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

十九世紀末期,清王朝在廣東的統治秩序已經面臨着嚴重的挑戰,突出的盜匪問題就是主要的表現之一。

“地球各國,盜賊之多,以中國爲最;中國盜賊之多,以廣東爲最……”此番言論雖有誇張,但卻反映出清末廣東盜匪問題嚴重性的輿論傾向。

而官方也不避諱廣東多盜的事實,且多方渲染。“粵東山海交錯,民精獷悍,盜匪之熾,甲於他省”,“廣東素稱多盜,近年日益加厲”。

那清末廣東的匪患到底達到了何種程度呢?據說,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至三十年(1904年),“賊匪堂號以數十計,人數以千百計”。到了清末的最後十餘年,治安更是惡化,一年之間劫殺案竟多達三千餘件,其中無力納衙規或畏匪尋仇不敢報案者,更不勝數。

因此,廣東或許不是盜匪最多的省份,但清末廣東無疑是盜匪問題最爲嚴重的地區之一。儘管沒有出現過成千上萬盜匪大軍流動作戰、攻城掠地,大範圍席捲城鄉的情況,但廣東各地股匪、匪幫衆多,卻造成了“遍地皆匪”的局面。

而且,由於廣東盜匪手中擁有不少武器,且不乏新式利器,使盜匪更難對付。有輿論便說:“顧何以廣東之盜肆無忌憚一至於此?則以廣東之盜黨亦有軍火,足以與官軍抗衡也!”

陳文強細細看過資料,確實是觸目驚心,但他並不準備放棄。廣東,將是革命的基地,社會治安是早早晚晚要加以安靖的。況且,他從中還看出了一些別的東西。也明白了爲何吳祿貞會被解除懷疑,被視爲朝廷的忠臣。

思想上的偏差,行動上的乖離,使以同盟會爲主的革命團體視會黨爲依靠的重要力量。而廣東會黨與盜匪之間呈現的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局面。對會黨的發動便不可避免地使一些盜匪捲入革命運動。

比如一八九五年籌劃的廣州起義,北江一帶著名盜魁樑大炮便號召北江會黨參加;一九零零年。興中會再次在廣東發動起義,並約東、西、北三江象王海、區新等諸盜首馳會應合;便是最近的七女湖起義,鄧子瑜是發動陳純、林旺、孫穩等綠林、會黨起事,其中孫穩便是“平日以搶劫爲事,鄉里迭遭其害,婦孺皆知的劇盜”。

這樣一來,會黨、盜匪便幾乎與革命黨劃上了等號。首附革命者固託革黨以自豪,未附革黨者亦冒革黨以相嚇。兩廣總督岑春煊向朝廷奏稱:“廣東盜風熾甲於他省,糾黨置械。顯著逆謀”;張人駿亦指出“廣東盜賊、會匪猖獗,勾結革黨,暗立師團,約期起事”。

正是這樣的原因,吳祿貞在瓊州打擊會黨、剿滅盜匪,便會被視爲與革黨爲敵,痛恨革命黨之輩。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陳文強並沒有絲毫的遲疑。甚至更增強了他的決心。如果打家劫舍、圖財害命匪盜也能披上革命的外衣,那才真是污辱了革命。輿論的攻訐是免不了的。但他在乎嗎?在民間得到的讚揚纔是多數吧,儘管老百姓並不掌握話語權。

資料不少,但還是顯得粗疏,主要是關於如何清剿盜匪的辦法和措施。之前官府採取的清鄉,雖然規模、聲勢都不小,顯然收到的效果並不理想。

陳文強不想多費腦筋。雖然他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路,但他還是把這個工作交給總參謀部,讓他們研究制定出一個可以付諸實施的計劃。這個計劃可以粗疏一些,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澳門外海。

風不大,海水略呈暗綠色。似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無邊無際的青翠的草原。水面上盪漾着一朵朵銀白的浪花,海燕貼着水面低飛覓食,海蜇象一把把肉傘似的在水中探頭探腦地漂浮……

與同盟會二號人物黃興的會面便是在停泊於外海的輪船上,陳文強依舊化了裝。這不是他信不信任黃興,而是他將要進行的工作會對同盟會等革命團體造成打擊,招來痛罵,所以,還是不要暴露得太早爲好。

兩位二號人物的握手,或者說是兩位實行者的會面,是否具有歷史意義還不得而知,但起初的寒喧還是很和諧、平和的。都是有素質的人,即便心中有所不滿也要維持表面的禮貌。只不過,這種平和的氣氛隨着談話的展開和深入而變得緊張起來。

“同盟會雖有些內部紛爭,但大局還是穩定的,貴會此時提出聯合,實質上卻是吞併。難道同是革命團體,卻非要互相傾軋?”黃興的臉黑了下來,對陳文強的提議顯然十分不滿。

“我說聯合,你說吞併,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陳文強淡淡地說道:“當初同盟會成立時,興中會與華興會是聯合,還是吞併?復興會引導的革命正深入發展,整合各方革命力量,團結各方革命同志,我看沒有什麼不妥?若黃先生執意說是傾軋,那隻能說明黃先生不是忠於革命,而是狹隘地忠於個人或團體。”

“復興會發動革命,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讚歎。”黃興緩和了下口氣,說道:“但若說是聯合,貴會應與孫先生商討,私下與黃某接觸,甚是不妥。”

“孫先生是中華革命黨,我現在談的是東京同盟會。”陳文強微微一笑,說道:“當然,日後革命者大聯合是必然的,只是現在時機尚未成熟。”

“孫先生依然是同盟會總理。”黃興的臉又沉了下來,“避開孫先生談聯合,便是內訌、反叛。”

“原來黃先生是效忠孫先生,不是效忠於革命理想。”陳文強嘴角上抿,微露嘲諷,“同盟會的章程裡好象並沒有會員不準退出的規定吧,那黃先生所說的反叛就不能成立了。我今天與黃先生會面商談,本意是聯合革命同志。推進革命進程。若黃先生執着於小團體,效忠於某領袖,那此事就作罷。革命嘛,又不是非你們不成,你革你們的,我革我們的。嘿嘿。要我看,我們革命成功的希望比你們要大得多呢!”

“復興會很有實力,難道這就是你們挖其他革命團體牆腳的依仗?”黃興冷冷地回敬。

“挖牆腳?”陳文強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不,我們一沒有金錢收買,二不用高官引誘,我們只是給革命者提供實現理想的機會。他們願意投身其中,願意爲革命而戰,願意爲推翻清廷而戰。不象你。打着忠誠的幌子,實際上呢,卻是在蹉跎歲月。說得不好聽的話,那就是說得比唱得好,實行卻一事無成。”

黃興有些被激怒了,瞪起眼睛想爭辯反駁,陳文強卻揮手打斷了他。

“自私自利,我只能這樣評價你。”陳文強伸手遙遙一指。“我們復興會領導的革命軍正在爲推翻清廷而浴血奮戰,正在爲實現革命者共同的目標而流血犧牲。你呢。不思投身其中,還要阻撓別人去爲革命貢獻鮮血與生命。今天在這裡,我與你商談,並不是有求於你,革命也不是非你而不能成功。而是本着一片熱忱邀請你參加,給你提供實現理想的機會。實話說吧。我已經命令本會的東京支部注資《民報》兩萬元,並向東京同盟會的會員發出邀請,希望有志於革命的志士加入復興會,爲實現自己的革命理想而奮鬥。”

“不僅僅是你們同盟會,還有分離出來的光復會。”陳文強從椅子中站起。高大的身材再加上他堅定的聲音,給人一種威壓之感,“我們誠摯邀請他們共商革命大計,更歡迎他們前往革命根據地,爲革命盡一分力。”

黃興眉頭皺得緊緊,他知道此時東京同盟會的紛亂,以及《民報》的窘迫和主編章炳麟的憤怒。

原來,汪精衛受北辰之命從南洋來到東京,完全撇開章太炎而秘密籌備《民報》復刊的事,並自行編輯出版了一期《民報》。而孫中山一方面對章太炎請求援助《民報》極爲冷淡,另一方面卻又一再出面爲新加坡倡辦的《中興日報》籌集資股,確有以《中興日報》取代《民報》的意向。可見,北辰主觀上已將注意力向南洋轉移。

聽到這些消息,章太炎怒不可遏。尤其是汪清衛在東京續辦的《民報》,對他刺激更大。在陶成章的鼓動下,他撰寫了致美洲、南洋等處的公函,徑直題名爲《僞(民報)檢舉狀》,並且印成傳單,派人散發各處,還在東京《日華新報》揭載。

隨後,作爲反擊,一股攻章浪潮猛然興起。香港《中國日報》連篇累牘發表文章譴責章太炎。吳稚暉也開始興風作浪,他在巴黎《新世紀》上連續撰文大肆攻擊章太炎和陶成章。

一時間,“滿洲鷹犬”、“出賣革命”、“中國革命黨之罪人”、“《民報》之罪人”等大帽子,一頂一頂都落在章太炎頭上。章太炎昔日革命的經歷及主編《民報》之功,在只圖一時之快的反擊中被全盤否定了。

攻訐雙方都用了極爲尖銳的刺目傷心的語言,雙方均將污水潑得對手滿頭滿身。事實上,同盟會在組織上的分裂已經無可挽回了。

而復興會在這個時候採取主動姿態,且名義是團結、聯合革命志士,又有西南起事的轟動影響,東京同盟會的部分會員,甚至大部分會員轉而他投,是可以預料的事情。

“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嗎?”黃興站起身,冷冷地說道:“既然你們已經開始行動,此番商談便毫無意義了。”

“有意義。”陳文強轉向黃興,誠懇地說道:“同盟會的分裂緣於門戶之見,我們復興會邀請黃先生及諸位革命同志,卻不想如此。黃先生可以仔細考慮一下,從革命的目標和宗旨上看,革命團體之間並無太大的分歧,求同存異,精誠團結,早日促革命成功,應該是每個人都希望的。您認定革命事業中不能有絲毫私意、私見、私利、私圖”,併爲自己取名‘軫’,陳某是深爲欽佩的。”

黃興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苦笑道:“是鈍初講的吧?”

“宋先生正在西南根據地親自指揮革命。”陳文強笑着點了點頭,從兜裡掏出一封信,說道:“這是宋先生寫給您的,他殷切地期望能與您並肩作戰。革命的老戰友,殊途同歸,豈不是一段佳話?”

黃興遲疑着接過書信,並沒有立刻打開,顯然在做着思考。

“如果黃先生想去革命根據地走一走,看一看,我們自會妥善安排,保證您來去自由,不受阻礙。”陳文強繼續說道:“在革命軍中有很多原來同盟會的革命同志,他們或者領兵打仗,或者管理政務,您可以看看他們現在的狀況,問問他們現在的心情和感想。”

“真的無法挽回了嗎?”黃興擡起頭,沉重地又問了一遍。

陳文強垂下眼瞼,沉思了一下,說道:“我的命令其實還未下達,但最遲也就是在明天。告訴您實話,也就不擔心您打電報到東京。東京同盟會現在是個什麼狀況,您心裡與清楚。所以,我還是希望您能接受我的提議,使東京同盟會不致於分裂,同志不致於反目成仇,最終實現與本會的聯合。”

“明天!”黃興輕輕嘆了口氣,說道:“謝謝你,給了我一天的時間。你們復興會的手段,實在是厲害呀!請容我考慮一下,最遲明天早上便給你答覆,你能答應我這個請求嗎?”

“當然可以。”陳文強胸有成竹地點了點頭,笑道:“宋先生說您是寬厚君子,立志自愛,凡一切謀利祿、爭權勢與夫寡廉鮮恥、卑鄙陰賊之念,不待禁革,早能自絕於心。今日一見,陳某深以爲然,哪裡敢有半分不信之理?”

“鈍初——言而其實了。”黃興嘆息着伸出手,與陳文強緊緊一握,轉身向船舷走去。

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35章 無題第54章 一切順遂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9章 外謙內毒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6章 第一桶金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59章 戰端開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67章 革命黨?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37章 無題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5章 刮目相看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6章 安頓託付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42章 家事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02章 一槍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45章 求知少年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62章 甬商關注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42章 陰謀論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13章 樂極生悲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8章 無題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80章 無題第46章 茶館較量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47章 利劍閃電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81章 無題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59章 無題第51章 無題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33章 遠方客商第86章 黑吃黑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81章 秘密會議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69章 工會設想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41章 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