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

當天稍晚些時候,常浩南便跟着那架運輸發動機的伊爾76運輸機飛到了涪城。

常浩南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裡了。

他坐在運輸着發動機的卡車副駕駛位置上,看着眼前的624所大門,不由得回憶起一年多以前自己第一次來到這裡時的情況。

之前給渦噴14做測試的時候,他就是在這裡完善了國軍標有關航空發動機進氣口總壓畸變評定的操作流程。

一開始,他的想法其實只是要讓渦噴14這個具體型號的測試流程有法可循而已。

只不過,在後來的諸多機緣巧合之下,那份操作手冊性質的文件最終成爲了全新國家標準的基礎和範本。

隨之而來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更是直接改變了整個華夏的航空工業發展路徑……

應該說,到現在爲止的將近兩年功夫,他已經取得了遠遠超過剛剛重生那時所預想的成果。

當然,比較容易短平快出成績的項目基本也已經被他搞得差不多了。

但他上次來624所的時候,這裡理論上的所長兼書記還是劉振響,當時接觸過的幾位領導裡面應該沒有眼前這位纔對……

卡車剎車時的聲音和慣性把常浩南從思緒中帶了出來。

“常總,又見面了。”

爲首一人穿着一身深藍色的毛呢中山裝,還帶着一頂皮帽子。

好在對方很快進行了自我介紹:

“李榮在,從去年年末剛從盛京調過來,接任劉振響院士的職位。”

他從副駕駛位置上下車,早已等在這裡的幾個624所領導紛紛迎上前來。

姜甫和,624所的總設計師,之前在渦扇10設計評審會上,二人有過一些交集。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在SB101試車臺完工之後,劉振響仍然在624所擔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院長。

並且通過不知道如何軟磨硬泡的方式,從杜義山那謀得了一個常浩南“聯合培養導師”的名頭。

不過這一世或許是受到常浩南的影響,他已經把組織關係調回了京航大學擔任教授。

打過招呼並簡單寒暄一番之後,李榮在便親自指揮工作人員,準備卸車。

剩下的,就都是渦扇10這樣的硬骨頭。

“之前搞渦噴14的時候,我負責燃滑油輸送部分的研發工作,開項目研討會的時候跟您見過幾次……”

現在常浩南發論文,通訊作者都是寫的自己……

至於跟在李榮在後面的那位,常浩南倒是熟悉得多。

總之,劉院士顯然是準備在教育界繼續發光發熱,而這位新任的李院長,則是被蝴蝶效應影響到的無數人之一。

不過這事肯定不能表現出來,所以常浩南還是熱情地跟對方握了握手。

當然,也就是個名頭。

而姜甫和則不知道從哪掏出一本裝訂成冊的紙質材料,交給常浩南。

這樣的裝扮讓常浩南有些陌生,但聽對方打招呼這意思,明顯是之前跟他見過。

雖然常浩南自己的年紀也才二十出頭,但此時此刻,突然有了種“桃李滿天下”的玄妙感覺。

“常總,這是我們初步確定下來的測試內容,根據最新版本國家軍用標準修改出來的,您看一下。”

後者給航空發動機測試標準打了個樣,但畢竟只是完成了有關壓氣機進氣畸變的部分,論工作量連發動機測試流程的10%都不到。

其他部分的完善和修訂則是由劉振響牽頭,就近在624所完成的。

所以哪怕是常浩南本人,也對如今經過版本更新之後的測試環節不是很清楚。

對於9A-02這樣的大改版本來說,需要測試的內容雖然比之前渦噴14那樣的全新發動機少,但也不可能是幾天功夫能完成的。 光是必要進行的測試項目清單,常浩南就看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這下子,估計又要在涪城過年咯……”

常浩南掏出一支圓珠筆,在測試項目書的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有些無奈地說道。

姜甫和把資料接到手中收好,聽到這樣的感慨,有些好奇地擡起頭:

“常總以前在涪城過過年?”

常浩南上輩子確實沒少在涪城過年,只不過都是在九院那邊。

當然,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說出來的。

“涪城倒是沒有,但因爲工作在外面過年的時候不少。”

好在對方只是隨口一問,並未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纏。

……

就在二人一邊閒聊一邊處理必要文件的同時,9A-02原型機也被從平板拖車上卸下來,通過軌道緩緩向高空臺測試車間內部運送過去。

常浩南快步跟上。

沒走幾步路,眼尖的他就發現在旁邊的另外一條軌道上,正有一臺體積小得多的發動機正在從裡面運出來。

“這邊現在還有其它測試任務?”

常浩南盯着那臺體積大概只有渦噴9A四分之一的小發動機看了一會,卻並未辨認出具體的型號。

98年這會,華夏的航空發動機型號就那麼數的出來的幾種,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被他直接或者間接地插手過。

突然冒出來一種他沒什麼印象的屬實有些讓人驚訝。

“哦,這是我們本地蓉發廠搞出來的改進型號,渦噴6D。”

“這不是殲6的發動機麼,現在還在改?”

常浩南整個人都驚了。

渦噴6是1966年就定型的超級老前輩,他一時間認不出來倒也正常。

但這都1998年了,竟然還能看見爺爺輩發動機的改進型號?

“殲6當然早就停產了,但這不是還有強5在用麼……”

落後半個身位的姜甫和解釋道:

“本來,洪都那邊從96年末開始搞強5D,現在已經基本定型了。”

“但是因爲鎬京那邊的殲轟7A改進型進度遠超預期,而且很快就可以100%國產,所以這個型號,連帶着增推延壽之後的渦噴6D發動機,也就沒了定位,轉入技術儲備了……”

“強5D……”

說實話,自從重生開始,常浩南就從來沒想起過還有這個型號。

被姜甫和這麼一說,他才記起來,強5D作爲強5的最後一個量產型號,原本竟然是1998年才投產、2012年才停產的……

當然,在如今的時間線上,它應該是沒機會再進入量產了。

只是可憐洪都集團,本來就只有K8和強5兩個主打產品(初教6這功夫停產了,現實中2015年復產),現在又被時代的洪流無情淘汰了其中一個……

話雖如此,這種在殲6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型號,基本屬於特定時期面對特定情況的特定解法。

在如今已經馬上進入21世紀的大背景下,哪怕是常浩南,也不可能在這種老爺機上面玩出什麼花樣來……

涪城的夕陽中,兩臺發動機一進一出,在相鄰的運輸軌道上交錯而過。

就如同華夏航空工業的兩個時代。

第63章 比他們更強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837章 豪華的審稿陣容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511章 準備極限挖潛的渦扇9A第73章 特別優待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601章 NSK集團,東窗事發第561章 打撈戰利品第838章 我改變了學術規則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541章 甚至無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經是時代第56章 前往盛京!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465章 友誼計劃!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第32章 出結果了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27章 你就是姚夢娜的學長?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862章 神舟飛船的一個名額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612章 兩個掛壁的思維碰撞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641章 “等渦扇10定型之後”第96章 你憑什麼去研究?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397.第397章 我,總設計師!(雙倍衝刺了兄260.第260章 殲轟7MLU?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790章 殲11B第130章 航展準備(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706章 這臺階不就有了麼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51章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760章 常氏引理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43章 新改型第463章 要不要安70?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286.第286章 神盾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190章 波斯雄貓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來跳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561章 打撈戰利品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862章 神舟飛船的一個名額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19章 我選擇留下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198章 女王的艦隊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