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

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

關於巴航工的討論畢竟只能算節外生枝,因此沒過多久,三人之間的話題就又回到了滬飛的那條大飛機生產線上面。

“無論如何,滬飛的總裝線和生產線都要儘量維持下去,這是上面定下來的主基調。”

丁高恆的這句話讓旁邊的杜義山長舒了一口氣。

在後者看來,如果高層方面都希望保下滬飛的大飛機生產能力,那至少在這方面應該沒什麼值得擔心的了,最多就是頂着虧損繼續生產,或者轉產一些不那麼先進的型號練手而已。

當年最困難的時候,航空工業的各個製造廠基本也都是這麼熬過來的。

但對於知道後續劇情的常浩南來說卻不然。

他可太知道某些人在陽奉陰違方面的能耐了。

華夏的民航市場,是幾千架幹線飛機的規模。

並且爲了保證安全,華夏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客運航線幾乎不會運營機齡太長的舊飛機。

所以這還是個每隔8-10年就會強制刷新一次的市場。

而對外採購飛機,無論是波音還是空客,後面都隱藏着巨大的利益鏈條。

別的不說,這兩家公司每年砸進來的公關費用就有十位數的規模。

一旦華夏能夠自己製造客機,尤其是主力幹線客機。

即便客機設計還是國外的,即便這個型號不是那麼先進,華夏的民航市場也肯定會首先使用由自己生產的飛機。

就像過去幾年中採購的那些MD82,以及原計劃在未來採購的MD90一樣。

這樣一來,留給其它公司“自由競爭”的空間就會變小。

同時也意味着,留給那些買辦們的“利潤空間”會隨之變小。

而這是那些人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在破壞自主航空工業發展這件事情上面,內部的敵人甚至比外部的敵人要更加積極。

他們絕不可能因爲上面定下來的基調就選擇罷手。

果然,丁高恆緊接着說道:

“民航總局那邊的意思是,如果MD90項目因爲波音對麥道的收購而失去前景,那麼可以考慮前兩年空客方面一直在向我們推薦的AE100客機方案……”

聽到這裡的常浩南在內心冷笑一聲。

跟原來時間線上的操作如出一轍。

這個AE100項目此時連八字都還沒一撇,空客之所以找上滬飛也是因爲不確定這種支線飛機大小的幹線飛機到底有沒有市場前景,因此想拉個合作方分攤風險而已。

一旦項目有所起色必定會想辦法踢掉後者。

華夏和歐洲在波音麥道兼併案中存在共同利益不假。

但在發展自主航空工業這件事情上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前世發生的事情也證明這個思路並不成功,拋棄滬飛之後空客拿出的A318客機最後只賣出去了80來架就草草停產,買了這個型號的航空公司也很快就選擇將其退役。 實際上,百座級的客機對於華夏這個客流密度來說就是純純小丑,根本不可能撐起主要國內航線的需求。

而且AE100的起飛重量才60噸,對於滬飛的產線而言也是大材小用。

總之,選擇找AE100來繼承MD90項目完全可以說是最差解,甚至還不如硬着頭皮繼續造虧本的MD90。

除了故意破壞華夏的航空工業之外,根本想不出還有什麼其它理由。

丁高恆剛纔的話還在繼續:

“正如小常同志剛纔說的,選擇跟空客公司合作,我們沒有主動權,對方目前的上升勢頭很猛,沒必要把一架飛機的生產完全放在我們國家進行。”

“但我目前能調動的,就只有科工委系統相關的力量,在資源方面完全沒辦法跟民航那邊相比啊。”

顯然,丁高恆需要更加充分的理由向上面證明爲什麼AE100這條路走不通。

而這對於他來說其實是一道超綱題。

因爲在民用航空工業領域,尤其是跟具體技術無關的發展路線這方面,本來是沒有國防科工委什麼事情的。

完全是因爲常浩南幾個月前搞出來的那次航空工業標準風波,才讓丁高恆和科工委有了全方位入局的機會。

他本人又是搞航天和導彈出身,這兩個領域連買的機會都沒有,顯然沒有買辦的生存空間,自然也沒經歷過這種場面。

需要一個立場可靠並且專業知識過硬的外援也就不奇怪了。

恐怕這纔是找常浩南和杜義山過來的主要目的。

剛纔那段如何應對波音麥道兼併案的討論,應該只能算附加題。

只不過常浩南把附加題給答出花來了而已。

而現在,他要開始完成必答題了。

“今年香洲航展的時候,我見過這個AE100方案。也諮詢了一些空客的技術人員。”

常浩南肯定不能在丁高恆的辦公室裡直接大罵買辦誤國,那樣攻擊性太過明顯,萬一被路過的外人聽到,還可能會給這位科工委主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他也不可能空口無憑地直接預言AE100的命運,所以只好從剛剛參加過的航展入手:

“首先,空客方面只拿出了一個模型,這個型號甚至還沒進入總體設計階段,從我的專業角度出發判斷,就算工程師的效率再高,也需要2-3年時間才能完成從設計到量產的全部過程,所以哪怕單論項目進度,也不可能跟隨時都有可能終止的MD90項目做到銜接。”

“其次,根據對方在航展上給出的數據,AE100只有100-110個座位,是A320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對於機場資源的佔用卻和後者是同一個級別的,運營成本方面也沒什麼優勢,或許對於客流量較少的某些歐洲航線來說還有需求,但在我們這裡必定不會成爲主流。”

“最後,就又是剛剛說過的問題了,空客顯然不可能按照我國的航空工業標準去打造一架新飛機,這就意味着如果滬飛選擇了AE100項目,就又要去接納一套全新的製造和總裝標準,長遠來看對於我國的航空工業發展未必有利。”

一連幾句話聽得丁高恆連連點頭,顯然對於這一套答案相當滿意。

但常浩南卻知道這仍然不夠。

在討論這種實際問題的時候,你不能只提出困難,卻不給出解決辦法。

所以科工委方面還需要拿出一個可行性更高的方案。

(本章完)

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651章 巴爾幹火藥桶又要炸了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872章 未雨綢繆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419章 困頓之中的二毛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655章 準備跨國挖人!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699章 亂套了,全亂套了(算昨天的)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第487章 欲擒故縱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第62章 我要上天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879章 錯誤的方向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786章 你這不是撞槍口上了麼?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523章 青出於藍317.第317章 巧合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202章 回家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317.第317章 巧合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462章 高性能氣膜冷卻,突破渦輪前溫度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153章 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317.第317章 巧合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407.第407章 我超,鴨翼!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第428章 逐漸成型的航空產業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75章 這次真直博了(爲盟主flankerr加更3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364.第364章 超越時代的仿真建模工具!第576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452章 進口替代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第202章 回家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840章 百萬美元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導彈,何必只是導彈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