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

談判,合作,簽署協議,付諸實施……半個月的時間,陳文強都是在忙碌中渡過。與西門子,與克虜伯,與伏爾鏗,與德國教育部……從合資實業,到德華理工大學,全方位的合作即便沒有政府的名義,卻也是德國科技、資本進入中國的最大規模,是歷史性突破。

德國政府雖然大喜過望,威廉國王甚至稱之爲“德國資本在和平的戰爭中取得的巨大勝利”,在國內卻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這是出於陳文強的意思,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英法等國對粵漢鐵路的干涉。

但這並不影響德國政府對陳文強期望值的大幅提升,再結合中國正風起雲涌的立憲風潮,似乎也顯現出了陳文強從經濟到政治越來越重的分量。

而陳文強似乎也正在顯示出自己的野心,交結封疆大吏,引領立憲派運動,擴大商團武裝,建立鐵路巡警,甚至聘請了克虜伯的技師,有在崖州造槍造炮的打算。

滿清中央權威在削弱,這是眼見的事實,在庚子事變時,東南互保已經顯出了地方勢力強大,有離心傾向。所以,即便陳文強不能在朝廷中樞具有話語權,但在某些地方,主要是南方省份的實力,也將爲德國增強在中國的影響力創造很多的便利條件。

以西門子爲例,如果,沒有陳文強的大力引進和推廣,就不可能在衆多的中國大城市開展業務,在中國的電氣市場擁有越來越大的份額。

支持陳文強,扶植在中國的代言人,這幾乎成了德國政府的共識。當然,這也和陳文強的名望、能力、思想傾向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無能的“阿斗”是不會被人關注,不會有人扶持的。

而對於陳文強。他確實比別人更有清醒的認識。與德國工商企業的全面合作,固然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但能夠被人利用,說明你多少還是有點價值的。人生於世,怕就怕一點兒價值也沒有,求人利用都不可得。

就象現在被利用的上海灘的底層人物。他們人數最爲衆多、情緒最容易被激動,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每一次社會動盪及革命,他們都是最主要的、被利用和倚重的力量。

商人罷市、苦力罷工、女傭罷洗……各個階層的華人實行無限期總罷工,後果則是公共租界越來越混亂,越來越糟糕。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菜沒處買,車無人拉……勢大傲慢的英國人驀然發現。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那些被他們鄙夷喝斥的又髒又窮的中國人。而且,他們的強硬正在招致公共租界內美、德、俄、法、日、荷等國駐滬領事館及僑民的不滿和批評。

而事態的發展並不因爲時間的持續而有所緩和,對英國和英國人的怨恨不滿正在脫離肇事之端的“公審案”,鴉x片、賠款、割地……涉及到的令中國人感到屈辱的事情正在訴諸報端,激起的似乎將是不亞於抵美運動的風潮。

顯然,這場風潮的掀起和擴大有着幕後力量的支持,如同抵美運動一樣,沒有金錢的襄助。中國人將無法承受抵制的成本。上海商會肯定是資金的提供者之一,還有沒有別的勢力摻和其中。藉機獲利呢?

隨着陳文強主導的與德國工商企業,包括德華銀行的一系列合作,英國人嚴重懷疑這場運動背後有德國人的影子。而就在他們還不能確定,且沒有做好再進一步退讓的準備時,陳文強卻已經準備停當,趕到長沙。宣佈奉總督張之洞之命,接任湖南省粵漢鐵路總辦,即刻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議公司諸項事宜。

與此同時,媒體輿論也緊緊跟上。開始爲陳文強造勢。此時,人們才恍然大悟,之前對各鐵路公司的批評指責只是鋪墊,真正的目的是爲了陳文強方便接手。

股東大會尚未召開,陳文強已經接連出招,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首先是立刻廢除民怨矢集的“租股”、“房股”,已收的租股、房股由公司償還給百姓;其次是在報紙上公佈了新章程:將湖南粵漢鐵路公司以前所抽所招各股,改換爲新股票,仍照原定利息按時給付;路成之後,一律分給紅利;其有不願領換股票者,即將原股如數給退。

大清國的鐵路雖然號稱商辦,但因爲民間資本薄弱,比如川漢、粵漢等鐵路公司,還是依靠政府給予的特殊政策,如強行向農民徵收“租股”等,鐵路公司因此而成爲“二政府”。

即使在商業資本佔很大比重的浙江、江蘇鐵路公司,管理上股東權益旁落也是普遍現象。各鐵路公司管理混亂,財政被少部分高管把持,而商辦的性質又使其逃脫了官方監察機構的監管,民營鐵路公司成了這些高管們的小金庫。如果收歸國有,不僅斷了他們的財路,而且爲收購而準備的清產覈資,將會令他們之前的暗箱操作大白於天下。

顯然,陳文強是有備而來,而既得利益集團又豈能輕易屈服,一場爭鬥在所難免,鹿死誰手,誰又能提前知曉?

…………..

“陳文強,之前只聞其名,洋務似乎嫺熟,其他倒不瞭解。此番前來,看似準備充分啊!”原湖南粵漢鐵路公司總辦王先謙糾集了親信黨羽,緊急商議對策。

王先謙,對外號稱著名的儒學大師,任總辦之前擔任着江蘇學政的職務。但他久住省垣,廣通聲氣,凡同事者無不仰其鼻息,供其指使,一有拂意,則必設法排出之而後快。所以,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早已不是依賴他曾經當過江蘇學政掙來的那個官級,而是利用鐵路公司建立了一個實際上的第二政府。

以愛國爲號召,王先謙先是鼓動張之洞花費雙倍的高價從美國人手中贖回粵漢鐵路,又號召湖南人民踊躍購買股份、愛國救國。而他本人卻在高喊愛國口號的同時,死死捂住錢袋子,盯上了免費的“乾股”“有問以曾入股若干者。答曰,吾爲總辦當坐分紅利,何須入股”。

而由他主持的湖南公司,先是靠政府的公權力強制徵收租股、房股、米捐、鹽釐,又以公司爲利藪,以公司之款。爲行樂之資。而坐辦總理餘肇康與王先謙狼狽爲奸,以至湖南之鐵路公司開辦至今,修路“只動三鋤”。而籌集的路款,卻被他們納入私囊,“股東無賬可查,湘紳無敢過問”。

現在,陳文強悍然接手,可謂是砸了這些人的飯碗,使他們不能守着租股。永成無期地寄生下去。

“此人有總督大人支持,又挾巨資而來,顯是不易對付。”餘肇康指着報紙上的文字說道:“看看,本以爲能從其借外債修鐵路尋到把柄,但這外債借得,商借商還,不涉路權,利息又低。令人無從攻擊啊!”

老子就是借外債修鐵路了,陳文強不怕別人知道。還生怕別人不知究竟而生誤會。但誰能爭取到如此優惠的貸款,誰能不喪路權而舉外債,何況抵押的是陳文強的工廠企業,你還能說出什麼反對理由?

“最可慮者乃是他還有鐵路巡警總辦的頭銜,還帶來了數百巡警。”王先謙說到槍桿子,不禁縮了縮脖子。顯是心懼不已,“依我看,暫時先不要與其正面衝突,可以長遠打算。”

“但陳某人提出的條件萬難接受。”金董事忿忿地說道:“只償股金,經營已用之款如何處理?難道要我們自付嗎?”

這位金董事。是在官商兩界遊刃有餘的高手,也是鐵路公司一大蛀蟲。他“利用官威,以箝制股東,稍與辯論,輒架破壞商辦大題,反噬挾制,兇悍險詐,無所不至。盤據把持。股東查賬,又藉詞票舉,以圖抵制”。

而金董事所謂的已用之款,一部分是正常經營,但大部分卻是被這些蛀蟲揮霍、挪用、貪污掉的資金。金董事的意思很明顯,退讓可以,但要“保存現存之款,求還已用之款”,也就是要讓新公司來補上虧空。

陳文強雖然有吃點虧但能順利接手的打算,但在未盤清家底前,他卻不想貿然作出決定。況且,留着這個虧空的小尾巴,他還有另外的打算,便是藉機立威,震懾宵小。

如何在“公平”與“平均”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陳文強所要考慮的難點。而湖南則是鄂湘粵三省中難度最大的省份,也是三省中唯一收取租股的。一方面,湖南鐵路的資本金大多數來自強徵的租股;另一方面,鐵路沒修幾裡,卻在所謂的經營上虧損了很多。

湘省鐵路公司當然希望陳文強能將這個窟窿補上,而這對陳文強來說還在兩可之間。他的計劃,就是先解決湖南,然後是湖北和廣東兩省,他的智囊團已經定出了“湘路先了,鄂路次之,湘鄂釐定,不怕粵事不定”。

“保現存之款,求還已用之款。”王先謙沉吟着點了點頭,說道:“此亦不失全身而退之法。”

“若是他不答應呢?”餘肇康不無疑慮地問道。

“那便發動紳商百姓,與陳某人鬥上一鬥。”王先謙冷笑起來,“他到底是外來人,若是在湘省激起民變,總督大人也未必能保得住他。”

既得利益者們往往巧妙地將自己藏在了民意的石榴裙下,本是政府、紳商、民衆的三方博弈,經常被他們變成了政府與民衆的博弈,而他們則不僅是幕後操縱者,甚至還是裁判。在掌握了輿論權的既得利益者把持下,那些胼手胝足、真正承擔着改革成本的小民百姓,是沉默的一羣,也是總能輕易“被代表”的一羣。

“民變?”金董事嘿嘿一笑,陰險地說道:“沒錯,就是這一招兒。要是鬧騰得大了,說不定還能把鐵路公司再奪回來呢!”

“那就先串連串連,在董事會議上羣起發難,讓姓陳的焦頭爛額。”餘肇康一拍大腿,也興奮起來。

王先謙撫着頜上鬍鬚,笑着連連點頭,覺得強龍難壓地頭蛇,陳文強也未必能鬥得過他們。

………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陳文強的鋒芒直指湖南,便是想趁着湘省鐵路公司這些蛀蟲還沒興風作浪,一舉打掉其首腦人物,其他的小蝦米就好對付了。

準備不可謂不充分,他手中有總督張之洞的諭令,從上海調來了三百商團暫時充爲鐵路巡警,事先還進行了大量的秘密調查,更通過他的江湖身份,通過興義堂聯絡上了湖南省江湖幫會的一支齊天會。

黑白兩道的勢力都調動起來,陳文強不可謂不重視。爲了儘量避免愚民百姓被煽動蠱惑,他不僅贊助了湖南憲政同志會一大筆經費,爭取立憲派紳商的支持,還暗中通過復興會發布了會內通告,大意是:粵漢鐵路利國利民,各支部分會要號召本部會員予以支持配合,並積極宣講鐵路公司所出之政策措施,以安民心。

與鄉紳鬥爭,關鍵便是民間輿論的掌控權,使廢除租股等惠民政策能爲底層百姓所知。雖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陳文強自認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

王先謙等人在密謀商議,陳文強也沒閒着,甫至長沙,便連續約見了各方人物。

湖南粵漢鐵路公司雖然由王先謙等人把持,但內部卻是山頭林立,圍繞對王先謙的效忠與否分爲“擁王”、“倒王”兩大派系,還有不少小的派系。陳文強不想大清洗,便採取分化瓦解之策,拉攏一批,打壓一批,使自己不致陷於孤立之境。

正如王先謙所說,陳文強也意識到自己是外來戶,要鬥倒地頭蛇,就必須得到一部分湖南商紳的支持,支持的力量有沒有呢?如果說是以前,陳文強還沒有把握,但立憲運動的興起,他在立憲運動中的鼓與呼,卻使各省都有了他的同志,他的朋友。

……

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79章 朋友?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72章 南洋,軍火第90章 廣州第61章 任務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46章 味素問世第62章 甬商關注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79章 朋友?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4章 過苛,面具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26章 只要一個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20章 搭救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31章 信任?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02章 無題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39章 搶土第38章 立威,鴉*片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8章 商機,愁怨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4章 衝突起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86章 黑吃黑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47章 利劍閃電第12章 夜市第69章 工會設想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81章 秘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