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萬人擋我,一口唾沫

想要天下誰人不識君,很簡單,彈劾人屠。想要一夜之間享譽京城,很簡單,還是罵北涼王。躋身朝廷中樞的晉蘭亭無疑是最好的例子。皇城門外趙家甕兩座牌坊,退朝以後武臣入振武,文官入敷文,井然有序,各自去衙門處理朝政事務,不過很快就去而復還,除去一些京官大佬穩坐釣魚臺,沒有理睬中軸御道上的紛擾,甚至大批恩蔭子弟都調轉馬頭,因爲有大熱鬧可看了。國子監太學生先是幾十人攔住了白頭佩刀男子的去路,繼而是百人,千人,洶涌如過江之鯽,明日才入主國子監的晉蘭亭穩如磐石,安靜坐在路旁馬車內,袖手旁觀,已經卸去左祭酒的桓溫笑眯眯站在路邊,沒有刻意阻擋這股士子民心所向,只是不輕不重說了幾句類似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長輩嘮叨。國子監建築連綿不絕,規模在皇城和內城之間首屈一指,便是六部衙門也無法與之抗衡,歷來太學生一旦羣情激奮,都成爲朝廷極爲頭疼的一樁事情,本就是朝廷自家孩子,罵了沒用,太學生中多的是飽讀詩書舌燦蓮花的高人,打重更是打不得,也不捨得,國子監已經隱約超過江南道士子集團,成爲離陽第一大輸出朝臣的魚龍之地。

別說京城,就是整座離陽朝廷從未出現過如此有趣的一場對峙。

御道上聚集了數千名太學生,都是未來的國之棟樑,不出意外其中佼佼者更會成爲離陽的中流砥柱,而且人數不減反增,陣型越來越壯大,佔盡天使第,自當氣勢如虹。國子監內許多天策祭酒根本勸說不住這些豪閥寒門出身皆有的得意門生們,何況勸說得也遠遠稱不上不遺餘力,大多數還是樂見其成,只是督學授業傳道的職責所在,才懶洋洋提上一嘴,幾個不拘小節喜歡跟太學生打成一片的祭酒,還打趣說着得空兒就去京城某地某街購買幾份解饞吃食回來,國子監官員的不作爲,無形中助漲了太學生的氣焰,如此一股巨大的書生意氣,震動朝野,一些個毗鄰趙家甕的西楚老遺民見聞以後,也禁不住悲喜交加,難免感慨一句春秋大義轉入趙甕,理當離陽得天下。

這一方權重勢大,那一邊就愈發顯得孤苦伶仃惹人厭了。

北涼世子徐鳳年站在天下地軸線之上,摘下那柄從徐驍手上接過的北涼刀,刀不出鞘,雙手放於刀柄,拄刀而立。

他曾一人一劍守敦煌。他今日則是一人一刀站御道,獨擋萬人。

小半座國子監都涌入御道,堆積得密密麻麻,本以爲這名紈絝子弟見着己方恢弘聲勢後,就會嚇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哪曾想還真打腫臉硬扛上了,正好,要不然他們也沒了發揮餘地。聽聞退朝返回的國子監祭酒們說此子竟然佩刀上殿,簡直就是荒謬至極,他們惹不得二皇帝徐瘸子,惹不起離涼入蜀再赴京後衆望所歸的陳芝豹,還不敢教訓這個順杆子往上爬的無良世子?今天不說唾沫淹死他,也要讓他留下那柄臭名昭著殺人如麻的北涼刀!

一名儒生踏出一步,怒容詰問道:“聽聞北涼放出風聲,你在弱水河畔殺北院大王徐淮南,在柔然山脈殺提兵山第五貉,你可敢對天發誓,所傳不假?!”

徐鳳年默不作聲。

儒生向前走出三步,痛打落水狗,掐住七寸,追問道:“別說殺二人,你徐鳳年何時去的北莽?可否說來一聽?”

衆人眼中的北涼世子,絕大多數人皆是頭一次親眼目睹,若非是知曉人屠嫡長子的身份,又有無數北涼境內士子赴京,訴說痛罵此人的荒唐行徑,否則換成平時路上偶遇,恐怕都要心生嫉妒,或是暗贊幾聲好風流的俊哥兒,委實是皮囊好得無法無天了,尤其是當他身穿一襲御賜五爪九蟒的藩王世子補服,真是有那麼點卓爾不羣的意味。只是這人劣跡斑斑,罄竹難書,先帝駕崩時,清涼山上竟是燈火輝煌,歌舞昇平,滿城皆知。上次遊歷江南,竟是用馬拖死了一名才學醇厚的名流士子,更在廣陵道上指使扈從大開殺戒,血流成河。及冠之後,也不見任何收斂,身上全無半點溫良恭儉,只聽說北涼王府梧桐院每日都有投井自盡的貞烈女子,只聽說近年來尚未等到世襲罔替,就已經開始販官賣爵,按官帽子斤兩去賣,再拿去青樓一擲千金買笙歌,這樣的膏粱子弟,如何有資格佩刀上殿?豺狼當道,置天下讀書人於何地?

那位在國子監中一直以擂臺辯論無敵手著稱的儒生,沒有因爲那白頭男子雙手拄刀的虛張聲勢而絲毫露怯,只是覺得滑稽可笑,這裡是天子腳下,是天下拱衛的泱泱京城,豈能容你一個腹中空空的外地佬來這裡抖摟威風!儒生再次重重踏出三步,其不畏權貴的文士風采,令人傾倒,身後不斷厚實的陣型隨之上前三步,聲響沉悶,春秋那些只知爭搶權勢的武夫讓神州陸沉,我輩書生就要拔回神州齊五嶽!儒生只覺得胸中浩然正氣要直衝雲霄,擡起手臂直指不作聲的白衣男子,厲聲道:“大秦皇帝坐擁天下全盛之力,仍受制於匹夫,我離陽豈可步其後塵?!朝廷處處敬你北涼一丈,北涼何曾一事敬朝廷一尺?天禍小人,使其得志!”

北涼刀悄然入地一寸,徐鳳年淡然笑道:“刻薄之見,君子不爲。”

聲音不大,卻是御道都清晰入耳。少數識貨者頓時刮目相看。

儒生朗聲譏笑道:“君子二字從你口中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徐鳳年,你既然不願正面回答我那兩問,我便再問你一問,你可想知道自己這些年在北涼的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果不其然,國子監近萬人太學生只見他傢伙啞口無言,根本不敢接話,更沒有膽量反駁。

晉蘭亭提着車簾子,嘴角冷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徐鳳年也有今天,當年在北涼境內,讓我那般受辱,活該你有今天被萬人唾棄白眼!等我進入國子監,更要讓你徐鳳年和徐驍父子二人一同在史書上聲名狼藉,遺臭千百年!以後等我晉三郎也如張首輔這般有了遍佈朝野的門生,再去編撰史書,少不得讓你們二人淪爲奸佞賊子!

老爺子桓溫個頭不高,只得揀了個石墩子站上去,伸長脖子望去,也沒誰會覺得這位老翁是在幸災樂禍,只是覺得桓祭酒一如既往的詼諧智慧。連初入國子監的太學生都對那北涼世子無比輕視,自覺高過一等,何須坦坦翁桓溫上心?不過瞧着桓老爺子言笑晏晏,外人也不知在官場上老而彌堅的老人心中真正所想。

北涼刀卻已入地三寸,徐鳳年雙手僅是虛按刀柄。

儒生如得天助,雖仍是無官家身份的一介書生,但氣勢驚人,繼續前行,距離那北涼世子不過百步路程,正要再出聲聖人教誨和道德文字,不曾想那裝聾作啞的白頭世子竟然率先發難,“入釘唯恐不深,拔釘唯恐不出。”

太學生多得是擅於言語含蓄的聰明人,一聽就知道這是在譏諷朝廷對北涼卸磨殺驢。徐鳳年繼續平靜說道:“我只知春秋之中,徐驍麾下士卒戰死沙場三十多萬,嘉和年間征伐北莽,馬革裹屍又十餘萬,隨後十年中,又有八萬餘人戰死。你們罵我徐鳳年無才無德無品無志,都無妨,可又何曾記得這五十萬人埋骨何處?國子監數萬讀書人,終年佳篇頌太平,可曾爲五十萬人做祭文一篇?”

儒生漲紅了臉怒道:“五十萬人爲國捐軀,死得其所,與你徐鳳年何關?”

徐鳳年平聲靜氣道:“我將爲中原大地鎮守西北,北涼三州以外,不受北莽百萬鐵騎一蹄之禍。”

儒生正要詰難一番,徐鳳年卻已經輕輕拔出北涼刀。

借萬人之憤,養一刀之意。

御道一瞬撕裂兩百丈。

御道中央人仰馬翻,好不熱鬧,許多太學生艱難狼狽地爬出溝壑,罵聲喧沸。

徐鳳年懸好涼刀,沿着那條養意一刀劈就的鴻溝邊緣,緩緩前行。

經過那名戰戰兢兢的儒生身邊,徐鳳年目不斜視,只是輕輕笑道:“我殺沒殺第五貉,等你死了自己去問。”

儒生嘴脣鐵青發紫,一屁股坐在地上。

車廂內晉蘭亭好像看到那北涼世子冷眼瞥來,嚇得手腕一抖,摔下簾子。

國子監右祭酒大人臉色蒼白,色厲內荏道:“徐鳳年,我晉蘭亭有今日成就,與你無關!你休要恃力猖狂!”

站在石墩子上的桓溫揉了揉臉頰,喃喃自語:“雖千萬人吾往矣,不是儒士勝儒士。好一個坐鎮西北,只爲百姓守國門啊。”

暢通無阻輕鬆穿過萬人太學生,白衣白頭男子步入馬車前,這個曾經對六百北涼老卒久久彎腰不肯起的北涼世子,在衆目睽睽之下,轉身面朝先前意氣風發的國子監萬人,重重吐了一口唾沫。()

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107章 揮手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139章 喝喝喝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180章 當歸第95章 一問一答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141章 以南第49章 白日見鬼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34章 伸手低頭秀色皆是禪第122章 狹路相逢第28章 起火得長安第59章 封侯虎第110章 籠絡第115章 家賊第78章 吳家百騎赴涼州第1章 新的江湖第16章 東西南北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388章 流州鐵騎第20章 殺人賞雪第61章 淚水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45章 好鳥第137章 父子第261章 回涼州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320章 再見如初見第85章 霜殺百草(三)第57章 大雨小道立紅甲第145章 活水第三百六十七章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188章 賭氣第390章 大好頭顱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68章 守不住寡的江湖第128章 皇后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234章 百無一用是(中)第177章 平起平坐,狼顧中原第3章 兩個酒窩第157章 天高任鳥飛第425章 讓你終是求不得第41章 杯中龍捲第27章 要債太安城,大袖飄搖第286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九)第15章 一個福字,三說徐鳳年第42章 賣炭爺孫賣炭妞第266章 俠客行(三)第150章 別我回第117章 離陽失其鹿(中)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42章 何地不心涼第44章 北涼以北,徐驍以後第17章 說與山鬼聽第198章 風起西北隴上(下)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384章 西楚雙璧(上)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來第21章 前輩晚輩第31章 真武見我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62章 一袖刀第48章 老卒和桑椹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52章 兩錠銀,買一春秋名將送一錚錚文臣第86章 一氣六百甲最終章小二上酒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342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第78章 雨停收春秋第112章 新故兩人第316章 袍澤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425章 讓你終是求不得第164章 祥符之春,匹夫之勇,國士之風第40章 新無敵(中)第294章 在不在第5章 天下第一美人第72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上)第372章 子曰第110章 不用講理第112章 刀出鞘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68章 打劫的第49章 呵呵姑娘第395章 牽馬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