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

千峋絕壁,峭立入雲;萬丈深淵,幽不見底。怪石林立間,雲霧繚繞;險峰崔巍,猿猱難攀。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常諮嗟!

雲霄中但聞一聲清唳,一隻巨大的白鶴展開雙翅,翩躚而來。

黃石公對坐在身後的韓淮楚道:“韓信,這底下便是棧道。過了這褒斜道,南鄭也就不遠了。”

韓淮楚笑道:“仙翁錯了,這裡哪有棧道?”

黃石公扭頭看了韓淮楚一眼,見他一副笑嘻嘻的樣子,作惱道:“我老人家活了這大一把年紀,還會騙你不成。這褒斜道由來已久,貧道自幼便聽說過,還會有假。”

韓淮楚仍是一臉的壞笑:“仙翁去了天池一趟,真是孤陋寡聞。不知那漢王劉邦過了棧道後,放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嗎?”

“燒了!”黃石公滿臉愕然:“這棧道要是燒了,漢王如何殺入關中,重回關東?他又不像貧道,可以駕鶴飛行,如何再展雄圖?”

韓淮楚向西一指:“咱們去故道看看。”黃石公愈加惱怒:“我們已至漢中,去故道看什麼,你駕鶴飛行還沒過夠癮嗎?”韓淮楚莫測高深道:“晚輩自有用意。待到了故道,就不煩仙翁相送,晚輩自會尋路去往南鄭。”

※※※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

韓淮楚站在崇山峻嶺間,望着那崎嶇的山路,一陣犯愁。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後人來說是個傳說,對他來說卻是要創造人生輝煌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不知道陳倉道如何走法,把漢軍帶出漢中重回關中只是奢談。辭別黃石公後,韓淮楚便來到陳倉道前,要探一下路。

但那山路曲曲折折,九曲十八彎,哪裡這麼輕易能辨得清。韓淮楚此時,只後悔穿越時空前沒從互聯網上下它一份陳倉附近的衛星詳圖。

想來也是恐怖,要是韓淮楚把秦末漢初每一場戰事的軍事地圖都帶來了,他的對手這仗還怎麼打?乾脆舉起雙手投降算了。

但他身上沒有地圖,後悔藥吃了也沒用。

韓淮楚尋思:“俗話說欲知山前路,須問過來人。要能找到一個當地山民,問上一問,便可知這陳倉道如何走了。”

但那山中時時傳來猛虎的咆哮,間或有長蛇掠過發出的“嘶嘶”之聲。李太白詩中形容此地之險: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一般人避之還來不及,哪有山民居住?

真是想什麼就來什麼,只見前方山徑上晃晃悠悠,現出一個人影。

這人一副樵夫打扮,腰間別了一把明晃晃的砍柴刀,肩上挑了一擔柴禾從山上走下。年齡大約三十出頭,生得頗爲健碩。濃眉燕須,滿臉黝黑。

韓淮楚急忙擡步迎上去,拱手喚了一聲:“這位大哥,請留步。”

那樵夫漫不經心瞥了韓淮楚一眼,問道:“公子有何事?”韓淮楚問道:“大哥可是從山上下來?”樵夫兩眼一瞪:“廢話。你沒長眼睛麼?”

韓淮楚堆笑道:“大哥可知去陳倉的路徑?”

那樵夫初時態度十分不耐,聽了韓淮楚這一問,忽然打量起他來,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了又看。韓淮楚被他看得心裡發毛,心想小生除了生得英俊一點,有什麼好看?

那樵夫眼中忽閃出一絲驚喜,臉色變得十分和善,笑問道:“公子貴姓?”

這一絲驚喜雖一閃而過,卻落在了韓淮楚的眼中。韓淮楚心中一噤,“我只是問路,他問我姓氏作甚?莫非有什麼目的?”他便存了個心眼,謊言道:“在下姓李。”

只聽樵夫問道:“原來是李公子。不知公子要去陳倉幹嗎?”

韓淮楚嘆了口氣:“不瞞大哥,小弟本是漢王劉邦軍中一個小卒,乃關東人氏。因背井離鄉,思家心切,這便逃了出來。想回故鄉,卻因棧道被毀無法通行,這纔想從陳倉小道過去。”

樵夫連連搖頭:“現在漢軍中大批士卒皆從子午道逃走,這陳倉道中野獸衆多,比子午道更難走,公子不怕被山中大蟲吞吃了麼?”

韓淮楚一挺胸膛,說道:“在下自幼習得一身武藝。那大蟲不來找我便罷,若來惹我,管叫他來一個死一個,來一對死一雙。”

樵夫作欣喜狀道:“原來公子有如此本領!這麼說來這陳倉道也能走得。也罷,我就帶公子走上一遭。不過話要說到前,要我帶路可要五百錢。若有大蟲,公子殺了它賣得錢可要算我一半。”

韓淮楚連忙道:“大哥說哪裡話。若殺得大蟲,全歸大哥便是。”

那樵夫滿意一笑,便帶了韓淮楚上山。

那陳倉道果然曲折,翻過這道山崗就是白水溪,過了白水溪便是黑水河。渡過黑水河,再過兩腳山,就到了孤雲山。

來到孤雲山時,果然有一條不怕死的大蟲來招惹。韓淮楚魚腸斷魂劍只一撩,那大蟲便身首異處。看得那樵夫咋舌不迭,分外驚喜。

二人便在山上砍了個木棍,跳着那條大蟲到太白嶺下集鎮去賣,得了大錢一千。韓淮楚也未食言,將賣的錢統統給了那樵夫。

翻過太白嶺,前方乃是峨眉嶺,嶺上道路甚是崎嶇艱難,韓淮楚倒是身輕如燕輕鬆而過,那樵夫卻要用手抓住藤蘿才勉強翻過。

嶺上又冒出來一條長蟲,想把二人當成一頓美餐。韓淮楚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用魚腸斷魂劍將大蟲斬殺,賣了錢給那樵夫,喜得他合不攏嘴,說道到了陳倉,連五百帶路錢也不要了。

這便到了亂石灘,灘上有一石橋,要從橋上走過。在前是一片樹林。走出了樹林,便看到了一座不大的關隘——陳倉!

路口之中,立着一羣士兵。而一株古樹下,懸着一幅畫影圖形。那些士兵,正逐一對着圖形盤查過往的行人。因距離遠,圖形上的人像韓淮楚看不清楚。看那樣子,貌似在稽查某位逃犯。

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將原關中的土地瓜分,合稱三秦。這陳倉關正是雍王章邯的地界。因與漢國接壤,也是軍事上緊要之地,駐守着三千雍兵。

那樵夫一出樹林,便對韓淮楚道:“陳倉已到了,我要到關內買些家用,公子請自便吧。”韓淮楚點點頭:“多謝大哥一路帶路,咱們就此作別。”

韓淮楚說完,轉身就往樹林裡返回。

忽聽身後一陣疾步奔跑,卻是那樵夫急衝衝向路口奔去。

韓淮楚心中一愣,“這樵夫大哥說是去關內買些家用,又不着急,這麼急着跑幹什麼。”

回頭一望,腦中電光石火閃出一念:“莫非他是衝着那畫影圖形而去?難道這樵夫知道那畫中逃犯的下落,要去領賞?那畫中逃犯,又會是誰?”

剎那之間,韓淮楚已經徹然明白,這懸榜緝拿的逃犯,正是他自己。樵夫急着離開他身邊,是要去告發領那賞金。

眼看那樵夫已快到路口,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白光一閃,韓淮楚提手抖出一枚飛刀。那樵夫一個趔趄,前撲於地。

韓淮楚一個閃身,隱於樹林間,瞬間消失不見。耳邊只聽一陣亂喊:“盜匪殺人了!”

※※※

韓淮楚料得不錯,那畫影圖形懸榜緝拿的逃犯,正是他這位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韓信。

自從他神秘失蹤後,老頭子范增就憂心忡忡。

韓信的本事,范增最是清楚。幾番大戰得勝乃至章邯投降,雖然明裡是別人的功勞,背地裡都是這位幕後英雄出的計謀。

范增搞不明白韓信爲何會不辭而別,連花容月貌的大小姐項追也牽不住他的心。

想是他不滿意只封了一個小小的辛王,嫌地寡兵少不能一展才華,欲投效別路諸侯吧。

要是這文韜武略的韓信就此隱去,不再捲入世間戰事,那還作罷。要是他投效到其他諸侯王麾下,那些諸侯都是一羣鼠輩,只要羽兒帶兵攻打,就可殺得他們片甲不留。這也不堪慮。

最怕的就是他去投奔那帝星劉邦,與他攪在一起。對羽兒這顆霸王星威脅最大的,還是劉邦這顆他日將大放異彩的帝星。那劉邦若得了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韓信,用他爲帥圖謀殺出漢中,那結果不堪設想。

范增便將這憂慮對項羽談起。項羽並不以爲意,說道:“朕將妹子嫁他,封他爲王,他怎會助外人反朕?何況那韓信只是有點小聰明,別人以爲他了不起,可要是遇見了朕,管叫他翻不起浪來。無妨!”

范增也不理會項羽,暗中下了一道密令,命雍王章邯在去往漢中的沿途關隘畫影圖形緝拿韓信。雲不見韓信便罷,一見便格殺無論。

章邯對韓信的怨氣,可說是如大河之水綿綿不絕。

當韓信在項梁帳下爲將時,章邯在他手中屢次敗北,損兵折將,以至於章邯對他切齒痛恨,許萬金以求韓信的人頭。

後來項羽下令坑殺降卒。本來章邯已逃出楚營,要給老部下通風報信。又是這韓信騎馬追趕,將他章氏兄弟擒回楚營。一夜之間,二十萬秦軍灰飛煙滅,死在劊子手英布的屠刀之下。以至於章邯瞬間白頭。他頭上的白髮有多少根,心中的恨就有多深。

只是那時韓信是項羽的未來妹夫,是楚營的紅人,章邯還不敢把這“恨”字寫在臉上。

而今身份變了,章邯已割地封王手提大軍,韓信卻再不是楚營的紅人,連老頭子范增都要下令殺他。章邯對此事,是格外上心。

於是章邯再出萬金,懸榜緝拿韓信。這雍地與漢中接壤之處,只要未得韓信的下落,盤查日日不絕。

那樵夫早在陳倉關下見過圖中的畫像。當他聽韓淮楚說要去陳倉,當下便將他認了出來,就心中暗喜,“真是財神爺到了。只要去陳倉將這小子告發,可不就一夜暴富。”於是那樵夫懷着惡念,滿口答應爲韓淮楚帶路,將他引到關前。

殊不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歹意是萬萬生不得,那樵夫沒有得到賞金,自家反倒喪命在韓淮楚手中。

韓大將軍喋血沙場殺人以萬計,殺個把樵夫也值得囉嗦麼?一樁破事怎佔了這麼多篇幅?

後世之人將這一段改得面目全非,論起韓信問路殺樵一事,說什麼韓信爲恐軍機泄漏,下黑手殺死帶路的恩公樵夫。後來在長樂宮死於呂雉手中,便是當初在陳倉道昧心殺了指路的樵夫,引來的因果報應。

殊不知韓淮楚殺那樵夫,自有殺他的理由。筆者專闢此篇,在此爲男豬腳正名。

※※※

南鄭城中,車水馬龍,士農工商、販夫走卒川流不息,紅男勾搭綠女,光棍專找寡婦,一幅繁華都市的景象。

自從十餘萬漢軍到來,漢王劉邦以南鄭爲都,這昔日不咋地的南鄭,陡然成爲西南邊陲的重鎮。而南來北往的商旅,也將這個政治中心變成了商業中心。

巴郡盛產丹砂,是煉丹者必須的原材料。蜀郡鐵礦豐富,那是銷往四方。而巴族酋長巴天虎手中的鹽井,更讓往來的商人爲之眼紅。

這巴蜀的馬匹身軀低矮,做不得戰馬。漢軍大量缺馬,丞相蕭何就把目光投向了關中,以重金收購秦地大馬良駒,口號是以鹽巴換戰馬。可這戰馬是緊要物質,三秦對漢國都下了禁令,嚴禁私下販馬給漢軍,一經查出滿門殺頭。但重利之下必有勇夫,翻山越嶺從險峻的蜀道而來的馬販仍絡繹不絕。

一座官邸前,觀者如堵。卻爲何?只因這是漢王劉邦開設的招賢館。

一幅招賢榜懸於朱漆門上,上書:

漢王誠諭四方軍民,凡有戰前斬將殺敵,運籌帷幄深通韜略,治國安邦,辯才無礙之能者,無論出身貴賤皆可應招。一經錄用,以國士之禮相待,賜官賜爵,絕不食言。

看來那漢王劉邦對武將之親睞甚於文臣,這招賢榜武將排在前,文臣排在後。

高官厚祿雖是大家夢寐以求,但有本事的早就應徵,沒本事的想應徵也不敢。衆人指指點點,對那招賢榜文評頭論足。這招賢館前,只要不颳風下雨,每日都像今天這般熱鬧。大家都想看看,漢王又招徠了哪位賢才。

一位風姿俊雅的年輕人,仗劍出現在榜文前。

繪製了陳倉小道如何個走法,從陳倉道中出來,轉入故道,韓淮楚終於來到了幾年來一直在夢中的這個城市——南鄭。

這裡纔是他施展抱負,邁向他戰神之路的舞臺。而這戰神之路,就從這招賢榜開始。

韓淮楚望着那招賢榜文,心中暗笑,“詩中說劉項原來不讀書。劉邦那大老粗,怎寫得如此榜文?不知又是哪位高人的手筆。”

他越衆而前,高喊一聲:“淮陰韓信,前來應招!”

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四十一章 泣而無淚第二十二章 將錯就錯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十二章 肅然起敬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五十三章 天子之選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十四章 韓信掛帥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十三章 魔王娶妾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三十八章 國士無雙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三十八章 對牛彈琴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