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

鹽政改革,利國利商利民,但從目前來看,沒有改革的地區自然就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傳統的產鹽區。

川鹽、淮鹽,這兩大依然沿襲舊式票引的產鹽區,首當其衝。當廣東的低價鹽在陳文強的庇護下進入湘鄂兩省,甚至鹽販子也從廣東販鹽向閩浙兩省銷售的時候,因爲舊式鹽票制所造成的高價鹽自然少人問津。

對此非議責難,陳文強是早有心理準備。在全國化市場形成之前,這種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不僅阻礙着正常的商品流通,還因爲地方的差異而形成了種種障礙。

從長遠來看,統一政策的全國化大市場是早晚要形成的。他從廣東開始,從鹽政改革開始,也不過是早行了一步,既是創新,又是實驗,還可以稱之爲一種預演。

“海鹽產量穩步增長,銷量則是每月遞增,比大人接手鹽政前已經漲了五倍有餘。”

聽到陸耀宗的報告,陳文強便隨手把總督府轉來的文件扔到一旁。進入閩贛的私鹽他管不着,誰知道憑票購鹽是什麼用途?湘、鄂兩省嘛,本來就是他下一步要加強控制的省份,粵鹽經白沙河進入湖南,再沿着鐵路一直銷到湖北,這也是他通過兩省的巡警來保駕護航的,更不用管。

“大人,那這——”陸耀宗伸手指了指被扔到一旁的文件,停頓了一下,苦笑道:“總要有個交代吧?”

陳文強冷笑了一聲,說道:“不改革死路一條,要想生存,就要競爭,這就是本官的交代。”

鹽引制已經走到了末路,否則。廣東鹽政也不會一蹶不振。改革之後,價格是降了,但銷量的增加則很好地彌補這點缺陷。況且,銷量增加,稅收也增長,用鹽的商民都得到了實惠。這項善政斷沒有停止的可能。而且,即便是現在的鹽票制,陳文強覺得也不是很完善,還有改革的必要。

陸耀宗有些無奈,但改革不進則退,陳文強的強硬也有他的道理,效果也顯而易見的,當然不能退縮。

“現在的形勢對咱們有利,因爲西南戰事。朝廷不敢過於逼迫,袁樹勳更怕咱們反水。”陳文強往椅子中一靠,怡然自得地說道:“就算過分也沒問題,還指望着咱們出錢編練新軍,平定亂黨呢!”

還反水呢,不早就是一夥了。陸耀宗暗暗翻了翻眼睛,不過倒是心中欽佩。革命革成陳文強這個樣子,逍遙自在。升官發財,還真是不服都不服。

“我準備在湖南編練一個混成協。由蔡鍔統率。”陳文強思索着繼續說道:“先訓練,槍枝不夠就先將就着。等到韶郴線打通,能夠切實控制,再把武器裝備補齊。”

“估計最多再有四個月,韶郴線就能打通。”陸耀宗沉吟着說道:“只怕朝廷又會安插將領,這協統未必會如大人所願。”

“爲什麼要上報朝廷?”陳文強狡黠地一笑。說道:“混成協不讓朝廷知道,還按原來標的番號。難道朝廷還能派人來點數?”

“有這種可能吧?”陸耀宗不太確定。

陳文強想了想,說道:“這也沒關係,反正沒拿朝廷的錢。再說,還可以用別的名義。什麼預備隊、後備軍,火炮也先不配滿。總之,要不起眼,要低調。”

“辦法是有不少,糊弄朝廷也容易得很。”陸耀宗點了點頭,說道:“特別是在長江以南,朝廷的威權是遠遠不夠的。就說西南戰事吧,抽調的那些兵將怠戰、怯戰,朝廷也沒有辦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陳文強停頓了一下,說道:“雖然作爲統治者,誰都不願被外人欺負,內政被幹涉,領土被佔領,信譽被喪失,但清廷的表現太差勁了,由不得不讓人失望。嗯,不說這個了。你給老萬發封電報,詢問一下關於移民的事情。這裁汰下來的舊軍,可要安置妥當。若任由他們自生自滅,豈不是又增添了盜匪的來源?”

“恐怕有些人本就不是安分之輩,縱有安置政策,也受不得累,吃不得苦。”陸耀宗說道:“不過,這也是沒法避免的事情,大多數人還是能夠通過安置來安下心來的。”

“我們做到仁至義盡,若真是爲非作歹,那也有嚴懲之道。”陳文強輕輕擺了擺手,示意陸耀宗可以退下了。

春風對於南方,來得比較早,上海也不例外。

隨着一聲汽笛,輪船緩緩靠上碼頭,來自各方的旅人踏上了這塊或陌生、或熟悉的土地。

西服、革履,禮帽、眼鏡,一個年輕人走上碼頭,衣着打扮顯得乾淨利擻,且一眼便能看出是留洋歸來的。

上海對陳其美來說並不陌生,他曾上海的同康泰絲棧做了兩年佐理會計,然後才東渡的日本。看着有些熟悉的洋樓洋房,聽着嘈雜的人聲,陳其美輕輕抿起了嘴角。他覺得自己的選擇沒錯,上海的水陸交通、電信、租界(享有治外法權)等有利條件,使他把這裡作爲革命的活動根據地有些信心。

但陳其美也知道信心是信心,要把革命工作幹好,還面臨着很多的困難。

首先便是同盟會遭到打擊,聲威、勢力處於低谷,完全被革命聯合陣線壓住了風頭。且不光是聲勢,在實際的革命行動中,同盟會也沒有什麼成績可炫人耳目,振人心神。

北辰原定的在兩廣或西南起事,到目前爲止已經不可能。聯合陣線正幹得風生水起,廣東的潛在的“革命力量”,也就是那些會黨綠林,又被陳文強的清鄉剿匪打得落花流水、四散逃避。

就說陳其美要建立革命根據的上海吧,興義堂和旅滬華人公會也佔據着大半的地盤,是上海當之無愧的幫派勢力。而興義堂和旅滬華人公會幕後的大老闆是誰,又是那個叫陳文強的傢伙。

但還是要從幫派入手啊!陳其美伸出手指輕輕推了下金絲邊眼鏡,決定還是按照原定的計劃行事。

……(。)

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73章 佈局,人販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99章 陳袁會第61章 任務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6章 只要一個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52章 內應外合第53章 一箭三雕第49章 茶樓比試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46章 味素問世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83章 伯蓀來訪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61章 任務第42章 家事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42章 家事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53章 一箭三雕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8章 會做人第74章 回滬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6章 安頓託付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