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精彩絕倫!

第492章 精彩絕倫!

上午十點半。

時間一到,還沒等陳舟說話,整個報告廳已經瞬間安靜了下來。

原本因爲小聲討論,還有些嘈雜紛亂的會場,也在這一瞬間,集體消音。

這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倒是令陳舟頗爲驚訝的。

但也從側面說明,大家的注意力,其實都在陳舟身上。

PPT打開,投影機在白色的幕布上,緩緩投出這次報告會的兩個主題。

【關於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理論研究及色禁閉的來源與機制】

沒錯,陳舟的報告會,所選用的主題正是他自己投稿的那篇論文。

要不是已經跟弗裡德曼確認過,要把這篇論文作爲自己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話。

只能歸到陳舟的物理學天賦上去。

威爾茨克看了看投影布上那個陌生的數學模型,又看了看手邊打印稿上,他所驗證的內容,語氣之中滿是不可思議。

陳舟收回視線,繼續着自己的報告會。

爲什麼說這是一個新的數學模型?

是因爲,這是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數學模型!

到現在,已有不少人猜出了陳舟的意圖。

到這,陳舟已經完成了報告會的一大半內容。

但是到了這裡,所有人忽然都屏息以待。

陳舟還沒來得及看清是誰,就聽見掌聲由點及線再到面。

臺下衆人也由動轉靜,認真的聽着陳舟的講述。

哪怕是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哪怕是陳舟話語中一個稍微加重的音節,都被他們牢牢捕捉。

終於,“色禁閉”問題的解決,來到了最後一張幻燈片。

威爾茨克看了眼自己手邊的打印稿,以及那上面所做的標註,用只有他們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向坐在旁邊的格羅斯問道。

科研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時間的事。

這是歷史不斷向前的結果。

只要這個數學模型能夠邏輯自洽,能夠解釋得清問題,那又有何不可呢?

很快,臺上的陳舟,給出了答案。

對於其中的核心問題,其實還有着不少的疑惑。

只見投影布上,剛切換的幻燈片上,出現了一個新的數學模型。

物理學的繁榮發展,是不可能只靠他一個人的。

他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在座的年輕物理學家們,甚至於有意於科學研究的人們明白。

因爲,這裡將是整個“色禁閉”問題的核心解決思路!

“原子核內,粒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力,是原子核內起維繫作用的力,它將質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縛在一起,並將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束縛在一起。”

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於投影布上的算式,所有人都在認真地聽着陳舟的講述。

此言一出,臺下頓時一陣騷動。

“格羅斯,你能夠理解他這種方法嗎?”

許多人拿出了比剛纔更爲認真的“態度”,越加仔細的聽着陳舟的講述。

這些物理學界已經功成名就的大佬們,齊齊站了起來,帶頭爲陳舟鼓掌。

威爾茨克:“……”

這是對他這一研究成果的認可。

但是,這麼短的時間,他們只能邊準備行程,邊研究陳舟的論文。

“這個C-C模型,是我專爲解決‘色禁閉’問題,所發明出來的……”

弗裡德曼也注意到了陳舟看過來的視線。

當然,他也不會將這些想法,全部寄託於他人。

但是來到會場之後,他才發現,那些只在新聞中見過,尚未謀面的物理學大佬們,居然來了大半。

威爾茨克沒有說話。

顯然,弗裡德曼沒想到陳舟會以這樣的方式,作爲報告會的開場。

陳舟面帶微笑,坦然接受了這些掌聲。

“色禁閉”問題,是他在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理論研究中,所遇到的最爲棘手,也最爲困難的問題。

“但這次,卻不同……”

臺上,報告會仍在繼續進行。

除了這三位大佬外,還有提出了質子和中子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默裡·蓋爾曼教授,發展了原子核內部結構的非球形理論的本·羅伊·莫特森教授,以及被譽爲“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父”的謝爾登·格拉肖,等等等等。

“將部分子模型和夸克模型結合起來描述,就可以得出,強子是夸克通過色相互作用結合成的複合粒子,強子內的部分子可以由三類粒子組成。這三類粒子也就是價夸克、海夸克和膠子。”

這三位大佬是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存在。

而每個人,都是歷史中的一粟。

但卻彷彿有着不容置疑一般的魔力。

投影布上的PPT隨着陳舟的操作,在以一種均勻的速度放映着。

就在聲音落下的一瞬間。

“凡帶有色荷的粒子,能放出和吸收粒子,從而實現強相互作用。吸收和放出膠子,可使夸克改變顏色。而原子核內的核力,是核子內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力的剩餘效應。”

“膠球一直都是量子色動力學所預言存在的粒子,但是我們一直無法從實驗中找到它……”

就算已經有了這些猜測,如威爾茨克、格羅斯這些物理學大佬們,依然一臉驚歎的看着臺上的陳舟。

這可是千禧難題的契機啊!

這可是一百萬美金的契機啊!

這場報告會,也來到了結束的時刻。

這也是他們前來參加這次物理學家大會的主要原因。

所有人也都有着威爾茨克和格羅斯同樣的疑惑,這一數學模型,從何而來?

“1973年,格羅斯教授、波利茨教授和威爾茨克教授,通過一個完善的數學模型說明了,夸克之間越接近,強作用力越弱。”

甚至連眨眼都顯得極爲剋制。

頓了頓,陳舟看了一眼臺下的衆人,輕聲笑道:“如果對千禧難題之一的規範場論感興趣的話,可以從C-C模型入手。”

“這樣,在低能下看到的質子和在高能下看到的質子,就統一了起來。”

聽到陳舟的話,臺下衆人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弗裡德曼、格羅斯、波利茨、威爾茨克、默裡·蓋爾曼、本·羅伊·莫特森、謝爾登·格拉肖、威騰,等等等等……

威爾茨克愣了一下,猛地擡頭。

伸手製止了一下臺下的騷動,陳舟繼續說道:“C-C模型的引入,將爲‘色禁閉’從理論上,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它的來源也脫胎於量子色動力學和規範場論……”

報告廳內,充斥着熱烈的掌聲。

威爾茨克疑惑道:“怎麼?”

纔會有了那麼多驚人的發現,才能讓人們越來越認清物質的本質。

格羅斯扭頭看了這位老友一眼。

終於,陳舟將幻燈片翻到了最後一頁。

即使他們對於陳舟的研究方式,早已有所耳聞。

“我們一直沒有在實驗中,發現自由夸克和膠子的存在。因爲夸克和膠子,都有‘色’量子數,一種猜測是帶有顏色的夸克和膠子,就像被囚禁在整體無色的‘牢籠’裡面。”

“在以往,QCD禁閉問題是無法通過低能QCD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但是,QCD禁閉問題和低能QCD不可計算難題,是有着極大聯繫的,由此入手……”

陳舟緩緩開口,正式開啓自己的1小時報告會。

這些大佬的出現,也讓陳舟臨時改變了報告會開場的方式。

陳舟很自然的看向三人,衝三人微微點頭致意。

“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漸進自由’。反之,夸克之間距離越大,強作用力也就越強。”

從常規量子數膠球開始,到奇特量子數膠球。

陳舟的聲音,不算多麼響亮。

而陳舟也一種均勻的語速,在進行着自己的講述。

也是SLAC高能直線加速器建成後,最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陳舟是不管臺下的衆人了,但臺下的衆人,此刻卻已經徹底興奮了起來。

這纔剛剛開始。

此刻,臺下的衆人,都被陳舟這一頁幻燈片上,所放出的數學模型所吸引着。

格羅斯這才低聲回道:“暫時還沒完全理解。”

這就是,爲重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構建一個統一的理論,一個適用於所有物質的理論。

毫不誇張的說,正是這一理論的突破,纔會有了膠球的發現。

“這種現象也就是‘色禁閉’現象,是一直未被解決,無法獲知來源和機制的問題。”

“當夸克之間非常接近時,強作用力是弱到它們,完全可以作爲自由粒子活動的。”

只要“色禁閉”問題搞清楚了,那麼剩下的內容,就都水到渠成了。

“量子色動力學解釋了膠子的存在,認爲帶色的夸克,通過交換膠子而結合,也就是夸克與夸克、夸克與反夸克、反夸克與反夸克之間,通過膠子而結合在一起。”

要不然,最初的陳舟,也不會想着繞開這一難題,直接衝着結果而去。

他們的量子色動力學,對標準模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臺下,格羅斯教授、波利茨教授和威爾茨克教授三人,聽到陳舟的話後,表情同樣有些微妙。

卻沒想到,臺下忽然響起了掌聲。

臺下衆人的情緒,已經完全被調動了起來。

當然,陳舟這次1小時報告會的內容,絕不單單隻限於這篇論文的內容。

他們都有一個疑問?

他怎麼知道應該往這個方向走?

他怎麼知道應該在這個能量區間裡,去深入探索?

臺下,坐在一起的物理學大佬們,面色凝重。

在這段帶有深意的開場白之後,陳舟快速的翻到PPT的下一頁。

陳舟一開始是不知道有哪些人,會過來參加這次物理學家大會的。

隨着掌聲逐漸減弱,陳舟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開始報告會最後的內容。

C-C模型的出現,彷彿就是那開啓塵封之門的鑰匙,瞬間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大門。

這也是物理學的難題,不能說是去研究數學的……

但是,這卻從另一個方面,結合了他的開幕式演講。

沒有絲毫的停頓,陳舟再次開口,解釋起了PPT上,那爲數不多的文字,以及那爲數衆多的算式。

此刻,臺下衆人都在屏息以待。

陳舟並沒有藏私,而是全部講述了出來。

“‘漸進自由’的發現,也直接導致了一個全新的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誕生。”

“而現在,我們可以解答這一現象了。”

包括膠球實驗中探測方法的創新,探測器的選擇,以及未來更多可能性。

陳舟用這麼長的開頭,就是爲了把弗裡德曼在演講中,所提出的時代的延續,再更加準確的敘述出來。

時間緩緩流逝,陳舟也帶着衆人,走了一遍從理論到實驗的路程。

“這得問他自己……”格羅斯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這個橫空出世的數學模型,是從哪來的。

陳舟完整論述了自己對於膠球的理論研究。

在此時,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管是他在年前完成的關於膠球的論文,還是後來由克羅斯所撰寫的最終膠球實驗論文,也都在陳舟的報告會內容之中。

在物理研究中,尤其是理論研究中,使用到的數學模型,本就多不勝數。

也因爲他們的發現,物理學家更接近於實現一個偉大的夢想。

陳舟現在已經憑藉這篇論文,完成了一次系統任務了。

但這,還未結束。

此時,時間剛好到11點半。

他在微微錯愕之後,臉上逐漸露出了一絲微笑。

因爲在他看來,陳舟這有點跑題了。

擡起頭,看了一眼臺下坐着的衆人,迎上一衆眼神激動的年輕人,以及饒有興趣觀察自己的物理大牛們。

但他們可不相信,短短時間內,能夠做出這般研究成果的人,會僅僅依靠着文獻的梳理?

只不過,更多的理由,他們也想不出來。

但和陳舟的想法不同,陳舟是真的覺得,這些都是時間堆積的東西。

格羅斯直接無視了老友的表情,遲疑着說道:“他和我們一樣,把數學的方法,帶到了物理研究中來……”

將門後的世界,呈現給了世間衆人。

“謝謝各位,還請等我全部講完,再鼓掌。”

而其他的年輕物理學家們,更是一臉的難以置信。

這就是數學家的豪橫?

爲了解決物理學的難題,發明了一個數學模型?

更關鍵的是,這個數學模型,還真就解決了“色禁閉”這樣的難題?

前面,PPT上的內容,以及陳舟的講述,或許是足夠扣人心絃的。

正是在一代代物理學前輩們的努力下,物理學纔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但這是陳舟在這篇論文中,所用到最爲核心的一個數學模型!

也是因爲這一數學模型的引入,從正面擊潰了橫亙這麼多年的“色禁閉”難題!

“這是他自己發明的嗎?”

除了那些知名的物理學大佬們,其餘那些年輕的物理學家們,更是個個表情激動地看着陳舟。

可在臺下的衆人,無不驚歎於陳舟那近乎準覺一般的物理學直覺。

說完,陳舟不再管臺下變得更爲騷動的衆人,開始爲“色禁閉”問題作最後的解釋。

“質子內部,除了三個價夸克外,在極高能量的電子打入後,又被激發出了無數的正反夸克對,也就是海夸克,因此纔看到了無數的‘自由運動’的點電荷。”

如果不是“色禁閉”問題擋着,都是他很快可以得出的結論。

稍微看了眼手錶,陳舟正準備繼續自己的報告會。

說完這句話時,陳舟看了坐在臺下的弗裡德曼一眼,這是他的傑作。

“1967年初,SLAC的20GeV電子直線加速器建成,隨着能量增大,實現了高能電子的‘深度非彈性散射’,發現了質子內有無數點電荷,且基本上是自由運動的。”

雖然已經提前從SLAC官網上,獲得了陳舟的完整論文。

“……由此,我們發現了一直藏匿於量子色動力學之中的——膠球!”

這裡,陳舟也將全面揭示“色禁閉”的面紗。

頓了頓,格羅斯有些感慨的說道:“他本身就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也許發明一個新的數學模型,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

“1969年,費曼教授提出了部分子模型,認爲強子是由許多帶電的點粒子構成的,這些點粒子被稱爲部分子,在高能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過程中,可以近似作爲相互獨立的粒子。”

臺上,陳舟切換幻燈片的速度,明顯變慢了一些。

這一次的報告會,只有四個字,精彩絕倫!

緊接着,所有的與會者,全部站了起來。

爲陳舟奉上了熱烈的掌聲。

這掌聲,經久不息……

感謝書友焰紅雪打賞的100起點幣!

(本章完)

第7章 適應快節奏第305章 論文完成,任務完成(第四更)第162章 您幫我把把關第606章 想做個聽衆第184章 滿貫選手第532章 尋找重中微子實驗第167章 這……第302章 這一種改變(第一更)第392章 這獎金多嗎?第568章 給他們放假第692章 DMD系列材料的研究規劃第653章 提示第70章 萬人送考第582章 有大佬掌舵就是好第117章 你是對的第73章 高考完第84章 一校倆狀元第542章 華國,可回!第464章 最後的計劃(二合一4000+)第352章 傑波夫猜想的思路第580章 你們準備,我閉關!第558章 放假?不存在的!第336章 兩篇SCI?第296章 可能是…時機未到吧…(加更12)第186章 兩份邀請第603章 因論文而癱瘓的網站第122章 氣氛?第228章 實驗再熟悉第663章 熱情且隆重的接待第641章 時間不夠用了(3/3爲zhuxyhh01的萬第31章 所謂學風(修改)第418章 返回麻省理工第382章 這沙雕系統都計算好的!第225章 氣質這塊,拿捏的死死地(二合一)第573章 過年的氛圍第247章 這是第10組第263章 您過獎了第193章 考場轟炸者第181章 雅託口試結束,丘賽決賽開始(5000第300章 Excuse me第690章 能不能立項第640章 是否改變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方向(2/第268章 發獎金第156章 回家過年吧第663章 熱情且隆重的接待第120章 考試季來臨第36章 入冬天漸寒,老友且加衣第636章 兩個月時間能搞定嗎?第16章 閱卷組的爭議第24章 被掛網上了第544章 粒子探測器材料的研究進度第252章 爆肝研究第435章 那則消息不小道第398章 麻省理工學院第264章 啥時候,發獎金(爲阿歷加更4)第144章 金牌(0.1%)第637章 頭疼的執行委員會第598章 新物理之門!第351章 着急忙慌發論文第497章 這個人在等我回來?第267章 都是小問題第292章 報告會即將開始(加更10)第562章 數學①第562章 數學①第248章 你終於學會看文獻了第562章 數學①第85章 專業選擇第315章 楊依依的實力第221章 名人的煩惱?第319章 1+1>2(2/3)第521章 實驗室是要的,但是可以少花錢第680章 挑選課題第325章 真鋪天蓋地了第406章 “膠球”第105章 數學思維第84章 一校倆狀元第338章 誤會第428章 講座,你去不去?第223章 拿錢感言第145章 轉到我們物理系不?第419章 坐一次飛機,可以寫多少紙?第115章 禮物第672章 克羅斯與高結第360章 不然還有誰?第90章 數論基礎第60章 模擬考成績出爐第325章 真鋪天蓋地了第391章 小道消息第204章 一鼓作氣第673章 以身作則第201章 懷柔軍訓第527章 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輕得主(牛年大第107章 課題研究的成果第307章 放鬆的方式是上課第5章 復讀班開學第26章 抓住限時解鎖的機會(修改)第575章 中微子振盪相關的課題第432章 他是誰?第587章 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