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包正的決心

金國特使宣讀完趙構的誓表之後,這才取出了金主的詔書,誦讀了起來。其中的第一條就是冊封康王趙構爲宋國的皇帝,但今後不得使用“大宋”這一名號,只能稱爲“宋國”;在稱呼金國的時候,一律稱“大金”。

秦檜於是就跪在了金使的面前,代替趙構接受了冊封,從現在開始,就是大金國承認的合法的皇帝啦!

那些正直的大臣看了,無不痛心疾首:堂堂中原皇帝,竟然要接受蠻夷的冊封,實在是國之大恥。自華夏立國以來,亙古所未有!

這時,大臣中忽然有人痛哭失聲,衆人看去,卻是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乃是徽宗時就陪王伴駕的老臣——翰林編修李光陸。只見他顫巍巍地越衆而出,然後手指着秦檜,用力吐了一口吐沫。

由於距離較近,秦檜又是跪在地上,所以並未躲開,正中秦檜的長臉。只聽李光陸口中一字一頓地罵道:“奸賊誤國!”

秦檜可沒有唾面自乾的涵養,他在滿朝文武面前受了李光陸的羞辱,如何肯善罷甘休。於是就厲聲說道:“大膽!我現在是代替天子成禮,你羞辱於我,就是羞辱天子。來人啊,將這個老匹夫給我拿下!”

李光陸聞聽,仰天大笑,笑到最後,已經有些聲嘶力竭,衆人都被他笑得有些發矇。包正忽然意識到不好,就想用力擠到前面。但是由於他的品級比較低,所以一開始就站在了後面。於是口中喊道:“老人家,不可輕生!”

只聽李光陸忽然停止了笑聲,然後眼望着羣臣,悲憤而又蒼涼地說道:“今日國家蒙此奇恥大辱,老朽死去也無顏去見列祖列宗。請大家在我的臉上蓋一塊遮羞布吧!”

說完,就一頭撞在旁邊的一棵大柱上。當場就氣絕身亡。羣臣這才知他早就抱着必死之心,不由都圍攏了上來,嘆息不已。

秦檜冷笑道:“李老賊畏罪自殺,實在是死有餘辜,將他擡出宮門示衆。”

這時,只見岳飛走到了李光陸的屍體旁邊,撩開了衣襟。把自己裡面的袍子撤下一塊,輕輕蓋在了李光陸的臉上,然後抱起了老人瘦弱的身體,走出了大殿。

秦檜嘴角抽動了一下,但終於忍住了。然後對羣臣說道:“繼續進行大典!”在他地身旁的地上,李光陸流出的一攤鮮血,看來是如此觸目驚心!

包正不由心中長嘆:“可惜了一位正直的長者,只怕是您老的鮮血算是白流啦!”此刻,包正真想憤然離去。但是想到了自己揹負的責任,又忍隱了下來。

接下來的大典,進行地很是順利。在秦檜看來,沒有再出現擾亂者。不過,看看羣臣肅穆而悲憤地面孔,秦檜也不覺有一種被剝光的感覺。

就這樣,在衆人無聲的抗議之中,冊封大典終於草草收場,秦檜也完成了歷史所賦予他的使命,永遠地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接下來。還有一場盛大地宴會,來歡慶兩國的議和,但是多數大臣都默默地退朝還家,只有秦檜的那些黨羽,在邁過了李光陸所淌的熱血之後。心滿意足地參加宴會去啦。

包正在隊伍的最後,所以第一個就出了金殿。此刻地他,有一種想揍人的衝動。他現在終於知道,自己還是沒有改變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難道自己真就無能爲力了嗎?難道真就要眼睜睜地看着奸臣誤國,忠良慘遭屠戮嗎?此刻,他地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他實在是不甘心啊!

走在通向將軍府的路上,包正又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計劃:事到臨頭,不能逃避,不能退縮!他決定,一定要想辦法破壞這樁婚事,然後帶着玉屏公主返回南宋,繼續留在朝中,和這般奸臣戰鬥。雖然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但包正決定,既然自己回到了這個時代,就要改變這個時代,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不能放棄!

回到將軍府的時候,阿紫等人已經收拾好了東西,就等着包正歸來搬家。包正此時心中主意已定,於是揮手道:“我決定,暫時先不搬啦,大家把東西都先放回遠處吧!”

衆人聽了,不由一陣歡呼。大家在這裡日久,和韓世忠、梁紅玉等人感情深厚,自然是不願意離開這個家一般的地方。

包正吩咐完之後,又去面見了韓世忠。那韓世忠正在屋中悶坐,看到了包正,連忙詢問情況。包正將經過向他講述了一遍,說道李光陸以身殉國之處,韓世忠目眥欲裂,口中大罵連連。包正最後又向他說出了自己的打算,韓世忠聽了,連連叫好:“正兒,男子漢就應該身擔大義,韓伯伯支持你地想法!說心裡話,昨天一聽說你要逃離這裡,我可是真有些不佩服啊!”

包正聽了,臉上不覺一紅:“韓伯伯放心,以後無論有什麼事,我都不會再退縮啦!”

韓世忠道:“老家哪裡,是不是也要重新安排一下?”

包正說道:“正是,此番定要全力一搏,有進無退。韓伯伯,這可是違背了您作戰的原則,不給自己留後路啦!”

韓世忠哈哈大笑道:“用兵之道,從無定法,兵法又云置之死地而後生,這纔是男兒的氣概!”

包正聽了,也大笑了起來。此刻,屋中只有這一老一少豪邁的笑聲在迴盪。

三天之後,和親的部隊與金國地使者一同出發。隨行的,有五百名神武軍地精兵,負責保護公主的安危。

而包正,則更是帶齊了自己的全部主力,就連阿紫也作爲玉屏公主的良伴,跟隨着一同前往。最令人稱奇地,就是秦娥兒也伴隨着公主一同前往。

這還要歸功於包正。在一開始,本打算半路出逃的,當然就不能扔下秦娥兒啦。所以才叫一支梅和道濟入宮,將這個消息傳送給玉屏公主,要她在皇帝面前請求,允許自己的閨中密友秦娥兒爲自己送嫁。

雖然秦檜聽到了這個消息,是一百個不願意。但是趙構畢竟還是心疼女兒的。此番昧着良心將玉屏遠嫁,心中覺得十分對不起她,所以就痛痛快快地答應了。秦檜自然是拗不過皇上,所以也就只好照辦。

隨着包正策略的改變,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帶上秦娥兒了。不過。既然已經確定下來,也不好再更改,所以就只好一起隨行了。

包正等人早早就進入了皇宮,會齊了金國的使者,然後一起前往迎接玉屏公主。公主出嫁。自然是天大的事情,趙構早就給準備了十幾車陪嫁地用品,企圖補償一下對女兒的愧疚。可是再多的東西。也換不回玉屏的笑容啊!

但是由於有包正事先的安排,所以玉屏公主也並沒有表現出人們想象地那種痛不欲生。相反的,卻表現地十分鎮靜,一種近乎冷漠的鎮靜。此時,玉屏公主對自己的父親已經喪失了信心,從他能捨得將自己嫁入金國那一刻起,原來那個疼愛自己的父親地形象就在玉屏公主的腦海中消失啦。

等到包正和金國特使來到了玉屏公主的寢宮時,看到和親正使張俊早就在這裡等候了。只見他滿面春風。志得意滿,一副小人得志地模樣。這廝能夠出任這個差事,一方面是因爲他在禮部就職,一方面則得益於秦檜的推舉,叫他到外面去鍍鍍金回來的時候也好提拔。當然。秦檜還有一些要事需要向自己金國的主子彙報,張俊就是全權代表了。

包正一見張俊。就頗覺不爽。張俊反倒極爲親熱的和包正打了招呼,在他的眼中,這位秦相的準姑爺,已經和自己是一個戰壕裡的人啦!

玉屏公主此時已經準備停當,金國特使和張俊、包正三人於是就前去奏請公主起駕。進到了玉屏地宮殿之中,只見玉屏在一羣宮女的簇擁之下,顯得雍容華貴,儀態萬千。金國特使劉也驚爲天人:“早就聽說這位宋國的公主曾經被選爲第一美女,果然是名不虛傳!”

包正留心打量了玉屏一番,見她臉上無喜無悲,一副漠然之色。當看到包正的時候,眼中閃過了一抹驚喜欣慰之色,隨即又恢復了原狀。

包正心中暗道:“這件事對玉屏的打擊確實是很大啊,不過也好,讓她能正確地認清現實。希望通過這件事,能使她堅強成熟起來。”

這時,張俊上前奏請道:“公主殿下,良辰吉時已到,請殿下啓程吧!”

玉屏輕輕點點頭,然後淡淡地問道:“我地父皇不來送送我嗎?”

張俊臉上賠笑道:“聖上偶然小恙,大概是不能來爲公主餞行啦。”

玉屏公主淒涼地一笑道:“父皇如此疼愛於我,如今卻連最後一面都未能相見!”說罷,不禁神色黯然。旁邊的衆人一見,心中也莫名地一痛,充滿了憐愛。於是都不由感嘆起玉屏公主超人地魅力來。

包正在旁邊聽了,就知道趙構是無顏見自己的女兒,所以繼續裝病。心中也不由慨嘆道:“在他們這些權貴的眼中,一切都是可供交換的商品,包括自己的親人在內,這着實叫人心寒啊。玉屏如今想是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吧!”

猛然間,包正忽然想到了秦娥兒,她是不是也被秦檜當成了一個砝碼,來完成和自己的交易呢?如果真是這樣,這個老賊可就是做賠本生意啦!

正在沉思之際,忽然有人尖着嗓子嚷道:“寧王千歲駕到!”隨後,只見寧王瀟瀟灑灑地走了過來。他徑直來到了玉屏的面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然後說道:“玉屏遠嫁異國,叔叔怎麼也要最後送你一程啊!”

玉屏公主聽了,壓抑已久的悲憤終於再也控制不住,撲在了寧王的懷裡,失聲痛哭起來。寧王輕撫着她的秀髮,口中安慰道:“屏兒莫悲,想當初漢之昭君出塞、唐之文成入藏,都至今爲人們所稱道。屏兒也要成爲這樣流芳千古的人物,又何悲之有?”

包正見了玉屏梨花帶雨的模樣,也不禁心痛,於是對寧王說道:“王爺放心,在下一定會照顧好公主的!”

寧王望着包正,點頭微笑道:“我當然是最相信你啦!”包正見他的話中似乎另含深意,也不由一凜,於是彼此心照不宣地一笑。

包正心頭也不禁暗呼厲害:“這個寧王,表面上浮華,實際上卻心機深不可測,看來是真如岳雲所言啊!”

寧王安慰了玉屏一番之後,然後吩咐道:“置酒來,我與諸君餞別!”

下面的小太監連忙取來了酒具,寧王先滿上了兩杯,然後對玉屏說道:“屏兒,經此一去,就難以再見故土,這兩杯就由你拜祭我大宋的天地吧!”

玉屏於是接過酒杯,一杯灑向了青天,然後一杯傾之於地,口中祝道:“悠悠蒼天,莽莽大地。今當遠離,我心實悲!”

寧王又到了兩杯,與玉屏對飲,然後說道:“屏兒,此去山高路遠,前途未卜,一切要以身體爲重,事事多請教於包公子,我也就放心啦!”

然後,又給包正倒了一杯,口中說道:“包公子責任重大,我將玉屏就託付給你啦!”包正聽了,也只是會心地一笑,然後一飲而盡。那張俊也湊到了前面,卻見寧王並無給他敬酒之意,於是也只好尷尬地悄悄後退。

寧王哈哈大笑道:“今日離別,怎可有酒無樂。屏兒,待我爲你吹奏一曲,你這就啓程吧!”說罷,旁邊的家人遞上了一柄玉簫,寧王接簫在手,就吹奏哦撲了起來。

只聞簫聲嗚咽,似乎有無盡的哀愁。玉屏簫聲入耳,不覺已是潸然淚下,於是在宮女的簇擁下,上了一乘小轎,緩緩離開皇宮。

就在這時,忽然後面有人伴着簫聲,吟唱起了李白的一首別詞。只聽歌中唱道:“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歌聲和簫聲漸漸交織在一起,聞者無不傷情。包正聽到了這個歌聲,就知道是林升所唱,也不覺沉醉其中。在這片悲涼之中,包正的心頭卻涌起了萬丈豪情,他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這個時代!

第70章 功虧一簣時第1章 踏春遇蠻女第22章 無奈的妙計第22章 靈隱遇顛僧第51章 泯滅的人性第38章 針尖對麥芒第28章 遭遇毒夫案第44章 智破搶劫案第23章 鏖戰東莞城第33章 仵作的悲劇第38章 包正發大婚第60章 逃難的旅程第25章 御賜和親使第42章 幼童訴真相第24章 人民的勝利第25章 難忘的夜晚第3章 微服訪實情第75章 和尚抖威風第75章 和尚抖威風第2章 包正了夙願第5章 黑夜現殺手第83章 黃鼠狼拜年第47章 當街來辦案第22章 無奈的妙計第10章 雙盜同攜手第27章 秦丞相其人第50章 平陽剿匪記第48章 賭場見聞錄第83章 行行重行行第19章 海盜大聚會第33章 仵作的悲劇第18章 碼頭起風雲第30章 一日發雙案第85章 以暴制其暴第66章 慷慨赴刑場第73章 萬金定合同第7章 拜會寧王爺第47章 岳飛一家人第27章 假手胡知府第11章 小黑一家人第2章 包正的困惑第74章 先奸後殺案第40章 血染紫竹林第12章 他鄉遇故知第33章 追蹤神秘人第67章 海底巧脫險第70章 鹽海起風波第29章 趙鼎巧立功第77章 入選東莞令第20章 深夜探皇宮第27章 秦丞相其人第27章 酒館逢俠盜第42章 幼童訴真相第26章 睡入丞相府第35章 紅蓮潤雨露第7章 義結雷黑子第75章 和尚抖威風第36章 案破法難昭第48章 侍郎救胞弟第44章 小事化大事第70章 鹽海起風波第65章 三夫爭一妻第64章 換頸骨奇案第47章 岳飛一家人第72章 喬裝訪鹽場第13章 南宋烤肉串第33章 訊房審女囚第36章 案破法難昭第18章 碼頭起風雲第22章 無奈的妙計第32章 大牢見聞錄第21章 古寺擒兇手第44章 寧王的智慧第71章 意外的收穫第34章 審理自縊案第19章 海盜大聚會第40章 血染紫竹林第14章 俠盜一支梅第9章 烈火烤乳豬第3章 痛打賊潑皮第26章 巧用詐騙犯第33章 訊房審女囚第3章 痛打賊潑皮第15章 包正的妙計第35章 紅蓮潤雨露第70章 功虧一簣時第4章 第一次演說第2章 再世爲書生第72章 喬裝訪鹽場第60章 須臾破奇案第31章 淫婦害親夫第12章 鬼宅立新居第18章 淫賊逞兇狂第19章 茶樓見聞錄第62章 平凡的案件第12章 鬼宅立新居第43章 是非善惡間第12章 鬼宅立新居第58章 後花園相會第53章 故人天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