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十六前奏

巍巍山海關的城牆上,那面血色的大旗已經高高飄揚了兩年,這是當年用崇禎帝和無數大明英烈鮮血所染紅的大旗。這是當年指引着白衣江南軍,用他們的忠誠,用他們的熱血,用他們年輕的生命,維護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尊嚴,繼續維持她的頑強不屈的生命!

當朱斌再次見到這面血色大旗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些感嘆。這面大旗已經成爲了一個象徵。大明戰無不勝的象徵。它見證了一段歷史的誕生,它見證了一個奇蹟。而從這一天開始,一個新的奇蹟,即將在它面前重新開始,一直引領着大明走向一個從所未有的強大。

蒙古方面洛莫果爾和固蒙赤爾熱指揮的軍地,已經率先在蒙古各地展開了攻擊。這支由明軍一手武裝起來的軍隊,其火器的裝備度,戰鬥力的強大,已經遠遠超過了蒙古各部,在蒙古草原上的攻勢,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沒有人能阻擋他們的前進步伐。

而解決多爾袞所謂的“統元”政權的任務,也交到了蒙古軍隊的手中。屢次遭到失敗的多爾袞,在朱斌看來已經很難抵擋得住蒙古軍隊的攻勢。他對洛莫果爾和固蒙赤爾熱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把一個活的多爾袞,送到自己的面前。

聚集在山海關一線的明軍,已經達到了三萬之衆。而碩託隨後也帶着一萬名“大昌”政權地士兵助戰。這一萬名滿兵。朱斌倒並不在意,利用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瓦解滿人戰鬥的決心。一旦想到在戰場上出現滿人對殺的場面,朱斌總有些想笑的感覺。

而在大明準備對滿清發起最後一擊地同時,鄭天瑞部也指揮着三萬明軍將士,開始秘密向印度邊境方向集結。鄭天瑞的任務非常簡單,即在對滿清作戰打響的同時。對印度莫臥兒王國的戰爭也將在同一時間發起。

兩線作戰對明軍的後勤補給是個嚴峻地考驗,尤其是在鄭天瑞一部。鄭天瑞接到的命令是,不光要徹底收復被莫臥兒帝國搶去的大明領土,還要深入印度境內,徹底地打疼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國家。有可能的情況下,還要顛覆莫臥兒帝國的政權。

孤軍深入歷來爲兵家之大忌,尤其是在兩線作戰地考驗下更加顯得突出。一旦佔領地的民衆發起大規模的反抗,補給線被切斷的話,將會使明軍陷入險境。但朱斌相信他所信任的將領,有辦法面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惡劣情況。有辦法解決一切困難。

而爲了支持這一作戰計劃,僅在印度一線,朱斌就動員了十萬大明民夫,二十萬附屬國民夫,其中暹羅五萬,朝鮮、安南等國十五萬,他要以十個民夫來保障一個前線士兵的補給。後勤保障與否鄭天瑞能否成功的一個最重要地因素。

景平三年二月十六日,大明義烈忠勇武英王。武勇神威上將軍,節制天下一應兵馬大元帥抵達山海關。隨他一起到達的,還有劉風、郭飛等人地八千精銳。而隨着武英王的到達,也意味着對滿清政權的最後一擊很快就要開始。

顯然,盛京政權已經探聞到了明軍的動靜。在與明軍對峙的戰場,盛京方面調集了幾乎一切能動調用地力量。僅在一線戰場。滿清就排出了三萬滿八旗精銳。三萬五千名後備軍地力量。企圖將明軍的攻勢,阻擋在盛京之外。

滿清軍隊地統帥由多鐸親自擔任。吳三桂率領兩萬漢八旗軍隊以爲援兵,濟爾哈朗留守盛京。爲了確保這次戰鬥的勝利,蘇克薩哈、阿巴泰、佟養性等滿清將領全部參戰。每一個滿人將領的心裡都很清楚,即將來臨的這一戰,將決定到女真人的生死。

戰雲密佈的戰場上,空氣凝滯得幾乎使人窒息。每個士兵都在焦慮的等待着,誰也不知道第一聲命令是由誰下達的。幾萬人的大會戰隨時都會爆發,當大戰結束的時候,還有多少人能夠活着回到家鄉?還能再聞到家鄉土壤的氣味,家鄉開着的黃花嗎?

明軍的總指揮部設在了山海關內,這座雄關曾經是大明堅實的城牆,阻擋了無數次女真人對大明的侵略。而現在,山海關卻成爲了大明反擊的最前線。一道道的命令將從這裡發出,一個個的信息將從這裡傳到每一個明軍士兵的耳中。

參與這次作戰的將領,幾乎全部到達。黃飆、李天齊、郭飛、劉風、魏重義、孟志軒…他們略略有些緊張地看着面前的武英王,誰也不想第一個開口。一個時代的開始,即將從他們這些有些的大明將領手中誕生,創立不世功業的機會就在眼前!

“水師已經提前啓程。”朱斌指着地圖上說道:“還是按照過去的辦法,在決戰爆發的時候,最大程度上襲擾滿清境內,使其無法專心於正面戰場,同時我已經命令龍淄閣和李德,在適當的時機下,直接對盛京發起攻擊。”

“火炮已經全部到位。”魏重義在地圖上指着火炮的排列方位:“安插到第一線的,總計有六百門火炮,女真人的前沿軍營,已經處在了我火炮攻擊範圍之內,只要督帥一聲令下,我就可以在一個時辰之內徹底摧毀他們的前沿軍營。”

朱斌擺了擺手:“不急,過早地暴露我們的全部實力,只會讓滿清有所防備。我的目的,是這次要麼不打,要打就要徹底摧毀滿清主要的軍事力量。爲了讓滿清軍隊全軍而出,必要的時候我甚至可以犧牲到局部的利益…”

被朱斌安置在最前沿地。是李天齊指揮的一萬精兵。打硬仗惡仗要靠李天齊,這似乎成爲了明軍的一條定律。李天齊的勇猛,李天齊部的兇悍,這都是明軍邊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唯一讓朱斌擔心地,就是在戰鬥最緊張的關頭自己的愛將會不會頭腦發熱。

在此前與清軍幾次小規模地接觸中,這位督軍副將軍。有幾次都嚴重違反了明軍軍法,自己親自帶人衝了上去,而爲了這,他不知捱了自己二哥黃飆多少次訓斥。只是這次決戰,他能改掉多少。只有他自己心裡知道了。

二月十八日,在朱斌的命令下。李天齊部向對面着清軍發起試探性進攻。在這次攻擊中,李天齊下了一個古怪的命令,命令所部官兵不準使用火器,而以冷兵器與清軍發起了一次規模並不是很大地交鋒。

雙方總計有一千多士兵投入到了這次戰鬥之中。其實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駐紮在最前線的兩軍士兵。總會因爲枯燥無味的駐守,而想着方法來宣泄下情緒,而互相的謾罵這一明清之間由來已久的奇怪現象,也正是宣泄煩悶情緒地最好方法。

也許是雙方罵着久了都覺得不過癮,兩軍士兵竟然開始互相對射弓箭。本來雙方相隔甚遠,加上箭枝也是零零落落的,造成不了什麼傷亡。但偏偏是一個明軍的司尉倒黴,不知怎麼的就被射中了大腿。還沒開戰就負傷成了這名司尉的奇恥大辱。

這名司尉是李天齊的心腹愛將,當時就讓人扶着自己找到了李天齊。要求帶隊突擊一下,殺殺女真人的囂張氣焰,而本來就抱着同樣想法的李天齊,在徵得了武英王地同意之後,批准了這名司尉的作戰請求。

這場戰鬥沒有任何值得明軍借鑑地地方。冷兵器時代的一切該有的特性。都在這場較量裡展現得淋漓盡致。雙方以弓箭對射。以刀槍互相廝殺。比拼的,無非就是誰的意志更加頑強。誰更加在戰場上表現得勇敢。這便是取勝地全部條件。

半個多時辰後戰鬥結束,雙方地傷亡大致持平。一邊都死了幾十個人,傷了一百來人。相比之下似乎清軍還要略略佔了一點上風。因此在雙方鳴金收兵的時候,那些扎着辮子地士兵,在那拼命地歡呼着,好像自己取得了一場了不起的勝利。

“李天齊也學會用腦子了。”在後觀戰的朱斌放下了千里鏡,回首對身邊的黃飆笑道:“以小敗示弱於敵,爲日後的大勝打下基礎,這點李天齊做得很好。看樣子,等這場戰爭結束後,繼續追剿金虜殘兵的任務可以放心地交給他了…”

黃飆久隨朱斌,聽出了他話裡有話:“督帥,難道還有什麼別的戰鬥?”

“不錯。”朱斌微笑了下:“咱們用了兩年的時間來籌備軍事,可不是就爲了對付滿清,否則也用不了花那麼大的力氣。我已經命令臺灣之鐘建部,巴達維亞之黃得功部,朝鮮之李建標部,琉球之何征途部,全部做好了準備,再加上你的部隊,隨時,都可以發起一場戰爭!”

黃飆的眼睛亮了一下:“督帥難道準備同時對倭島動手了嗎?”

朱斌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該打的總是要打的,晚打不如早打。咱們目前明軍老兵基本都放在了有限的幾個地方,軍隊中以才入伍的新兵爲多,沒有實戰經驗那可不行。反正有些國家早晚都得給它個最慘重的教訓,我看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了!”

“鄭天瑞部即將對莫臥兒動手,咱們在這和金虜拉開架勢,現在又準備陳兵於倭島,三線作戰,對後勤補給,肯定是個非常嚴峻的考驗。”黃飆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擔憂。

“咱們一有陶海在那調度,這人我放心得很。”朱斌倒顯得一點也不在意:

“況且,咱們還有那麼多的藩屬國,加上有神聖北京協約在那,完全可以讓他們出人出力,總不能老讓他們得便宜,一點力氣也出吧?再加上咱們一旦登陸倭島,可以就地解決補給問題。我聽說,那倭島可遍地是黃金啊…”

黃飆也笑了起來,後勤方面的問題本來就不是自己應該考慮的。有仗打,那就是對軍人最好的褒獎了。也許等這些戰鬥結束後,自己的督軍大將軍的位置,也可以繼續往上挪挪了…

這一場小規模的較量,對於勝負明軍將領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對多鐸來說卻給了他莫大的刺激。

自從山海關之戰慘敗之後,清軍一直處在了嚴重的士氣不振之中,急需一場勝利來扭轉這種局面。更何況,這次是自己第一次親自領軍,更加是許勝不許敗的局面。

現在的多鐸更加確信,山海關之戰之所以會失敗,完全是多爾袞在指揮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否則,以滿八旗的精銳,怎麼可能輸給昔日的手下敗將明

做爲援軍的吳三桂,一連派出使者送來了幾封信,一再告誡多鐸要小心明軍火器的強大。但多鐸並沒有把這話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吳三桂實在是過於小心了以前他又不是沒有和明軍交過手,那時候明軍的火器配備,也遠遠強於女真八旗。但女真騎兵向來是勇猛衝鋒,等明軍的火槍放完後,女真無敵的八旗騎兵早衝到了他們面前。

然後就是戰刀一刀刀地落下,一個個南人慘呼着死在他們的刀下。想到這一切即將重演,多鐸不由自主地有些興奮。他心裡甚至有些期待,決戰儘快地到來。

大清,是滿人的大清,可不能由那些漢人胡來。現在吳三桂把持朝政,雖然對自己不錯,但這樣的局面,絕對不會長久,等這次勝利之後正是滿人重新奪回權利的絕佳時機!

一百五十七誰是密探一百四十一構築大淩河一百五十四平叛終結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五百十五出訪一百十四老子名叫李天齊三百八十九黎風一百六十再見崇禎一百零二練兵一百六十二入籍四百五十朵兒只唱五百二十四英法之間二百三十九枕戈待旦五百五十六奧斯曼一百零七請戰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七十四完勝一百二十一意外的金幣三百四十九盛京八十論勢二百六十三血色大旗三百八十五武英社二百五十從選擇到另一個選擇二百十四武英王和睿親王四百五十朵兒只唱九十二自作孽不可活二百七十九南京之變中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三百三十三聯盟的瓦解五百四十四亡國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一百四十報功九十三青場嶺之伏一百十七忠魂不會瞑目一百六十七離京一百二十七招攬一百五十三入城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三百九十六神聖協約三十凱旋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二百十四武英王和睿親王二百二十六海戰四百九十八佈置三百零六屏山三戰二十六激勵士氣四百七十五莫臥兒的終結中四百三十戰場倒戈三百二十五正紅旗四百零九奧博羅五百零二進入德里四百三十八大明的瀋陽五百五十五驕傲的扎薩克圖的汗王一百九十四連環畫三百二十五正紅旗四百九十爲了大明戰鬥二百八十五敗逃南京一百四十八大淩河之戰九十七海鹽陶家三百三十四大明律第565章 - 百年歐洲戰爭三百五十英國一百二十六逛城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二百十二軍民合圍二百十六破圍濟南一百零五十萬火急三十八撤兵一百八十八邪惡的鞭子四百零八千里迢迢的大援助二十一剿匪任務三百十九擒賊八十七處處陷阱四百七十三王子之亂五百四十海盜艦隊五十君臣之交三百五十英國一百四十四突變五十四安排一百五十分兵突襲一百零七請戰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九十六趕赴海鹽一百四十二皇太極三百二十二讀書人四百零六收復琉球六神火營出擊三百三十八殘忍的笑容二百十二軍民合圍二百四十二決斷二十六激勵士氣五百零一榮耀和忠誠三百二十一科舉八十九狗咬狗一百十九處置二十五土匪頭子十三天字第一營四百七十三王子之亂四十五太監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