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苦海彼岸

泡子河這一帶屬於東城兵馬司管轄範圍,接到舉子們的報案,東城兵馬司指揮使親自出動,領着副指揮使、吏目和一干差役迅速趕到,先制止憤怒的舉人們對董祖常的毆打,然後仵作驗屍,大致確定是兩日前被勒死後掩埋的,又仔細檢查了董宅後園桃樹下的那個坑,向能樑四人詢問發現屍首的經過,能樑四人就說是奉了少爺張原之命,早就留心董宅動靜,前天夜裡發現董宅後園有人挖坑,極其可疑,張原遂施聲東擊西計,果然發現了董氏殺人的罪證——

五城兵馬司這幾日都在追查那個名叫卓笑生的會試謄錄生,每個城門都有一個認得卓笑生的人在監視着出城者,東城兵馬司指揮使見這死者與卓笑生年齡容貌相符,趕緊命人把朝陽門的那個卓笑生的熟人找來辨認,死者果然就是那個從貢院逃出卻進了鬼門關的卓笑生!

五城兵馬司隸屬兵部,是正六品衙門,主要負責治安和火禁,對於曾爲東宮講官的董翰林宅中的兇殺案,東城兵馬司指揮使不敢擅專,遣人飛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這樣的大案少不了要三司會審——

董宅中除了女眷和十二歲以下男童,其餘男子一概拘禁在廳堂上,有執刀軍士看守,不許私下交談,董氏父子稍受優待,關在單間,與死屍在一起,董其昌舊病復發,已經口眼歪斜了,董祖常呢。鼻青臉腫,不住哀嚎,那卓笑生的屍首就在邊上,死不瞑目的樣子讓董祖常幾乎精神崩潰——

此時的泡子河畔,已聚集了上千舉子,絕大多數舉子對科舉舞弊是深惡痛絕的,張原才名遠揚。這次遭割卷幾致落榜,曲折的遭遇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衆舉子紛紛要求徹查此次會試黑幕。諒董其昌一個致仕翰林沒有能力安排人手在貢院裡割卷、放火,外簾官中必有同謀——

兵馬司軍士搜索董宅時,又揪出一個躲藏在廚房柴火間的中年男子。張原認得此人,是徽州富商兼名士汪汝謙的堂弟汪守泰,張原心道:“很好,這下子可以一網打盡了。”當即指認此人是董氏父子同謀,在場的很多舉子都認得這個汪守泰,當初在杭州城是很出了一把醜的,兵馬司軍士便將汪守泰先捆起來,等待三法司的人到來——

午後,都察院的堂官右都御史張問達、刑部尚書李鋕、大理寺左少卿王士昌先後趕到,見董其昌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三法司堂官不禁搖頭,吩咐延醫救治董其昌,至於董祖常、汪守泰及一干董氏男僕,要盡數解往刑部受審,軍士上前抓人時。就有董氏僕人大叫起來:“不關小人的事,是馬六、董肥他們乾的。”

“對,不關小人們的事,是馬六、董肥他們乾的。”

很多董氏僕人都跟着叫起來,要把自己與這人命案撇清,牆倒衆人推。樹倒猢猻散,這世上忠僕少而奸奴多,更何況主人乾的是不法之事,無關忠義,董氏奴僕們豈肯跟着見官受罪,沒敢當面指證董其昌和董祖常,就把董祖常兩個心腹家奴給推出來了——

名叫馬六、董肥的兩個健僕知道此番人命案發,沒人能保他們了,馬六還硬氣一些,董肥就已跪着求饒:“大人,諸位大人,小人們只是奉命行事,是二公子吩咐小人們乾的,還有車伕老楊,也是一起的,動手用繩子勒的是馬六,小人和老楊壓住那人的手腳……”

隔室的董祖常聽到家奴董肥的指控,嘴脣發顫、手腳發抖,這些奸奴把罪過都推到他頭上了,他卻往哪推呢,總不好推到風疾復發的老爹頭上吧,此時就如將溺死者雙手亂抓,哪管得了那麼多,叫了起來:“我不認識這個卓笑生,是禮部周郎中送過來的,吩咐要除掉此人,是禮部周郎中叫我乾的,是周應秋——”

死了的卓笑生不能招供,自有活着的董祖常代爲招供,至此,丙辰科會試舞弊案牽扯出第一位在職官員——正五品禮部郎中周應秋。

董其昌被擡到刑部去延醫救治,董祖常、汪守泰和馬六、董肥二僕以及車伕老楊被押到刑部受審,其餘董氏家人要待在宅子裡嚴禁出入,前後門都有兵馬司的軍士看守,因爲有張岱、張原作保,能樑四人並未被帶往刑部大堂,只要求隨傳隨到——

任何朝代,涉及人命的都是大案,而且這是在天子腳下發生的生員兇殺案,又與科舉舞弊案有因果關係,案中有案,牽涉極廣,數千舉子密切關注,張問達、李鋕、王士昌連夜奏請皇帝批准三法司會審此案,這次萬曆皇帝很快批覆要嚴查,禮部郎中周應秋不用坐堂了,待罪在家,等候審問——

而同時,周師旦、李嵩、姚宗文、劉文炳等言官攻擊吳道南的奏疏是一天數道,吳道南被迫退出三月初八的禮部複試,改由內閣首輔方從哲擔任主考官,雖然張原遭受割卷陷害是盡人皆知的事,但既然皇帝欽點要張原複試,張原也只得參加,他不是沈同和,不怕考試,他要憑自己的手中筆再證自己的清白、證徐師兄和吳閣老的清白,讓張原寬慰的是,科舉舞弊案終於打開了難局,這樣他可以全身心投入複試和殿試了。

……

三月初八卯時末,張原乘車來到皇城大明門外,穆真真提着考籃跟着他一起下了車,天氣晴好,朝陽的光輝鋪灑過來,偌大的廣場,清新無塵,禮部衙門前等候複試的舉子三三兩兩,見到張原到來,紛紛上來安慰,張原本來是不須複試的,這對張原不公平——

張原拱手笑道:“諸君努力,禍兮福所倚。若非貢院那場火,諸君也沒這次複試的機會,六個名額,張原並不參與爭奪哦。”

衆舉子見張原如此灑脫,都是哈哈大笑,範文若道:“幸好張社首不佔名額,不然我等只剩五個名額了。”

衆人又是大笑。忽然都閉了嘴,因爲趙鳴陽到了——

趙鳴陽下了馬車,獨自提了考籃。不往人多處走,一個人站在照壁下,袖着手。曬太陽,面無表情。

範文若道:“沈會元怎麼沒有來,莫非想稱病不出?”

一位蘇州府舉子冷笑道:“敢稱病不出,太醫院會專門派人去問候他,他就是斷了腿也得擡着他來考,這個時候賴得住嗎,以爲是請客吃飯哪。”

衆人皆笑,都頗興奮,今日複試就是要看沈同和出醜。

沈同和來了,身邊跟着一個書僮。自然也與衆人格格不入,看到照壁下的趙鳴陽,也沒走過去招呼,刻意保持距離,他知道。這次趙鳴陽沒法幫他了,反而是他要幫助趙鳴陽,他沈同和並非目不識丁之輩,未始不能搏一把——

辰時初刻,禮部衙門大門打開,這次不搜檢。張原等一百一十八名參加複試的考生依次進入禮部大堂,大堂上已經佈置成臨時考場,擺放着一百一十八張方桌和對應的椅子,提調官、監臨官,還有五經二十房考官都在,堂廡四周都是監視的眼睛,且看誰還敢舞弊?

主考官方從哲和副主考劉楚先從堂後出來了,方從哲小聲問劉楚先:“哪位是張原?”

劉楚先道:“左起第三排那位穿玉色長衫的青年書生便是張原。”

方從哲打量了張原兩眼,說了一句:“青春年少啊。”

劉楚先道:“是,年方十九。”

方從哲臥蠶眉輕挑,點點頭,與劉楚先坐到堂上案前,案上有內官監刊印的四書五經,題目就臨時翻書決定,三道四書題和十道經題很快定下來了,十道經題每經二題,由考生據自己本經選擇,首題是論語題“信而後諫”。

草卷、正卷分發下去了,磨墨、抻紙聲響成一片,答題開始——

不用煮八寶粥讓張原稍感不適,他都已經習慣一邊煮粥一邊構思了,五篇制藝,每篇不少於五百字,這對張原來說輕鬆得多了,首題“信而後諫”他曾作過,這時當然要另出機杼,作得更好,未時前,他把五篇八股文的草稿都打好了,正準備謄真到正卷時,鼻邊嗅得一陣麪餅香氣,一盤閣老餅和一杯熱茶輕輕擺放到了他案邊,擡眼看時,十幾個執役往來穿梭,很快,一百一十八位考生都領到了閣老餅和熱茶,堂廡四周的考官們也在吃餅,眼睛依然盯着這一百一十八位考生——

張原端起熱茶抿了一小口,不敢多喝,因爲如廁很麻煩,兩個監臨官都要跟着,並且只允許如廁一次,誰耐煩幾次三番監視你撒尿啊,所以不能多喝水,張原吃了兩塊閣老餅充飢,揉了揉手指,開始謄真,先寫上姓名、三代、籍貫和本經,開始一篇一篇謄真……

參加複試的考生起先還抱有看沈同和笑話之意,但一拿到考題,答題都來不及,哪顧得上其他,沒注意到那沈同和運筆如飛正歡快地答題,那些監視的考官看到這個沈同和這般下筆如有神的樣子,都是暗暗詫異,心想難道傳言有誤,這個沈同和是有真才實學的?

申時二刻,張原將五道題謄真完畢,交卷截止時間是酉時初刻,還有大半個時辰,張原不想這麼早交卷,坐在那裡等,這時纔有閒情打量幾他考生,他最關心的文震孟、範文若這五位翰社考生,希望他們五人能在六個進士名額中多佔幾位,尤其是文震孟,論學問博雅,實在他張原之上,可惜已經八次落第了,這次複試的機會一定要抓住啊,文震孟可是他們翰社的得力干將,聲望、才學俱佳——

再看趙鳴陽,也已答好了題,也不交卷,坐在那發呆,張原心道:“此人八股文實在了得,既要自己考,又要爲沈同和答題,竟然雙雙高中,超級快手啊,只是這次要倒大黴了。”不禁又想:“若要我同時答兩份卷子我能完成嗎?沒嘗試過,也許能,急纔是靠逼出來的——”

靠後排的沈同和額頭冒汗,春日斜陽照進來,暖和而已,有這麼熱嗎?

臨近酉時,有人交卷了,張原也就跟着交卷,走過沈同和身邊時瞄了他案上考卷一眼,八幅紙疊在一起,面上一幅紙寫得滿滿的,這讓張原不免有些詫異——

……

受卷、彌封、謄錄、對讀,所有步驟和會試一模一樣,只是更緊湊,因爲只有一百一十八份考卷,在當夜亥時前,這一百一十八份謄錄好的硃卷分別送到了五經房閱卷官案頭,閱卷也在禮部大堂,在閱卷完成之前,任何人都不得離開——

三月初九凌晨子時末,十八份薦上來的硃卷送到了副主考劉楚先和主考官方從哲案頭,方從哲含笑道:“不知沈同和、趙鳴陽和張原三人的考卷在不在這薦上來的十八份考卷中,只要在其中,即便是第十八名也不會追究。”

劉楚先喝了一口濃茶,振作起精神道:“方閣老,開始評卷吧。”

兩個人分別給這十八份考卷評定名次,終於在寅時末排定了名次,隨即調來墨卷,提調官、監臨官、閱卷官濟濟一堂,開始拆號、唱名,從第十八名開始拆封,直到第四名依然不見沈同和、趙鳴陽和張原三人的名字,衆考官心都提了起來,難道這三人會是前三名?

第三名的彌封拆去,書吏唱名道:“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趙鳴陽。”

衆官面面相覷,心裡皆贊這個趙鳴陽果然有才,會試第七、複試第三,很穩定——

書吏緊接着拆第二名的彌封,然後唱名道:“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文震孟。”

文震孟素有才名,卻八次會試落第,在場的都有好幾個官員與文震孟一道參加過會試,這時聽到文震孟名列第二,都爲文震孟高興,這個蹉跎場屋的飽學之士終於擺脫苦海上岸了——

現在只剩下第一名的懸念了,張原和沈同和必有一人落選,落選者會是誰?

——————————————————

明日殿試,科舉最後一關,然後介子就要當官了,求票鼓勵。

第401章 吃奶第379章 秘密與挽留第476章 北嶽山伏擊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280章 嫁禍大名士第216章 癲狂第60章 澹然心亂第478章 挑釁第122章 魚水之歡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165章 硯底金箔紙第486章 勝負一線第28章 學堂樂第481章 拳打臥牛之地第88章 澹然法眼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374章 冰河說與萬言書第237章 花瓶第106章 隔屏密語第251章 別樣溫柔第357章 又見客印月第78章 蟹會第195章 已見寒梅發第373章 殿試策題第23章 山陰縣衙第41章 秋葵之美第318章 總裁錢謙益第400章 有喜第89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48章 真真認主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二封感言端午節的暖鞋第412章 顏面第471章 水墨美人第354章 溫馨四合院第255章 佳麗地第446章 無言的交鋒第259章 夜船無人私語時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192章 怒其不爭第432章 奴爾哈赤的奸細第160章 衣衫襤褸也動人第123章 杏花寺觀音會第419章 小勝和大勝第490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421章 知錯不改第411章 疑似偷歡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174章 期待聊齋**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455章 誓言與喜事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113章 座上諸公皆慚愧第32章 金剛怒目第471章 水墨美人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55章 湖心亭看蘿莉第209章 洶洶逼門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術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136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243章 晨曦之美第298章 人生百年天涯海角第472章 夜宿碧蹄館第505章 兵臨城下第408章 木瓜詩第377章 天上神仙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137章 襲胸第131章 就象商景徽第472章 夜宿碧蹄館第227章 千夫所指二說說蘿莉養成第65章 看騾吃草第410章 乳孃的強大第362章 歲在丙辰第501章 雪夜論兵第138章 履純履潔第6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171章 劈破玉第497章 改版七大恨第343章 將遠行第2章 釣之夏第202章 審鏡第24章 不動心第278章 桃葉渡第279章 李白杜甫都誇我二說說蘿莉養成第279章 李白杜甫都誇我第245章 子不語第506章 稍縱即逝第34章 雙鏡記第26章 後生可畏第30章 草繩少女第321章 瘋狂的石頭第354章 溫馨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