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皇太極

哦?兩份內容完全相反的奏章?”崇禎頓時大感好奇“都奏了些什麼,把奏章拿來給朕看看!”

兩份奏章讓崇禎眉頭大皺,一個是竭力贊成築城,一個泣血反對修築,兩人都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崇禎不熟邊塞之事,一時間也拿捏不準。

從他的內心深處,還是信任朱斌的,這人是自己的福將,有時候行人做事雖然有些出人意表,但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可是孫承宗的高壘深牆的方案,卻也甚對崇禎的胃口……

“周延儒,你如何看待此事?”崇禎將目光投向周延儒問道。

www ¤тt kǎn ¤c○

周延儒哪裡敢說出自己心裡的意見?這可是天大的事情,一旦出了事情,這責任誰能擔負得起?況且,朱斌和孫承宗都是當朝權臣,得罪了誰,都將會對自己這個即將取得大明輔位置的人來是極爲不明智的。

“臣以爲兩人說的都有道理。”周延儒想了一會說道:“孫承宗的意見老成持重,朱斌的想法年少大膽,這個……究竟如何,還得請聖上明斷……”

“說了等於沒說。”崇禎鼻裡哼了一聲,心裡雖然有些責備周延儒滑頭,可這大明朝廷上上下下哪個不是如此,每每事情到了自己頭上,第一個想着的總是如何自保。周延儒經常能說些真話,爲人又實誠,也算是難得的了。

忽然把頭轉到了身邊一直侍侯在那的太監吳直身上,問道:“你說呢?”

吳直哪裡想到聖上會問自己軍國大事,惶恐不已。眼見崇禎眼睛裡流露出鼓勵的神色。定了定神說道:“老奴在進宮地時候,曾經聽說過個故事。說在深山裡有兩家人,一家人用柴禾造了間房。一家人用磚石造了間房。後來深山裡鬧狼災,成羣結隊地狼啊,用柴禾造的房,很就被狼給沖垮了,可是用磚石早的房,狼卻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崇禎何等聰明。很就領悟出了吳直話裡地意思。他撫着下巴考慮了好久,若有所思地說道:“是啊,堅固的房能抵禦狼的侵害啊……吳直,你很好,肯說真話,也很聰明……咱大明就像是間大房,只要造得堅實了,那什麼樣的畜生都別想進來……”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很多事情都是有辦法避免的,但一些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細節出現後,歷史地軌道卻會想着另一條方向展。比如就像現在。其實在崇禎的心裡,是傾向、甚至可以說信賴朱斌的意見。但吳直的幾句話,卻又讓他的想法忽然之間就生了重大的轉變……

“準孫承宗的奏章!”崇禎終於下了決心。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朕決意修築大淩河,具體事宜,銀兩籌備,皆由孫承宗負責,周延儒,你去擬個聖吧!”

“臣遵旨。”周延儒低頭說道,接着又提醒了崇禎一句:“只是朱斌的奏章如何處置?”

“不用回覆。”崇禎略略思索,說道:“免朱斌原兼各職,改任江南巡撫,晉武英伯,肅虜將軍,隨從由六人升格爲八人!”

周延儒身稍稍抖了一下,大明官員地隨從素來都有故居,公爵十人,侯爵八人,伯爵六人。現在聖上將朱斌的規格提高到了與侯爵一樣的地方,朱斌封侯只在早晚之間。

“筆墨侍侯。”崇禎意猶未盡地說道。

吳直急忙找來筆墨,崇禎微一沉吟,攤開面前宣紙,四個大字一揮而就:

“百勝名將”!

“朕這幾個字如何?”崇禎放下毛筆,笑道。

“筆走龍蛇,剛勁有力,非大家不能寫出此等字來!”周延儒讚不絕口地連聲誇道。

“朕的字和大家比起來差得可太遠了,不過歷來皇帝地字,總是值幾個錢的。”崇禎微笑着說道:“民間都說朱斌是朝廷地‘百勝名將’,那朕就封他爲‘百勝名將’,把這字連着聖旨,一起送到浙江,哦,江南去吧,這是朕賜給朱斌的!”

說到着,他漫步走出門口,看着有些陰沉的天色,自言自語地說道:“朕的百勝名將,是靠殺金虜搏來的,你們說,現在皇太極在想什麼呢……”

……

而這時在後金的興京,後金的汗王皇太極還並沒有得到遵永慘敗的消息。他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如何穩固自己的汗位,如果能讓自己的政令,能夠順利的下達到後金的各旗之中,而不會遭到任何的阻礙。

後金一共封了四個和碩貝勒,各有各的權利,而包括阿敏、莽古爾泰在內的貝勒,都是極力反對皇太極一些違背祖訓的制度的,這成爲了一心想要後金強盛的皇太極大的絆腳石。可是這些貝勒都有自己極大的勢力,要想搬動他們,卻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六部之事,我想着儘早進行,只是如何調度,還需要仔細研究,範章京,你以爲如何?”比大明皇帝崇禎只早一年登基,年富力強的皇太極說道。

被他稱爲“範章京”的,正是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攻陷撫順後,“仗劍謁軍門”的范文程。努爾哈赤在時,對他並不如何器重,可等皇太極即汗位後,卻對范文程欣賞有加,但凡一切大事要務,皆要與他相商後會決定。

此時聽到皇太極問他,范文程微微笑道:“汗王英明,國家若無制度,只會造成政令混亂,不過汗王要實行六部制,這其中的阻力可實在不小啊……”

皇太極嘆了口氣,他雖繼承了汗位,但實際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按月分值”政務。權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虛名”:

“哎。範章京。這事實在傷腦筋,我後金形勢嚴峻,處境何其孤立。外受明朝、蒙古、高麗包圍,內部……哎,內部……‘抗拒者被戮,俘取者爲奴’,致使漢人紛紛暴動逃亡,我一心想着廢除這一制度。可要動了祖宗之法……”

范文程知道他說的是努爾哈赤制定下的對

地制度:“汗王,治國之要,莫先安民,但這事急不要有了耐心,機會總會到來地……”

正說着,忽然外面送來一份急報,皇太極一看。頓時勃然大怒,重重地拍了一下面前的臺,怒罵道:“阿敏誤國,阿敏誤國。我大金幾年辛苦化爲烏有……範章京,你看看吧……”

范文程匆匆瀏覽了一遍。原來是後金軍隊遵永之戰大敗,永平等四城全部落到明軍手中,也難怪皇太極會生如此大的氣。范文程略一思索,忽然道:“恭喜汗王,賀喜汗王!”

皇太極地臉一下就沉了下來:“範章京,你莫非是在嘲笑我嗎?”

“不敢。”范文程笑着說道:“范文程可不敢嘲笑汗王,咱們大金一共有四尊佛,汗王剛還在說受到限制太多,現在這機會可就來了……”

皇太極稍稍怔了下,隨即就反應了過來,他的嘴角微微露出了一點笑意:“範章京以前給我講過塞翁失馬的故事,看來我也是焉知非福了……只是用四座城換來,這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要成大事者,又何必在乎這些小節?丟掉幾座城池並不可怕,只要汗王的位置穩固了,汗王胸中的抱負得以實施,丟掉的東西遲早都會找回來地!”范文程不動聲色地說道。

皇太極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拿起那份戰報,又仔細地看了一遍,忽然嘆了口氣:“朱斌,又是這個朱斌,這他在祖大壽手下從軍開始,這人就連續戰敗我大金軍隊……”

“這人我倒從來沒有聽說過,難道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范文程皺着眉頭說道:“前些日咱們從中原回來的探只說,他是建文帝的後裔,被朱由檢認回了宗師,並且委以重任,這人可實在有些意思了。”

皇太極的神思似乎有些恍惚,他像是想到了些什麼,沉默不語,范文程見了他的樣,也不說話,就陪皇太極在那靜靜地坐着,過了會,忽然聽到皇太極說道:

“朱斌,這人我也曾見過……”

范文程吃了一驚:“汗王見過朱斌?”

皇太極並沒有回答他,嘴角牽了牽,好像是在說給自己聽的一樣:“很有趣的一個人,只是當初純粹是偶遇,知道他曾經打敗過濟爾哈朗,因此心中好奇,結識一下而已,卻不想又給了我大金軍隊以重創,這人實在是我大金之勁敵!”

范文程清楚得很,在皇太極嘴裡地勁敵,無非只有兩個下場,要麼爲大金所用,要麼就是想方設法地除掉,可是范文程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心裡會隱隱地感覺到,朱斌這個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人,兩種方法對他都未必有效。

漢人,漢人!爲什麼每每到了國家危難的時候,漢人中總有那麼多層出不窮的大英雄?沒有人比范文程加了解漢人了。他本是名臣范仲淹地後裔,曾祖父還在大明嘉靖年間做過朝廷的兵部尚書。他不管那些漢人怎麼看待自己,罵自己是漢奸也好,罵自己是無恥之徒也好,他需要地就是追隨明主,建功立業!

在大金四大貝勒中,他認定皇太極就是自己的“明主”,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從跟隨努爾哈赤開始時的半推半就,到現在的全心全意,他要儘自己的能力,幫助皇太極開闢出女真人一個前所未有的江山……

“走,範章京,今日是我大金試炮的日,我帶你看看去。”皇太極似乎一下把所有的事情都拋到了腦後,興致勃勃地說道。

城北的演武場,異常寬闊。東西北三面與荒原相連,南面可以遠遠見到城牆的影。總理漢人軍民諸政、節制漢人各官的額駙養性所部三千烏真哈(漢軍),列成十個方陣,軍容整齊肅穆。

玄青色的大旗卷着北風呼啦啦作響,鐵盔鋼甲長箭彎刀在陽光中閃着刺眼的光芒。皇太極和范文程、諸貝勒策馬而過,忽然響亮的呼聲在天空響去:

“大汗!大汗!大汗!”

十門炮身上刻有“天佑助威大將軍”字樣的紅夷大炮蹲在炮車上,整齊地列在校場之東。養性手中令旗一揮,裝填手迅地向炮膛內裝藥、裝炮彈,裝填完畢回到炮後伏地不動。

養性手中令旗左右揮了兩次,十名炮手在各自副手配合下點着了藥捻,又都迅向後伏倒。頃刻間,火光閃閃,硝煙瀰漫,大炮出了陣陣怒吼,震天動地的巨響充滿了周圍,壓倒了一切的聲息。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害怕……

炮聲停止之後,皇太極忍不住大聲喝彩,轉頭對范文程說道:“我們大金國,終於,終於也有了大炮了……”一語未了,眼眶竟有些溼了……

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天命十一年,奴爾哈赤背受重傷,半年之後駕崩。自己即位後天聰元年的寧錦之戰,又是敗在了西洋大炮之下,將士死傷無數。八旗將士恨西洋大炮入骨。

現在大金終於有了自己的大炮,又怎不令他欣喜若狂?

誰想到范文程卻兜頭給了他一瓢冷水:“汗王,我們大金雖然有了大炮,可這炮的威力,還有射程等等,據我所知,卻遠遠無法和大明相比。”

一邊養性不樂意地嘲諷道:“是啊,是啊,誰讓範先生是漢人呢,這什麼東西可都是漢人的好,我大金怎麼和漢人相比……”

范文程也不動氣,只淡淡笑了一下,大金除了皇太極外,只怕真正把漢人當人看的可還沒有,而自己所要做的,正是想盡辦法來改變這一切……

“我以爲範章京說的有道理。”皇太極嘆息了聲,說道:“咱們再怎麼努力,也總趕不上大明,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把大明那些有能的人,想方設法的爲我大金所用!”

二百四十四十七年之過四百八十九廢除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十朱大人的妙計四百八十二倭島之亡四三十三密議一百三十四初勝五百五十九此戰必勝勝必在我二百九十救命糧十九輸紅眼的公子們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二百零八德王五百零四新的征程三百五十五萬衆一心五百二十大明之天子下二百六十浴血山海關三百四十一名單二十二出征平匪三百三十八殘忍的笑容二百四十八得子嶺四百六十六金澤暴亂二百七十四大順軍的末日三百三十九請願一百十六撫帥對督帥二百二十五臺灣長官八關寧鐵騎在此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二十三偷襲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一百七十三將星五百三十九波特蘭大海戰下五百五十神射手八十六爭鋒相對四百七十五莫臥兒的終結中九十二自作孽不可活三百十三起義大軍三百九十七一等屬國四百二十九大明雙驕下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五百五十神射手八十二赴宴和賀禮四百六十七你看那滿天的倭奸四百八十七倭島之最後一戰一百十九處置四百零四收復琉球四二零二赴死發兵三百十四倭島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四百二十五鉤心鬥角四從軍一百七十九洛陽會戰一九十八借錢七十一火炮間的較量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一百三十三舍生忘死誓除韃虜十六鬧營四百九十五功勳二百七十四大順軍的末日五百二十四英法之間三百二十六孟養五百五十五驕傲的扎薩克圖的汗王十七分別三百九十九白鬍子何征途三百二十一科舉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三百十一必須承受的陣痛三百十萬將士九十五經略地方四百九十九大明的呂宋上三十四見機行事五百四十三薩非王朝的介入五百二十大明之天子下三百零二敢死隊四百二十六老部下五十君臣之交四百十六前奏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二百五十四山海關下的激戰三百四十六殺四百八十八百姓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五百三十四大海戰的到來三百零三太陽和火焰五百四十海盜艦隊二百四十八得子嶺一百六十二入籍五百二十一妖女一百八十八邪惡的鞭子二百四十四十七年之過二百零四江南之王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三衝營八十九狗咬狗一百九十八保國公四百四十八兩個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