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朝陽峰,道魔聚

留在後殿的雲臺峰三劍與範引麒等人,並不知道前殿裡發生了什麼。他們只是忽覺心頭一寒,耳聽見“嗆”的一聲,每個人的隨身法劍都自行彈出劍鞘二尺,劍鋒上寒芒流溢,發出嗡嗡的鳴響。

就連溫養在靈臺祖竅中的性光慧劍,亦似被什麼無形的力道攝住,直欲破體而出,飛向前面的真武大殿。關元內鼎中的道家還丹根本不受心神束縛,一股股精純的真元如黃河決堤而下,在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中呼嘯奔流,再化分成千絲萬縷的劍炁,由億萬毛孔鑽出身外。站在後殿裡的一衆華山弟子,就好似要跟人性命相搏一般,個個面色酡紅,滿頭鬚髮皆張,層層霞光繞體,衣袍鼓脹如球。

正當華山羣修大驚失色,紛紛吸氣作法,想要將暴亂的真元劍炁鎮壓之時,這整座雲臺峰突然晃了一晃,緊接着一切異相盡數消失,十幾口長劍同時縮回鞘中,那性光慧劍與道家還丹也都重歸寧定。

“怎麼回事?方纔那般異狀驟現,莫非金犀老祖師正在真武大殿中與人鬥劍?”

華山雲臺峰的弟子皆精修劍道,自然深知方纔那般古怪的情形非同小可。真武大殿遠在數十丈外,且有重重陣法籠罩,尋常修士想將神念能透出殿外,已是殊爲不易,這般能隔空引動世間有形無形諸劍,難道是有傳說中臻入“萬劍歸宗”至境的絕巔劍仙降臨雲臺峰?太華洞天中竟然來了如此高人,而且此刻就在前面真武殿之中?

“峰在人在,峰亡人亡!”雲臺峰三劍咬牙跺腳,他們把心一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時帶着範引麒等人,就朝真武殿提劍縱身而去。可等十幾人火急火燎的奔到大殿後門外,卻見金犀上人的隨侍道童輕輕推開木門,邁步走了出來。

擡頭看到衆人狂奔而至,而且個個滿身煞氣,這童子似乎頗爲錯愕。他定了定神才抱拳作揖道:“諸位師叔師兄,老祖正要喚你們進殿說話。”

“呃?”雲臺峰三劍同時一愣,上眼細細打量這小道童的神情。卻見童子面色淡然,一如往常,怎麼也不像是真武殿中有大敵來臨的模樣。那姓戴的修士伸手按住道童的肩膀,輕聲問道:“文竹兒,方纔真武殿中,可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這小道童歪頭想了想,答道:“回戴師叔的話,老祖一直在同俞師叔相談敘舊,說着說着,兩人便喝起酒來,而且喝得又多又快,一碗接一碗的沒個停歇。那酒可真是香醇,我就隔着門縫嗅了點酒氣,也覺得有點醺醺然,只聽見他們一邊喝一邊說話,具體聊了什麼卻聽不真切,反正好像言談甚歡,笑聲不絕。之後老祖便喚我進殿,說要請諸位師叔師兄到真武殿來。”

姓戴的修士皺眉追問道:“只是喝酒敘舊,並沒作法鬥劍?除了他們三人,真武殿中可還有旁人?”

小道童噗嗤一笑,說道:“裡邊一直好好的,斗酒怕是有,哪會鬥起劍來?可笑那俞師叔隨身的一口劍,劍鞘倒還賣相不俗,可裡面竟然是柄朽碎成幾十片的破木劍,被老祖一把扔到殿門外,這會兒我還沒來得及收拾哩!殿中從頭到尾也就他們三位,再無旁人進去過。”

十幾位華山修士聽小道童這麼一說,人人心中大惑不解,站在後門外面面相覷。可小道童一撅嘴,催促道:“諸位師叔師兄既然到了,怎麼不速速進殿去?站在這裡閒言碎語的議論,小心惹惱了老祖。”

那姓戴的修士點了點頭,趕忙扶冠整袍,十幾人穿過真武殿後門,魚貫走入正殿大廳。

擡眼見金犀上人、俞和與寧青凌都坐在靠近殿門的太師椅上,桌案邊散亂着五個空空如也的酒罈子。再看老道士衣領敞開,面頰微紅,手裡兀自抓着酒碗,一支腳架在椅子扶手上,放浪形骸意氣風發,當是正喝到了淋漓酣暢處,哪有一點兒剛與人鬥過劍的模樣?

俞和看一衆雲臺峰弟子進殿,笑眯眯的拱手抱拳。金犀上人把酒碗隨意一扔,端起長輩的架勢,沉聲喝道:“我看吉時將至,當赴朝陽峰觀禮。雲傑你等師兄弟三人代我鎮守北峰,其餘人等速速隨我去東峰八景上天宮。”

“遵命!”華山羣修作揖應諾,可他們十幾人的眼睛,卻在真武大殿中偷偷摸摸的來回掃視,似乎恨不能從磚縫兒裡,找出點與“萬劍歸宗高手”有關的蛛絲馬跡。

金犀上人望見自家弟子們鬼鬼祟祟的眼神,當然明白其中的因由。方纔老道士一時技癢難耐,強逼着俞和與他當場試過一劍,雖未分出勝負高下,但兩人心中都有了數。奈何金犀上人與俞和的劍意實在太強,周圍的陣法根本禁制不住,結果引動了諸般異相,雖然駑鈍的灑掃童子不明就裡,可留後殿中待命的衆弟子必受驚動,錯以爲是真武殿中曾有人生死搏殺。

剛剛兩人都未出劍,只彼此氣機一撞,金犀上人立馬便知俞和的道行修爲更勝一籌。老道士苦修劍道數百年,卻還不及上一個後生晚輩,心中很是憋悶,故而也不想開口解說什麼。他冷哼了一聲,拂袖而起,朝真武殿外走去。

一隻腳才邁過門檻,但見老道士周身華光綻放,耀得人雙目生疼。眨眼再看,這金犀上人醉態盡去,已然換上了一身繡着蒼松摩雲圖的金邊七寶錦緞法袍,條條青絛迎風招展,片片雲煙隨身而動,腰間玉符寶光流轉,掌中太白青光劍寒芒四射,端是一副道門大宗師的威嚴氣相。

金犀上人掐訣一點,腳下朵朵祥雲浮現,他回身招手,命俞和、寧青凌與範引麒等人站上雲頭。老道士低聲唸誦法決,引太白青光劍朝天一指,自北峰峰頂飛起一道九色長虹,遙遙搭向東峰朝陽峰頂。

一行人騰雲駕霧,順着這道經天虹橋,飛向西嶽華山仙宗的中央道庭:朝陽峰八景上天宮。這八景宮中也有一座真武大殿,而五嶽仙宗立道大典的諸般法事,便在真武殿前的萬象銅臺之上。

有金犀上人執掌太白青光劍震懾四方,遊蕩在太華洞天中的魔門修士都不敢靠近騷擾。畢竟從西北西南魔宗來的真正高手,都在籠罩朝陽峰頂的魔火黑雲中坐鎮待戰,這些出來“打獵”的閒散魔修,望見太白青光劍的沖霄煞氣,紛紛遠遁辟易。

腳下九色長虹貫穿重重煙雲,待衆人飛入朝陽峰左近百丈,便見有一道道魔火流焰從天而降,金犀上人信手揮劍,將散落的魔火盡數盪開。羣修安然落到朝陽峰上,舉目四望,這才真正感受到了浩瀚魔劫當頭的凝重氣氛。

整座朝陽峰頂仙霞繚繞,瑞彩盈空,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放出熠熠奇光,好似滿山遍野都是仙植靈巖,大大小小高低錯落的道觀殿宇,彷彿盡是用琉璃寶玉砌成,讓人禁不住想對其頂禮膜拜。

可雖然靈山仙宮寶相莊嚴,但天空中卻是烏黑一片。濃墨似的魔雲籠罩百里,一會兒顯出猙獰恐怖的累累骷髏詭相,一會兒顯出萬千洪荒妖魔作勢欲撲之狀,烏雲中穿梭着赤紅色的雷蛇,更有數不清的冤魂煞氣徘徊,陰風呼嘯如百鬼嘶號。眼望這重萬丈魔雲越壓越低,勢欲把那片煌煌仙宮碾成瓦礫,將整座華山東峰軋成碎石,。

站在朝陽峰上,看那地下天上恍如兩重世界,一爲衆妙仙境,一爲羣魔鬼獄。如此詭譎怪狀,似若洪荒五劫臨頭,直教人心中好生惶亂無助。

再說朝陽峰上的八景宮中央真武正殿,可比雲臺峰的真武殿更大了數倍,殿外石坪上有一尊九丈古銅臺矗立,銅臺上雕滿了日月星辰山河湖泊、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森羅萬象無一不栩栩如生。銅臺下排滿了服色各異的道門修士,人人身上寶光隱現,面色肅殺,氣勢不凡。

居前列站着數百位華山仙宗的褐袍修士,他們有的懷抱長劍,有的手持拂塵,有的捧着鐘鼎香爐符袋等各色祭祀法器。一位衣衫華美的耄耋老叟,如衆星捧月般的站在華山羣修中間,最是惹眼。

這老道身披一套鑲金邊的赭紅太極法服,頭戴九陽沖天冠,雙手柱着一柄長達四尺半、兒臂粗細的盤龍紋黃玉石杵,看他站姿如巍巍青松,身上氣勢宛若久經沙場的邊關老將,不言不動,威風自在。大凡在山中隱居潛修的道門耆宿,都是一副鶴髮童顏、仙風道骨、和顏悅色的模樣,可這位統帥華山羣修的紅袍老道卻不然,他身子雖然高挑削瘦,但一張面孔卻生得極爲冷峻嚴厲,全無半點兒寧靜慈和的神態,一雙劍眉斜飛入額角,顴骨高聳而臉頰深陷,那額頭上的道道深紋,似是刀斧在岩石上橫劈出來的溝壑。

他一雙狹長的眼眶中,射出恍如冰錐般扎人的眼神。那樣子看起來,好像跟世間衆生萬物都有血海深仇一般。即使這位紅袍老道就這麼面無表情的站着,人們也覺得他似乎正在醞釀怒氣,一圈無形的氣場罩定身周十丈,懾得旁人噤若寒蟬。

這位天生兇相的紅袍老道,正是如今西嶽華山仙宗的太上祖師金霞上人,就是他出面力挺奪寶歸來的徒孫召南子,一手促成了今日的五嶽仙宗立道大典,惹得西北西南羣魔圍攻朝陽峰。

這位華山老祖師昔年可是個嫉惡如仇的狠角色,他曾經一人一杵連挑邙山二十八陰窟,殺得一衆邙山老屍蟄伏在地肺深淵中,兩甲子不敢出頭。後來縱橫九州數百年,不知有多少成名魔修,在金霞上人的寶杵下形神俱滅。他執掌華山仙宗五百餘年,禪讓閉關於朝陽峰底,修成玄珠道果之後,卻又再一次出世,到八景上天宮中垂簾聽政。時任華山仙宗掌門的藏元真人,正是金霞上人的嫡傳弟子,也就是召南子授業恩師。但在藏元真人執掌華山門戶的第三百一十一個年頭,也就是金霞上人重入八景宮的第十一年裡,藏元真人突然走火入魔,魂魄離散,成了一具半生半死的行屍走肉。而從此華山仙宗就再沒選出過新的掌門大尊,就由得金霞上人一直獨攬大權。

因此種種,九州煉氣士評說金霞上人,言語間盡都褒貶不一。有受過金霞上人恩惠的修士,就讚揚這位華山老祖心智果決,不僅將西嶽太華洞天經營得有聲有色,還鎮服了三秦之地的魔宗邪道,功德無量;而亦有少數人貶斥金霞上人,他們懷疑藏元真人是在與自家師尊的爭權奪勢之中,遭金霞上人暗下毒手所害,落了個悲慘無比的下場,那金霞上人其實是個人面獸心獨裁專橫的僞善之徒。

可無論旁人如何猜想,金霞上人自己對藏元真人的事情始終不發一言,誰人也沒有確鑿的證據,故而一切都只是臆測罷了。而多了這件事情,九州同道都對金霞上人又敬又畏,他在華山派中也是言出法隨,衆弟子莫敢不從。

相由心生。俞和此刻親眼見到了金霞上人的模樣,心中也在暗暗提防。這位帶着百步殺機的華山老祖,絕對不是個尋常人物。而金霞上人大力支持召南子,此番自己想斬盡赤胡傀儡修士,說不得還須在金霞上人面前走過一遭。

除了西嶽華山仙宗的修士,站在真武殿前石坪上的,還有來自西南滇蜀兩地的道門高手和其他九州道門派來的援兵。俞和拿眼一掃,越看越是心驚。

先說西南滇蜀兩地,那可是天下煉氣士中的英傑羣起之地。俞和早年在滇地開設羅霄劍門別院,曾經跟滇蜀兩地的道門大派打過交道。不過這一次來朝陽峰的,可與當年觀禮滇南別院開門法事的人不盡相同。

其中人數最多的,自然是號稱“天下道門第一宗”的蜀山派。

俞和一眼就看到了那位名喚諸葛堅的蜀山紫青雙劍傳人。幾十年前在滇南別院中,與俞和放手一戰的蜀山諸葛堅,還是一位面似冠玉,目如朗星的翩翩美少年。那時他還丹未成,卻依舊鋒芒畢露,當衆召來蜀山鎮派雙劍,震動西南羣修。俞和全靠自己一口真元精純雄渾,綿綿不絕,才終於險勝了諸葛堅一招。在諸葛堅脫力暈厥之前,就言明等他還丹煉成,必要與俞和再分勝負。

如今又見這位天之驕子,卻也是一副將近而立之年的面相,周身菁華內斂,返璞歸真。他淡然的站在蜀山修士當中,雙手空空,一點兒也不起眼,身上的衣着雖然精緻出衆,卻絲毫不顯得浮誇。俞和運足目力細細一望,但見諸葛堅腦後祥光如輪,寶焰流轉,當是得了蜀山真傳,一身修爲兼具道佛兩家之長。俞和看不透諸葛堅的深淺,心中估摸對方此時的道行境界,恐怕比自己是隻高不低。暗忖那“天下道門第一宗”果然不凡,而這位紫青雙劍傳人的天賜福緣,也是可比海深。

俞和以神念這麼遙遙一望過去,那邊的諸葛堅立時就有了查覺。他轉頭順着俞和的視線看了過來,也不知是不是認出了俞和,他嘴角邊竟勾起一絲笑意,眼中也閃過一抹異樣的神采。

偷偷窺視別人的修爲境界,乃是十分失禮的舉動,俞和見自己被人家當場發覺,趕忙收回了神念。再看蜀山派領頭的人,又是一位與傳說中的“世外高人”模樣迥異的男子。

這位中年修士,生得好一副雄壯的身板。他高有近八尺,虎背熊腰,那胳膊膀子能比旁人的大腿還要粗上一圈。一套雪蠶絲銀紋道袍裹在他的身軀上,怎麼看也像是太緊了一些,前襟領口處左右繃開,露出半片毛茸茸的胸膛。這人肌膚黝黑結實,顏面上鬚髮萁張,一部絡腮鬍子和兩道燒天濃眉分外威武。

在他眉心處,隱約有道亮銀色豎紋,好似神話中的二郎真君,生了三支眼睛。他左右耳垂如西天佛陀般又厚又長,幾乎能垂到下頜左右,耳垂中央穿孔,掛着一對紫光流溢的骨環。單看這人的出衆形貌,就不需旁人介紹,此男子在如今的九州道門中可是名聲顯赫如雷貫耳,當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本代蜀山仙宗的掌教大尊,無有法號,名喚邢天。

這位蜀山掌門,可真是世間首屈一指的翹楚人物,無論誰提及他,都會豎起個大拇指,誠心歎服。邢大掌門的生平是個傳奇,他直到年過古稀,才拜入蜀山門庭,後來修成大道,天人五衰盡去,肉身返老還童,成了如今這般看起來也就堪堪逾過不惑之年的模樣。

邢天未修道時,曾高中過凡俗裡的武狀元,當過統兵數萬的大將軍,可後來王朝日暮,他就兵敗落草,憑着一身橫練的外家功夫,在綠林中得了個“黑肉山”的諢號。再後來受個苦行老和尚點化,爲他醍醐灌頂,繼承了一身佛法性功。邢天放下屠刀,拿起老和尚的木鉢盂,四處遊方渡人,以洗脫罪孽。因他古道熱腸,常常路見不平拔拳相助,把賊人揍得半死不活,再宣講佛法感化,於是那“黑肉山”的諢號,就被改成了“冷麪佛”。

到了古稀之年,邢天偶然走入西南蜀地,在蜀山大峨崖坐禪時,引動了金頂佛光異象。當時一位蜀山長老望見邢天,立馬驚爲天人。要知道邢天受了老和尚的灌頂,雖然無有神通,但他一具肉身已然逆轉先天,到了純澈污垢之境,加上半輩子苦修佛法,心神堅如金剛,沉如寒潭。由這一切機緣巧合所致,邢天的身骨資質,正好與蜀山派的真傳心法完全契合。

於是生性豁達的邢天就拜入了蜀山門下,那蜀山派糅合道佛兩宗的“天罡曼陀羅真訣”被他一煉,頓時是水到渠成一日千里。再加上兩代人苦行濟世積攢下來的偌大功德,邢天無災無劫,三個甲子不到就返老還童,直入玄珠妙境。

而更加驚人的是,當邢天走進蜀山派的萬劍冢,那諸柄傳世寶劍竟然齊聲長鳴,南明離火、紫郢青索、七修七星、鎮妖伏魔同時飛出,漫空亂竄。蜀山派上下震驚,最終邢天聽從了師命,只選一口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劍,那便是達摩老祖渡江以前的煉魔之寶:南明離火劍。

之後又過了些年,邢天自然而然的繼任了蜀山掌門,他親自帶領一衆門中英傑,做下無數斬妖除魔的豐功偉績,那就是連講三天三夜,也說不盡。

沒想到這位傳奇人物,居然也到了朝陽峰上,俞和對邢天雖然滿滿的都是敬仰,但心中卻越發惴惴不安。道門高手來得越多,想要斬殺化身“華山長老”的赤胡傀儡修士就越難,俞和可不想被正道中人誤解,甚至遭羣起而攻之。

緊靠在蜀山派諸人身邊的,是俞和熟識的青城仙宗羣修。青城蜀山比鄰而居,都是西南道門大派,兩宗不動則已,一動則共謀進退,頗有點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意思,只是蜀山稍顯張揚,而青城卻要保守一些罷了。

蜀山掌門真人親臨,青城仙宗的掌教大尊丹清子也是親自帶着門下高手前來觀禮助陣。這位坐鎮圓明洞天的青城掌門人,那就是一副標準的神仙老道的模樣兒,他眉宇間透着三分慈和七分淡泊,身上的靛藍道袍纖塵不在,腰懸青皮葫蘆赭黃玉佩,手捻銀絲拂塵,眼皮半開半闔,似在神遊天外。他頭頂如意髮髻、兩道垂鬢壽眉、頜下三尺長髯盡成雪白,周身清氣纏繞,衣襟袍袖飄飄蕩蕩,宛如九天仙叟下凡。

在丹清真人身後,不僅有青城仙宗玄字輩的十來位高道,還有近百位大字輩的精英弟子,其中熊大申、董大齊、歐陽大禾等“青城七劍”盡數在列。只是不知爲何,卻沒看見那個總愛算計俞和的朝曦殿殿主馮玄明。

俞和不想與青城羣修早早相見,便拉着寧青凌退了一步,可小寧師妹扯了扯俞和的袖角,朝遠處一努嘴。俞和順她眼神望去,只見在石坪的一角,竟然還站着十幾個羅霄劍門的弟子,當中爲首的,正是天罡院大師兄夏侯滄。

此時再見夏侯滄,俞和的心中頗有點五味雜陳的感覺。如今的天罡院大師兄,身上披的是僅供羅霄掌院高手穿戴的大衍法袍,也不知他是升任了本宗天罡院的掌院,還是做了滇南別院的院主。一衆羅霄弟子雖然站在略不起眼的位置上,但夏侯滄一臉倨傲,雙手反背,將胸膛高高挺起,似乎在努力的彰示着自己的高卓身份。

寧青凌嫌惡的撇了撇嘴,低聲嘲道:“那廝還真拿自己當個人物了!”

俞和聞言一笑,暗捏了下寧青凌的小手,搖頭不語。

這朝陽峰八景上天宮的真武殿前大石坪,統共站了能有四五千位道門修士,他們分別來自五湖四海的各門各派,俞和匆匆一瞥,就只認出了其中寥寥幾十人。其餘人等形貌服色各不相同,兵刃法器五花八門,此間自也不再贅述。

擡頭望那滾滾魔雲,雲頭上影綽綽的站滿了西北西南魔宗的高手,只是面貌身姿盡都看不真切。天上地下的道魔羣修怒目而視,彼此交錯的神念視線,攪得虛空中元炁沸騰,兆示着驚天惡戰一觸即發。

每個人都心中明白,當吉時一到,召南子持寶顯身,便是拉開了華山朝陽峰大斗劍的序幕。

果然等了沒多久,忽聽真武大殿裡傳出七聲震盪天地的宏偉鐘聲,一人腳踩五色祥雲,從殿中緩緩飛出,單手虛託着一件無上法器,正是先天至寶東皇太一鍾。

這位昔年魔宗紅花谷合歡雙仙之一的召南子,如今搖身一變,整個人都散發出道門真修的浩然氣勢。他穿着一套雲煙環繞的三寶紫綬法衣,上面綴的避塵珠、闢火珠、避水珠寶光四射,頭頂橫插一根紫金如意道簪,腰環琉璃玉帶,腳蹬錦緞追風靴。一舉手一擡足之間,召南子拿腔作勢,顯出十足十的道門宗師風範。

這位膽大包天的華山弟子,竟對天上羣魔視而不見。他施施然落到萬象銅臺頂上,朝石坪中的道門修士團團一揖,正想開口說幾句場面話,可忽聞天頂上有人哇哇怪叫,一道紅光衝出魔雲,徑直落到了召南子的面前。

誰人如此膽色,居然敢在這個當口兒上,單槍匹馬的直奔召南子?

俞和定睛一看,落下雲頭的這人,赫然便是紅花谷合歡雙仙中另一位抱星子。這抱星子披頭散髮,睚眥盡裂,袒露出來的胸腹肌膚上,縱橫交錯的全是血痕,他伸手點指着召南子的面門,嘶聲厲吼道:“召南,你這惡賊,我真是瞎眼錯看了你!今日我抱星子就算豁出命去,也要將你大卸八塊,挫骨揚灰,爲我紅花谷雪恥!”

第6章 行早課,觀劍痕第261章 凡間戲,顯魔祖第77章 回淨闕,夜來香第198章 滇院立,伊人離第55章 互算計,定銀霜第53章 九霄調,亙古謠第57章 急追敵,卻難當第184章 夜煮酒,說因由第62章 易歡至,紅砂行第254章 耍猴戲,劍破膽第225章 波瀾轉,求劍難第267章 護法屍,掌立威第3章 初入門,藏經院第48章 易藥方,夜南行第196章 劍掌爭,暗謀勝第317章 笑望星,戲寒鋒第343章 五劍連,藏玄機第208章 試道行,三條件第88章 辭南海,返羅霄第94章 丹石妙,帝王悅第200章 殺人者,血沾衣第43章 論劍道,談因果第105章 詭銀鏡,引入甕第125章 馬無傷,羣屍陣第232章 人已遁,碑引火第156章 玦易主,食人心第51章 噩夢驚,黑白奕第241章 朔城驛,老街坊第315章 金橋斷,劍橫徑第107章 帝陵谷,周承雲第76章 黑甲將,玉匣甦第1章 三十二章 十寶散,四方戰第69章 楚國帝,長鈞子第321章 舊相識,醉劍仙第127章 承北帝,衛行戈第62章 易歡至,紅砂行第115章 暗府現,風舞劍第201章 知酒濃,結伴行第282章 偶拾寶,衆垂涎第147章 三人行,鬥兩儀第35章 斥癡兒,徒妄念第40章 中秋會,赴壽陽第104章 福膳宴,劫又啓第331章 濁炁沉,性本惡第36章 血畫符,劍匣成第350章 劍癡黯,自散場第309章 劫至寶,鞘中劍第170章 金身焚,佛印環第171章 鬥雷法,懾碧雲第181章 還本相,齊聚首第344章 拔暗疾,劍愈銳第331章 濁炁沉,性本惡第153章 竹月院,不寧夜第13章 山道行,惹禍端第322章 心雖念,緣已盡第249章 扯虎皮,成好事第89章 笛聲幽,莫懷愁第45章 降祥瑞,福運錢第244章 各粉墨,齊登場第223章 雲峰歸,十八盤第274章 夜襲營,合歡現第272章 夷術兇,雷化劫第258章 錦囊計,一敵七第194章 默自省,執念生第299章 城再隱,地仙至第178章 雨欲來,風滿樓第121章 內丹碎,賦春女第12章 同下山,隨運鏢第101章 涼厚子,面如春第123章 妙光境,真無相第276章 煉血煞,胡營哀第242章 順平事,癡情人第63章 探海底,地火怒第307章 鎮老妖,何需劍第107章 帝陵谷,周承雲第88章 辭南海,返羅霄第117章 師徒逢,解暗局第300章 白骨妖,冰風寒第170章 金身焚,佛印環第332章 舊時怨,今成仇第225章 波瀾轉,求劍難第143章 雨夜悟,劍通明第248章 落花意,非不解第185章 道元炁,養先天第283章 夷獸兇,吾敢當第122章 師恩重,脊若龍第24章 元魔舞,心未亂第233章 生死符,天罡寒第195章 胡家怨,兩門爭第53章 九霄調,亙古謠第61章 又生變,淨闕劫第120章 佛陀鎮,血化劍第32章 終脫困,地竅開第224章 五方旗,信步去第143章 雨夜悟,劍通明第226章 鑄劍莊,閉門羹第309章 劫至寶,鞘中劍第183章 寶如山,茶似酒第110章 戰兵俑,撞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