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戰場倒戈

大明景平三年三月中旬,由忠勇武英王朱斌親自指揮的明軍,距離滿清國都盛京已不到六十里。所有的人都已經完成了決戰前的準備,時盛京前線明軍動用主力三萬,調集火炮一千餘門。而滿清方面則爲各類軍隊八萬,火炮僅僅爲十一門!

三月二十二日晨,負責整個盛京方位的平西親王吳三桂,以八萬漢軍正紅旗、正紅旗爲主力,以一萬七千滿八旗爲輔助,在距離盛京六十里的戰場拉開陣勢,企圖將明軍的攻勢阻擋在盛京城外。雖然他也知道這是件很難完成的任務,但到了現在他還能有什麼更好選擇?

春天已經來了,雖然戰場上的風依舊有些刺骨的寒冷,但終究已經讓人看到了春的信息。幾隻飛鳥沒有感受到戰場上的緊張的氣氛,歡快的在士兵們的頭頂飛過。有幾隻膽大的,竟然還在半空中停了下來,好奇的看着下面的人類,他們究竟想要做些什麼?

鼻子上的老傷好像又有些發作了,吳三桂揉了揉鼻子。這是當初二十一騎救父時留下的,一直就沒有看好過,這些年一直都在折磨着自己。只有戰場上的血腥,才能讓自己忘卻鼻子帶給自己的痛苦。可是當大戰爆發後,帶給自己痛苦的又豈止是鼻子?

他把千里鏡交還給了部下,他已經很努力地觀察了,可並沒有看到朱斌。而且今天地明軍中。也沒有動用多少讓自己最爲害怕的火炮。難道朱斌和明軍將士真的託大到了,以爲就算不用火炮也能夠戰勝自己嗎?還是,這其中根本就別有用意?

他始終認爲自己這一生中的宿敵只有一個,那就是曾經的兄弟朱斌。除了他,沒有人配當自己的對手。多爾袞不行,就算皇太極活着也不行。那些滿人自以爲讀了本《三國演義》。學會了些漢人地計謀,就可以橫行天下了。可他們根本沒有見過真正的統帥!

“大帥,已經準備好了。”雷大同走了上來恭恭敬敬地說道。

吳三桂點了點頭,有些傷感地看了一眼跟隨了自己那麼久的部下,還有他身邊的兩千騎兵。他知道。雷大同和這兩千騎兵一旦出擊,還能夠回來多少很難說了。

要想和明軍強大的火器力量決勝於戰場之上,無異於有些癡人說夢。吳三桂制定下地作戰步驟,是以兩千最精銳的漢紅旗騎兵,冒着對方強大的炮火攻擊,在最短的時間內。和對方絞殺在一起,爾後趁着對方暫時失去火器優勢的情況下,再由步兵決死突擊。

這一戰法在不久前就用過,但面對明軍新式武器連珠銃,清軍付出的代價就是丟掉了自己全部精銳地騎兵。不過爲了這一次的突擊,吳三桂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自己一手調教出來,專門在如何躲避火器上下了苦功夫的秘密武器外,他也有一件新式武器。

早在兩年之前。他已經在苦思如何破解明軍的火器優勢。爲此他發明了一種盾牌。這盾牌是用深山老林裡的古藤做成的,又在油裡浸泡過一個多月。當曬乾做成盾牌後交付給部下使用後。經過幾次試驗,在抵擋火器的攻擊上有着非常明顯地效用。

不過這種古藤不光采集不易,製作上也非常煩瑣,兩年的時間自己不過武裝起來兩千騎兵而已。這次爲了大清,更是爲了自己。吳三桂已經決定不惜血本地孤注一擲了。他只是有些懊喪。當初那些清朝的權貴們,爲什麼不肯聽自己的話大力發展火器呢?

“大同啊。跟了我有多少時候了?”吳三桂忽然問道。

“回大帥話,末將是崇禎十一年的時候就跟隨您的。”雷大同想也沒想就說道。

“崇禎十一年地時候,到現在都已經九年了。”吳三桂嘆息了一聲:“那時候在我麾下爲官地二十多員心腹將領,現在就剩下你一個了。去吧,放心地去吧。你在滿人這也沒有什麼親戚。以朱斌的性格,一定不會爲難你尚滯留在中原地親人的…”

當初和吳三桂一起向滿清投降的時候,那些將官和士兵們的家眷大都留在了中原。有些人到了滿清後,找了當地的漢人女子成了婚,有些人因爲思念家人,而始終沒有再成個家,寧可流連於瓦舍勾欄之中,雷大同正是其中的一個,他堅信自己早晚有一天一定能夠回家。

“大帥,雷大同這就去了。”雷大同嘴角裂了裂,很難看地笑了一下:“大帥身邊沒幾個以前的老部下了,末將這次去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活着回來。大帥,滿人這不是長久安身之處,況且以目前的戰局…有空還是儘早離開盛京吧….”

他慢慢拔出了身邊的戰刀,向兩千名士兵看了一眼,說道:“兄弟們,咱們都是大帥一手栽培起來的,現在是把命還給大帥的時候了。都拿出自己的勇氣來,像個爺們一樣的去死。兄弟們,漢軍正紅旗,出擊!”

兩千匹戰馬一齊發出嘶鳴,一面吳字的大旗在馬羣中高高飄揚。隨着雷大同的一聲令下,戰場上揚起了一片煙塵,兩千名騎兵洶涌地出了出去。他們的嘴裡發出了荷荷的叫聲,他們的馬刀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芒。漢軍正紅旗,吳三桂的驕傲對面的明軍沒有動,好像他們根本沒有看到洶涌而來的敵人,但吳三桂的眼眶卻已經有些溼潤。兩千名兄弟的性命啊,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也能夠組建起來地?現在自己卻要用整整兩千條人命。來打開戰場上的通道,來獲得那不知道會不會到來的勝利。

騎兵們已經衝出去一半了,吳三桂舉起了自己的大刀,後面的步騎們全部做好了準備,只等這這把大刀落下,就是他們赴死。爲了吳三桂去死的時候。

忽然,讓戰場上所有人震撼地一幕發生了。

那兩千名騎兵眼看就要衝到明軍的面前,猛然全部勒住了戰馬,剛纔還喧鬧無比的戰場,在這一瞬間變得一片寂靜。出了偶爾傳出戰馬的馬噴,什麼樣的聲音全部消失了。

然後,這兩千人一齊扔掉了手中地刀盾,接着就是那面吳字的大旗。明軍中這時候慢慢讓出了一條道路,那兩千名騎兵一齊下馬,牽着自己的戰馬默默地走進了明軍陣營之中。

吳三桂在馬上一陣眩暈。險些從馬上栽落。怎麼會是這樣?怎麼可能這樣!自己的部下怎麼可能做出這樣的事?這是自己一手訓練起來,對自己忠貞不二的士兵啊!

他看到雷大同一直沒有走進明軍之中,等到全部地士兵全部進去後,他才從戰馬上躍下,牽着自己的戰馬,來到那面吳字的戰旗前,看了好一會兒,然後彎下腰將它揀了起來。

身後同伴們焦灼的呼喊。雷大同似乎充耳未聞。明軍將領的大聲叫喚,他也置之不理。他只是帶着在心愛的戰馬。一步步重新回到吳三桂的軍中…

“大帥,您的戰旗我給您帶回來了。”雷大同將那面大旗插到了吳三桂地面前。

吳三桂沒有看自己的戰旗,只是很平靜地問道:“你是我地老部下了,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我。山海關的時候你本來有機會離開我,但你沒有這樣做。爲什麼?爲什麼會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選擇了背叛?”

“大帥。我早就是武英王的人了。從山海關的時候。我就一直奉了武英王地命令監視您。當您投靠了韃子,武英王地命令是讓我一直跟隨在您的身邊”說這話地時候雷大同非常平靜。他的眼中沒有任何害怕,他指着明軍陣營說道:

“大帥,您看到了嗎,兩千個兄弟爲什麼心甘情願的聽我指揮?爲什麼那麼大的一次戰場上的倒戈行動,事前竟然一點消息也沒有透露?因爲他們和我一樣,我們想家,我們每個人都想家人啊。我們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等着我們回去啊!”

這真的是一個簡單得幾乎荒唐的理由,父母老婆孩子,就這麼簡單的道理而已。可是對於這些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卻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誘惑他們的了。老婆已經改嫁了嗎?孩子還依舊跟着自己姓嗎?這些瑣碎的事,無時無刻不在日夜折磨着他們…

吳三桂居然微微笑了下:“那你爲什麼又要回來?你知道我一定會殺了你的!”

雷大同很從容鎮定地說道:“我答應那些兄弟,一定會帶他們回家,現在我做到了。可是,我的命是您給的,我不能把您一個人留在這裡…”

他的話說不下去了,一枝羽箭貫穿了他的胸膛,雷大同軟軟地倒了下去。

吳三桂惱怒地向後看去,射箭的人正是他的貼身侍衛方彪。方彪收好了自己的弓箭,面無表情地說道:“這樣的人還留着他做什麼?我生平最恨賣主求榮的人!”

這時候吳三桂看見躺倒在地上的雷大同向自己招了招手,吳三桂急忙從馬上跳下,一把抱着了自己的老部下。雷大同已經進的氣少,出的氣多,他聽見雷大同低聲說道:

“大帥,方彪這人不太可以相信,我總懷疑他是滿人派到你身邊的…”

吳三桂用力點了點頭,雷大同嘴角勉強擠出了一點笑意:“大帥,我對不起您,可我現在就快要死了,什麼債都可以還了,大帥,滿人這不要再久呆了,明軍的戰鬥力您也看到了,清朝就快要亡了,咱們打不過大明,真的打不過他們啊!”

當他說完這話的時候,吳三桂發現自己懷抱中的身體已經停止了抽動。

雷大同就這麼死了,他出賣了吳三桂,最後卻又死在吳三桂的懷裡。他是大明收買的奸細,但最後他的死,卻又像一個真正的忠誠部下一般。

是忠?是奸?沒有人能夠告訴吳三桂。

他將雷大同的屍體放到了戰馬上,然後叫來了一名親兵,說道:“送雷大同將軍的屍體到那邊,雷大同將軍生前總想着回家,現在他可以回家了…”

戰馬馱着主人的屍體慢慢地嚮明軍陣營走去,吳三桂癡癡地看着,過了好久忽然大聲說道:

“收兵!”

“追贈雷大同舉義伯,一級校尉!”

看着雷大同的屍體,朱斌淡淡地道,然後長長地嘆息了聲:

“明明都已經可以回家了,爲什麼還要這麼做呢?你終究是個漢人,大明終究是你的家,但你卻這麼做,是在爲漢人獻出自己的命,還是爲滿人,爲了你的主子吳三桂嗎?”

雷大同已經無法回答他了,他用自己的舉動,走完了自己複雜的一生。他幾乎靠着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瓦解了吳三桂的兩千精兵。但最後卻又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這時大將黃飆匆匆走來,這位戰場上鎮定自若的將領,現在腳步居然顯得那些急促。當他走到朱斌面前低聲說了幾句,朱斌的眼裡也發出了火熱的光芒。他忽然對着將士大聲說道:

“大明景平三年三月十就日,我大明蒙古戰場,寧軍校尉李睿,遠軍校尉張傑,並兩千忠勇大明鐵軍,突襲勒達木城,僞統元朝,漢人之大仇人,多爾袞,已被我明軍生擒!”

四百十三刺刀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七朱斌的過去五十君臣之交二百七十四大順軍的末日二百六十四反擊的號角四百六十四你可以叫我暴君朱由斌五百零一榮耀和忠誠二十四驢皮溝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四百十四急速變幻的世界局勢一百七十二潛龍五爲兵爲將之道三百七十四學子二百七十中原決戰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一百十四老子名叫李天齊五百三十三形勢突變三百五十一忠奸之間四百一十宣戰四百四十一團聚一百四十八大淩河之戰四百十四急速變幻的世界局勢五百零六風流明將四百四十一團聚十九輸紅眼的公子們五百六十三戰爭來臨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七十二結盟一百五十六視察四百琉球四十七初見崇禎八十九狗咬狗七十初戰七十六清算上二百二十一罵天二百十五是功是罪四百零九奧博羅一百六十三絲絲二百七十一獻計二百二十八開炮四十四聖上的意思三百八十七藏地和藏人四百九十二倭皇之安排三百三十二談判五百五十三信任五百十四皇帝和朝廷二百二十天文九十一斬草除根二百二十二臺灣二百十七寧遠總兵吳三桂一百五十三入城四百六十一揆軍的出現八十六爭鋒相對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三百六十五重聚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一百二十四熟人三百七十草原一百零七請戰一百九十一徵稅八十三不收也得收三百三十二談判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二百八十六才子之爭三百十一必須承受的陣痛四百六十一投降四百六十七你看那滿天的倭奸三百三十六國子監祭酒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一百九十六橫波夫人三百六十七將軍們的功勳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零七請戰七十初戰一百六十二入籍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二百五十二進軍山海關九十四送大人們上路三百九十六神聖協約二百四十六大明之魂二十九夜審要犯二十八反賊的使者五百零九命運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二百三十四劍客之道三百七十四學子五百四十四亡國二百十九劫糧四百四十七高則陽的女人五百六十三戰爭來臨二百二十三伐罪軍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四百二十三仇恨七十二絕境二百二十三伐罪軍八十八峰迴路轉五百零五征戰英國三百三十滅國一百四十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