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風聲雨聲讀書聲

如果說去年的陵州官場,那會兒還是兼着陵州將軍的世子殿下那番攪局,那僅是暗流涌動,最終是場雷聲不大雨點更小的鬧劇,那麼幽州軍政在新涼王的血腥鐵腕下,完全就是一場導致風雨飄搖人人自危的慘劇。春雨貴如油,北涼春季尾巴上的雨水,更是如此,雨水一落,血水一衝,也給幽州大小衙門省去不少麻煩。要知道這次北涼前所未有的變故,光是校尉就死了三個,實權都尉一雙手更是都數不過來,剝去一身官皮充軍邊關的達官顯貴則不下百人,幽州境內盤根交錯的所謂八百將種門戶,雖說肯定是個誇大的虛數,但三百戶肯定有,結果大半都給波及,捲入慘案的家族,竟是毫無還手之力,其餘那些耐着性子在等燕文鸞大將軍雷霆震怒,更是心寒,大將軍不光是袖手旁觀這麼“好說話”,更是親自調動六營燕家嫡系精銳步卒,憑此控扼幽州北地幾處關隘,這根本就已經是不但翻臉不認人,還算是自己往自己身上捅了一刀子。有大雪龍騎滲入幽州腹地,涼州東邊上還有老涼王義子齊當國親自出馬,陵州北方則有汪植和辛飲馬兩支屬於北涼不同序列的騎軍厲兵秣馬,步軍副統領顧大祖北涼“新貴”,以及劉元季尉鐵山這些不管退位的在位的功勳老將,哪怕跟幽州有千絲萬縷的牽連,仍然都毫不猶豫地選擇同時公開支持新涼王,這時候,幽州豪橫將種就算不明白爲什麼新涼王在陵州那麼好脾氣,怎麼到了幽州就如此不念舊情了,但都切膚之痛地明白了一件事,北涼姓徐。在北涼有本事有資歷跟那個年輕藩王扳一扳手腕的老傢伙老軍頭,就他媽的沒一個肯給他們說句公道話。

總之,一切都晚了。

舊人去,新人來。而且一來就來了數批人,有的是被徐鳳年喊來的,有的則是不請自來,後者還都不太客氣,隱約成爲北涼臺面上士子領袖的黃裳就差沒有跳腳罵人,上陰學宮的王大先生則悠哉遊哉,勸說着黃裳怒傷肝這類廢話,兩位儒雅老人都是剛從邊境欣賞過了大漠風光,馬不停蹄就匆忙趕往幽州沂河,不過越是臨近沂河,王大先生就越是老神在在,照理說最該樂於見到此時此景的文人黃裳,成了那個罵北涼王得最兇的傢伙,罵徐鳳年戾氣太重,還罵他纔是真的人屠,比徐驍還心狠手辣,有本事去北莽殺人,殺自己人算什麼本事。徐鳳年沒笑沒惱沒言語,只是在幽州將軍府邸越俎代庖地一手全權處置軍政,對黃裳的痛罵,全然無動於衷,眼皮子都沒有擡一下。

在王大祭酒跟黃裳兩老之後,又有從流民之地火急火燎趕來的新任流州刺史楊光鬥,這位墨家巨匠倒是沒半點大動肝火的模樣,只是說了兩句話,“差不多就行”,“陳錫亮做的相當不錯”,之後便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甚至沒來得及喝上一口熱茶吃上一口熱飯。除了這幾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子,剩下的就要起碼年輕一輩,涼州刺史胡魁,白馬斥候前身列炬騎的真正締造者,他身邊還跟了一個曾經寫出過《涼州大馬歌》的鬱鸞刀,殷陽鬱氏的長房長孫,這傢伙單槍匹馬去流民之地兜了一個大圈,似乎也沒被殺,也沒殺人。還有才當上陵州別駕沒多久的宋巖,以及陵州黃楠郡水經王氏家主王熙樺,這兩位,曾經是一個郡內政見不同的對手,倒也談不上是什麼死敵,以一手道德文章著稱北涼的王熙樺跟一心鑽營事功二字的經略使大人李功德,這一對那纔算真正的死敵。

等這些人都齊聚幽州將軍府邸後,第二天清晨,風雨如晦,徐鳳年喊上他們一起前往新建成的青鹿洞書院,最近都沒有機會露臉的皇甫枰負責帶一百親騎護駕,面沉如水,看不出半點悲喜,短短一旬內就攤上殺人如麻“樂大劊子手”這個罵名的幽州副將樂典更是憂心忡忡。只有那個幽州文官之首的刺史大人王培芳,吊尾在隊伍後頭,高坐馬背,並不如武人健壯的清瘦身軀隨着馬背起伏,一晃一晃,難掩臉上的喜氣。福禍相依,尤其是由禍轉福,他王培芳就算定力再好,如何能夠不倍感喜慶?

幽州大亂,可青鹿山麓上的這座書院,稱得上是幽州僅剩的一塊淨土,已經有將近百位士子書生入此安心求學,低頭則埋首典籍,聚首則切磋學問,美中不足的恐怕就只有暫領書院領袖的兩位先生,要他們每月都得拿出一篇有急功近利嫌疑的事功文章,字數多多益善,比如北涼鹽鐵應當如何,如何應對朝廷的漕運約束,如何根治黨爭桎梏,如何解決胥吏之禍,如何界定名相權相,甚至還有如何制衡相權,等等,許多題目無疑都是做學問之人的雷池禁地,可還是有士子實在抵不過每篇當月奪魁文章可得白銀一百兩到五百兩不等的巨大誘惑。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且不說黃金屋,後兩者難道不都需要真金白銀?先賢不過是把話說得含蓄了點而已,其中的道理再實在不過了。青鹿洞書院雖然還只是個粗胚子,一座書院最重要的精氣神更是空落落的,但黃裳在登山之後,心情顯然大好,也顧不上對北涼王擺什麼臉色,捻鬚笑吟吟,滿懷欣慰,朝廷雖說不禁名士清談,但北涼更是連大逆不道的言辭都可以不加理睬,甚至反過來助長氣焰,在老言官黃裳看來,這纔是讀書種子真正的土壤所在,心有所想,便可以口有所言,付諸於筆端,從而留在青史,任由後世評點,這就是天下讀書人真正的大幸事。

黃裳站在書院門口,沒有急於跨過門檻,仰頭看着那塊北涼王徐鳳年親手書寫的匾額,駐足不前,一下子熱淚盈眶,嘴脣顫抖,問道:“當真能容下我輩書生有一天像黃裳昨天那般,痛痛快快罵你徐鳳年,罵北涼?”

徐鳳年點頭道:“罵人無妨,只要你們讀書人能夠獨善其身就夠了,要是還能想着真心實意去兼濟天下,更好。如果有一天,哪個北涼擅權的武夫敢拿刀殺你們,只要道理在你們心裡嘴裡,不在他們手上刀上,我就護着你們。”

黃裳接連說了幾個好字,大袖飄搖,與王大祭酒一同大踏步走入青鹿洞書院,走出一段路程後,猛然間發現那個年輕的徐家人並未跟上,而是站在原地,黃裳轉過頭,一臉疑惑。

徐鳳年說道:“從今往後,北涼武人只要是披甲佩刀,一律不得入書院半步,你們讀書人,放心去做學問。我不奢望北涼境內的文人武人,明天就可以相敬如賓融洽相處,但最不濟也得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職。但是醜話說在前頭,讀書人沽名釣譽,藉此搏取名望清譽,我徐鳳年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要是敢以三寸舌和手中筆亂政擾民,肯定是要掉好幾層皮的。到時候別說你黃裳罵我食言,就算你跟我拼命,我翻臉無情還是輕的,殺了你黃裳都半點都會不手軟。”

黃裳欲言又止。

早早上了北涼賊船的王祭酒在黃裳身邊輕聲笑道:“黃老頭,你哪來那麼多迂腐酸氣,要不得啊。書生窮不怕,可文人一酸,寫出來的東西可就要比酸菜還不值錢嘍。”

黃裳嘆了口氣,不再堅持。

鬱鸞刀想要跟着走入書院,涼州刺史胡魁悄悄拉住這名從豪閥門第裡走出的年輕大材,輕輕搖頭。不曾想鬱鸞刀摘下家傳名刀“大鸞”,交給胡魁,然後微笑道:“我就是無聊了想進去瞅瞅,我讀書讀了二十幾年,讀得夠多了,以後就是戰死沙場的命,按照北涼王的說法,這輩子多半都沒機會再踏足這兒半步,還不得趁着沒披甲又沒佩刀,多看幾眼書院?風聲雨聲,做什麼都不耽誤聽見,馬蹄聲廝殺聲更是能聽到耳朵起繭子,可從小就熟悉的書院讀書聲,以後真沒機會啦。”

徐鳳年望着那個與自己差不多歲數的年輕人背影,從胡魁手中要過那柄刀,沒有拔刀出鞘,只是屈指輕彈刀鞘,笑問道:“你叫鬱鸞刀?”

在廣陵道上被譽爲曹長卿之後“鬱氏又得意”的年輕人轉過身,笑道:“是啊。”

這段時日一直給人陰沉印象的年輕藩王,輕聲笑道:“哪怕你是離陽的諜子,就憑你的相貌,北涼也願意捏着鼻子收下你了。”

鬱鸞刀一臉哀怨,“我又不是待字閨中的女子,北涼王以貌取人,我委實開心不起來啊。”

徐鳳年把大鸞刀交還給胡魁,然後笑着擺擺手,示意鬱鸞刀進入書院。

等鬱鸞刀慢悠悠走入青鹿洞書院,徐鳳年轉身走到書院前頭的廣場圍欄,朝王培芳招了招手,這位幽州刺史身爲正兒八經的文人名士,卻沒有進入書院,外頭這幫人又都是貨真價實的武將,王培芳有些裡外不是人的尷尬。要說以往,王刺史怕歸怕,可那是怕徐鳳年是大將軍徐驍的嫡長子,是怕這個年輕人板上釘釘的世襲罔替,即使後來徐鳳年成功上位,王培芳自認以臣子身份面對新涼王,還能留下點文人傲骨,可惜這點氣魄,親眼看着新涼王在幽州眼皮子底下大開殺戒之後,半點不剩了!

王培芳小心翼翼站在新涼王身後。

徐鳳年眺望遠方,“你跟胡魁對調位置,涼州刺史一直比幽州刺史高上半階,你王培芳在外人眼中也算升官發財,不過你與名義上貶官的胡魁,你們兩人在本王心中的輕重,你心知肚明。”

王培芳額頭滲出汗水,又彎腰了幾分,小聲答道:“卑職清楚。”

徐鳳年嗯了一聲,“你去書院。”

王培芳趕忙轉身小跑進入書院。

徐鳳年眼皮跳了跳,微微轉移視線,望向山腳。片刻後,開口對胡魁說道:“胡魁,你是武將出身,知道幽州這麼個地方,不比有李功德坐鎮的陵州,這裡差不多是病入膏肓,遍地的將種門庭,這幫傢伙都習慣了拿拳頭拿刀講道理,跟他們磨破嘴皮子,沒用。接下來就看你的本事了。”

歷經起伏的胡魁重重點頭,沒有半個字的豪言壯語。

徐鳳年繼續說道:“樂典,你明日就去涼州邊境,給袁左宗打下手,這次本王知道你最憋屈。”

幽州副將樂典低頭抱拳道:“末將領命!末將是個粗人,不會說好話,只願爲北涼效死!”

徐鳳年轉過身,盯着皇甫枰,“你還是當你的幽州將軍。其實那天在酒樓,你說得沒有錯,只不過有些事,談不上對錯。本王跟你,跟胡魁又不太一樣,也不用說什麼廢話,把你擺在幽州將軍這個位置上,該說的就已經說完了。但是有一點你該明白,皇甫枰已經不是那個做任何事情都得束手束腳看人臉色的江湖人,在北涼,本王不給你臉色,誰能給你?誰又敢?”

一直在徐鳳年面前夾着尾巴做條狗的皇甫枰,破天荒嘿嘿一笑,“有這幾句話,讓皇甫枰去油鍋裡炸上一百回,也賺回本了。”

徐鳳年不露聲色,在斜風細雨中,獨自下山。

迎向登山兩人。

千里迢迢從京畿之南趕赴北涼的老宦官趙思苦。

還有連那張開山符都已在登山之初便剝落褪散的高樹露。

徐鳳年知道這場相逢,纔是真正的生死未卜。但是隻有過了這一關,徐鳳年才能心無雜念地面對北莽鐵騎。

才能在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局勢中,再次孤身走一趟北莽。

呵呵姑娘不知何時跟在了他身後,徐鳳年停下腳步,對她搖頭。

她也搖頭。

徐鳳年笑罵道:“你傻啊?”

少女刺客呵呵一笑。

這回竟是真的在笑。

風聲雨聲還在,沒有了臨近書院的讀書聲,不過有呵呵聲。

徐鳳年走近這個小姑娘,幫她擺正插在髮髻裡的一枚熟悉金釵,“你像你娘,也好看。”

少女皺了皺鼻子,也不知道是開心還是傷心了。

她看了他一眼,蹲在臺階上,不跟着他下山了。

徐鳳年轉過身,雙手按住春雷跟過河卒,毅然下山。

離山腳不遠處,高樹露扯住太安城老貂寺的袖口,往山下一丟,飄然落回山腳,身子骨孱弱無比的年邁宦官毫髮無損。

高樹露張開雙臂,盡情呼吸了一大口氣。

然後他就將尚未墜地的山上風雨,全部給託回了更高的九天之上。

與此同時,兩袖青蛇從山上滾落而下。()

第24章 搬山第41章 大亭鎮壓老妖怪第261章 回涼州第314章 收屍第82章 天地之間一線劍第30章 我見真武之前斬惡龍第354章 真正的血腥第61章 淚水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80章 洛陽還劍第72章 替天行道,一字三請第241章 噤若寒蟬(四)第380章 北涼悲涼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125章 書聲第182章 儒聖第135章 樓上肺腑第261章 回涼州第46章 魚龍混雜第91章 吃紅薯第60章 慢刀作畫第150章 神仙打架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391章 祿球兒第146章 年輕白髮點兵一十二第188章 賭氣第299章 西楚霸王(上)第103章 大軍開拔和狹路相逢第76章 雨傘第29章 燒紙不易死人易第29章 懂不懂第363章 立地成佛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273章 爲天下雪中送炭第73章 廟堂之高第100章 觀音身後萬鬼夜行第252章 日出東方第10章 變故第288章 天上大風第99章 大王巡山第109章 斫琴第316章 袍澤第107章 星空下番外第二章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54章 草蛇灰線第100章 觀音身後萬鬼夜行第97章 到此一遊第140章 禍端第133章 大真人齊玄幀第152章 一院六人第3章 貂覆額第63章 風雪歸人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116章 天亮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73章 廟堂之高第23章 山上老道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246章 噤若寒蟬(九)第208章 有朋遠方來,豈能無禮第62章 師徒和師徒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141章 馬踏中門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41章 大亭鎮壓老妖怪第261章 回涼州第144章 銅錢第132章 火候第210章 拔劍再說第106章 姓徐的第40章 新無敵(中)第34章 十分之爭,將死之人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318章 滿甲營已滿甲第163章 呵呵不呵呵第132章 過河第122章 大秦皇帝鎮國符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10章 不用講理第171章 摘刀撕面第49章 白日見鬼第397章 手摘天雷返人間第144章 睡了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73章 金戈鐵馬入夢來第381章 北涼鐵騎的脊樑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106章 男兒死盡時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第57章 雀騎鷹第136章 斬龍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166章 春風翻過頁頁書第131章 最強手,扛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