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組隊訓練(下)

第124章 組隊訓練(下)

馬南頓看了一眼剩下的三組九人,開口道:“剛纔楊院長已經跟你們介紹過我了,你們也都已經認識我了。但我還沒認識你們,我先點個名,認個臉熟。最起碼,我得把人和名字對上號,是吧?”

他招呼着陳舟等人到教室前排去,拿着三組參賽隊的名單,點了下名。

點名的時候,馬南頓還會多問幾句,哪個系的,大幾了

點名結束,馬南頓回到講臺上,打開電腦,連上投影儀,PPT出現在屏幕上:“那我們就開始吧,先看例題,隨後進行正式訓練。”

陳舟看了一眼,和曾經的一道賽題有點像,但這個更難。

【火星載人航天器的防護。】

馬南頓指着PPT上的例題,說道:“這道比賽題目,源於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相關的具體工程問題,與國民經濟發展、太空開發及軍事科技發展前景有着密切聯繫。這個問題,主要是用來解決太空中的高溫粒子和宇宙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沒錯,這是一個載人航天的問題。”

正如馬南頓所說,這個需要考慮的是人,而之前那道賽題需要考慮的是物。

停頓了片刻,馬南頓切到下一張幻燈片,是一張火星探測器的飛行示意圖。

指着這張圖,馬南頓問道:“那麼,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火星載人航天器的整個探測飛行中,需要考慮的輻射環境包括哪些?”

就算讓他花時間查找文獻資料,他也有點迷茫。

旁邊的方結明,則在默默的查着文獻,看着編程,插不上一句話。

這部分,其實是理論分析和理論計算結合的部分。

再之後,就是楊依依根據題目實際情況,結合物理原理,合理分析,提出假設。

擺了擺手,馬南頓示意陳舟坐下,誇讚道:“考慮的很全面,回答的也夠具體,很不錯!”

之所以說這道題本身不難,原因也在這裡,題目用到的物理原理很簡單,還可以結合地球上的類似情景。這樣提出合理假設,也更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再負責理論計算,那必定會耽誤時間。

馬南頓說着,PPT又切到下一張幻燈片。

指着幻燈片上的幾種情況,馬南頓強調道:“正如陳舟同學剛纔所說,具體情景,具體分析。這也是我要提醒你們的,在比賽時,一定要考慮清楚整個賽題的意圖,考慮全面了,再進行下一步。”

馬南頓把例題講解完後,便出了一道對應的題目,作爲陳舟他們三個小組的訓練題。

他切到下一張幻燈片,上面的內容,和陳舟剛纔的回答,幾乎一模一樣。

就這道例題來說,需要考慮的就是各輻射環境下,採用哪些屏蔽材料,才能保證航天器的安全,保障宇航員的安全。

不止方結明,在場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在陳舟身上。

利用大氣層的空氣制動?

看着這些內容,方結明微微皺眉,這些知識,他根本不瞭解。

而馬南頓的問題,就是需要考慮地火之間各軌道變化時,輻射環境的變化。

題目爲【在海王星對空間探測器進行空氣制動】。

同樣是一個航空航天領域的問題。

方案假設出來後,就是理論計算了。

但好在題目本身並不難。

是關於探測飛行中各階段的輻射屏蔽分析的內容。

確認各自分工後,三人先集中查找文獻資料,把海王星和飛船先搞清楚。

想到這,陳舟左右看了看,見沒人回答,他才起身答道:“馬教授,火星載人航天器飛行中,其輻射環境主要有銀河宇宙射線、太陽宇宙射線、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組成。”

陳舟解壓資料後,就摸出草稿紙和筆計算了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陳舟也和楊依依在不斷的討論,以保證假設方案更加的合理。

基本按照上次分配的結果,楊依依負責理論分析,陳舟和方結明同時進行理論計算,再由方結明進行編程構建模型,之後楊依依再完善理論,重新走一遍計算和模型,最後由陳舟編輯論文。

這同學不是數學系的嗎?

想到這,方結明又看了陳舟一眼。

海王星大氣層?

陳舟看了一眼那張飛行示意圖,大致從近地軌道開始,到脫離地球軌道,飛往火星,進入火星軌道,着落等過程,全部進行了標註。

不同屏蔽物質在不同密度,不同條件下的屏蔽性能是不同的。

燃料的消耗轉化?

等等

這道題的前期準備就需要查不少文獻。

題目背景爲【爲了進入環繞另一顆行星的圓形軌道,航天器必須在到達時改變軌道,否則它將飛越該行星。如果航天器的軌道將穿越行星的大氣層,那麼由此產生的阻力可以大大減少所需的燃料量。假設一艘2500公斤的宇宙飛船以30公里/秒的速度到達海王星,在設計穿過海王星外大氣層的軌道時,允許有多大的誤差,來利用海王星大氣層進行制動,可以節約多少燃料。】

陳舟三人打開電腦,在等待電腦開機的時間裡,三人又簡單溝通了一下。

“結合每個階段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即可。但是需要強調兩點,一個是航天器需要額外考慮火星表面的磁場。”

方結明偏頭看了陳舟一眼,對陳舟的侃侃而談,有些驚訝。

楊依依打包了一份資料發給陳舟和方結明。

“但是具體輻射環境的分析,又需要區分航天器所處的不同階段。從這張飛行示意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整個探測飛行,可以簡單分爲飛往火星的途中、環火星軌道位置、火星表面、環火星軌道位置以及返回地球的途中,這幾個階段。”

時不時還會和楊依依溝通一下,確認準確性。

方結明則出現了他自己先前擔心的問題,因爲對物理知識的不熟悉,計算起來極其耽誤時間。

他又不好意思問楊依依,畢竟陳舟在計算時,都是和楊依依討論合理性的問題。

他要是問這些基礎的計算,那好沒面子……

最重要的是,看着陳舟兩人說說笑笑的模樣,方結明就問不出來

(本章完)

第394章 離開之前,申請個課題(3/3)第296章 可能是…時機未到吧…(加更12)第446章 前去領獎第520章 貧窮早已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第307章 放鬆的方式是上課第666章 舒適圈問題第7章 適應快節奏第691章 研究不就是這麼一回事麼第268章 發獎金第348章 我不開學啊第211章 尋找合適的審稿人(2/3)第332章 你來追我啊第623章 憧憬的團隊第9章 數學好難,理綜好平均,英語好簡單第88章 直達燕京第314章 強脈衝離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第147章 我想把時間搶回來第625章 溝通(2/3)第303章 “火”到國內(第二更)第411章 朝學物理,暮讀數學(3/3)第37章 小目標纔是真理第117章 你是對的第618章 再獲語言學經驗值第404章 最貪的選擇第580章 你們準備,我閉關!第350章 我明明處於落後位置第442章 或許這就是巧合吧(補更)第105章 數學思維第215章 神奇的證明(3/3)第589章 所得補所缺第491章 時代的延續第15章 除了語文我覺得還行第374章 真搞成報告會了……第663章 熱情且隆重的接待第529章 國家隊出手第266章 升級,升級!第312章 重回實驗室第395章 攜手前往麻省理工第165章 這是好的改變(二合一)第501章 這個人,還是急了一點……第67章 你有些飄啊第1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53章 我就帶了支筆第489章 物理學家大會第350章 我明明處於落後位置第459章 不知道能不能處理完(二合一5000+)第601章 你要做好準備第585章 物理學家來湊什麼熱鬧?第179章 比預想之中要快的多第336章 兩篇SCI?第152章 幫個忙吧(爲神罰抽菸天官讓道加更第660章 大會閉幕第161章 論文開搞第151章 提問環節(爲神罰抽菸天官讓道加更第87章 互相監督,互相學習第79章 你哪位?第266章 升級,升級!第464章 最後的計劃(二合一4000+)第35章 有些羨慕第674章 單純的研究機構第506章 我可以等你(5000+)第683章 找到研究方向第454章 數學家的感情(二合一4000字)第360章 不然還有誰?第323章 第一批人選公佈!(3/3)第35章 有些羨慕第279章 他沒來?第454章 數學家的感情(二合一4000字)第677章 短時間第470章 學弟大佬(二合一4000+)第344章 來,哥傳授你點經驗第64章 化學啊 生物啊第292章 報告會即將開始(加更10)番外第375章 畢業倒計時第108章 在期中考試季之前第111章 競賽?第473章 鞭炮聲中的郵件第667章 實驗室的方向第537章 帶着諾獎回國第163章 論文投稿(二合一)第423章 自我感覺良好時第202章 列陣如塔?第475章 數學家大會第659章 不想被記錄進錯題集的陳舟第146章 可以,但我有個條件第406章 “膠球”第536章 藍廳晚宴第273章 行程確定(爲土豆有病加更5)第477章 已經解決了第121章 交卷之後第398章 麻省理工學院第243章 意料之外的任務第271章 這還用說?第460章 帶來靈感的人(二合一5000+)第352章 傑波夫猜想的思路第616章 學術界的新風第56章 完整的狀態第666章 舒適圈問題第406章 “膠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