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說與山鬼聽

第二日,所有事情都水落石出,本名樊小釵的女人是個因爲大柱國手腕導致家道中落的破敗世家女,一顆死棋,不管事成與否,皆是板上釘釘的死棋,用處卻不小,用於做活、佔地和搜根。

林家小二公子只不過是個被利用的蠢貨,可半死不活,這位探花爺一切都被矇在鼓裡,只貪圖樊妹妹的嘴上胭脂風情,讀書讀傻了,哪裡知道越是動人的女子越是禍水,一場蹩腳的偶遇安排,就神魂顛倒,不知死活地帶進了北涼王府,天曉得河東譙國林家知道這麼場劫難後是如何心如死灰,昨夜的刺殺並不精細,十分粗糙,透着股狗急跳牆,由進府的樊小姐借觀光機會描繪王府地圖,以及世子徐鳳年的肖像,然後找機會行刺,只不過他們的人算遠不如涼王府方面的人算,全遭了殃,至於樊姓女子幕後的推手和譙國林家下場,此時正坐在聽潮亭樓榭中溫酒的徐鳳年都懶得去理會,他只是想知道樊小釵是否後悔爲了個素未謀面的男人就白白赴死。

徐鳳年對於這些人的飛蛾撲火,沒有任何憐憫,世上漂亮女子總是如雨後春筍和草原夜草一個德性,少了一茬,下一年就冒出新的一茬,除不盡燒不完,個個憐香惜玉過去,豈不是累死累活,徐鳳年實在沒這份閒情逸致,何況三年喪家犬般的困苦遊歷,徐鳳年也懂了不少市井間的淺白世故,記得途中碰上個臭味相投的不入流青年劍士,那貨就總愛說些對敵人慈悲就是跟自己小命過不去的大道理,據說他都是跟一些不得志不成名前輩劍客學來的,每次說起都口水四濺,總要噴徐鳳年滿臉的唾沫星子。

徐鳳年至今仍記得那個買不起鐵劍只能挎木劍的傢伙,每次在街上看到佩劍遊俠們的眼神,採花賊撞見了美娘子一模一樣,如果這傢伙知道天天被迫聽他吹噓大乘劍術應當如何如何的老黃,便是那對上武帝城王老怪物都可一戰的劍九黃,而老傢伙後背劍匣就藏了五把天下有數的名劍,會做何感想?那個滿腦子想要尋個名師學藝的傢伙,現在可安好?可曾在劍術上登堂入室?

在南燕邊境分別時,那人曾豪氣干雲對徐鳳年說道:“等哪天兄弟發達了,請你吃最好的醬牛肉,一斤不夠,就三斤,管飽!”

三斤牛肉,似乎就是他想象力的極限了。

真正的江湖,畢竟少有一劍斷江力拔山河的絕頂高手,更多的還是那個傢伙這樣的無名小卒,做着一個個遙不可及滑稽可笑的江湖夢。徐鳳年狠狠揉了揉臉頰,看到袁左宗站立在一旁,安靜等待自己,徐鳳年趕緊起身,給正三品龍吾將軍挪了挪繡墩,袁左宗眼神訝異一閃而逝,坐如洪呂大鐘,正色道:“殿下,王爺讓我來問如何處置樊姓女子。”

徐鳳年笑道:“該如何便如何。”

袁左宗微微點頭,得到意料之外的答覆,就馬上起身,準備告退。

徐鳳年也不阻攔,坐下沒多久就重新起身道:“袁三哥,有空一起喝酒,不醉不歸。”

袁左宗露出稀罕笑臉道:“好。”

徐鳳年從茶几上拿了一壺早就準備好的酒,提着走向聽潮亭,直上八樓,見到了埋首抄書的師父,李義山,字元嬰,披頭散髮,形容枯槁的男子在江湖在廟堂都名聲不顯,可在北涼王府,沒誰敢對這位府上第一清客稍有不敬,徐鳳年坐在一旁,熟門熟路地拿起紫檀几案上的青葫蘆,將酒倒入,一時間酒香四溢,男子這才停筆,輕聲笑道:“現在你這身脂粉氣總算是淡了些,三年遊行,還是有些裨益。”

徐鳳年嘿嘿一笑,繼而擔憂道:“師父,老黃去武帝城,能取回城牆上的那把黃廬劍嗎?”

李義山灌了口酒輕輕搖頭。

徐鳳年震駭道:“湖底老魁已經強勢無匹,老黃明顯要強上一籌,在那東海自封城主的王仙芝,豈不是真的天下無敵了?”

李義山握着青葫蘆,不再喝,只是嗅了嗅,緩緩道:“天下無敵?一品之上還有一撮人,王仙芝一生浸淫武道,幾近通玄,但稱不上無敵。現在的武林,是羣雄割據,各有千秋,以往一人絕頂的景象,現在不會出現,以後也沒可能。況且武道極致,不過是摸到了天道的門檻,再者廟堂外武夫對天下大勢的影響,很小,要不然當年也不會被你北涼鐵騎給馬踏整座江湖。你不願學武,大柱國不強求,我也無所謂,就是如此。雄兵百萬尚且俯首,還不如做一個可畏國賊。文官或可擾政,一介匹夫是決不至於亂國的。”

徐鳳年啞然失笑。離陽王朝這十幾年孜孜不倦流傳這句殺人不見血的誅心語:雄兵百萬可伏,國賊一個可畏。前半句是捏鼻子讚譽大柱國的武功偉業,有捧殺嫌疑,後半句則圖窮匕現的露骨棒殺了。這話說得很有學問,連徐曉聽聞後都拍掌大笑,只不過笑過之後罵了一句“上陰學宮這幫吃飽了撐着的空談清流,該殺”。

李義山提着酒壺騰出位置,讓徐鳳年代筆抄寫孤本典籍,徐鳳年早就習以爲常,字倒是練習得功底不弱,可始終沒能養出啥浩然正氣,每當見到徐鳳年勾畫不妥,就拿青葫蘆敲打一下。李義山讓這位世子殿下抄了一盞燈時光,重新坐下,徐鳳年趴在一旁,側望着師父,蒼顏白髮人衰境,黃卷青燈空心,聽說人世最苦是衰境,修爲最難是空心,怎樣的閱歷,纔會讓師父如此心如止水?李義山不擡頭輕聲道:“去吧,看看你請進聽潮亭的客人,快要登上三樓了。”

徐鳳年哦了一聲,悄悄下樓。

二樓,徐鳳年看到堆積如山形成一整面書牆的古樸書架下,站着那位身份晦暗的白狐兒臉,左手握有一本泛黃武學密典,右手食指有規律地敲打光潔額頭,那柄在鞘的繡冬刀被插入書架中當作標記。

白狐兒臉只是瞥了眼徐鳳年,就再度低頭。

自討沒趣的徐鳳年只好撤退。

偌大的北涼王府,彷彿只有世子殿下這麼一個遊手好閒的散淡人,淡出個鳥來的那種。

年中,大柱國擇了個良辰吉日,在宗廟給兒子行及冠禮。很不合常理的是堂堂北涼王長子冠禮,辦得還不如一般富貴家族隆重,不僅邀請的賓客相當稀少,就連世子殿下的兩個姐姐一個弟弟都未到場,一身清爽的徐鳳年被徐曉領進太廟後,祭高天地先祖,加冠三次,分別是黑麻緇布冠,白鹿皮弁和紅黑素冠,徐鳳年頭頂的小小三冠,牽扯了太多視野和關注,第一冠,是離陽王朝所有廟堂大員都在意的,因爲這代表世子殿下可以入朝當政,第二冠寓意更爲實際和流長,因爲北涼三十萬鐵騎都在拭目以待,至於第三冠,則只有一些象徵意義,對比之下不爲人重視。

結髮及冠的世子殿下忙碌了一整天,臉龐繃得僵硬,跟來府上的北涼邊陲大員們一一行禮後,終於能鬆口氣,享受着梧桐苑貼身丫鬟們的端茶送水和揉肩敲背捏腿,休息差不多,徐鳳年這才親自理了理頭冠服飾,最後與徐驍一同來到王妃墓,一對高大的青白玉獅子栩栩如生,俱是母獅幼兒的活潑造型,右手母獅護着三頭幼獅,象徵王妃和三位膝下親生子女,幼獅分別是長女徐脂虎,二女徐渭熊以及幼子徐龍象,左手母獅卻只是低頭親吻一頭幼獅,王妃對長子徐鳳年的寵溺偏愛,生前死後皆是沒有止境!徐鳳年站着石獅子前,眼睛通紅。大柱國徐曉輕輕嘆息,少年鳳年每次覺得受了委屈,就偷跑到這裡,一呆就是整宿,不管天冷天熱,都不曾生病。

王妃墓四周由白玉壘砌成兩道城垣,形成城中有城的大千氣象,主神道更是長達六十丈,按照典制,王朝帝王神道兩側擺置石獸不過九種,這裡卻有足足十四種!

近百尊石刻,神定精盛,貫穿一氣,氣勢如虹,除此之外,陵墓寶頂高度和地宮規模都遠超王朝任何一位藩王,而且構建了獨具匠心沒有先例的一座梳妝檯和兩座丫環墳,當時王妃墓初建成,被無數世人詬病,皇帝御書房幾乎是一夜間擺滿了彈劾奏疏,但都被壓下,不予理睬。

背駝腿瘸的大柱國站着墳前,默不作聲。

徐鳳年祭奠完畢後,蹲在墳頭前,輕聲道:“爹,我再待一會兒。”

大柱國柔聲道:“彆着涼,你娘會心疼。”

徐鳳年嗯了一聲。

人屠北涼王走在主神道上,心中默唸,剛好三百六十五步。

這位權傾朝野的唯一一位大柱國清楚記得當年第一次入朝受封,從那扇紅漆大門走到坤極殿殿門,第一次年輕氣盛,走了二百八十四步,後來年紀大了,加上腿瘸,就越走越多,越慢越長,但始終沒有超過三百六十五。

戎馬生涯四十年,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徐驍問心無愧,不懼天地,不怕鬼神。

大柱國走出主神道,轉頭望了望,那孩子肯定是在哼那支小曲兒,《春神謠》,孩子孃親當年教他的。

徐驍想到昨夜三更時分才緊急送到書桌上的一封密信,猶豫不決這信是交還是不交,鳳年剛剛及冠的大喜日子,這封信來得很不是時候啊。

北涼王沿着小徑走到清涼山山頂,看似單身,實則一路暗哨無數,不說軍伍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悍卒,便離大宗師境界只差兩線的從一品高手,就有貼身三位。徐曉自認項上人頭還值些黃金,年輕時候覺着戰死沙場,被敵人摘了去無妨,馬革裹屍也是快事,爵位越高,就難免越發珍惜,這並非單純怕死,只不過徐曉一直堅持今日榮華,都是無數兄弟捨命拼出來的,太早下去陰曹地府,對不住那些個草草葬身大江南北各地的英魂,尤其是這些人大多都有家室家族,總得有他照應着才放心,樹大招大風,樹倒風更大,世家豪族與王朝無異,打和守都不易,徐驍見多了因殫精竭慮而英年早逝的家主。

他走入黃鶴樓,略顯冷清陰森,登山頂再登樓頂,一如這位異姓王的煊赫彪炳人生,負手站定,沒學士子無病吟唱地拍遍欄杆,只是眺望城池夜景,當下膝下兩兒兩女,麾下三十萬鐵騎,六名義子,王府高手如雲,清客智囊無數,門生故吏遍及朝野上下,一招招暗棋落子生根於四面八方,所謂金玉滿堂富可敵國,不過如此。當然,政敵仇人同樣不計其數,那樊姓小女娃,不就是一隻自投羅網的瞎眼雀兒?只不過這類小角色,徐驍一般都懶得計較,北涼軍務已經足夠繁忙,邊境上每隔幾年就是狼煙四起,只不過大半都是他親手點燃的。還要應付皇城那邊的風吹草動,連江湖事都早已不去理會。徐驍搓了搓雙手,不小心記起年輕時聽到的一首詩,可惜只能記得片段,帝王城裡看什麼的,模糊不清了,但末尾一句徐驍始終牢記:“五十年鴻業,說與山鬼聽。”

站在黃鶴樓空蕩走廊的徐驍一直待到東方泛起魚肚白,這才輕聲道:“寅,把信送給鳳年,他終究已經行過冠禮。”

沒有任何明面上的迴應。

徐驍耐心等待旭日東昇。

大柱國有精銳死士十二名,以十二地支作爲代號,當長子徐鳳年呱呱墜地,就開始着手爲子孫培養另外一批死士,以天干命名,可惜迄今才調教出四名,在兒子游歷中,又相繼陣亡兩人,湊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人愈發遙遙無期。所幸天干死士之外的兩位特殊棋子,讓大柱國十分滿意,這些最大不過二十五歲的孩子,最小更是才年華十二,這些花費大量財力物力栽培的暗樁,興許武功暫時不如從一品高手,可說到殺人手法,卻絲毫不差,能殺人才能救人,徐驍比誰都確信這一點。

徐驍下樓的時候問道:“醜。袁左宗能服我兒,那陳芝豹?”

陰暗處,傳來一陣如同鈍刀磨石的沙啞嗓音,“回稟主公,不能。”

徐驍揉了揉太陽穴,笑了笑,“如果本王沒記錯,洛陽公主墳一戰,陳芝豹救過你的命,這樣的交情,你就不懂替他打個圓場?就不怕他今天就暴斃?”

沉默。

忠孝義。

在北涼,這個次序不能亂。誰亂誰死。註定永遠躲在幕後的“醜”若替陳芝豹圓場,無非是多搭上一條人命的小事。

徐驍心思難測,自言自語道:“小人屠。”

第105章 互殺第185章 錦囊第86章 霜殺百草(四)第131章 最強手,扛天雷第371章 儒家有聖人第104章 咫尺風雷(中)第68章 打劫的第91章 坐黿觀劍(中)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87章 父子和忠佞第309章 野草第276章 死結和理由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第116章 好地方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117章 風水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117章 孤家寡人第123章 一刺第166章 春風翻過頁頁書第9章 李淳罡兩願天下劍士第202章 東遊西歸第178章 一口喝出百年風流第283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六)第116章 好地方第202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下)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194章 一樁買賣第23章 有女口銜驪珠第102章 扶搖而上第121章 開門不見山第12章 少江南老涼莽第24章 一葦下江,敬香落劍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299章 西楚霸王(上)第24章 魔頭第175章 步步長生蓮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75章 打趴下第26章 公主何苦爲難公主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102章 扶搖而上第178章 指玄對指玄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102章 自在不自在第33章 山不在高第156章 水滸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66章 碗中蛟龍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413章 謫仙如雨落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69章 江山代有新人換舊人第236章 百無一用是(下)第93章 江湖登高第152章 我來畫龍你點睛第83章 最後一趟江湖第381章 北涼鐵騎的脊樑第204章 按馬頭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96章 英雄總要遲暮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89章 陳芝豹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102章 要官不成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357章 姑娘好刀法第87章 去洛陽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110章 籠絡第26章 那一年西楚亡了國第110章 心安處即吾鄉第250章 一位位仙人在前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313章 秋風未起人先死第39章 赤腳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234章 百無一用是(中)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101章 幾百頂貂帽第128章 與人言一二三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189章 離別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9章 雪中刀第119章 在等在念(上)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267章 俠客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