一)第79章:終得消息第48章:梁父吟(下)第1章:偉大的目標第251章:終見大耳朵第83章:急迫第177章:師叔門人第324章:東渡第136章:終定第364章:有條大魚第99章:受封亭侯第184章:憑君做主第88章:束鹿之戰(四)第196章:李肅的自保之道第219章:做大買賣的第385章:四面楚歌第213章:定金川(四)第44章:政論(上)第387章:隕落第102章:反制第293章:雪崩(下)第125章:制勝之機第75章:勝利大逃亡第162章:臨陣換帥第21章:降伏(上)第317章:王者歸來第271章:風起第204章:計賺陽平關(二)第255章:公孫瓚的弟弟第317章:王者歸來第11章:神駒第119章:美人情重第352章:戰荊州(二)第188章:裂痕第298章:江東之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