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

不久,一場毀滅性的災難降臨到了龐貝城。沒有任何預兆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數億噸的火山灰和灼熱的岩漿頃刻間把龐貝城給吞沒了。

整座城市被籠罩在濃煙和塵埃中,漆黑如無星的午夜。驚慌失措的居民四處跌跌撞撞地尋找出路,卻無法找到。然而,由於盲女莉蒂雅這些年走街串巷地賣花,她靠着自己的觸覺和聽覺找到了生路,而且還救了許多人。

可見,痛苦也可以轉化爲幸運的一天。蚌因體內嵌入沙粒,傷口的刺激使它不斷分泌物質來療傷,到了傷口複合,舊傷處就出現一顆晶瑩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是由痛苦孕育而成?只要敢於充分利用機會敢於磨鍊自己,任何不幸、失敗與損失,都有可能成爲我們有利的因素。

1958年,有一個叫富蘭克·卡納利的人,在自家的雜貨店對面開了一個比薩餅屋,爲的是籌措自己上大學的學費。沒想到的是,19年後,他的比薩餅屋已經在各國開到了3100家,成了一個跨國連鎖企業,總價值達到3億多美元。這個連鎖店就是赫赫有名的必勝客。

若干年後,卡納利在回顧他的連鎖店是如何發展起來時說:“你必須學習失敗。”他說:“我做過的行業不下50種,這中間只有15種做得還算不錯,表示我有30%的成功率。你必須出擊,尤其是在失敗之後更要出擊。你根本不能確定你什麼時候會成功,所以你必須先學會失敗。”“先學會失敗”,並不是說你在屢戰屢敗後去屢敗屢戰,而是要從失敗中找出可以借鑑的經驗。

卡納利在俄克拉馬的分店經營失敗後,他發現,之所以失敗,是因爲分店的地點與店面的裝潢有問題。於是,他知道了經營比薩餅店時選擇分店的地點與店面裝潢的重要性;在紐約的銷售失敗後,他改進比薩餅的硬度,作出了適合當地人口味的另一種硬度的比薩餅;當地方風味的比薩餅在市場上出現,對他的經營形成衝擊的時候,他另闢蹊徑,向大衆介紹並推出了芝加哥風味的比薩餅。就是這樣,卡納利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獲得了成功。

卡納利無數次地失敗了,又無數次地站了起來。成功的秘訣如此簡單:只要你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一個就夠了。命運會將有用之才放在風雨裡。人們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纔會逐漸變得強大。所以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人物都是經歷過風雨和磨鍊的。

在春花秋葉舞蹈般瀟灑的飄落裡,蘊含着希望;巨大岩石的裂縫中鑽出的小草,昭示着希望;不斷被山風修改着形象的懸崖邊的蒼松展示着希望。自然尚且如此,我們更應珍惜自己希望的能量。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經過風雨之後,人們的生活將換上一種全新的色彩,而命運也會將苦難的信徒引向幸運。

困境是將你磨礪成珠的關鍵因素。

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爲總覺咫尺遠

喜歡登山的人都有這種感受:景色平常的地方容易攀登,自然就有很多人;而險峻壯美的頂峰,因爲路途艱險、危險叢生,攀登者就寥寥無幾了。其實,人生也和登山一樣,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的奔向熱門的地方,卻不知這不過是趨之若鶩的路子罷了。有困難的路雖然曲折,甚至艱險,但也正因爲有了一步步的克服我才能高唱戰歌去面對困難。

美國學者馬爾騰博士說:“困難是我們的恩人,有了困難,才能攔住與淘汰去一切不如我們的競爭者,而使我們得到勝利。”所以,在逆境中,你也不必灰心喪氣,因爲它可能就是你的成功機遇。

一天夜裡,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燒燬了美麗的“萬木莊園”,這座莊園的主人邁克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境地。面對如此大的打擊,他痛苦萬分,閉門不出、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見他還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孩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一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麼能看得見希望……”

邁克在外祖母的說服下,決定出去轉轉。他一個人走出莊園,漫無目的地閒逛。在一條街道的拐彎處,他看到一家店鋪門前人頭攢動。原來是一些家庭主婦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裡的木炭讓邁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急忙興沖沖地向家中走去。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裡,邁克僱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裡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的木炭,然後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裡。

很快,木炭就被搶購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初見規模了。幾年以後,“萬木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苦樂成敗,不在於外物的左右,而在於自己的心態和看待世界的角度,莊園燒燬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也成了廢墟。

“哀莫大於心死”,世間最可怕的衰老是心態的衰老。在困境來臨的時候,不被困境嚇倒,而是保持積極的心態,困難就會被你擊倒。沒有什麼可以擋得住你前進的腳步,擦亮你的眼睛,就會看到生活的希望,一切還皆有可能。

面對困難時,調整心態,不要讓消極的思想影響了生命的進程。積極地走好現在的每一步,我們的人生纔會精彩。

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你的生命也會常保綠色。

不要拒絕生命的雕琢

只有在風雨中走過的人們,才能在泥濘中留下自己的印跡,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任何一種本領的獲得都要經由艱苦的磨鍊。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對於真正堅強的人來說,任何困難和逆境都會讓他們感到拼搏有味道。

深山裡有兩塊石頭,第一塊石頭對第二塊石頭說:“去經一經路途的艱險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夠搏一搏,不枉來此世一遭。”

“不,何苦呢,”第二塊石頭對其嗤之以鼻,“安坐高處一覽衆山小,周圍花團錦簇,誰會那麼愚蠢地在享樂和磨難之間選擇後者,再說,那路途的艱險磨難會讓我粉身碎骨的!”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涌而下,歷盡了風雨和大自然的磨難,義無反顧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塊石頭譏諷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圍花草簇擁的暢意抒懷。

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歷盡塵世之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讚美稱頌。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那樣擁有的成功和高貴,可是一想到要經歷那麼多的坎坷和磨難,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便又退縮了。

一天,人們爲了更好地保存那石藝的奇葩,準備爲它修建一座精美別緻、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造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他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粉了身、碎了骨,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房子。

同樣是石頭,選擇不同,結局也有天壤之別。第一塊石頭,選擇了艱難坎坷,懂得放棄享樂,所以它成了珍品,成了石藝的奇葩。第二塊石頭選擇了安逸,最後只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

痛苦並非壞事。很多時候,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該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則是鋒利的鋼刀。清代金蘭生在《格言聯璧》中寫道:“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由此可見,那些挫折和橫逆的折磨對人生不但不是消極的,還是一種促進你成長的積極因素。唯有經歷各種各樣的折磨,才能拓展生命的厚度。

自古英雄多磨難,不拒絕生命的雕琢,纔能有所作爲。

懸崖就是騰飛的起點

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有所轉機,就必須懂得在困境中崛起,很多時候,困境就是你成功的起點。

有一個老人在山裡打柴時,拾到一隻樣子怪怪的鳥,那隻怪鳥和出生剛滿月的小雞一樣大小,也許因爲它實在太小了,還不會飛,老人就把這隻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

老人的孫子很調皮,他將怪鳥放在小雞羣裡,充當母雞的孩子,讓母雞養育。母雞沒有發現這個異類,全權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怪鳥一天天長大了,後來人們發現那隻怪鳥竟是一隻鷹,

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爲了保護雞,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隻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因爲和鷹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這一家人自然捨不得殺它,他們決定將鷹放生,讓它迴歸大自然。然而他們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鷹重返大自然。他們把鷹帶到很遠的地方放生,過不了幾天那隻鷹又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他們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捨不得那個溫暖舒適的窩。

後來村裡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那隻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到澗底時它終於展開雙翅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然後輕輕拍了拍翅膀,就飛向蔚藍的天空,它越飛越自由舒展,越飛動作越漂亮。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置之死地而後生”,人在面對壓力時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像那隻鷹一樣,總是眷戀已有的東西,而恐懼未知的風雨。可是,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雖有舒適地生活,但卻不會有任何轉機,一旦逆境來臨,將會輕易地被摧毀意志力和行動能力,而飽受磨鍊的人卻能創造出嶄新的天地。困境不是滅絕,而是在提醒你有更優的路去走。那麼,就讓我們微笑着用這根柺杖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堅韌、執著地走下去吧。

一個人若是缺乏挑戰困境的勇氣,就會很容易倒下;反之,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則可以無往而不勝,可以無堅不摧。正視困境,不在困難面前退縮,纔不會讓心靈荒蕪,纔不會無路可走。成功,是從不斷的挫折和失敗中建立起來的,它不僅是一種結果,更是一種不怕失敗,在磨難中永不屈服的能力。

給自己一個懸崖,就是給自己一個騰飛的起點。

人在低處也飛揚

一個人即便遭遇再大的困難,都要學會化解、克服,於逆風之處扶搖直上,做到“人在低處也飛揚”。

人生A面:

4歲時,一場麻疹和強直性昏厥症,差點使他進入棺材。

7歲時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不得不進行大量的放血治療。

46歲牙牀突然長滿膿瘡,拔掉了幾乎所有的牙齒。

牙病纔剛剛痊癒,又染上可怕的眼疾,視線不再清晰,只能靠人攙扶着走路,於是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柺杖。

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着他的肌體。

•тт κan •C〇 後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

他僅活到57歲,就口吐鮮血而亡。死後屍體也備受磨難,先後搬遷了8次。

他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練琴10~12小時,忘記飢餓和死亡。13歲起,他就周遊各地,過着流浪生活。

人生B面:

他12歲他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名,轟動輿論界。

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

他的演奏使帕爾瑪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爲徒。

聽了他的琴聲,盧卡觀衆欣喜若狂,宣佈他爲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

在意大利巡迴演出時,人們到處傳說他一定有魔鬼暗授他妖術,要不怎麼他的琴聲會魔力無窮。

維也納一位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爲是樂隊演奏,當得知臺上只他一人時,大叫一聲“他是個魔鬼”,然後竟然逃走了。

巴黎人爲他的琴聲陶醉,早忘記當時正在流行的嚴重霍亂,演奏會依然場場爆滿……

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爲“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絃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他就是文藝史三大怪傑之一、偉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人生的A面和B面市可以互相轉化的。逆境是一種挫折,面對挫折時只要不退縮,學會用心靈打磨挫折,用熱情去迎接挫折,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去戰勝挫折。秉持信念之燈繼續前進,定能到達陽光地帶。

拿破崙·希爾認爲,不管如何失敗,都只不過是不斷茁壯發展過程中的一幕。人生,不論到了哪一步境地,只要你還有勇氣向成功挑戰,你就還沒有失敗。所謂失敗,都可以算作你的寶貴經驗,是可以創造財富的。人生之中,無論事業處於何種在他人看來卑微的境地,都不必自暴自棄,只要渴望崛起的信念尚存,只要我們能堅定不移地笑對生活,逆境之中也可以爲自己開創一個輝煌美好的未來!

充滿信心和勇氣去爭取機會,在逆境中也可以扶搖直上。

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11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2)第16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32章 變通:在省思中航向成功的彼岸(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21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22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1)第4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2)第17章 幸福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別人眼裡(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26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38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2)第3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2)第36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3)第19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2)第10章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1)第5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2)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1章 前言:選擇與放下的相對論第13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2)第35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2)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23章 :簡單生活,只取你所需的(2)第31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2)第18章 懷一顆感恩心,給自己建造一個精神天堂(1)第41章 好好地,愛生命,愛自己(1)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24章 品一杯人情茶,悟一堂捨得課(1)第37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1)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第39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1)第20章 取捨,在決定寬容的那一刻被詮釋(1)第14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30章 信念,守得雲開見月明(1)第27章 在命運的顛沛中,細嗅花的芬芳(2)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第29章 擁抱自然,揚本色之美(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15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2)第2章 快樂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選擇的朝向(1)第34章 愛情是取捨之間的博弈(1)第7章 取捨有道,你才能走的更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