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品寒士到雅騷流轉的意境

從 上品寒士 到 雅騷 流轉的意境

網文可以說是快餐文化的代表之一,而在現在的網文界,浮躁似乎是一種風氣,在鐵打的作者,流水的小白這種氛圍下,成神已然成爲一種物質上與精神上的雙重誘惑,像的蘋果,誘惑着無數寫手前赴後繼。

當然,有夢想是好的,問題是不少夢想家想着靠着東拼西湊出來的的各種似曾相識的劇情,偏偏又沒有自己獨有的風格的量產貨成神,無異於天方夜譚,和騎着自行車上月球沒什麼區別。

在這種風氣下面,願意靜下心來寫書的人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裡,賊道三癡就算一個。如果說大部分的網文算是可樂的話,他的書就算是茶了,初嘗平淡,然則漸有餘香。他的書有一種其他書不具有的意境,並非是矯揉造作的附庸風雅,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風流。

東晉是個璀璨的年代,也是個沉淪的年代。外有強敵肆掠,內有門閥割據,朝廷偏安一隅,瘟疫流行,戰亂不斷,饑荒連連,生死幻滅如白駒過隙,種種鑄成了東晉人的放浪形骸,悲逝傷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他們的人生富有激情,卻又荒誕不羈,千千萬萬的他們構成了這個黑暗的大時代。

在《上品寒士》中,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癡”字,在這麼一個時代,也正是多了這些“癡心”之人才爲這暗淡的時代塗上了一抹亮色。

在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年代,一個寒門的出身幾乎已經給一個人的前程判了死刑。然而陳操之畢竟不是凡人,上敬親長,中結益友,下修學問,在困境中,他依然孜孜不倦的追求,慢慢積累資本,終於提升家世,躋身士族。也正是他的風骨,他的情懷,吸引了當世上最傑出的兩位女子。爲了不負陸葳蕤的寄託,他以生命爲賭注豪賭,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在這個亂世做成一番事業,留名於世,抱得美人歸。他的事蹟可謂是印證了蒲松齡的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相逢畏相失,並著採蓮舟

陸葳蕤與陳操之間的想戀,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鄉間的第一次相遇,他們因花而逢,卻難以因花而識,寒門與士族之間橫貫着巨大的鴻溝。對花的喜愛,促成了他們在惜園第二次相逢,少年高潔的志趣,少女婉約的愁緒,在相互的心中埋下了名爲好感的種子。在逐漸的交往中,萌生了情愫的兩人,深深的明白士寒殊途,貴賤有別。這是一場註定艱難的愛情長跑,必將承受來自外界的巨大壓力。

也許,與詠絮謝道韞相比,她並不具有那麼高的才情,但是她給予的,確是最純真的愛情,少女的水晶之心。爲了與陳操之的戀情,在家庭的壓力下,她以死相逼,在月夜與陳操之定下了生死之約,直至最終兩人終於走到一起。她的癡於花,何嘗又不是癡於人?

人生相知貴知心,爲伊消得人憔悴

謝道韞與陳操之之間比起相愛,更多的是相知,相互欣賞,相互信賴,比起比翼雙飛更像是知己長存。才情高絕的她,看不上庸庸碌碌的世俗大衆,以祝英臺的身份出現的時候,在常人看來是放蕩不羈的狂士,沒有人能真正走進她的世界,她也不屑於向世俗解釋。而陳操之是唯一可以理解她的人。他與她不相伯仲的學識,他的聞弦而知雅意,他傲然的風骨,讓她引爲知己。

她與他既像是名士之間的欽慕,又像是情人之間的相知,正是由於這種亦情亦友,難分難捨,所以在得知他將迎娶陸葳蕤時,纔會如同伯牙失去子期,感到世間再無一知音,纔會形容憔悴。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冉盛與潤兒的戀情是一個悲劇。爲了報父仇,他成爲了陳操之的弟弟,最終建功立業,一展雄圖,衣錦還鄉,在陳操之的助力下,他實現了男兒的志向,然而輩分卻又成爲了阻礙他戀情的最大枷鎖。更重要的是,潤兒對他的感覺,更多的是對長輩的敬愛與依賴,而沒有他所期望的男女私情,這種種註定了他只能是單相思,他只能癡癡地守望着潤兒,落花雖有意,流水卻無情。

不名垂千古,那便遺臭萬年

桓溫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擁兵自重,總攬大權,架空司馬氏,經略北方。他是一個曹操式的梟雄人物,胸懷千里,文能治國,武能平天下。他不屑於向世人掩飾自己的想法,對司馬氏連表面的尊崇都欠奉,毫不忌諱的表示一旦北伐勝利,回師之時便是問鼎天下之日。他的胸襟與抱負,他的敢作敢爲,捨我其誰,讓他活出了人生的璀璨,如若不能名垂千古,那邊遺臭萬年吧。

陳操之的“癡”在於追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陸葳蕤的“癡”在於相愛。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謝道韞的“癡”在於相知。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桓溫的“癡”在於抱負。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冉盛的“癡”在於單相思。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既有流觴曲水的名士風流,也有爭芳鬥富的世俗風情,既有純真的相知相愛,又有骯髒的勾心鬥角,《上品寒士》所展現的不是一個餐風飲露的神仙國度,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間世界。既是人間,自然有種種的缺憾,種種的不得已,所以丁幼微和陳操之,冉盛與潤兒最終也走不到一起。如果說,作者真的在讓陳操之收了嫂子,也許看的時候我會很高興,但是轉眼就會把這本書扔到回收站裡面去,像那種純**向的文看着歡樂,但是卻很難上檔次,很難被我記住。

作者非常成功的塑造了整個世界,生動的展現了東晉的芸芸衆生。主角可以說完全融入了那個世界,並沒有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引用一些不符合時代的段子。很多作者都不明白,詩詞文學是有時代性的,它是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價值觀的,他們胡亂地堆砌一些詩句,看似華麗,卻極大的傷害了對所選取時代的表現,簡單的比方,杜甫的詩固然是好,然而他的詩在他那個時代是很不受歡迎的,因爲他的風格不符合時代的主題,不受時代的認同。

到了《雅騷》,作者秉承了《上品寒士》的淡雅的風格,通過大段大段的寫景和對風土人情的描述,漸漸揭開了晚明的江南的面紗。

這本書現在還太幼,而且又是一貫的慢熱,所以導致現有的文本含量還不足以讓我確定細微的走向,然而救國的大方向應該是不會錯的。

雖然說作者認爲,他的書名代表詩經和離騷,但是看了內容後,我傾向於更直白的解釋,風雅和悶騷。作者一改陳操之淡然內斂的風格,張原更傾向於展露自己的鋒芒,雲淡風輕之間暗藏機鋒,如果說陳操之充滿了傲然不可褻瀆的風骨,張原變顯得通俗,俗的平易近人。他並不在乎爲了維護利益,設計張大春,也不掩飾爲了仕途科舉,學習制藝,可以籠絡官差,亦能附庸風雅,頗有城府,卻不失於冷漠,人情練達,卻不顯得虛僞。對於女子的設計,作者做的一如既往的出彩。在他的筆下,沒有漂浮在雲中的仙女,只有遊蕩在紅塵中的麗人,她們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樂,故而穆真真看到官差會害怕,兔亭爲了爭寵會嫉妒。

《上品寒士》如同《竹林七賢磚畫》盡顯名士風骨,《雅騷》就像是清明上河圖,展現世間百態,在我看來這毫無疑問是兩本好書。然而看這本書的人,必須接受賊膽三癡的風格,他的慢熱和一般的慢熱不是一個概念,他劇情推動之慢往往是以十萬字記的,喜歡看激烈的打鬥,快速的升級的人,基本可以繞行了。

他的書適合慢慢的看,細微處往往可以看到設計精巧的地方,時不時可以發現一些驚喜。像他這種方式的行文,往往是相對小衆,卻有着固定的讀者羣。所以對於欣賞他的風格的人來說,這兩本書都可以稱得上是糧草,然而不適應這種清淡如水的做法的人,會看不下去。

————————————————————————

此長評由書友網俠從龍空論壇轉載,原作者是fenghua999,感謝兩位!

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489章 景徽的病第26章 後生可畏第300章 幽蹤誰識女郎身第385章 驚馬第411章 疑似偷歡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463章 各懷異心第414章 說死書友何剪燭2012評賊道三癡之四善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146章 敢有儒童操選政第339章 解元第第436章 朝鮮蠻子殺人案第336章 龍山與陶庵第53章 後園私會第378章 小手婆婆第118章 米芾雲山第478章 挑釁第406章 酥油泡螺第410章 乳孃的強大第83章 外來和尚好唸經第237章 花瓶第296章 親迎之期第73章 一出門就相見第345章 是拿來還是排外?第228章 沉舟第223章 以子之矛第51章 悶騷第470章 私約第81章 月照西廂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501章 雪夜論兵第186章 痛毆董祖常第48章 真真認主第94章 二醜第226章 怒雨第314章 洞房花燭(上)第90章 夫人不如鳥第248章 風雨夜第38章 蓬門美玉第34章 雙鏡記第209章 洶洶逼門第4章 兔亭書友陳歸來寫在雅騷上架前夕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317章 何愛阿堵物二說說蘿莉養成第273章 女花榮第408章 木瓜詩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術第225章 棄子書友天圖分香縱論賊道三癡歷史文第141章 訓弟從上品寒士到雅騷流轉的意境第72章 越王橋上第24章 不動心第106章 隔屏密語第242章 並蒂蓮第464章 啞女之秘第120章 一抄到底第499章 風狂雨急能立定第467章 火槍驚魂第68章 住家弟子第207章 如此殘花敗柳第159章 將飲茶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222章 吳龍惡手第139章 百般刁難張案首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長成書友弄清寒評雅騷和八股第97章 春夢第73章 一出門就相見第141章 訓弟第328章 誰冠龍虎榜?第387章 落水第257章 琉球王子第102章 將何往?第202章 審鏡第89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84章 夕陽下說書人第86章 冷豬肉書友陳成強論雅騷那些事第275章 家書抵萬金第421章 知錯不改第21章 初出茅廬第497章 改版七大恨第480章 不見天日第128章 西湖功德主第389章 裂痕第49章 我意孤行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87章 好戲開場從上品寒士到雅騷流轉的意境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124章 靜止的相片第392章 波瀾起第178章 有朋自遠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