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

驪山東繡嶺頂峰,雲煙飄渺,人跡罕至之地。

兩隻巨大的白鶴前,一位仙姿佚貌的道姑手撫一具屍身,連連搖頭。

“徒兒,這不是爲師要找的人。”赤松子對那安期生說道。

安期生有點發愣,怔道:“這身材,這相貌,如何不是我那孫女婿韓信?”

“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韓信練成他縱橫家絕技胎息大法,便用布袋罩住了頭也不用呼吸,哪會像這般張大口狀?若是他施展先天真炁護住心門,這把竹籤如何能捅進他心窩?這屍體太陽穴突起,只是江湖一流高手。韓信武功練至化境,早已返璞歸真從外表看與常人無異。死在長樂宮鍾室大殿的,是另有其人也。”

安期生聽得一呆:“照師尊這麼說,他並不是我在論戰大會上見到的韓大將軍?”

赤松子肯定地點點頭:“清溪隱叟生前曾看出劉邦乃真龍天子,韓信是知道的。他奉他先師之命,忠心扶漢,開創大漢江山,如何會做這謀反之事?爲師初聞此事,猶在奇怪。今日見到這屍體,再無疑竇,韓信是找人代死也。”

“找人代死?”安期生不解道:“韓信爲何要找人代死?”

“立下不賞之功,功高震主,韓信早知有今日之禍,故而找人李代桃僵,急流勇退方是智者之爲。”赤松子讚道。

安期生聽得明白,將那屍體狠狠一踹,怒道:“也不知這廝是何人,居然陰謀造反壞了韓大將軍一世英名,卻害得我安家蒙受夷族之災,連累我那孫女兒爲他自殺。枉費我將這屍體帶到這峰上來,原來是個冒牌貨。”

赤松子輕輕一笑:“你安家有夷族之災,皆乃命數使然。徒兒既入仙道,世俗之事早該拋開,卻還是這般堪不透,看來入登仙門還須多年修煉。如今你那孫女兒屍體已搶到手,就該擇一佳地將其安葬,從此塵念盡斷。這人已經身死,就是有萬般罪孽也償還得乾乾淨淨,你又何必踹他一腳泄一時之怒?”

安期生被赤松子責備,臉被窘紅,低下頭來說道:“師傅教訓得是。”

“爲師還要去訪察那韓信的下落。這人縱是個冒牌貨,也與你孫女夫妻一場。你就將這屍體一併帶走,讓他夫妻得而同穴,也算極點功德。等爲師訪找到那韓信,再回天山與你相聚。”赤松子囑咐道。

※※※

水聲淙淙,銀練般的瀑布垂下,韓淮楚正對那張良說起安期生搶走韓信安若素屍體之事。

“看來安老夫子是將韓信當成了爲兄,竟也一併搶走。卻便宜了那廝,不至暴屍荒野。”韓淮楚笑道。

張良橫了韓淮楚一眼:“韓信爲你替死,你難道忍心讓他屍體暴露荒野,遭野獸嗜咬嗎?”

韓淮楚正容道:“當然不是。當我在崗上看到韓信的死狀,就像那一把竹籤是插在我自己身上。他屍骨有人收斂,爲兄也覺得心安。”

張良嘆息一聲,說道:“那韓信也是絕頂聰明之人,心思綿密工於心計。誰能想到,他竟會在雲夢澤買上一塊地?他竟會從未央宮到長樂宮挖這麼長一條地道來?只可惜心思沒有用於正道,一心想着顛覆大漢江山,終有此報。卻讓你一世英名毀在他手中。倒是他夫人,那般才貌雙全的美人爲他自殺。想當年那安若素未出嫁之前,齊地多少才俊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真是紅顏薄面,我見猶憐。”

張良話一說完,螓首悠悠望着天際,彷彿出神一般。

“良妹,你在想些什麼?”韓淮楚看着她發呆,禁不住問道。

“小妹在想,那安期生拜在天池真人門下,才幾年工夫就能學成那萬妙清音,有如此道行讓兇禽忘去嗜食。若是小妹能見着那天池真人,學她道術,不至於求仙無門也。”張良幽幽地傾吐道。

張良原聽商山四皓講解道經,研讀道經由來已久。只是她心志高遠,不欲只做一個像四皓那般的地仙。近段日子,四皓被請進太子府中做了劉盈的幕賓,張良更連講解經文的人都沒有,便只能自行揣摩。此刻聽聞安期生師從赤松子才幾年光陰就已練成如此法力,頓生一股羨豔之情。

韓淮楚聽她口吐心聲,心中一陣苦澀。明明自己與她是一對愛侶,卻只因那劉邦一句話,讓張良今世都要留在這漢家朝堂,兩人做不得夫妻,張良這才生求仙之念。說那安若素命苦,張良又何嘗不是。

韓淮楚雙眼有些朦朧,摟住張良的纖腰道:“良妹,咱倆縱做不得夫妻,能夠像這般時時見面,在此驪山相伴一世,也算不錯。那仙道飄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皓首窮經卻不能得窺門徑,你又何必去踏那條艱難之路?”

“韓大將軍此言差也。心有慧根者,仙道求索,雖難亦易矣!”就聽那瀑布之後輕輕一笑,一人手舞拂塵撥開那珠鏈,從那瀑布之後笑盈盈轉出一道姑來。那瀑布噴濺如梭,道姑身上卻未沾溼半分。

韓淮楚一見那道姑,原來是赤松子,大喜,倒頭便拜:“原來是真人駕臨。晚輩拜見真人。”

赤松子將韓淮楚手一託,道聲免禮。韓淮楚這才站起。

“韓信啊,果然你還活在這世上。貧道聽說你陰謀造反被漢室所誅,差點不能相信。那死在長樂宮之人又是誰?”赤松子微笑問道。

“真人面前,實不敢隱瞞。晚輩本名韓淮楚,這些年來實是盜用他人之名。死在長樂宮的纔是真正的韓信,他是晚輩找來的一個替身。”韓淮楚如實稟道。

“真虧你想出這詐死之計。漢天子非容人之人,你立下如此功勳,又怎能獨善其身?楚漢紛爭五年,縱橫門一干弟子死的死,亡的亡。如今你能逍遙於江湖之中,鬼穀道友在天之靈也能欣慰了。”赤松子話一說完,雙眼向張良望去:“這位姑娘,你便是毅城仙翁傳其《太公陰策》的留侯張良麼?”

張良被赤松子看到與韓淮楚的親暱狀,此刻已臉色緋紅。此刻再被赤松子道出她女兒身份,更是羞窘難當。

但她剛纔還說欲拜赤松子修練仙道,此刻赤松子就在她面前,而赤松子方纔誇她心有慧根,言語中隱隱含有收她爲徒之意,哪能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張良雙膝一倒,拜倒在地:“民女張良,有幸得見仙長,想是與仙長有緣。願拜在仙長門下,隨仙長學道。求仙長念吾赤誠,收民女爲徒。”

赤松子並未當時答應,而是面孔一板,正色道:“修仙了道,必先斬切世俗之念。那兒女之情,你能放下麼?”

張良被她一問,不由自主俏目向韓淮楚望去,眼神中露出一絲不捨。

“稟仙長,民女能夠放下。”張良答這話有點言不由衷。

韓淮楚聽着那話,胸口就像一柄大錘擊下。雖然聽出張良話中那言不由衷,但聽張良親口說出要與斬斷情絲,還是酸澀不已。

赤松子看張良神情冷冷一笑,又問:“漢天子要你留在他身邊,時時輔佐,你能隨貧道遁跡塵世麼?”

張良心中一滯,不能作答。

赤松子嘆息一聲,說道:“毅城仙翁生前曾對貧道說,你是這世間難覓的良材美質,若是學練仙道,進境要比任何人都要快速。只可惜你身負家仇國恨,不能棄世修行。這才傳你一部《太公陰策》,讓你揮斥疆場定國安邦。今日一見,果然乃修仙的上上人選呢。說不定你要學吾那玉鼎道法,反比貧道還要先一步成就大道。只可惜你心中情絲未斬,君王之命難違。貧道不能收你爲徒也。”

張良被赤松子拒絕是大失所望,又聽赤松子提及黃石公用了“生前”二字,失聲問道:“仙翁他過世了麼?”

“天道定下漢興楚亡,魔界卻要顛覆天道。垓下一戰雖是楚漢之爭,也是仙魔之戰。仙翁在那場攸乎仙界存亡的大戰中力拼魔帝姬風,與魔帝同歸於盡。”赤松子透着一股哀思道。

“仙翁!”韓淮楚乍聞這噩耗,悲呼一聲,眼淚刷地一下就流了出來。

他師傅鬼谷懸策生前最好的兩位道友便是黃石公與赤松子。自師傅仙去後,韓淮楚對這兩位仙長就像自己最親的師長一般。聽到黃石公罹難,世外三仙而今只剩眼前赤松子一人,韓淮楚焉得不悲傷。

張良哭得更是像淚人一般。她能輔佐劉邦成爲一代帝師,一身本事全是從黃石公傳給她的那本《太公陰策》而來。她心中對黃石公一直懷有一股感恩之情。聽到黃石公已死,就像痛失親人。

“仙翁以身正道,正是死得其所。二位毋須太過悲傷。仙翁形滅之後,神歸毅城山,有空二位去那毅城山下見到一隻裂開的黃石,那便是仙翁神之所寄,二位爲他上一炷香。貧道今日見到韓大將軍已經心安,這便去也。他日有緣再與二位相會。”

韓淮楚與張良耳邊只聽到赤松子輕輕囑託。只見赤松子將拂塵一攏,足尖一點,已去得遠了。

※※※

韓淮楚將眼淚一拭,轉頭見張良猶在垂淚,跪在地上削肩一顫一顫,仍在傷心。

“良妹啊,死者已矣,咱們還是節哀順變。你這身子骨,哪經得起這般痛苦。”韓淮楚有點憐惜的說道,伸出袖子就要爲張良擦淚。

張良突然自個站將起來,不等韓淮楚動手,已從懷中掏出一方錦帕,將臉頰上淚珠插去。一雙剪水瞳子,直勾勾望着韓淮楚發愣。

“良妹,你又在想什麼?”韓淮楚出語問道。

“信郎啊,你說對於這亙亙歷史長河,咱們倆這點兒女之情又算得什麼?”

韓淮楚聞言一呆,頓知赤松子剛纔之語已將張良心思觸動。

“當然不算什麼。”韓淮楚聳聳肩,笑道:“能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那可是世人想都不敢想的福分。是爲兄誤你。有爲兄在此,壞了良妹拜師的絕好機會。”

張良將眼光從韓淮楚臉上一收,又滴下兩行清淚。

“縱是小妹能斬斷情絲,那君王之命又將奈何?小妹要想修仙了道,只有待皇上百年之後也。”張良幽幽長嘆。

※※※

自那赤松子來石甕谷之後,韓淮楚知道張良求仙之意愈堅,也就有意對她疏遠。那石甕谷也去得少了。往日是隔三岔五去過一回,如今是一個月去上一次。張良對他的疏遠也不見在意,見到他只說些朝中大事,二人相待如賓。

韓淮楚還在等待驪山老母現身,那老母殿的香又恢復天天去敬。而北方的戰事卻在激烈交鋒。

那自立爲代王的陳豨自恃有重兵在握,外有王黃、曼丘臣與韓王信爲援,欲與來圍剿的諸侯聯軍決一死戰。

陳豨這麼想也有他的理由。那些在楚漢之爭中歷練出來的精兵大部分被他帶來河北,劉邦的軍馬大半是新招的兵。說是三十萬諸侯聯軍,可人心各異,未嘗不能各個擊破。再說有韓信在關中呼應,一旦成功,對大漢朝廷就是致命的打擊。

結果韓信沒有在關中呼應,反而被呂雉誅除。他最賴以自信的“精兵”也出了問題。

劉邦用陳平之計,對陳豨的部下采用誘降的政策。

他們都是劉邦的老部下,對劉邦敬若神明。聽說聖上親自掛帥來討,那還不臨陣倒戈。

結果聯軍連連得勝,叛軍兵敗如山。不僅擊潰陳豨,而且將來援助的王黃、曼丘臣連同帶領匈奴軍馬的韓王信一併收拾。王黃、曼丘臣與韓王信戰死,陳豨徹底失敗,逃往代郡。漢軍趁勢收復河北。漢室江山終於穩固。

劉邦這般大勝,可謂揚眉吐氣再展楚漢爭霸中的雄風。這便留下週勃對付陳豨率得勝之師,凱旋迴到長安。

他在前線已得報呂雉誅殺淮陰侯韓信之事。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當廷封賞這次韓信事件的功臣。

丞相蕭何誑韓信有功,加封五千戶食邑,並賜甲士五百人,組成相國衛隊。

建功侯府教頭欒說因揭發韓信造反有功,受封慎陽侯,侯國都城在今河南正陽縣北。

王吸等御林軍將軍擒拿韓信有功,各加封兩千戶食邑。

瘋了!簡直是瘋了!劉邦對這次立功者賜給這麼厚的封賞,究竟是爲什麼?

韓信造反只有淮陰侯府舍人告發,並未查出絲毫罪證。劉邦這麼厚封,就是要坐實韓信造反之罪。

那蕭何算是撞大運了,就憑几句誑言又平添五千戶食邑外加五百甲士。

※※※

散朝之後,劉邦立即秘密找來呂雉詢問。

“婆娘,你好大的膽子!那韓信乃開國功臣,立下不世之功。未經朕之許可,你將他族滅,如何能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內宮中劉邦佯怒對呂雉問道,老臉板得緊緊。

要不是劉邦身爲皇帝,呂雉早就開罵了。

“劉季,少跟老孃來這套!老孃幹掉那韓信去掉你心腹之患,讓你睡覺也睡得安穩。你不誇獎老孃,還要說老孃的不是。”呂雉心中暗罵。

在劉邦面前話可不能這麼說。呂雉眯着眼笑問:“不知皇上說的天下人之口,究竟是些什麼人?”

“當然是彭越,英布那些異姓諸王。”劉邦脫口而出。

“原來就是那麼幾個人啊,臣妾還當是千人萬人呢。這裡正好有一封密報,告那樑王彭越謀反。那彭越乃開國功臣,皇上不回來,臣妾不敢自作主張。此番皇上凱旋歸來,就請皇上裁奪。”呂雉不慌不忙,從袖中掏出一卷竹簡,遞給劉邦。

那密報是彭越的車伕,也就是樑國太僕所上。報的是彭越聽聞韓信被殺,兔死狐悲,密謀造反。

造反要有罪證,可是這份密報卻並無確鑿罪證。只說那彭越每日聚集一些部將於密室議事,商議起兵造反。

諸侯王召集一些武臣秘密議事那是很平常的事,人家是君臣之間商議國家大事。劉邦心想這是個什麼事啊。

“就憑這封密報如何能斷彭越之罪?”劉邦舉着那捲竹簡問向呂雉。

“前番皇上征討陳豨,彭越奉詔不去,理由是病重。彭越能每日與重臣議事,看來他那病是裝的。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誅殺。”呂雉冷酷地說道。

劉邦對彭越奉詔不來之事早就窩火,呂雉一席話就將劉邦心中的怒火燒旺。那樑王彭越的末日也就到來。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追讀本文。

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二章 白狐奪舍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十九章 情義纏綿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二十七章 拜帥之爭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三十八章 黥首服役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三十五章 見醢而反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十二章 各展妙手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四十一章 泣而無淚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十七章 用心何在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飛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七章 風月迷魂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二章 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