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雲天萬景經,天人感應術

秋日的陽光下,太攀緩緩的漫步於熙熙攘攘的長街上,耳邊響成一片的叫賣聲,亦或是喝罵廝打的聲音,連成一片,一瞬之間,太攀的腦海當中,就是生出了一陣恍若隔世的不真切的感覺來。

“店家,還有空房麼?”順着人流,不多時,太攀就是尋機進了一家客棧。

客棧當中,雖然也擺了十多張桌子,但卻是稀稀拉拉,看不到有什麼顧客的存在,連帶着,在櫃檯後面的店主,也是有幾分懶散的模樣。

掏出昨夜剩下的三百多枚五銖錢,定下一個月的空房以後,太攀纔是在這店主人的恭維聲中,進了客房。

暫時的安頓下來以後,太攀纔是靠窗坐下來,細細的回想起腦海當中的《雲天萬景經,氣之篇》,以及那隻得聊聊百餘字的《天人感應術》。

是的,就是天人感應術。

太攀自己都說不清,七個選項當中,自己怎麼會莫名的選擇了這看起來最爲神秘,但在現階段而言,也最看不出任何作用的天人感應術。

不過,既然已經無法改變,太攀也不做無謂的後悔,此時,太攀只是將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雲天萬景經,氣之篇》上。

天地元氣分五行,修行者本身於五行而言,也是各有側重,是以,修行者修習某種功法的時候,第一要務,就是看着功法的五行是否與自己相合,否則的話,修行起來,便是事倍而功半,突然浪費時間。

不過那種分屬五行的功法,只是一般的功法,而鎮山級別的經文,卻是不分五行的,修行者本身的五行屬性是什麼,那功法修行出來的天地元氣,自然而然的,就是側重於此。

當然,還有另一種頂級的功法,雖然功法的本身五行分列,但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功法,會自然而然的令修行者的五行屬性偏轉爲與功法相合的屬性。

《雲天萬景經》,自然是前者。

雖然《氣之篇》只是《雲天萬景經》當中最基礎的,最小的一部分,但這最小的一部分,也依然是洋洋灑灑的近萬字,其中對於經絡,穴竅,以及天地元氣的描述,更是深處淺出,叫人一看,就有茅塞頓開之感。

一直到午夜的時候,太攀纔是不捨的將注意力從那《雲天萬景經,氣之篇》上移開。

這經文雖妙,但畢竟,也還是要等到練氣有所小成,體內的一十二縷元氣天地元氣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以後,才能開始修習,是以,太攀如今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凝練天地元氣,以期儘早化形纔是——至於和這《雲天萬景經,氣之篇》一起兌換出來的《天人感應術》,太攀只當自己從來沒有兌換過這麼想。

如果是《雲天萬景經》是繁的極致,將修行上的種種關隘要點事無鉅細的描述出來的話,那《天人感應術》,無疑是簡的極致,通篇只得寥寥百餘字,生僻無比,若非是這《天人感應術》,乃是同時醍醐灌頂之法,直接的映照到太攀的腦海當中的,只怕此時,太攀已經是將《天人感應術》的內容,給忘了一多半。

吞下一粒黃芽丹以後,太攀就顯化出了自己四丈餘長的本相來,然後纏繞在房樑上,然後張口一吞。

灼熱無比的感覺,也是從他的血肉骨骸之間,蔓延開來。

在他的腦海當中,先前的吞日月法所顯化出來的那一輪圓月,已經是化作了一輪浩浩大日,普照於天地之間。

無窮無盡的熱量,從那大日之上逸散出來,在這天地之間,如同潮汐一般涌動,迴盪。

黃芽丹的力量浸潤過來,令這天地之間,太攀自身的投影,令一條纏繞於神山之上的大蛇背上,被陽光炙烤出來的龜裂,一點一點的彌合起來。

不知多了多久,這一輪浩浩大日,緩緩的沉入那一片汪洋當中,然後這穹天之上,便是化作一片無窮的夜色,只餘下零零碎碎的星光,明滅不定。

細數下來,這些星光的數量,正好是十點,卻是恰好對應太攀所凝練出來的十縷天地元氣。

陽光升起來的時候,太攀也是從一夜的修行當中甦醒過來,然後幻化做人形,在那店主人的客氣聲中,走出這客棧——並非是他不想繼續修行下去,只是在這一場獵殺當中,如何的隱藏好自己,不被對手發現,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那種在客棧當中,長期閉門不出的存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有古怪了,休說是隱藏在暗處的敵人,便是這客棧的店主人,都會覺得驚異,然後將之化作談資了——這無疑於是主動的在這大河城中,對自己的敵人們宣告說,“來,我就在這裡……”

是以,雖然不清楚,在這白天的大河城中,自己能做些什麼,但太攀還是和其他的人們一起出了這客棧,隨着人流,在那長街上散開來。

這種另類的“晝出夜伏”之間,一晃,就是兩個月的時間過去。

在六百粒黃芽丹用去了四百多粒以後,太攀的修行,終於是暫時的告一段落。

在他的體內,一十二縷元氣天地元氣,分佈在不同的穴竅當中,緩緩的顫動着——但凡生靈,體內的經絡穴竅,都有着十二正經之說。

十二正經,分別是手三陰經,即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即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即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以及足三陰經,即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這十二條經絡,籠蓋了生靈周身上下,架構出整個經絡的框架的。

生靈身上,所有的經絡,都可以說是依附於這十二正經之上。

任何的生靈,只要身上沒有殘缺,都會有這十二正經的存在——縱然是有的生靈,並沒有四肢手足之分。

《雲天萬景經,氣之篇》的內容,在太攀的腦海當中,緩緩的浮現出來,一字一句,清楚到了極點。

練氣小成以後,修行的第一步,視爲搬運。

即是按照特定的訣竅,挪動體內的一十二縷元氣,將其從原先的穴竅所在,分別引入到不同的穴竅當中。

而《雲天萬景經》當中,所需要的將這一十二縷元氣引入的穴竅,便是生靈身上的十二正經的起始穴竅。

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友 下第二百零四章 局中局,計中計第兩百零二章 蹤跡第八十八章 練氣小成,十二正經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修養第七十九章 大河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餌和魚第七十二章 萬靈山,人妖混居之地 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師府,萬靈山第二百四十九章 兵刃的區別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寒逢三九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始的棋局第十一章 狹路(成功簽約,求推薦,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五章 袁盎說晁錯第四百三十二章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四第四百零二章 大小三才第一百二十二章 謀算與叛徒 求首訂求首訂第一百一十五章 餘波暗流第三百三十一章 黃河之畔第二百二十二章 十方樓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所謂機緣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路上第八十四章 五銖錢第四十九章 前夜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玉第二百三十八章 神兵百鍊,千折萬鍛第一百七十八章 三魂七魄論第四百三十三章 進宮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爭 七 朋蛇弄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餘波暗流第四十章 生與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門鎮魂第二百九十三章 黽池水眼第七十一章 萬靈山,人妖混居之地 上第一百零九章 將完的賭局第二十四章 時代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命天數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遊劫起第二百七十章 墮神之始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始的棋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漢十三州,弘農變故第二十一章 入縣府第三百二十二章 戰爭 三第一百零四章 入局與破局第九十章 狹路第三百零六章 生死一線間第六十四章 雲行之舟第一百七十七章 玄絕之疑第二十六章 妖之始,氣與禁忌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寒逢三九第三百一十五章 翻盤局面的一劍第三百六十四章 責問第二百六十七章 恰如天光破層雲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師府,萬靈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妖靈殿會,太上感應第三十章 風驟起(新的一個月,求推薦求收藏啊!!!)第三百六十九章 定論第三百八十七章 大寒第四百三十章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二)第二十四章 時代第六十五章 四境八景,巍巍萬靈 上(新的一年,祝大家萬事順心)第八章 甦醒第一百八十六章 各懷心機第四百零六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火焰第七十七章 輸贏第一百零一章 劍光第七十六章 十年第二百四十四章 心眼第一百一十三章 刺第三百四十八章 說劍第兩百零二章 蹤跡第三百五十五章 火焰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互的試探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奏第三百五十三章 溯雲河第三百一十四章 修行的第一課第十章 謀算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祿閣中 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隍廟後殿到二百八十四章第十九章 上國遊學之士第三百七十三章 因勢利導第九十七章 身份第一百六十七章 風雷道第三百一十二章 長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友第四百一十六章 朔方城中的燈火第九十三章 慾念成海,焚香爲灰第二百三十八章 神兵百鍊,千折萬鍛第二百七十八章 塵埃散盡第四百一十七章 第二步第一百七十八章 三魂七魄論第二百四十六章 紫星銅,妖靈血第九十七章 身份第三百一十一章 天機第二百零七章 水獄,天師府鄧明通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