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您需要改變

朱友裕氣沖沖地回到了他緊靠着皇城的王府之中。連衣物都沒有換,便徑直到了書房之中。

由不得他不惱怒。

敬翔如今對於老三的欣賞,幾乎是不加掩飾了。

朱家三子,朱友裕老大,向來就自視爲朱家的接班人,老二不必提,老三從小就算得上他的勁敵,什麼都要跟他爭一爭。但潞州一戰,朱友貞全軍覆滅,連自己也被俘了,當時可算是震動朝野,但對於朱友裕來說,卻算是一件好事。

李澤幫他把這個勁敵給滅了。

初回來時的朱友貞,也的確算是一個廢人了。

自此,朱友裕覺得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不曾想,三年的時間,那個被他視爲廢人的老三,居然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野雞飛上梧桐樹,一下子成了鳳凰了。先是赴平盧,輕而易舉地便重新拉起了一支軍隊,接着下武寧,收淮南,現在又兵出鄂嶽,竟是連戰連勝。使得大梁的南向政策大獲成功,也更加堅定了朱溫掠奪南方,以南方資源來補關中之不足,進而與李澤一較高下的戰略思想。

但朱友貞的成功,卻預視着他朱友裕的失敗。因爲他拿下了山南東道之後,便裹足不前,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做好進軍荊南的準備。

不是他不想打荊南,而是現在他的目光,盯在長安。

父皇原本就肥胖,身體並不算太好,進了長安之後,倒是又長胖了一圈,現在連走路,都有些艱難了,在岳父代超看來,這樣的狀態,只怕撐不了太久。一旦有事,要是自己遠離了長安,只怕便會生出一些變故來。

他費盡心思,從太醫哪裡弄到了父親的一些醫案,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

也正是基於此,他才與代超商量,他一定要回到長安來。

不知費了多少周折,這才把徐福弄去了洛陽,自己取徐福而代之成爲了長安的禁衛軍統領,雖然禁衛軍只有五萬人,但卻是整個大梁最爲精銳的軍隊,是父親賴以起家的本錢。自己不把這支部隊握在手心裡,怎麼能放心?

現在倒好,小三在南方混得風生水起,自己在長安卻是舉步維艱,想把父親的那些老部下一個個地劃拉到自己的夾袋之中,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一個敬翔從中作梗,就更讓他難做了。

今日的會議之上,敬翔的冷嘲熱諷,險些便讓他按捺不住要發作了。

“去請盛先生過來!”將馬鞭砰的一聲甩在大案之上,朱友裕對衛兵吼道。

片刻功夫,一個約四十出頭的矮胖中年人出現在朱友裕的書房之中。此人是朱友裕最爲倚重的心腹謀士盛仲懷,平時亦都居住在朱友裕的府上。

“大殿下,什麼事情讓你如此不快?”盛仲懷笑着坐到了朱友裕的對面,問道。

“敬翔這個老匹夫,終有一天,我要將他碎屍萬段!”朱友裕黑着臉,憤聲道:“仗着父親對他的信任,從來都沒有把我看在眼裡。”

盛仲懷微微一笑,神情卻是不置可否。

“怎麼,盛先生不以爲然?”朱友裕怒道:“此人根本就看不起我,他現在一門心思地想捧老三呢!”

盛仲懷輕咳了一聲道:“殿下,恕臣下說句您不喜歡聽的話,如果敬相不喜歡您,我們應當找到他爲什麼不喜歡您的原因,而不是想着將他殺了一了百了。”

“聽你這麼說,我還要去討好他不成?”朱友裕大怒。“有朝一日,哼哼,有朝一日......”

“殿下,敬相以前跟三殿下的關係也不怎麼好,但爲什麼現在就好了呢?”盛仲懷道:“敬相能在大梁立足,靠的可不僅僅是陛下的信任,此人在文官系統之中德高望重,一呼百應,也是陛下不得不倚重他的原因所在。更重要的是,敬相的確是現在大梁最有能力的人之一,大殿下要是能取得他的支持,那麼將來必然高枕無憂啊。”

“我豈有不知?可是他根本就看不上我啊!”朱友裕有些無奈了。

“他看不上您,是因爲您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看重過他啊!”盛仲懷道:“殿下,你過於看重軍隊而忽視了文治上的功夫了。如今您可不是宣武鎮的少帥,而是大梁的大殿下啊!大梁雄踞關中,握有中原,論起地盤,人丁,比起北方李澤要強多了,現在兵鋒南指,所到之處,南方諸節鎮紛紛俯首,但是打天下容易,要治理天下,可就難多了。”

朱友裕哼了一聲。

“大殿下,北方李澤,地盤沒有我們大,人丁沒有我們多,但在經濟之上,我們爲什麼就趕不上他呢?財富之上也無法與他們相比呢?根子就在文治之上。不但是您,便是陛下,也是如此啊!”盛仲懷道。“敬相的很多舉措,無法施展,這自然讓他很是失望。”

“老三就不同嗎?”

“三殿下自從潞州之敗後,改變了許多。”盛仲懷道:“自從三殿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之後,我便將其作爲大殿下最大的對手仔細地在研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現在的三殿下是完全不同了,不管是在平盧,還是在泰安,抑或現在在武寧,他至少是把民、軍兩手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之上。而且三殿下在學習李澤,把民事和軍事分成了兩塊,像武寧節鎮,現在把持民生大權的就是三殿下新近提拔的那個徐想,軍事則交給了曹彬,兩個人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三殿下吞淮南,進鄂嶽,如此順利,武寧可是給他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如果不是曹煊與三叔,小三能成個屁事?”朱友裕冷然道。

“殿下,曹煊不必說了,但是宣武留後,您一定是要盡力拉攏的,萬萬不可因爲他現在支持了三殿下,您便對他懷恨在心。”盛仲懷道:“宣武可是朱氏的根本之地,朱熾更是朱氏一族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怎樣才能將他重新拉回來呢?”

“像朱留後這樣的人物,已經不是簡單的財帛女色能夠打動他的了。”盛仲懷道:“其實殿下也不必做太多的事情,只需對他始終保持恭敬,禮遇,逢年過節,禮物不斷就可以了。大殿下,半個月前,是朱留後的生日,我讓人備了一份厚禮以大殿下的名義送過去了。那時候大殿下還對朱留後怒氣未消,所以我並未曾稟報您。”

朱友裕呆了片刻,卻是點了點頭:“看起來倒是我的不是了,回頭,我再親自修書一封去致以歉意!”

“正是這個道理!”盛仲懷道:“至於敬相,你何不讓他也看到您的改變呢?在朝堂之上,你大力地支持敬相的一些變革,讓他對您有所改變。敬相治理朝政是很有一套的,如果這些變革成功了,那麼將來受惠的是您,如果失敗了,承擔失敗後果的是敬相。”

“當然,軍事之上絕對不能鬆手!”盛仲懷道:“五萬禁衛軍,一定要死死地抓在手中的,那些將領,愛財的送錢,愛色的送女人,投其所好,什麼都不愛的,想辦法給他們挪位子。實在挪不動的,就想辦法讓他們掉腦袋。”

“這個我正在做。”

“現在城外流民衆多,內裡不乏青壯。”盛仲懷接着道:“您何不啓奏陛下,從中簡拔孔武有力之人組建一支新軍,一來擴充武裝力量,二來也可將流民作亂的可能降到最低!”

“父皇只怕不會允許!”朱友裕搖頭道。

“殿下,可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嘛!”盛仲懷笑道:“募集起來的人,可以屯田,可以弄去興修水利,做這些事情,保管敬相也是支持的。年前,敬相不還爲水利的事情大發雷霆嘛,好些人掉了腦袋,您現在接着去做這件事情,當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您可以悄無聲息的重新組織一支軍隊出來,然後慢慢地往禁衛軍之中摻沙子,一點一點的調換嘛!”

“這是一個辦法!”朱友裕大喜,“雖然是做水磨工夫,但總比什麼都不做強。”

“而且真要是在屯田,水利之上做了一些成就出來,只怕敬相也要對您刮目相看的。”盛仲懷笑道。

“是這個道理!”

“另外殿下,代帥在外,也要動手了,不管如何,不能讓荊南也落到三殿下手中。”盛仲懷道:“拿下荊南,進而取黔州,然後籠絡住二殿下。逼着三殿下往東南與向訓去硬碰硬纔是最好的法子。向訓不是其他的那些節鎮,東南方向上還有揚州這樣的由李澤支持的硬釘子,三殿下想要有所作爲,比起您來,可是大有不如呢!”

第六百四十一章:聚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悽慘第一千零四十章:國家利益第三百四十二章:今日回家第一千一百章:生產建設兵團(中)第九百二十一章:雲涌(8)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天下至公第六百一十章:降將第四百四十一章:祭奠第四百六十五章:收權第一千零七章:我們可以立功第七百六十七章:三家合一第二百零四章:男兒亦有淚第三百五十七章:彪悍如斯第一千二百零八章:抵達嶺南第四百七十二章:換俘第八百五十三章:激盪(16)第二百六十七章:李澤的困撓第六十五章:別試探人心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吐蕃男兒第四百五十七章:枋頭激戰第三百五十章:明白人第四百二十五章:薛氏宗族第二百四十四章:俘虜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生產建設兵團(下)第一百一十一章:投資的價值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七百二十五章:戰揚州(再下)第八百三十一章:契丹營第四百零五章:夫人威武第二百五十四章:加封第三百八十一章:棣州叛亂(下)第九章:一個圈套第一千零九十七章:踐行者第一百二十章:來得恰到好處第四百五十八章:窮途末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一場心照不宣的算計第一千零五十章:改革第一百六十三章:遷徙第七百九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八百九十章:救星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帶血的旗幟第七百一十一章:集結第八百二十八章:登基第四百九十四章:安排第三百五十一章:醜媳婦見公公第二百四十三章:留駐兵力其中的深意第二百九十五章:逛西市第六百五十三章:其樂融融第九十六章:紙上學來終覺淺第九百七十九章:惶恐之極第四百一十八章:激戰第一千二百零二章:無奈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當街行兇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生產建設兵團(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破裂第三百五十六章:後手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人與壞人第六百二七章:西北定第四百三十七章:王夫人之死第四百三十六章:危局第四百八十一章:戰俘第五百六十七章:過年的感覺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興華二年第八百三十九章:激盪(2)第九百六十三章:勇將第六百九十四章:傷離別第三十一章:擋路的人都得滾開第四十九章:樣子貨第八百五十一章:激盪(14)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日子第七百三十一章:花邊新聞第一百三十五章:沒地盤沒錢沒人的煩惱第七百三十一章:花邊新聞第八百三十二章:軍隊,只不過是完成最後一擊第一百二十九章:扣押第八百四十六章:激盪(9)第七百一十七章:在海上第一百四十五章:野望第一千零四十九章:大將第一百七十四章:赤裸裸的離間第九百七十五章:最後的瘋狂第四百零六章:兵雖無能,將卻優秀第三百三十九章:背道而馳第一千零三十二章:李澤的喜鵲第五百九十三章:斬將,奪旗第八百六十七章:思考第八百一十章:長安事(下)第四百三十一章:備戰壺關第一千二百零八章:抵達嶺南第二百一十一章:有投入自然有產出第三百七十九章:棣州叛亂第六百九十七章:送別第三百五十八章:防患於未然第一千零入十六章:報復(上)第五百九十二章:權臣的下場第七百章:突襲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驚慌失措第十章:一路歡喜第八百九十四章: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