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

清晨,當柳梢上首先吻到了一線金色的曙光,和奏中加入了鵲兒的清脆歌聲時,東三省總督錫良強掩倦容,還在與對面的來客,廣州將軍增祺在敘談着。,

“皇帝遜位了,太后過於軟弱,滿人的江山算是完了。”錫良搖着頭,低沉地說道:“我在西南與革黨打了那麼長時間,早就向朝廷啓奏,速調北兵一舉剿滅。但是”

增祺緩緩閉上了眼睛,也不知是悲哀還是慶幸,半晌才睜開眼睛,長嘆一聲,緩緩說道:“東三省的軍隊,你還能控制嗎”

錫良點了點頭,又苦笑着搖了搖頭,雙手神經質地絞在一起,低頭不語。

“西安的慘事,你知道了吧”增祺似乎還心有餘悸,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革命軍雖是要推翻朝廷,但還是有紀律,有組織的。若是亂民蜂起,恐怕就難以控制了。”

聯合陣線主導的革命軍是紀律嚴明的,他們在光復的地區並不對放棄抵抗的滿人實行屠殺政策。所以,廣州、江寧、武昌等地並沒有暴發大規模的種族仇殺的事情。但還是有革命軍鞭長莫及的地方,比如西安。

西安的所謂革命黨十之隸屬哥老會,仇滿情緒很激烈。於是,西安滿城在一夕之間變爲慘淡的兵燹場。但對親歷了那種驚魂蕩魄情境的人來說,主義和信仰顯然已經無法越過殘殺,支持他們堅定地揮劍而立。

而在革命席捲之初,中國的滿人、漢軍和蒙古旗人都處在一種極度的被屠殺恐懼之中。各地滿營不斷有“被屠”的消息傳開,謠言隨之四起,說漢人馬上要打進滿城,見人就殺一個不留;又傳說要把滿人砍成肉醬。再不就殺來祭天。

當時,旗兵旗民皆以爲大禍臨頭,許多人把家禽家畜都殺掉吃了,只待風勢一變,自殺或殉義,每個人都覺得沒有了生存的希望。廣州滿城在光復前也是人心彷徨。滿族官員個個膽戰心驚,街上的旗人走路都低聲下氣,不敢擡頭。殷實紳商和旗人眷屬紛紛遷逃,情狀狼狽。南京旗城是同樣的慘淡,傳說革命軍一到,就要把滿人殺盡,以報清兵入關時屠殺漢人之仇。

當時隨處可見的情形是:滿族人天天全家哭泣,尤其是婦女,因爲既沒有纏足。服裝又和漢人不同,更加發愁,紛紛向估衣鋪購買漢人婦女衣服,打扮成漢人,還硬給十歲左右的女孩子纏足;男子也都改名換姓,充作漢人。

甚至在北京,滿族婦女也放棄了原來引以爲豪的髮式,以免招惹危險。到使館區要求庇護或就近尋找房子的人數也每天都在增加。而革命軍在光復以後,自有安置旗人辦法。每人可領一筆生活費用自謀生路;但由於恐慌,旗人此時大部分都已逃跑,更怕的是由此暴露旗人身份,遭漢人報復,因此幾乎沒什麼人敢去領這筆款子。

“從廣州到南京,還到了杭州。我是看到了革命軍怎麼對待咱們滿人的。”增祺低着頭,沉重而緩慢地說道:“臨時政府的隨員天天跟我講清兵入關時的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講着講着,他便痛哭失聲。我,我也”

錫良聽到增祺哽咽了。不由得閉上了眼睛,長嘆連聲。

“相對於祖先的罪孽,革命軍不殺不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增祺抹了下眼淚,說道:“爲了滿人不作無謂的犧牲,爲了以後能擡頭做人,我纔來到東北,願作說客。臨時政府的撫滿政策,你也看了,何去何從,我也不多說了。東北三省的幾十萬滿人的日後禍福,便看你的了。”

旗人也是中國人,對於多數旗人來說,他們也愛國,他們也不滿朝廷的腐朽。但他們同族的少數人掌握的政權被推翻,在新的國家裡當然會受到某種程度上敵意的對待。他們內心的委屈和精神上的另類感,很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歷史上兩次滿立運動,並不是沒有這樣的原因。

孤立一小撮,團結爭取大多數,將敵對面儘量縮小,一直是陳文強做事的思路。而這種思路在多年的潛移默化中,也被複興會首腦們所領會並讚賞。

宗社黨當然是頑固守舊的敵人,而政府對旗人採取一些優惠政策,甚至可以組織一個和平的、傾向政府的組織,與之爭奪旗人之心,儘快使國家安定,也未嘗不是一個策略。

錫良陷入了長長的思索,好半晌才緩緩睜開眼睛,似乎已經做出了決定,眼睛裡射出了厲色。

“好,爲滿人日後着想,爲還在京城的皇上和太后安危着想,我願與革命黨接洽。”錫良把牙齒咬得咯咯響,“大清雖然完了,可我絕不能向昔日的奴才,如袁賊、曹琨、薑桂題等叛逆投降。”

這不僅是個選擇,還涉及到了體面問題。革命黨對滿人還算是仁慈的,向他們投降,或許以後能對滿人好一些。當然,寧予外人,不給家奴,這條祖訓也在起着一定的影響。

增琪暗自鬆了口氣,又繼續說道:“革黨雖與兄在西南交戰經年,但份屬敵我,本無仇恨可言。革黨對兄的清廉公正還是很欽佩的,願委兄以旗人安撫使一職。如何引導旗人自食其力,還望兄把各項措施寫出來,臨時政府將盡財力、物力、人力相助。”

錫良稍有些意外,愣怔了一下,說道:“我的身體不行了,增祺老弟,此職便由你擔任吧,總要讓咱們滿人不致有凍餓之苦。至於臨時政府的好意,我心領了。現下東北形勢不穩,日俄圖謀不軌,請臨時政府速增兵將,以定東北大局。”

作爲滿人中的能臣,錫良在熱河、**巴塘、雲貴等地任職時,都能嚴吏治。肅軍制,清理財政,整頓鹽務,籌辦八旗生計,成績十分突出。

總督奉天、吉林、黑龍江東三省的事務,兼任熱河都統後。他當地利權外溢、財政艱窘的困境。爲挽救日益危急的局面。錫良多次上疏朝廷,提出了以開設銀行、移民、設治、分防、通道等內容爲主的解決東三省存在的諸多問題的方案。

不僅如此,錫良還意識到當時的東三省由於不能掌握鐵路擴展利權而受到日俄侵略者的挾制,這就意味着東三省的實權實際上已經被外寇所控制。這是關乎國家主權的大事,錫良於是向清廷提出了向美國借款的建議,這樣做既解決了清廷無力支付修路鉅款的問題,又在勢力上牽制了日俄的囂張,可謂“一舉兩得”。

然而,由於清廷的導致機密被泄。此舉最終未得以實施,錫良爲此憂憤交加,舊病復發。腐朽的清王朝統治搖搖欲墜,迅速地衰敗下去。錫良深知局勢已定,此時再多的辛勤努力和實幹也無法阻擋封建政權的滅亡了。

內憂外患日危一日,而他爲東北邊防所作的策劃,大都不能實施,而朝政日漸敗壞。民心日漸離散,又無法挽回。錫良灰心已極,多次託病請求離職。

而且,在病中錫良拒絕醫治,拒絕服藥。歷史上,再有兩三年,他便因病而亡了。

“心病可醫。身病亦可醫。”增祺嘆息着勸道:“要想滿人日後無虞,必須要朝中有人。臨時政府並不排斥滿人爲官,他們已經派人聯繫寓居天津的端方,還有錫良兄,都是咱們滿人中的能員幹才。如能任職,豈不能挽滿人聲勢,能於漢人中擡起頭來。”

“這樣啊”錫良陷入了思索,是忠,是義,是守大清的孤臣孽子,還是不懼毀謗,勇於擔當,爲陷入低谷的滿人撐腰謀福,這真是兩難的選擇。

“五族共和,在政府中,滿人應有一席之地。”增祺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端方被委爲皇室維持會主辦,爲了皇帝和太后,還有衆多皇族,我想他是會接受的。錫良兄,你不是爲了自己的高官厚祿,而是爲了咱們滿人日後生活,又有何懼呢象弈劻之流,與袁賊勾連,又貪墨無數,國事敗壞,全是這幫人搞的。現在卻抱着富可敵國的家產跑到天津做寓公,不管滿人死活,還裝模作樣要守孤臣之名,真是卑鄙無恥。”

錫良哼了一聲,表示對弈劻的鄙視和不滿,但還是矛盾心理,未做決擇。輕輕嘆了口氣,他緩緩說道:“讓我再想想,再想想吧”

增祺沉默了半晌,小心地提醒道:“我在天津見了陳文強,他給我拿了兩份文件看。一份是成立安置機構,請滿族親貴王公出錢建一個公司,對外進行投資,或鐵路,或商業。投資收益除給股東分紅外,剩餘部分既爲貧困滿人提供經濟幫助,亦爲皇室提供更多費用,使皇上和太后生活安樂。”

錫良輕輕點了點頭,說道:“陳文強對洋務嫺熟,投資經營還是有把握的。此舉合情合理,比李自成入京追贓入餉更高明。那些貪腐之輩,壞了朝廷,也該有所償還了。另一件文件呢”

李闖王入北京,將皇親、國戚、高官、太監都抓起來,痛快獻銀者,立刻放人;匿銀不獻者,大刑伺候。棍杖狂飛,炮烙挑筋,挖眼割腸,追索贓銀助餉的慘烈史書有載。有的官員甚至生生被夾棍夾裂了腦袋,腦漿流出而亡。

臨時政府缺錢,但還要安撫好滿人,只好借少數人的錢來生財,說得很動聽,但錫良豈會看不到其中的內涵。

“另一份文件”增祺猶豫了一下,說道:“肅王與日人交洽勾結,欲來東北聯絡滿人和蒙古王公,建立滿蒙王國,擁立肅王爲帝。”

錫良吃了一驚,霍然睜大了眼睛,斥道:“糊塗日人於東北早有覬覦之心,什麼滿蒙王國,還不是日人控制。肅王甘爲傀儡,遺禍於滿人,更會牽連皇上與太后,真是利慾薰心,賣國求榮。”

增祺聽錫良如此說,心中暗自鬆了口氣,說道:“臨時政府已經獲悉此事,袁世凱也應該有所耳聞,肅王若動,其禍不免。”

“我知道你的意思。”錫良苦笑着擺了擺手,“孰輕孰重,我還是分得清的,更不會與肅王攪在一起。估計我這番表態,也能免了殺身之禍吧”

增祺尷尬地一笑,說道:“革命黨的炸彈和手槍,可是很厲害的。亡命之徒又多,不可不懼啊”

錫良臉上露出疲態,增祺趕忙起身告辭。錫良又加挽留,將增祺暫時安置在自己官署,小睡了一會兒,來到書房,提筆斟酌,苦思冥想。

象錫良這樣的滿人高官是比較清醒,也是有些才幹的。本來他已經有了拖病不治,以身殉朝廷的打算,但增祺所轉達的信息,又讓他的思想有了改變。

是啊,所謂的潔身自好、孤臣自守,真的就好嗎是不是很沒有擔當錫良雖然號稱清廉,但家產亦足夠他生活,可其他滿人呢錫良可以想見,衆多旗人因爲身無長技而陷入窮困,食不果腹;衆多旗人因爲沒有人在新政府中爲他們說話,而地位低下。

端方,估計是會答應的。畢竟是頂着爲皇上、太后着想,爲廣大旗人謀富的名義,能撈到好名聲。那自己呢,答不答應似乎並不是那麼重要,新政府總會找到願意幹事的滿人,如增祺。

自己和端方一樣,有能力,有抱負,就此隱居林下,還真是心有不甘。錫良又拿出增祺帶來的文件資料,細細閱讀起來。

有打有拉,有抑有揚,在陳文強的主持下,一張大網已行就編成,從穩定東北到安撫滿人,他牢牢抓住了關鍵,抓住了人的心理。

既能治事,又能治人,陳文強的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目光更是從全國,甚至國際上着眼。正專注於和談的袁氏一方,顯然落了下風,還不自知。

第251章 無題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88章 提前避禍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58章 蒙亂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39章 新思路第9章 接客,賣唱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35章 酒宴第8章 會做人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35章 酒宴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72章 南洋,軍火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80章 無題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12章 夜市第18章 商機,愁怨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26章 新武器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45章 求知少年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26章 新武器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33章 遠方客商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23章 退位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199章 陳袁會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6章 第一桶金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37章 無題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46章 茶館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