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

章邯回營之後,范增對他逃亡之事隻字不提,只讓人擰了一壺酒,送給他與章平壓驚。

而桓楚領軍來到英布軍營,告訴要將降卒統統解決。項羽大哥有令,小弟英布還不盡心去辦妥。英布本來就對降軍將士不感冒,便將屠刀擦亮,開始了史上大書特書的一場大屠殺。

先是託言有軍務,將司馬欣,董翳二人召到楚軍營中。再下令將二十萬降軍調往新安城南一個名叫申谷的低地。英布率預先埋伏的楚軍,趁秦軍就寢後發動突然攻擊。

倉惶之中,降軍羣龍無首,雖有二十萬之衆,卻人不及甲,馬不及鞍,亂得毫無章法,將卒驚恐,皆四散逃命。英布這個劊子手領兵殺出,如砍瓜切菜一般。

餘下降兵不敢應戰,向谷口突圍,卻被桓楚守住谷口,射出漫天的冷箭。降兵來一個是死一個,來一對是死一雙。見出不了谷,降兵又攀援山壁,企圖爬上山頂逃生。天黑難辨,跌落谷中墜死者不計其數。一幫人好不容易即至山頂,又聽一聲炮響,山上火把齊明,蒲耳就在那裡等候着呢。瞬時箭石齊發,又將爬上來的降兵統統打入山谷。

到了天明,降軍不是被殺,就是被擒,擒者後來也被掘坑活埋。好傢伙,英布一夜之間,幹掉了降軍二十萬,一個不留。殺人狂的名頭,真不是蓋的!

二十萬生魂,一個不漏地被申公豹用羅生噬靈圖收攝了去,又不知加重了多少項羽的殺孽。

那申谷便易名爲坑秦谷。

項羽的殘暴之名更盛,天下人皆視他爲人屠轉世,白起重生。

※※※

而罵名的揹負者項羽這一次頭痛得比往日都厲害,只到三日後才清醒過來。當他醒來時,一切已塵埃落定。

項羽一醒來,范增就捋着銀鬚對他說道:“羽兒,那降卒的事你再也不用心煩,老夫已下令叫當陽君將他們統統坑殺了。”

“統統坑殺了!”項羽聞言,先是震驚了一下,隨即滿不在乎道:“殺了就殺了,正好爲我軍節省下糧秣。”

既是亞父范增下的令,小弟英布操的刀,雖然他當時頭痛欲裂毫不知情,但所有的罵名也只有他來承擔。

項羽只問了一聲:“那崤山兄弟是怎麼處置的?”范增道:“章邯得知忽然白頭,日日在帳中號哭。司馬欣,董翳二將被英布騙走未殺,得知降卒之事日日以酒澆愁,不出帳門半步。”

項羽聽了起了一絲惻隱之心,說道:“這崤山兄弟也是怪可憐的,手下二十萬部下一夜盡死,他們也並不知情,日後封他們一塊地好好補償罷了。”

項羽此時的心思,根本不在降卒身上。惦記的是如何攻入關中,與那對心中佳人有覬覦之心的劉邦火拼。

項羽便與范增商量此事,范增竟然舉雙手贊成。

正巧此時,那劉邦軍中出了一個叛徒,名叫曹無傷,官拜左司馬。

大概是曹無傷人犯賤,說了幾句觸劉邦黴頭的話,遭到劉邦的一頓呵斥。懷恨之下,寫了一封告密信向項羽打小報告。信中說劉邦欲稱王於關中,讓秦王子嬰作丞相,在秦人中討好賣乖,不僅不貪財好色,還約法三章,到處樹立仁義愛民的光輝形象。連老百姓送來勞軍的大米白麪老酒窩窩頭都不收。居心叵測,路人皆知。

最後那信中寫道:“請上將軍入關,除此奸賊,大軍到來之時,無傷當爲內應。”

范增見信大怒,說道:“那沛劉邦是出了名的貪財好色,怎自他入關之後,就變得不貪財不好色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他這麼做,分明其志不小。老夫曾看出他周身五氣糾結,有帝王之象。不除掉此人,後患無窮。”

項羽一聽,也是怒從心頭起,惡自膽邊生,拍案大罵道:“沒有我項家叔侄,劉邦哪有今天?他也敢沽名釣譽!”更增揮師西進除掉劉邦之心。

只是要與劉邦大軍同室操戈,卻不是那麼容易。要說是爲了項羽的一介私心,要同劉邦爭奪一位美人,不僅諸侯會笑掉大牙,連楚軍將士也不會答應。

范增果然老辣,想出了高招。

※※※

這一日,楚軍魯公,諸侯聯軍上將軍項羽請各路聯軍頭目入營,說是有大事相商。

那大小頭目一到,項羽便當衆宣佈:劉季已攻下咸陽,想獨得關中富庶。

劉邦攻入咸陽的消息已傳到諸侯耳中,已不是新聞,只是沒聽說他要獨吞關中富庶。

那關中有數不盡的金銀珠寶,看不完的美女佳麗;有成千上萬的秦中大馬,還有那秦廷統一天下後劫掠來的六國宗器。

聽到劉邦竟想將這些好東東一個人獨吞,各路頭目一個個瞪圓了眼,怒不可遏。

那齊軍主將田都立馬道:“那劉季好不知羞!秦廷江山又不是他劉邦一家滅掉的,咱們大家都流過血打過仗,他劉季何敢獨享勝果?”

趙軍大將軍司馬卬高聲嚷道:“若不是魯公擊潰王離招降章邯,以劉邦之疲弱,如何能滅掉秦廷?魯公都不敢說要獨享關中富庶,劉邦何敢?”

燕軍上將軍臧荼怒目圓睜,拔劍便道:“大家勞師動衆怎能白忙一場?不如一起殺入關中,宰了那劉邦!”

各路頭目高聲叫好。一時羣情激憤,皆是喊打喊殺之聲。

那范增心中冷笑,“你們說要殺劉邦,可劉邦手中有二十萬大軍,你們哪一家戰得他過?還不是跟在我羽兒身後,做個搖旗吶喊的角色?”

他便繼續煽風點火:“聽說劉季未得懷王允許,要任秦王子嬰爲相。那秦廷與大家都仇深似海,子嬰不殺如何能平衆人之怒!”

各路諸侯聽得一愣,心想殺不殺子嬰關我屁事,只要能分得關中財富一杯羹,拿回自己宗室珍器就夠了。

他們轉頭就明白范增是在爲與劉邦開戰找藉口。現成的藉口送上門來,豈不辜負了范增這老頭的一片好心。

於是大家跟着一起亂吼:“劉季留下子嬰不殺,其心可誅!宰了劉邦!宰了子嬰!”喊得一個比一個響,貌似那劉邦子嬰真的與他們有深仇大恨似的。

項羽見目的達到,即傳下帥令:“各路大軍繼續西進,直取咸陽!若遇到劉季軍馬,格殺勿論!”

大軍殺到滎陽,果如韓淮楚先頭所料,那滎陽守將胡東早已得知大秦亡國,遣散將士各自逃命去了。於是兵不血刃拿下三川一郡。

這裡要說的是那將門虎子典軍校尉李烈,本想捐此殘軀報效秦廷,以雪先父李信戰敗之恥。孰料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

那李烈只有掛印而去,回到老家槐裡隱姓埋名,從此不知去向。

他這一門,到漢文帝之時又出了一位大英雄,那便是飛將軍李廣。李廣依靠先人留下的靈寶穿石弓,箭法如神,匈奴人聞之莫不色變。以至後人詩讚: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那李廣少小從軍,歷經文,景,武三代漢帝,最後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其子李敢秉承父志,在漠北之戰大敗匈奴,追擊匈奴殘部至狼居胥山。那李氏一門,在漢廷享有崇高的威望。

可惜李敢之子李陵在一次對匈奴的戰役中寡不敵衆,兵敗被俘,竟投降了匈奴。祖上的英名,盡爲其所辱沒。

※※※

且不提這些後事,還是將筆墨轉到那無恥的流氓劉邦身上。

那劉邦也對項羽軍的動態十分的留意,早派出斥候出函谷關打探。聽說項羽領四十萬大軍殺來,要找自己拼命,瞬時聽懵了。

“有沒有搞錯!懷王約定誰先入關中爲王,娶長公主爲妃。俺劉季已先入關中,又沒有不讓大傢伙進來,那項羽不把曠世美人乖乖送到俺身邊,竟要與俺自家楚國兄弟廝殺,是何道理?”

遇上項羽這個不講比賽規則,硬要將關中與美人從他身邊橫刀奪愛的犯規者,劉邦是氣得直打哆嗦,上氣不接下氣。

這時便有那高陽狂生酈食其給劉邦獻上一個餿主意。大概是閒得沒事,不出出點子不顯得他能,酈食其道:“關中富甲天下,勝於山東十倍。主公獲此得天獨厚之地,何必在乎區區一個楚懷約定的關中王?主公有雄兵二十萬,又有函谷之險,那秦川百姓感念主公仁義,若要招兵買馬還不景從?便做了秦王,與楚王平起平坐,又有何不可?請速遣一旅之師據守函谷關,拒項羽於關外。”

誘惑!巨大的誘惑!

誰知這誘惑劉邦還真不當一回事。那劉邦心想,“做個秦王又算什麼,俺劉季還是真龍天子要作皇帝的呢。”

好在他腦子還不糊塗,沒有把項羽的四十萬大軍當成紙糊的。

劉邦搖頭道:“那項羽以七萬軍馬可擊敗王離。今有四十萬之衆,函谷關如何守得住。”

酈食其也不知哪根筋出了毛病,大概想過過戰場指揮的癮,竟毛遂自薦道:“酈某不才,願提一師往拒項羽。”

劉邦瞪着酈食其,那神情就像看外星人一般,詫道:“只聞廣野君精通詭辯之術,先生也能帶兵麼?”

酈食其昂首道:“吾在張楚右將軍周文麾下,也曾學過兵法。帶兵區區小事,有何不能?”

劉邦遂問:“先生有何良策拒項羽於關外?”

酈食其便侃侃而談:“昔日六國之師以百萬之衆扣關攻秦,而秦國開關延敵,六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卻爲何?只因那六國之師雖衆,卻貌合神離不能心齊。秦人略施小計,便讓六國如一盤散沙,各自遁逃。今日之勢,與往日類同。酈某將用反間利誘之術周旋於諸侯之間,讓各路敵軍分崩離析。只剩項羽一部,諒他也無法破關而進。”

劉邦聽得大爲陶然,拍手道:“好!就依先生之計。”

他便下令,以清陽人王吸爲主將,酈食其爲副將兼軍師,領五萬軍馬星夜往函谷關據守,以阻諸侯之軍。

讀者會問,這王吸何許人也?劉邦怎將這麼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樊噲,周勃,灌嬰,利蒼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將哪裡去了?

原來那王吸也是沛縣幫的元老,是最早投效“赤帝之子”的豪傑,一直爲樊噲的副手。

劉邦攻克了咸陽,子嬰已經投降,但關中之地還很大,還有隴西,上郡,北地郡,九原郡沒有拿下。劉邦那些能征慣戰的將軍,此時都忙着去幹接受地盤的事情去了。連那劉邦軍中的主心骨張良也跟利蒼一起去了上郡。還有那陰險家蕭何,縱橫家弟子陸賈此時也上山下鄉去做輿論宣傳工作去了,劉邦身邊就剩下王吸這麼一位勉強能打的將軍,還有酈食其這個不知項羽拳頭有多硬,一心只想在主公劉邦面前逞能的老匹夫。

※※※

再說項羽攻克三川一郡,屯兵滎陽,便有楚懷王特使,上柱國陳嬰前來傳楚王旨意。

原來那楚懷王熊心,接到劉邦的告捷,大喜。便依先前的約定,派使者來敦請長公主虞芷雅去咸陽,做那關中王劉邦的妃子。

那彭城離滎陽有萬里之遙,陳嬰也是跨越千山萬水,走了好久纔到。到了項羽軍中,孰料情勢大變,楚國的最重量級的將軍項羽要與次重量級的將軍劉邦火拼!

陳嬰得知大驚,急忙調停。對項羽道:“爾與沛公皆是我大楚棟樑,何故同室操戈?沛公已得關中,按照懷王約定便該立爲關中王。魯公也該偃兵班師,就此回都聽封,爲何還要引兵西進?”

項羽卻不說是爲了那曠世佳人才要興兵,只把劉邦如何想獨吞關中富庶的理由擺出。陳嬰聽了,也反駁不了,便道:“待吾去咸陽問一問沛公,弄清事情原委再說。魯公且按兵不動,聽陳某的消息。”

項羽還未答覆,范增已滿口答應,說道:“上柱國放心,未見你回來,我軍便駐紮三川不往西進。”

那陳嬰走後,項羽惑問:“亞父,你爲何要答應陳嬰不往西進?”

范增嘿嘿一笑,說道:“兵不厭詐,這是瞞天過海之計。那劉邦見到陳嬰,必然麻痹以爲我軍停駐不動。而只須派一支奇兵悄悄突入函谷關下,攻其不備,函谷關探手可破。”

項羽連聲稱妙,讚道:“亞父真乃安邦定國之才也!”那范增也不慚愧,安然領受項羽的誇獎,神情得意之極。

要說派奇兵,非英布軍莫屬。那英布能征慣戰,武功高強,又是項羽的小弟。這重要的任務,不派他去還會派誰?

※※※

而那上柱國陳嬰,臨走之時,見了長公主墨家鉅子虞芷雅一面,卻又引起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

欲知後情,請繼續追讀下文。

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十八章 異姓兄弟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二十八章 千古一帝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四十章 秘密武器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二十一章 易水送別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九章 竊令盜關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五章 擒賊擒王第二章 又生一計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六十五章 送頓大餃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二十四章 魔君再現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四十三章 魔王娶妾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五章 擒賊擒王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