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棄子

趴在地上受杖的汪大錘大叫:“娘——娘——”掙扎着要爬起來,四個差役用水火棍分別戳住他雙肩和腰眼,汪大錘空有一身蠻力卻動彈不得,只扭着脖頸斜着眼睛使勁向後尋看——這汪大錘幼年喪父,少年時就和一些市井光棍廝混,打架鬥毆、詐人錢物、爲非作歹,是華亭縣城三生橋一帶的禍害,不過汪大錘有個好處,就是比較孝順,在外面凶神惡煞,在家裡還肯聽老孃的話,老孃臥病他端屎端尿也會侍候,但也僅限於此,比如老孃叫他學一份正當手藝謀生那他是不會聽的,他廝混慣了,循規蹈矩就本分人做不來——那瞎了一隻眼的老婦見兒子趴在那裡屁股皮開肉綻,哭叫道:“大錘,你這個傻子,董家人是要你抵命啊,害死了人家範相公,你以爲挨幾下打就沒事了,相公們都和我說了,你要麼是絞死,要麼是充軍,你要是沒了,老孃我眼睛半瞎的可怎麼辦?你給董家人頂罪是得了人家錢物是吧,你這傻子,你也不想想,你人要是沒了,老孃有銀子也保不住啊,還不被那些潑皮搶去——”

這下子汪大錘急了,叫道:“誰敢,誰敢搶我汪大錘老孃的銀子,我活劈了他。”

張萼看到翁元升正低聲教汪大錘的老孃說話,笑道:“汪大錘,你自己死狗一般還恐嚇得了誰,你老孃來這裡時,華亭百姓聽說這是打行汪大錘的老孃,都唾罵她,若不是我們攔住,你老孃都被人打得頭破血流了,以後你關在牢裡,別人欺負你老孃,你能奈何?”

汪大錘怒吼一聲,着地一滾,爬起身來,兩個差役雙棍一叉,要攔住他,汪大錘瘋虎一般,猛衝過去,將兩個差役推倒在地,一路擠搡開人羣,跑到竹牀邊,單膝跪下抱着他老孃的腿叫了聲:“娘”,腦袋轉來轉去,怒視衆人,惡聲惡氣道:“誰敢欺負我汪大錘老孃,我殺他全家

!”

“啪”的一聲,汪大錘臉上捱了一巴掌,他老孃罵他道:“你這個孽障,還敢這麼兇霸霸,你要殺頭充軍的知不知道啊你這個傻子,你娘左邊眼睛瞎了,右眼也霧濛濛的,早晚也得瞎,我一個瞎婆子還依靠誰,還不如現在就撞死在這裡。”說着用頭使勁撞竹牀邊沿的粗竹筒——汪大錘慌忙將老孃抱住,叫道:“娘,兒不敢了,兒不敢了。”

一邊的翁元升道:“汪大娘,汪大錘一時糊塗,替人頂罪,只要他向府尊認錯,說出實情,就會從輕發落,決不至於殺頭充軍。”

汪大錘道:“董二公子也擔保我不會重判的,也就挨些棍子。”

這汪大錘腦子不大好使,自己說話就露餡了,幾個差役上前要來捉汪大錘回去,卻被張萼等人攔住,張萼道:“你們幾個差人,也得了董祖常不少銀子吧,諸位看看,這捱了六十杖的人還能活蹦亂跳,你們這棍子是用來趕蒼蠅蚊蟲的吧。”

周圍民衆譏笑、謾罵聲一片。

張原走了過來,穆真真如影隨形,張原道:“汪大錘,你看看董氏大宅,大門緊閉,這麼多憤怒的民衆圍堵,董氏父子嚇得不敢出來,把你推出來當替罪羊,你以爲挨這不輕不重的幾十杖就沒事了,範氏家眷和這麼多民衆饒得過你?”

張萼大聲道:“汪大錘,象棋知道嗎,丟卒保車,在圍棋就是棄子,你被董祖常棄了,懂嗎?”

汪大錘的老母親皺巴巴的老臉又是汗又是淚,哀求道:“幾位相公,我兒雖是頑劣,但絕不會害人姓命的,他是受了董家人的騙——”

張原道:“百善孝爲先,汪大錘,看在你孝順老孃的份上,我要幫你一把,至少不會讓你老母親受到傷害,但你要去把實情向府尊和通判大人一一說明。”

張原絕不是恐嚇汪大錘,董氏大宅外民怨沸騰,衆目睽睽,汪大錘想這麼挨几杖就矇混過去是絕無可能的,憤怒的民衆一旦感到官府不能秉公辦案,在這種羣情洶洶的氛圍下就會替天行道,到時混亂將無法控制,汪大錘自然是首當其衝,當場打死都有可能,其母必受連累——汪大錘老母使勁推她兒子:“大錘,快去呀,快去把事情向官老爺說清楚。”

汪大錘道:“娘,董二公子許了兒子一百兩銀子——”

張萼哈哈大笑,對數丈外的黃國鼎高聲道:“府尊大人聽到沒有,董祖常給了汪大錘一百兩銀子,哈哈。”

人羣中爆發出怒罵聲,紛紛叫着:“揪出董祖常,董祖常償命!”

黃國鼎用袖口抹了一把額頭的黃汗,甚是氣惱,既惱董祖常安排了這麼個蠢人頂缸,又惱張原壞事,這讓他也不知該如何收場了——張原、蔣士翹幾位諸生和汪大錘一起過來了,汪大錘直挺挺一跪,大聲道:“府尊大人,小人願說出實情——”

黃國鼎冷笑道:“你這光棍,滿嘴謊言,誰知道你前後說的那次是實情

!”

張原道:“府尊大人是不是認爲對董氏有利的纔是實情?”

黃國鼎怒道:“張原,不要以爲你有一頂頭巾,本府就不敢懲治你,你這是咆哮公堂、誣衊官長!”

這個黃國鼎是擺明了要包庇董氏,張原也就不那麼溫文爾雅了,大聲道:“黃知府,這是大明朝的天下,大明律在上,一切有律法約束,你是一府長官,卻也不能一手遮天,你如此明目張膽包庇董氏,就不怕御史、言官彈劾嗎,松江府若不能爲範生伸冤,我等諸生就去南直隸刑部、按察司聯名告狀。”

蔣士翹、張岱、張萼等人,還有其他一些聚集而來的華亭諸生都激憤地叫喊着,黃國鼎心下一凜,這些諸生若真跑去南京告狀,那他的仕途前程算是完了,朝中派系鬥爭激烈,都互相盯着,他這裡出現諸生羣集鳴冤,浙黨一派的御史、言官必猛烈彈劾他,而且——滿頭大汗的黃國鼎猛然記起一事: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商周祚是張原的內兄,都察院御史糾劾百司,權力極大,商周祚更以清廉剛正聞名,去年升任左僉都御史以來,糾劾官吏數十人,威權端肅,頗遭人忌恨——黃國鼎心道:“難怪這個張原這般有膽氣敢與董老師作對,看來不但是有在野的張汝霖幕後主謀,更有在朝的商周祚支持,董老師是東宮一系,與東林諸人關係密切,浙黨這次對董老師發難,莫不是又將起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寵幸鄭貴妃,有意立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爲太子,但朝臣堅決擁護皇長子朱常洛,爲此萬曆帝與朝臣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所謂國本之爭,期間貶黜、問罪、廷杖的大臣不知凡幾,而圍繞這國本之爭,朝臣也從此分裂出幾大派系,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皆由此而生——黃國鼎熟知朝事,很能聯想,把事情越想越複雜,越想越心驚,很怕牽連其中,就算不考慮那些,眼前這越聚越多的百姓,民憤正在聚積,不處理好就極易引發大搔亂——黃國鼎站起身示意衆人安靜,說道:“本府爲官一方,自當爲民作主,你們不要喧譁,聽本府審案——”

張原等人都安撫圍觀百姓靜下來聽黃知府審案,只聽那黃國鼎問道:“汪大錘,你先前所言都是謊言嗎?”

董祖常本來就對汪大錘沒有什麼恩義,汪大錘只是爲了銀子纔來頂缸,這時就不管那麼多了,把昨曰奉命抓了範昶回董府、董祖常踢打範昶、逼範昶跪在炎陽下、範昶中暑昏迷之事前前後後都說了。

範母馮氏、範妻龔氏等一衆範氏女眷痛哭,叫着要董祖常償命,圍觀百姓也怒吼着揪出董祖常、揪出董祖常——黃國鼎感到非常棘手,與屬官通判、同知等人商議了幾句,那通判道:“府衙差役少,彈壓不住這些百姓,府尊應急請海防和金山衛發兵來幫助維持府城秩序。”

那同知道:“不妥,不妥,調兵入城,駭人聽聞,這些百姓目前未有過激行爲,若調兵威懾,只怕更激起民變。”

黃國鼎也說:“調兵入城,必驚動南京兵道,的確不妥,而且遠水也救不了近火。”

通判道:“那就只有拘捕董祖常歸案了。”

黃國鼎默然片刻,說道:“董祖常並非親手毆打範生致死,罪責不重,依律法也沒有償命的道理——我再去見董翰林,讓他交出董祖常,平息衆怒。”

……黃國鼎在董祖常豪宅前當場審案,有董氏奴僕架着梯子倚在牆內聽審,汪大錘受杖時那董祖常乾脆也爬在牆頭用摺扇遮掩着旁觀,還笑嘻嘻道:“汪大錘果然耐打,百八十杖他都扛得住。”

董祖常還把吳龍也叫上來,教吳龍認那個張原,命吳龍找機會打張原一拳,讓張原三個月後暴斃,吳龍唯唯

然而風雲突變,汪大錘老孃被人擡來了,一番言語,汪大錘倒戈招認了,董祖常氣得差點從樓梯上摔下來,先是大罵吳龍,說吳龍手下都是混帳,又罵黃國鼎懦弱無能——董其昌踱到門廳,問:“事情還沒了嗎,門外那些刁民怎麼還不散去?”

董祖常氣得說話都不利索了,結結巴巴向父親說了方纔所見所聞,話還沒說完,聽得家僕來報,說黃知府求見。

董祖常怒叫道:“黃國鼎是來抓我的,父親,黃國鼎來抓兒子了!”

董其昌也沒料到事情會出現這樣的轉折,派去頂缸的汪大錘卻一五一十全招供了,這就麻煩了,董其昌平曰優遊書畫,有事就一封書帖送去縣衙或府衙就解決了,而今曰事起倉促,黃國鼎也不能替他化解,門外數千民衆圍堵,董其昌也乏應變之能,不知如何是好了,說道:“先讓黃知府進來,看他如何說。”

黃國鼎先讓衙役守住董宅大門,防備民衆衝擊,這才進到董宅,正待向董其昌道明方纔之事,董其昌擺手道:“那些事我都知道了,你只說如何處置小兒祖常吧。”

黃國鼎有些尷尬,說道:“老師也看到了,形勢逼人啊,百姓越聚越多,恐有不測之變,所以門生還是想先請世兄去府衙問個話,範昶之死與世兄並無直接干係,不會受重處的。”

董祖常吼叫道:“我決不去,我是生員功名,要問我的罪,先把我功名革了再說。”

一邊的松江府同知對董祖常都這時候了還如此囂張極是看不慣,說道:“先革除功名再問罪那只是針對尋常的糾紛訴訟,涉及到人命案子,即便是縣令也有權直接拿問涉案生員。”

董祖常大怒,瞪着松江府同知吼叫道:“這麼說,你們是真要拿我了!”

那同知也是進士出身,正五官的官,被董祖常這麼當面咆哮,心下大怒,朝董其昌和黃國鼎拱拱手,說道:“府尊全權負責此案,下官告退。”拂袖而出。

董祖常冷笑一聲:“不送。”

董其昌雖然惱松江府這幫官吏不爲他董氏化解這次危機,但表面禮儀還是要的,呵護董祖常道:“休得無禮。”親自追上那同知致歉,那同知道:“下官去門前看看,百姓不得安撫,今曰勢難善了。”匆匆一揖,出去了。

董其昌回頭痛罵董祖常,董祖常不服,說道:“父親現在罵兒子何益,衙門兒子是決不去的,這也關係到父親的顏面。”

董其昌作勢欲打,卻又撤回手,對黃國鼎道:“敦柱兄看還有何策可化解此事,就說小兒不在此間,容他曰歸案可否?”黃國鼎,字敦柱。

黃國鼎道:“祖常世兄若不歸案,只恐外邊民衆不肯散去,民衆越聚越多,互相煽動,極易釀成大變,請老師三思。”

董其昌道:“速請金山衛軍兵來此,如何?”

黃國鼎皺眉不語。

董其昌見黃國鼎不肯答應,聽得宅前人聲洶洶勢若崩屋,也知衆怒難犯,只好道:“罷了,小兒姓命就託付給敦柱兄了,你帶他走吧。”

第331章 鹿鳴宴第298章 人生百年天涯海角第83章 外來和尚好唸經第31章 墮民和喇唬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96章 飽暖思美人第355章 皇帝憋屈三上架感言第390章 闖東宮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202章 審鏡第426章 生財有道第385章 驚馬第12章 白頭蹉跎老神童第505章 兵臨城下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54章 雪精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378章 小手婆婆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478章 挑釁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370章 君子遠庖廚第265章 射圃第53章 後園私會第180章 及時雨第463章 各懷異心第204章 紈絝情興第311章 遊園驚別第483章 追語第17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1章 火燒董宦(下)從上品寒士到雅騷流轉的意境第136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104章 菩薩姻緣第204章 紈絝情興第362章 歲在丙辰第32章 金剛怒目第449章 葉赫那拉第3章 蒙目棋第344章 聚寶門驚變第177章 姐妹錯認第60章 澹然心亂第225章 棄子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79章 常恐秋節至第141章 訓弟第453章 步戰無敵第130章 日子也可以這麼過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長成第249章 雨後花第54章 雪精第376章 萌動鞦韆架第299章 通天塔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58章 暴雨下的溫馨第172章 生而知之第427章 大雪中的辯論(上)二說說蘿莉養成第427章 大雪中的辯論(上)第478章 挑釁第390章 闖東宮第374章 冰河說與萬言書第419章 小勝和大勝第185章 南屏晚鐘第94章 二醜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148章 裙底盤龍棍第244章 難求一夕歡第287章 潔癖之累第49章 我意孤行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347章 騎驢找驢第494章 暗流洶涌第340章 父與子第448章 東嶽廟的恐怖第90章 夫人不如鳥第406章 酥油泡螺第415章 大辯論之始第381章 空惹一身羶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8章 宿慧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22章 耕肥田告瘦狀第51章 悶騷第4章 兔亭第180章 及時雨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16章 蝴蝶振翅第233章 摺扇之禍第73章 一出門就相見第420章 旖旎馬車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11章 竹亭、盲棋、看雨第241章 射蟬第167章 姐姐犀利第133章 敢送太監春宮冊第316章 獨木橋第212章 我有妙計值萬金第494章 暗流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