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

我一次次喊破了嗓門,

可回答我的,只有死寂。

人海茫茫,

卻打撈不出,

我那雙尋覓的眸子。

耳旁只有瑟瑟的秋風,

眼前只有無常的足跡。

1.地盤

瓊的夢魘裡,明王家的人都齊聲吆喝着,沿溪水走了來。那水溪,本是兩家共有,可後來,明王家的人多,他們說那是我們的泉。衆人齊吼,聲震天地,泉就成他們的了。

可惜,他們在下游,那水雖向下流去,泉源卻在上游。金剛家的人就在溪旁栽了樹,在溪水上安了水車,再用那木板,搭間房子,安個轉輪,水衝輪,輪帶磨盤,吱扭吱扭,就成磨坊了。

夢魘裡的瘸拐大卻在看磨。他光棍一條,與老母相依爲命。瘸拐大是個孝子,推磨的人一帶來吃食,他就給娘留下稠的,自己呼嚕呼嚕,把那清湯往腹裡吸,倒也壯實。

明王家的人一窩蜂擁了來,把那樹拔了,把橋拆了,吼一聲:“這是我們的地盤,不叫栽樹!不叫搭橋!”

又對瘸拐大吼:“也不叫安磨!”

幾十人扯個棕繩,在磨坊上繞幾匝,齊聲齊力,磨坊就散架了。一股灰塵騰起。

瘸拐大哭叫:“操你奶奶,你叫老子喝西北風?”

一人上來,“吃這個,吃這個。”一揚手,瘸拐大就一嘴沙子了。

村裡人都在山上望,都罵,都叫,都不敢下山。明王家的也不敢上山。山上的礌石們都排了隊,等着往下撲呢。從沒見明王家如此齊心,人勢如此浩大。也知道,他們是藉此想激怒村人,誘他們下山,混戰一場,討個便宜。

“你們都死了嗎?”瘸拐大扭過脖子,朝山上吼。

諞子說:“石頭大了,轉着走。”

“寬三!寬三!”瘸拐大叫。

寬三從寨子裡鑽出頭來,笑道:“叫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啥君子?”明王家的鬨笑了,上前,把那磨坊的木板,澆上油,一點火,濃焰騰起。那些村人費心種栽的小樹,也叫他們折了,丟入火中。

久爺爺卻笑:“那墳墓,可是你們自己挖的。”瓊明白久爺爺的話。多年之後,一場巨大的泥石流會卷嚮明王家,把那無常的村落,定格爲相對的永恆。

“挖就挖。”一人叫。他們齊舉了杴,把金剛家在河邊開出的地都翻了個兒。翠綠的麥苗都變成了污泥。

瓊叫:“別糟蹋了。收成了,算你們的。”

諞子說:“娃子,小心扇折了小舌子。這話,你可說不得,你可不是族長。”

瓊說:“暴殄天物呢。”

“埋吧。”瘸拐大叫,“我要到怙主那兒告你們。”

明王家的鬨然大笑。一個說:“知道不?我們就是遵怙主的令來幹這事的。他老人家發啥號令,我們就幹啥?”

“屁,屁。”諞子叫。他悄聲扭頭對村人說:“要是他們挖壩,咋辦?村裡就蓄了那點兒水,一叫挖了,別說澆地,連喝的都沒有。”

話音沒落,明王家已挖起壩來,嘩嘩的水聲漸漸大了。

“呔!”諞子說,“那規矩,是縣裡定下的。你們澇死,也別叫我們旱死呀?”

“啥規矩?”對方一人道,“規矩也是人定的。人能定,就能改。”

另一個接口道:“連怙主老人家,也時時變口喚呢,忽而白了,忽而黑了,隨他老人家的心情。誰叫人家是怙主呢。”

“再說,”又一人道,“這挖壩,也是怙主的旨意呢。”

久爺爺笑道:“誰都是怙主旨意,好個怙主!”

瘸拐大嗷嗷大哭。瓊說:“別哭,那壩,叫他們挖。他們挖,我們堵。那磨坊,叫他們拆。他們拆,我們修。”

明王家的人叫:“堵了再挖,修了再拆。”

瓊也大聲叫:“挖了再堵,拆了再修。”他扭了頭,對村裡人說:“這便是人生。”

2.疫情

《詛咒實錄》稱,疫情是從一隻黑頭子綿羊開始的。那羊側了身子,扭成8字,眼卻直着,忽而跳幾跳,倒地,抽幾下風,就死了。

寬三說:“喲,這羊跳舞了。”撈來,幾下剝了皮,雖沒放出血來,還是煮了一鍋,叫大漢們吃。大漢們吃出一頭缸氣。

媽對瓊說:“你可吃不得,我不叫你吃死掉的畜生肉。”瓊笑:“以前吃的,哪個不是死的?”媽笑着補充:“我指的是自死的。”

大漢們叫:“香呀,香呀。”

媽說:“香了多吃些。”

黃昏時,金剛寺的管家也來了。他說,怪,寺裡的羊也死了好些,一個死法。媽說:“那年,也是這號死法,一死一大片,吃藥是不應的。”管家問:“後來呢?”“後來就沒羊了。”

這陣候,可怕。

管家卻說:“這雖可怕,但不是最怕的。知道不?近來,阿甲到處胡說,盡是邪魔外道的言論,說怙主也打呼嚕,說怙主也得佛印證,佛也得心印證,最終一切都得心印證……弄得人心惶惶。”

“這有啥不對的?”媽問。

“當然不對。凡夫也有心,外道也有心,都叫心印證,要怙主幹啥?這股風若刮起來,天就亂了。知道不?金剛寺有幾個年輕僧人,就開始不聽上師的話了。”

“這阿甲……”媽想說啥,卻嘆了口氣。

瓊知道阿甲近來老串門,話也忒多。沒主心骨時就這樣,這叫六神無主。瓊就出了門,他想去找阿甲,勸勸他,少說那些真話。

“這阿甲,比瘟疫還可怕呢,這才叫洪水猛獸,這是怙主說的。”纔出門,瓊就聽到了管家的話,想:“這怙主,真無所不知,纔有點兒風吹草動……”

“人家當然無所不知,瞧,”阿甲指指山坡上搖曳的一株花,“那花,也是探子,那樹,”他指指那叢雲杉,“更是探子。別看他們裝得老實,一扭身,就叛變了。”

“這話我信。”瓊說,“有時,連心也叛變呢。”

“能叛變的,不叫心,那叫意識。能發現叛變的那個主體纔是心。”阿甲眯了眼,望望雲,又說:“我知道,我死無葬身之地呢。記得不?那年,有個青年,竟說天是一團氣,就叫火燒了。天怎麼是氣呢,天若是氣,天堂在哪裡?”

“天堂在心裡。”瓊說。

“小心,這話叫人聽了去,也是洪水猛獸呢。誰都需要一個天堂。實實在在的天堂,就在那白糊糊的雲裡。你說在心裡,他們就沒了天堂。沒了天堂,沒了極樂世界,怙主就沒飯碗了。瞧,”他指指一排十字架。“他們才被釘上了十字架。”

“有啥都行,不能有思想。”阿甲說。

瓊似懂非懂。

“我終於明白了怙主是誰。是個外地的老和尚,很平庸的,只是不多說話。少說話的人,別人很難發現他的深淺,他於是高深莫測了。一天,他來我們這兒。一人說,這是外地來的怙主,請他上座。他就以爲自己是怙主。身邊的人都叫他怙主,叫了千遍萬遍,就成怙主了。一成怙主,那需要怙主的就尋了來吃怙主,有真心信的,有假心捧的,漸漸成了一個團伙,騙吃騙喝,大家都跟着沾光,就成了大道場……這下,真成怙主了。”

“他有怙主的本事嗎?”

“當然有。成了怙主,就有了怙主的本事。誰都需要怙主,他就有了怙主的本事。金剛寺有個僧人,老在禪定中見到怙主,金光閃閃的。那天,我說,你在《大藏經》上弄點灰,衝上水,洗洗眼再去看。初見時,還儼然佛陀,漸漸金光沒了,三十二相沒了,八十隨形好也沒了,但見一老僧,一臉皺紋,衣服上淨是污垢。才知道,那怙主,原來是厲鬼裝的。”

“後來呢?”

“後來,他就死了。有人說是自殺,可誰知道呢。知道真相的人,哪能得善終?嘿,你們偷聽,我也不怕。”阿甲朝那幾朵花吼。風裡,還傳來幾聲詭秘的笑。

“下一個,輪到我了。”阿甲說。

“怕嗎?”

“當然。”阿甲說,“死是個巨大的黑洞,沒有底的,所以我想活。明知活也是虛無,似蒼蠅飛過虛空,留不下一點痕跡,可我仍想反抗這虛無。我極力地修呀,學呀,發現呀,創造呀,就是想從這虛無中創造一些相對永恆的東西。可我知道,沒有用。許多年後,宇宙也會爆炸。那時,那些相對永恆的東西就會永遠消失於虛無之中。一切存在,都歸於一個巨大的虛無。所以,我既怕,又不怕,造成我怕的那些原因,就是我活過的證據。”

阿甲苦笑着。他一下子憔悴了許多。

“我是一個螢火蟲。”阿甲輕輕地咳一聲,“明知我影響不了這世界,還是要努力發出自己的光。”

瓊說:“你瘦了。”

“因爲我消耗着生命的能量。此刻,我的所有思想都發自我生命深處。那一個個哲人,都用生命點亮着思想:寫書的,生命變成了書;講學的,生命變成了語言;行動的,生命就成了行動。他們在實踐自己價值的同時,也耗盡了生命。但這,卻成了虛無中唯一的存在。這便是活的價值,瞧我……”

阿甲面無血色,憔悴不堪,臉上卻發着聖光。“我要到地下去了,他們開始尋我了。我不怕他們,但我還是要到地下去。這不是怕死,我想活下去,多發出一點光來。可我那命運,如影隨形呢。”

說着,他下了地洞。

3.地下人

疫情擴散,羊屍像雪地一樣佈滿山坡,連那大牲口,也三三兩兩地倒地了。因舅舅去聖地朝拜未歸,村裡人就去求金剛寺的管家,叫他代村人上書山神,叫他派狼神來驅疫。第三天,那黑狼就在山頂上嚎叫起來。可那牲畜,仍一片片死去。

有人說,應該去問問怙主。

都說:“咋沒想到這呢?”趕緊備了豐盛供品,管家帶了,去求怙主。夜裡,管家回來了,村裡人圍了去,瓊很想知道怙主是啥樣兒,就擠在前邊,問:“怙主啥樣兒?”管家笑道:“我咋知道怙主啥樣兒。不過,口喚倒是討到了。”瓊問:“你沒見怙主?”管家道:“我咋能見?他老人家閉關呢,一條紅線,從關房扯出。”“哪個山洞?”“我咋知道哪個山洞?”瓊覺得怪,很想問他口喚的來處,卻見衆人正側目,定然是嫌他竟斗膽打聽怙主的虛實,就知趣地住口了。

“怙主說,有人放咒呢。”管家道。

人們嚷嚷起來:“怪不得,一死一片,一死一片。”“我說那狼神,咋攆不走瘟神,怪不得。”

“誰放咒?”都問。

“怙主沒說。”管家說,“不過,堪布打了卦,說是地下人。”

“地下人?”一個道,“莫非是鬼?”

瓊馬上想到了阿甲,心很猛地跳。他見人不備,溜出去,到後院,對着那井口說:“阿甲,有人想害你呢,快逃。”井把這聲音傳給了遠處的阿甲。井口騰起一串水泡,阿甲的聲音躥出水泡:“能逃出命運嗎?”

瓊嘆口氣,擡起頭,見那樹上,有隻烏鴉,正朝他笑。瓊知道,它聽到了他們的對話,就朝它吼:“你聽到也不怕,你們找不到他。”

烏鴉嘎地一聲,飛走了。

4.紅嘴鴉兒

久爺爺正和五個小女孩玩羊骨拐。一女孩耍賴,久爺爺哇哇大哭。

媽過來,對瓊說:“你記着,以後,我死了,你千萬別找別人,就找那久爺爺,把這個給他……”媽從脖裡取下一串耳松石,“不,供養他,叫他超度我。”

瓊說:“說這個幹啥?”

媽說:“記住,這可是生死大事。”瓊說:“那瘋子,真……”媽說:“別胡說。我二十歲時,就知道他是真和尚;三十歲時,知道他是得道者;四十歲時,知道他是大成就者;五十歲時,他就是佛了……”

久爺爺卻扭過頭來對媽說:“你是老不死的,你的五臟六腑都在哩。對不對,瓊?”

瓊暗自吐吐舌頭,他有些信媽的話了。一次,他見村裡一人忽然沒了臟腑,腹內空如爐膛,不久他就死了。後來,瓊一見人沒有臟腑,就知道他必死無異。他於是問久爺爺:“你也能看出人有沒有臟腑?”久爺爺笑道:“不。我看不出,但我能看出你能看出。”

шшш☢ttκan☢¢ ○

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22章 朝聖的僧侶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6章 阿番婆 (2)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41章 護法神牛 (4)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3章 西夏的鐵鷂子 (1)第61章 金剛家的木驢 (3)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6章 阿番婆 (2)第2章 本書緣起 (2)第68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3)第11章 《夢魘》之“誅法” (2)第25章 青龍煞 (2)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7章 偷青 (1)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30章 罪惡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20章 憤怒的烏鴉 (3)第58章 寺門上的破鞋 (3)第71章 做法器的皮子 (3)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12章 《夢魘》之“誅法” (3)第42章 《夢魘》之“怙主” (1)第11章 《夢魘》之“誅法” (2)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29章 夜裡的蠶豆聲 (3)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84章 尋根或是預言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82章 菩薩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3章 西夏的鐵鷂子 (1)第28章 夜裡的蠶豆聲 (2)第83章 施咒者第2章 本書緣起 (2)第24章 青龍煞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9章 偷青 (3)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72章 破戒的僧侶 (1)第58章 寺門上的破鞋 (3)第46章 老山 (2)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14章 飛賊的來歷 (2)第32章 《夢魘》之“剃度” (2)第8章 偷青 (2)第61章 金剛家的木驢 (3)第49章 朝聖之旅 (1)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9章 偷青 (3)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78章 瘸拐大遛皮子 (2)第24章 青龍煞 (1)第32章 《夢魘》之“剃度” (2)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31章 《夢魘》之“剃度” (1)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14章 飛賊的來歷 (2)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61章 金剛家的木驢 (3)第65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2)第12章 《夢魘》之“誅法” (3)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93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2)第18章 憤怒的烏鴉 (1)第43章 《夢魘》之“怙主” (2)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第80章 初冬的陽光 (2)第32章 《夢魘》之“剃度” (2)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65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2)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81章 菩薩 (1)第82章 菩薩 (2)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25章 青龍煞 (2)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71章 做法器的皮子 (3)第10章 《夢魘》之“誅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