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

資本運作,金融控制,貨幣戰爭。

這些名詞現在或者有,或者沒有,但在重視程度上卻都沒有陳文強深刻。特別是清廷,以及地方官府,並不知道默許的代價。

隨着鐵路的修築,隨着陳文強的運作,合資銀行發行的鈔票正以準官方貨幣的形式進行流通。憑藉着堅挺的幣值、良好的信譽,隨着經營網點的擴張,合資銀行不斷擠壓着舊式錢莊的生存空間,更逐漸被民衆所接受、認可。

強者恆強,合資銀行的發展再次驗證了這個道理。

先是湖南、湖北的官銀存入銀行,充實着發行鈔票的準備金;然後是民間的吸儲,包括商人的存貸,百姓的儲蓄等等;隨着西南戰事的持續,合資銀行慷慨借款,在支持朝廷的表象下,貨幣的流通又一下子擴展到數省;而爲了花費鈔票,各地官府又要默認鈔票的價值和準官方貨幣的性質。

準備金越充裕,發行的鈔票越多,雖然是保證兌換,但入的多,出的少,硬通貨金銀的積累、增資擴股的經營,使合資銀行的實力快速增長。

而具有里程碑發展意義的事件首先是德華銀行的承兌,其次是與張榕軒、張弼士在爪哇開設的日裡銀行的合併,然後是在新加坡、馬來亞、暹羅、婆羅洲吸收僑資設立分行。

爲了方便在南洋擴張,合資銀行再次更名,稱爲“中華銀行”。名字很霸氣,更容易被海外華僑所認同。

而陳文強由於對銀行巨大的貢獻,例如在湖南、湖北、廣東擴張中的關鍵作用,與南洋華僑的融洽關係,被中華銀行推選爲特別董事。不僅是話語權增加了分量。還有無息無抵押的貸款權,額度爲兩百萬。

對於這兩百萬貸款,陳文強暫時只動用了一部分,投入到合成氨化肥廠,以及合成製藥廠的擴大生產。剩下的額度,陳文強準備作爲流動資金。以應付意外的花銷。

其實就整個陳文強的產業來說,由於使用的是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又有他爭取的諸多政策優惠,還有他所掌握的原材料(礦山等)供應,也就不存在晚清時最常見的“經營不善”這樣的狀況。

所以,陳文強所開設的鋼鐵廠、紡織廠、化工廠、製藥廠、水泥廠等都是贏利的。如果不是支援革命大量的金錢和物資,如果不是還擔負着編練新軍的花費,如果不是向投資大、見效慢的黃埔船局和潛艇製造進行投入,如果不是還在大舉修築鐵路。陳文強的資產和金錢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看吧,兵工廠的產品不管是給了革命軍,還是用來編練新軍,都不是馬上見到的收益,甚至大多是無償的;鋼鐵廠生產的鋼軌大部分都投進了鐵路,成爲積壓的資本,只有其他鐵路公司購買的鋼軌和鋼鐵廠的民用產品能夠帶來眼見的經濟效益;鐵路呢,借債貸款。要收回投資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

“……欠了一屁股債啊,張總督走便走吧。又給我壓了一堆擔子,光編練新軍、支撐西南戰事,便讓我不堪重負,瀕臨破產啊!”見到張之洞,陳文強便是倒不完的苦水,訴不完的辛酸。

張之洞聽着直翻眼睛。到底是有涵養,一直等陳文強說完,才緩緩開口說道:“廣韶線通車,武昌至郴州的鐵路也開始運營,粵漢鐵路全線貫通已是指日可待。可惜本部堂要奉旨回京。怕是看不到這一日了。”

“大人可等些時日,下官加緊督促,爭取一年內便全線貫通,以償大人心願。”陳文強委婉地說道:“湖廣的經濟發展正日新月異,若是換了總督,怕是要功虧一簣。”

“改弦更張,人亡政息?”張之洞沉吟了一下,說道:“本部堂也有所擔心,方纔召你前來,要安排妥當。”

“大人坐鎮湖廣,便是最好的安排。”陳文強皺着眉頭說道:“京師那潭混水,大人難道非要去趟?難道在京城蹉跎,眼看着您在幾十年的建設成就和心血付出被庸才毀於一旦,大人能夠安心?”

張之洞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戀棧,這樣的名聲本部堂不想要。至於你的擔心,本部堂也理解,自會盡力爲你安排。”停頓了一下,他又頗爲自信地說道:“本部堂經營湖廣十幾年,門生故吏遍湖湘,不是說換個總督,便能把本部堂的既定章程全廢掉,譭棄本部堂十幾年的心血的。”

“戀棧便戀棧,大人過於在意個人聲名,卻不爲屬下考慮。”陳文強忿忿地說道:“總督就是總督,名分在手,若不任其捏圓捏扁,何等罪名不可加身?反正文強已經決定,大人一走,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或賣或遷,所兼湖湘職務一併交還,自此以後便以瓊州或廣東爲基,再不管湖湘諸事。”

搬遷工廠並不全是陳文強隨便一說,相對於湖北,他在湖南的實力更大,把湖北兵工廠遷到湖南也是經過設想,有計劃的。

隨着鐵路進入湖南,特別是延伸至郴州,陳文強的目光便盯上了那裡的礦產資源。湘潭的鐵礦,郴州的豐富礦產資源,爲了獨佔這些,陳文強偷偷聘請了留美、留德的華人工程師,悄悄地在郴州附近進行了礦產勘察。到目前爲止,除了已有的煤、錫礦山之外,勘探工程師還發現了鋅、銀礦資源。

可以說,一個聚寶盆已經被半摟在了陳文強懷裡。只要再加把勁,藉着張之洞臨走的安排,陳文強便要爭取拿在手中。至於開發的資金,一百多萬無息貸款是能馬上投入的。如果不夠,有息貸款也是完全可以,並能賺取鉅額利潤的。

“何必如此性急呢,你先聽本部堂的安排,再做決定嘛。”張之洞知道陳文強說的是氣話,耐心勸解道:“在廣東。袁樹勳身爲總督,不也要對你容讓三分?怎麼在湖湘,你卻沒有那份自信了?”

“廣東是廣東,湖湘是湖湘,哪能一概而論。”陳文強搖着頭,對張之洞的說法不表贊同。

“在湖湘的實力確實不比在廣東。”張之洞捋着鬍鬚說道:“在廣東。你是巡警總辦,維護治安、剿匪清鄉全由你來承擔,而且幹得相當不錯。那個吳祿貞與你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從瓊崖兵備道,再升任廣東省陸路提督,也都是靠你運動舉薦。再加上西南革黨作亂,袁樹勳確實只能依靠你來籌措錢糧,編練新軍,清鄉平亂。如果本部堂也予你大權。再加上故吏門生的幫襯,我想新總督也不敢輕易動你。那工廠產業不受影響,修築鐵路、編練新軍的章程也可依舊實行,你又有何顧慮呢?”

“權力大人可以給,新總督難道就不能收回?”陳文強嘆了口氣,說道:“大人一番苦心照拂,可未必會如大人所願哪!”

“可也未必就象你想得那麼嚴重。”張之洞淡淡一笑,說道:“廣東匪盜猖獗。湖南會黨亦是衆多,你在廣東干得不錯。本部堂便委你巡警道,與鐵路巡警一起,維護治安,剿匪平亂。另外,湖南的兩標新軍,編練的速度要加快了。到現在爲止。你的投入並不多嘛!是不是有別的想法,有別的擔心啊?”

“大人所料不假,文強確實有顧慮。”陳文強坦然說道:“吳祿貞與我的交情莫逆,我出錢出武器,幫他充實武力。倒不怕他因爲官祿的誘惑而對我不利。湖南的兩標新軍呢,我知之太少,掛着教練處總辦的職銜其實也沒有什麼作用。平時呢,需要我的資金和武器裝備時,自然會客氣尊重;但若朝廷或新總督以晉升爲誘,我不能保證他們是否還會維護於我。”

張之洞皺起了眉頭,陳文強說得在理,這就是人性、人心,見利忘義者何其多也。就說湖北軍隊吧,他最信任的應該是第八鎮統制張彪和混成協協統黎元洪,可他也不敢絕對保證這兩人會在他離開後,完全按照他的吩咐行事,即使是觸怒朝廷、觸犯新總督也在所不惜。

況且,就算這兩個人不忘舊主之恩,可他們手下的軍官呢,難道沒有人被官祿所誘,轉而投到新總督那裡爭寵?

“再者,大人一走,朝廷或新總督下令調兵,以前下官與大人的默契可就難以保證了。”陳文強繼續說道:“沒有武力保證下官的產業不受侵擾,首當其衝便是漢陽鐵廠和湖北兵工廠,以西南戰事爲藉口,派駐官員,接手管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還有已修成的鐵路的收益,關係到粵漢鐵路是否能夠超期完成。本來大人是寬限數年再繳稅,新總督上任,若以財政緊張爲由直接伸手,憑鐵路巡警那區區人數,下官也無法保全。還有……”

張之洞微微頜首,不得不承認陳文強說得有理,擔心得不是多餘。平定西南亂黨是朝廷重中之重的任務,爲了達到目的,誰還會顧及到什麼《公司法》,誰還會保障商人的合法權利。不管是借用,還是徵用,憑陳文強現在的實力,確實難以與強權抗衡。如果強硬抵抗,那不是形似造反了嗎?

“那你覺得要如何佈置?”張之洞徵詢着陳文強的意見。

“朝廷怕洋人。”陳文強有些鄙視,又有些嘲諷地說道:“我可以做一個假象,把漢陽鐵廠變成合資企業,也就是假裝出讓股份,由我找可靠的洋人擔任股東。如此,朝廷就不敢輕易觸動。至於湖北兵工廠,下官決定將其搬遷至湖南,或是郴州,或是湘潭,有煤有鐵,又有鐵路,生產不受影響,甚至可以擴大。”

“那湖南的兩標新軍呢?”張之洞自然知道陳文強還有計劃,在湖南保證不受侵擾的佈置。

“新軍的標準,警備軍的新名字。”陳文強侃侃而談,把思慮周詳的安排全部說出,“與巡警一起,對湖南會黨進行掃蕩清剿,也藉機能夠長期留駐地方。駐衡陽的警備軍,下官以爲換成蔡鍔這一標爲好。至於第八鎮和混成協,就不是下官所能安排的了。”

“蔡鍔倒還算可靠。”張之洞沉吟了一下,說道:“你要交好於他,就象吳祿貞那樣?”

“下官雖有此意,卻不知是否能成。”陳文強也不迴避,坦直地說道:“下官與其見過數面,覺得他志向遠大,頗有才華,且性格嘛,倒不象趨炎附勢、見利忘義之輩。”

“若論練兵治軍,蔡鍔確實才幹非凡。”張之洞微笑着說道:“本部堂也是因你而注意到他,派人加以觀察。他在長沙練兵,講解精闢,技藝嫺熟,要求嚴格,深受官兵敬佩啊!他還匯考中外律例,制頒《簡明軍律》四十七條,上書本部堂,本部堂深爲嘉許。呵呵,你這個新軍教練處總辦,可見是不太稱職啊!”

“這個,下官忙於廣東事務,確實是疏忽、懈怠了。”

如此倒好,陳文強若與蔡鍔交情莫逆,張之洞可能還會有別的猜疑。而這種有些疏離的關係,倒消除了很多懷疑。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陳文強在廣東的清鄉剿匪,使張之洞等人認定陳文強與革黨沒有牽扯,而是敵人。再加上陳文強要對湖南會黨下手,更坐實了他不會與革黨有什麼關係。

當然,陳文強洋務嫺熟,卻不諳軍事,只能是拉攏、結好軍中將領,以保障自己的利益。這一點,也是張之洞比較放心的理由。

“文強啊,你在廣東殺伐果決,雷厲風行,可着實得罪了不少江湖草莽、革黨會匪。”張之洞並沒有立刻答應陳文強,而是轉而關切地提醒道:“那幫人可都是亡命之徒,日後拋頭露面,在外行走,可要多加小心。”

“多謝大人關心。”陳文強不以爲意地笑了笑,說道:“下官明的有巡警,暗的有興義堂,還怕他們?不來還罷了,若來便讓他們都作下官的刀下之鬼。”

…………(。

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07章 大戰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07章 大戰第79章 朋友?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27章 身跨青紅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91章 赴日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74章 回滬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51章 無題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14章 衝突起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6章 只要一個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8章 商機,愁怨第69章 東京秘行第39章 新思路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0章 麻皮金榮第273章 訪德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3章 樂極生悲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66章 慶生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75章 雨夜閃電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37章 定遼東第67章 革命黨?第72章 準備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4章 衝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