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瓜分權利

既然已經確定廣王登基,黃道吉日也已經選好,王競堯沒有一點遲疑,將泉州軍民全部調動起來,儘可能辦個隆重的登基大典,這對於鼓舞軍心民氣是必不可少的。

兩日後,廣王趙昺即位爲帝,號宋淳宗,改元祥興,立淑妃楊氏爲太后,垂簾聽政,封益王趙昰爲成王。

楊鎮和楊亮節果然得到了重用,楊鎮被封爲了手掌全權的樞密使,楊亮節則被封爲了掌握重權的中書侍郎。

王競堯因爲救駕、擁立等大功,被破格晉爲相當於子爵一職的開國子,提爲福建節度使,執掌福建各路兵馬。他操練的新軍也被正式任名爲“天衛軍”,由王競堯出任都指揮使,與捧日、天武、龍衛、神衛四軍併爲上軍。

這一人事任命讓王競堯的部下憤憤不平,在他們看來,王競堯理應出任樞密使,但結果是隻在福建節度留後上進了一步,成爲節度使,又給了開國子這麼個人死爵消的虛銜。而楊家兄弟無尺寸之功,卻掌管了全國的文武大事。

對此,王競堯倒很看得開,他笑着對部下打了個比喻:“獵人進山打獵,你們說他們是打跑在最前面的老虎,還是打躲在暗處的兇狼?很快,那些名流、亡臣都要進入泉州,就讓他們在朝堂上鬥個你死我活,至於我們,安心發展好新軍,不對,應該叫天衛軍了。並且把福建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一個空殼子的朝廷,對我們能有什麼威脅呢?朝廷這麼安排,反而能讓我們置身於風雨之外。韃子知道泉州又立了一個朝廷,不會善罷甘休的,到時的大戰,除了我們,難道還能指望其他人嗎?”

事情的發展和王競堯的判斷是一樣的。在宋淳宗登基後沒有幾天,先是抗元名將,千古忠臣陸秀夫輾轉到達泉州,被任命爲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接着,有名的逃跑丞相陳宜中帶着他逃跑時帶出的船隊來到泉州,立刻,這位“德高望重”的陳宜中,再次被任爲左丞相,調度朝廷一切事宜。其後,名將張世傑率領的一支水軍也揚帆趕到,這個宋朝赫赫威名的大將,才一到來就被封爲少傅、樞密副使這一重職。

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這些人,都是極力主張立益王趙昰爲帝的,但當他們到了泉州,才發現事情的發展完全脫離了他們的設想,他們並不看好的趙昺成了新的皇帝。無可奈何之下,他們也只能接受了這個現實。

最讓他們不滿的是,昔日默默無名的楊家兄弟,居然把持了樞密使和中書侍郎這兩個重要職位,雖然憤怒,但此時韃子大患未消,他們也只能暫時將不滿壓制在了心中。

陸秀夫和張世傑對朝廷還是盡心盡力的,他們收攏從各個戰場敗退下來的宋軍,大力招募民兵。宋朝軍隊本來就極其龐大臃腫,那些個吃慣了皇糧的官兵,聽說朝廷又立,紛紛擁向泉州,很快,朝廷手中可用之兵又達到了二十萬之巨。

但民兵的招募工作卻很不理想。福建、廣東等地的地方官都對新朝廷保持觀望態度,對朝廷政令陽奉陰違,徵募到了兵源名冊也不上報朝廷,全部留在了自己的地盤。

朝廷都城所在地泉州一帶情況也非常不好。泉州知府李天正,興化知州許桐採取了極不配合的態度,真正做到了“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陳宜中身爲丞相,自然大怒,親自跑到泉州知府大聲斥責李天正,李天正雙手一攤,滿腹委屈地說道:“相爺,泉州纔多少人?朝廷光在泉州就要求徵兵十五萬,泉州總共纔多少人口,難道把那些老弱婦孺也算上?李天正不是不知道效忠朝廷,可萬一強行徵兵,激怒了泉州百姓,這禍李天正實在擔當不起。”

強壓住怒氣,陳宜中問道:“那麼我要求泉州上繳的錢糧呢?泉州歷來富裕之地,難道你身爲堂堂知府,連這也辦不到嗎?”

“相爺,泉州過去是富裕不假。”李天正苦笑着說道:“但被那大食商人呂中和盤剝去了多少銀子您是沒有親眼看到。本來節度使王大人費盡心思張羅到了點銀子,可,可,哎…”

看到李天正的樣子,陳宜中倒遲疑起來,追問道:“有什麼爲難之處儘管說,都有本相爲你做主,你大可不必張皇。”

李天正咬了咬牙,悄聲說道:“自打二位殿下來到泉州,各地官員蜂擁而至,這吃的、穿的,哪樣不是泉州來的?陛下登基,泉州又出了大大一筆銀子,府庫日見空虛。前幾日,那對兄弟又從我這拿走了最後的二十萬兩,說要爲陛下和太后修行宮。相爺,不瞞您說,我現在這泉州知府真的不想做的,我上哪再去找錢啊!”

聽到李天正如此訴苦,陳宜中將信將疑楊家兄弟爲皇上和太后修行宮的事他是知道的,可也不至於泉州府就窮到了這副樣子吧?

李天正見陳宜中不太相信,也不多話,帶着這位丞相來到了天衛軍訓練出操的地方。

眼前的景象讓陳宜中大吃一驚,大冷的天,這些士兵都只穿着單衣,只在胸口等要害處帶着軟甲。雖然泉州是有名的“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冬季並不如何寒冷,但穿着單薄成這樣也實在有些過分了。

“相爺,穿多穿少我也就不說了。光說那些來泉州的軍隊,好歹還有副盔甲可以上陣殺敵,可天衛軍的官兵,連盔甲都湊不齊。”李天正唉聲嘆氣說道:“王大人已經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再配不齊戰甲等物,我這顆腦袋恐怕就得搬搬家了。”

陳宜中大是同情,怨恨之心飛到九霄雲外,他拍着李天正的肩膀說道:“李府辛苦了,王大人處自有本相爲你去說情,哎,想不到泉州貧弱如此,當真是謠言害人啊。”

李天正一邊唯唯諾諾,一邊心裡直想發笑,這福建新軍打從成立開始,爲上上陣殺敵輕便,按着王競堯的意思,那些沉重累贅的盔甲早就已經廢棄不用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徵日大元帥第一百七十七章 交鋒第二百九十一章 揭發第二章 殺賊!第三百十四章 嫵媚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種子第三百十三章 對高麗的安排第一百二十六章 赴任地方第二十章 錢的價值第一百七十五章 寂寞孤獨的太后第三百九十八章 教皇使者第一百六十二章 規矩第一百三十一章 流求之王第二百九十四章 巴勒班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殺,必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鐵殘陽的士兵第八十二章 平叛泉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鐵殘陽的擔憂第一百五十二章 殺妻殺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決鬥第四百九十二章 從林蔭茨到堪撒培第一百五十二章 殺妻殺子第三十七章 生死若等閒第三百五十八章 換個國王第四十章 人間慘劇第一百十三章 秘密第三百零一章 一字通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血洗管川郡第二百七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三百五十八章 換個國王第二百六十二章 死囚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故第一百零七章 青芝山殲滅戰 (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膽的莊劍第七十二章 男兒當殺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將士皆免跪第四百四十章 倭女第六十九章 發財大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第四百二十四章 滅亡第二十九章 佛亦有情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軍歸來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宴風雲 (下)第二百八十章 光復金華第四百二十七章 光榮之戰第一百十九章 法術第二百三十一章 將軍的決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驚天下的大事 (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將軍們的計劃第五十五章 陳墅血戰 (四)第七十三章 議取泉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土人首領第一百六十六章 南征大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勝局第三百零八章 家事難決第三百十三章 對高麗的安排第四百四十四章 裹脅天皇第二百一十章 王后有喜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 (上)第三十八章 池家村第三百二十五章 龍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才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交鋒六.萬歲,領袖!第二百九十四章 巴勒班王第一百零一章 援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又見劉謹坤第三百四十四章 轉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山野第二百零二章 計中計第二百五十章 刺殺(上)二 向着印度進軍第四百十九章 解圍第四百二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二十二章 人才引進第二百九十三章 密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王后第二百九十一章 揭發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帝國時代第二百九十四章 巴勒班王第三百十六章 尹睫淑第三百五十四章 鉤心鬥角第七十九章 各逞心機第三百十六章 尹睫淑第四百五十二章 決鬥第七十五章 初進泉州第四百十七章 武邑決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王宮裡的刺殺第二百六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三百七十三章 變故第五十七章 陳墅血戰 (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流求之王第二百五十三章 黃家村的刺殺第四百七十五章 倭府五 黨衛軍,出擊!第十四章 丹陽人司徒平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打就打新書開始上傳第四百十一章 狼!狼!第三十三章 突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