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新改型

611所那邊的動作相當迅速,兩天之後,常浩南就見到了乘飛機匆匆趕到京城的盧育英。

昨天組會開完之後,他特地打開系統看了一眼,發現科研點數變成了36點。

顯然,儘管他講的都是之前已經做過的東西,但下面的聽衆畢竟不再是4個教授而是大半個學院,其中不乏頗具影響力的教授,因此還是獲得了10個科研點數。

而如今正坐在他面前的盧育英,雖然只有一個人,不過在影響力這塊並不會比昨天那上百號人加起來小。

實際上,昨天上午常浩南剛剛接到這位打來的電話時,甚至有那麼一瞬間覺得怕不是個騙子。

畢竟他那篇論文還沒發表呢。

哪怕後來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多少覺得有些發懵。

盧育英這個名字到了外面可能不太出名,但在航空系統,尤其是這個年代的航空系統內部堪稱如雷貫耳。

由於殲7C/D這一型號並不算成功,加上宋聞聰已經擔任十號工程的總設計師,因此他目前就是在殲7這個系列飛機型號上最有話語權的人。

雖然發論文的目的就是爲了讓航空工業內部的人看到,但常浩南確實沒想過第一個聯繫自己的人就有如此分量。

“盧總師,您好。”

“小常同志,很高興見到你。”

見面之後,二人握了握手,然後便坐到了學院給專門安排的一處小會議室中。

盧育英在航空系統裡的地位雖高,但他的身份畢竟敏感,行程也不好大肆宣揚,因此京航方面知道這件事的人就只有杜義山和唐林天。

後者也是實在沒想到,才過了十來個小時,自己就在這樣一種場合下再次見到了這個學生。

實際上原本就連唐林天也是不需要知道的,但杜義山昨天晚上突然說要趕去盛京開會,就把接待的事情交給了他。

由於昨天在電話裡面已經溝通過一次,所以常浩南也算是有備而來。在坐定之後,就從書包裡掏出了幾張裝着工程文件的軟盤,還有那份最早交上去的完整版計算說明。

旁邊的一個助理見狀打開筆記本電腦,把第一張軟盤插了進去,而盧育英則戴上眼鏡開始翻閱那份紙質文檔。

“小常同志,我有點好奇啊,你既然在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裡有意隱去了一部分內容,那爲什麼現在又這麼痛快地就拿出來了?”

盧育英微微擡起頭,看着坐在對面的常浩南問道。

“毫不自誇地說,我在這些工程文件裡面體現出的設計方法,在全世界範圍內應該都算是比較領先的,所以至少在短時間內,不能隨隨便便就讓外國人給學過去。”

這已經不是常浩南第一次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了,因此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現在既然是盧總師您親自來問,那我自當毫無保留,畢竟這些研究,本來就是爲了能讓咱們華夏造出更好的飛機來。”

聽到這句話之後,盧育英原本微眯的眼睛猛地睜大了些許。

也不怪他感到震驚。

常浩南的這種想法,擱在20年前或者20年後都很正常,但在90年代中期這會,確實是相當稀罕。

沉默許久之後,盧育英點了點頭:“能有這種覺悟,不愧是小常同志啊!”

這句有些沒頭沒尾的話反倒讓常浩南有些懵逼,怎麼對方突然表現出一副之前就認識自己的樣子?

實際上,

由於常浩南本來就知道盧育英的大名,因此二人在昨天通電話的時候,自我介紹都相當簡短。

再加上作爲導師的杜義山今天又沒露面,所以就好像昨天的唐林天一樣,盧育英到現在也不知道常浩南的真實身份是個學生,他還一直以爲對方是京航從國外挖回來的青年教師。

而在這種別人都搶破腦袋要出國的年頭選擇主動歸國,表現出如此高的覺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這纔有了剛纔那句略顯奇怪的感嘆。

……

盧育英畢竟對殲7飛機非常熟悉,並且在此之前就已經對下頜式進氣道設計進行了一些研究,因此只花了大概四十分鐘就看完了常浩南提供的這些技術文檔。

“小常同志,你這個設計的完成度……確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

“盧總師謬讚了,雖然我對自己的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設計方式非常自信,但真要說到飛機的總體設計,還只能算是開了個頭,很多細節都需要風洞數據進行完善和優化,這樣……”

常浩南的話還沒說完,盧育英就擺了擺手:

“這些不用你說我也能看出來,但你一個人在缺乏相關硬件的情況下,能給出這樣一個初步設計方案就已經非常驚人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自己都是不會相信的。”

“至於後面的工作,我們航空工業系統的人也不是吃乾飯的,難道還要事事都等着讓人喂到嘴裡?”

聽到這句話,常浩南也笑了出來。

的確,上一世在沒有他這個外掛幫忙的情況下,航空工業的同志們還不是在15年之後的2011年就把殲20給造了出來?

自己剛纔確實有些低估他們的行動力了。

“那麼,不知道您對於這個設計方案的想法是……”

常浩南又試探着問道。

雖然一開始作爲敲門磚的目的已經超額達成了,但他也絕不會介意搞個一魚兩吃,從而獲得更多的科研點數和經驗值。

前一世由於相關經驗不足,因此那個殲7FS項目從一開始其實就帶有濃重的試驗意味。

型號名稱FS中的S就是代表“試驗”的意思。

但現在,有了自己提供的更完善的設計方法,不知道是不是有機會把殲7FS變成殲7F?

“不瞞你說,我確實還有幾個關於雷達罩,也就是圓錐前體的設計想要諮詢一下小常同志你的看法……”

實際上,在之前第一次看到那篇論文的時候,盧育英的心中就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方案。

而在看到常浩南提供的工程文件之後,他更是欣喜若狂地發現,這個設計的實際性能潛力竟然比寫在論文上的更大!

於是他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也就是進一步增大雷達罩直徑到600mm,以安裝正在開發中的新型號脈衝多普勒(PD)雷達。

至於因此而增加的重量,則可以通過把雷達罩壁結構由實心半波壁更改爲更輕的C型夾層來彌補。

但考慮到在這個設計中,雷達罩本身還是進氣結構的一部分,要負責對來流進行一級壓縮。

所以這個看似不大的改動,卻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纔想要諮詢一下常浩南的看法。

顯然,對於這個型號,盧育英是認真的。

第57章 思路轉變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439章 安70的命運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93章 塞翁失馬第898章 常教授又發論文了?第816章 市場競爭的教育第966章 讓美國人睡不好覺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242.第242章 在關鍵技術上要有底線思維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870章 新的發動機測試平臺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847章 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948章 國產轟炸機怎麼搞?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817章 資源二號,高光譜遙感衛星第642章 渦扇10,裝機!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645章 性能太好有時候也是一種苦惱第58章 項目進展第991章 QC300,四月立項!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428章 逐漸成型的航空產業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921章 大變局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1039章 甚至還不止菲爾茲獎?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463章 要不要安70?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766章 觀禮臺上第937章 酒壯慫人膽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668章 萬家燈火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第680章 準備搞事,來自東方的支援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667章 常浩南的進部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954章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新知識產生的速度第1011章 來自常總的新要求315.第315章 又見殲10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1000章 火炬集團,永遠的神(日萬,求一波月票)第552章 殺人,還要誅心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676章 預警機也可以高低搭配第1022章 西羅公司的作用這不就凸顯出來了麼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97章 柳暗花明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麼?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479章 華夏企業“走出去”第205章 獵殺狐蝠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