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吳和尚的羊心 (2)

那個時節,村裡能吃上五穀的人除了諞子們外,還有寬三帶的那些族丁。他們要站崗,他們要防止明王家的破壞活動。他們花力氣最大的,卻是阻止村裡人外逃,因爲他們會到外面討飯,會給金剛家的臉上抹黑。當時的諞子名頭響遍了涼州。提起金剛家,誰都會說,喲,金剛家的諞子呀,知道知道。在全涼州都死人時,卻沒聽說過金剛家死過人,這都是族丁的功勞。他們把住了進出村的必經之路,只許進,不許出,開始還有人想外逃,後來你放手叫人家出去,他們也沒有了氣力。但族丁仍睜了警惕的眼,瞅着路口上的風吹草動。

瓊去一塊地裡挖山芋。那地說不清叫人翻多少遍了,但有力氣的人仍然去翻。要是運氣好,就有可能翻出比核桃還大的山芋。這不是一口就吸光的榆樹麪糊糊——榆樹們的皮也沒了——也不是腥戳戳土瘸瘸的雞爪草,這是地地道道的吃食呀!餓極了的時候,瓊就去那地裡,跟饑荒年時出西口一樣,它成爲一個遙遠但充滿希望的夢。

那塊山芋地在山坡上。那個山坡都種了山芋。風調雨順的時候,你會看到滿山遍野的山芋秧,它們開着白色或藍色的小花,在風中歡實地笑着。金剛家的山芋很有名,時有歌謠曰:“洪祥的蘿蔔夾河的蒜,海藏寺的麻賽扣線,金剛家的山芋沙又香。”每到春天,各處的毛驢就會馱着糧食,來金剛家換山芋種子。那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節,但也成爲遙遠的夢了。

瓊出了寺院,走向山芋地。村子裡仍瀰漫着死氣,看不到一點兒人煙。看不到人煙是正常的,要是誰家突然冒了煙,反倒成異常了。諞子就是從這異常中發現了雪羽兒偷青的。

屍臭味仍很濃。據說腐爛的屍體是世上最臭的東西,那臭味,只能用“死臭死臭”來形容。那是真正的惡臭。誰也想不到平時裡搔首弄姿百般珍惜的軀體,到頭來卻只能發出惡臭。明白這一點,也許那執著就會淡化許多。瓊真正明白了印度的修道者爲啥總愛選擇屍林。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訴瓊,生命其實是最不可靠的東西。

眼前輕易看不到活物了。活的人都躺在了家裡,據說只有死在家裡的,纔算善終。死在外面的人是不能進家門的,這是涼州的規矩。死在荒郊野外,就成了破頭野鬼,閻王爺是不收的。看不到生機的人只能躺在炕上,等那個非來不可的東西。

瓊終於看到了一個活物,在山窪的拐角處,他看到一團蠕動的東西。他認出那是一個人,披個被子,到了近前,他認出那是金剛家的人,是有名的大肚漢,一次吃過三斤臘肉。因力大無比,他老跟村裡人鬧糾紛,是沒毛大蟲牛二似的人,人們就叫他牛二。那牛二,正在一俯一仰,狗一樣舔食着。瓊忽然一陣噁心。地上竟是一攤嘔吐物,其中有沒消化的胡蘿蔔和山芋疙瘩。怕他看到自己不好意思,瓊悄悄地離開了。

瓊發現自己已沒了腳步聲,他懷疑自己已變成鬼了。他總能在路口發現那個阿番婆,她總在等着走向金剛家的乞丐。金剛家富足的名聲總能招來討飯的。他們滿懷信心地進了村子,但都沒見離開。除了族丁的功勞外,定然還有些其他原因。瓊懶得往深裡想。

那種難以名狀的虛弱滲透了身心,有兩個細節證明了這一點:一是瓊竟然掐不死衣縫裡的蝨子了,無論他如何使勁,也無法擠出啪的一聲,後來他只好用牙齒來幫忙;二是他竟然跨不過擋在前面的小石塊,他無法擡起那沉重到極點的腿。但好在還有影子,這成了他活着的唯一證據。

那片山芋地已被翻了無數遍,瓊知道自己很難再翻出驚喜,但他還是找根木棍,一下下掏。手很無力,木棍有動的神,卻無動的形。瓊嘆口氣,他知道就算土裡真的埋了點兒啥,他也是有心無力了。而且,就算他有那氣力,能找到一點兒東西,那所得,也抵不了他耗費的能量。

他索性扔下木棍,躺在山坡上。

天灰濛濛的。天上沒有云彩,日頭爺也很亮活,可天卻灰濛濛的。不僅僅是天,啥都灰濛濛的。這說明死氣籠罩了自己。他相信,行刑前的死刑犯也有這種感覺,絕症患者想來也這樣。死氣已織成灰紗,罩在自己和世界之間,將自己包成了孤島。但他卻沒有怕的感覺,不是不怕,是沒精力怕了。腦子也遲鈍了,思維被醬在了木然之中。

他只是有些不甘心。他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該這麼快就死去。以前,總覺得死是最遠的星辰,但現在,死一步步近了,老是朝他親熱地笑。說不準在哪一刻,他的口角就會流出一線清水,然後頭一歪,墮入另一個世界。他於是想,那時,他會有怎樣的感覺?

他還問自己:那大限到來時,他會到啥地方去?那時,他該不該還叫瓊?他會不會真的看到地獄?據說,人身是最難得的。有這樣一個比喻,在東洋大海里有個木圈,海中有個烏龜,五百年探一次頭,那烏進圈的機率,還是比轉爲人身的機率要高?要真是如此,下一世,他是不是還能轉爲人身?

他更想到了活着的意義。今世雖然爲人了,但他卻找不到活的證據。常常是打個盹的工夫,世界就滄桑成另一種樣子。過去的沒有蹤跡,未來的不見影兒,眼前的一切卻瞬息萬變虛幻不實。瓊便常常想到阿甲,也常常墮入夢魘之中,更常常分不清現實和夢幻了。他忽然理解了阿甲。這時,他聽到了阿甲的笑。他想,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忽然,一道黑影飛來。一個布包在地上滾着。他四下裡望望,卻不見人影。

拉開那個扎袋的抽提扣,糧食的味道撲面而來。他也沒精力奇怪了,抓一撮生糧食,塞進嘴裡。那五穀獨有的清香立馬淹沒了自己。

瓊聽到了一聲啜泣。那聲音很熟悉。

瓊不敢多吃,吃了一把,就紮緊袋子。他覺得糧食的養分在體內歡實着,它們時而像衝鋒號裡的士兵,時而像炸裂的煙花,時而像驚散的魚兒一樣遊向四方。它們發出驚天動地的呼喊聲。它們嘶啞着嗓門,叫着衝呀殺呀。它們是一羣跳迪斯科的刺蝟。

瓊漸漸有了力氣。

瓊踏上了回寺的路。記得來時,吳和尚已餓得趴在了炕上。那羊心,越來越不好找了。因爲有人等不到天黑,就涌向那剛扔的屍體。他們已不在乎別人說啥,活着比面子重要,吃人肉已成了公開的事。村裡人都聽過賢孝,都知道明末張獻忠就殺人充軍糧,所以,一聽哪兒有新死者,有氣力的人就撲了去,或是剜心,或是割腿肉,然後纔是狼打掃戰場。等吳和尚藉着夜色趕去時,狼們甚至連骨頭都嚼碎了。寺裡的榆樹皮也沒了,雞爪草更是稀罕。吳和尚用手磨磨了些玉米稈芯,很像麪粉,甜絲絲的,比雞爪草好吃,但拉屎時很麻煩,他們得互相幫忙,用木棍往外掏。但他面對着吳和尚蒼老的襠部時,那撲面而來的醜陋總叫他赧然。他想,真斯文掃地了。

回寺途中,他見那牛二,已長相相躺在了地上,被子萎在一旁。那攤嘔吐物並沒有救下他的命。瓊想,這就是生命。瓊想,要是牛二早一點兒明白今天的結局,還像以前那樣害人不?

進了寺,見吳和尚燃了火,正在煮啞麥子。涼州人將煮糧食稱爲啞麥子,因爲煮時沒有聲響,以別於噼啪作響的炒麥子。吳和尚說,有人在寺院門口放了一小袋生糧食。

聽說那天,誰家的門口都放了一小袋糧食,但誰也不知道是誰送的。

4.上天的煙柱

村裡忽然冒起了煙,許多條煙柱齊整整上了天,這是很奇怪的事。

你可以想象那場面,一個大山環抱的山窪裡,遍佈着低矮的土房子,它們星星點點地散落在山的皺摺處,沒有生氣地喘息着。白森森的日頭爺照着土瘸瘸的村落。村落裡最有生氣的,便是那炊煙了。無風的時候,煙就直直地上了天。煙柱下面,定然會有個娃兒,扯着奶星呵呵的嗓門在唱:“煙洞裡的煙——,直冒天;黃河裡的水——,洗紅氈。紅氈破,七姑娘舞。”那娃兒便是我。那煙升到一個極點時,就會慢慢地散落下來,給村子罩上一個暈暈乎乎的夢。多年過去了,那夢幻一樣的感覺一直晃在我心頭。

素日裡,煙柱升起的最美時分,是在黃昏。黃昏的日頭爺很溫和,肉肉的很是滋潤。但在瓊的印象裡,那個黃昏的日頭爺不紅,倒有股陰森森的白。阿甲說真是這樣。他說,那時的世界不像世界了,像陰間。他說陰間就是那種被白孤孤的月亮照着的感覺,一切都成了影子,有種恍恍惚惚的味道。我雖去過陰間,但湯迷了我的所有記憶。沒辦法,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受不了阿甲的炫耀口氣。

瓊就在寺院裡吃啞麥子。好多天了,這是第一次吃地道的五穀。吳和尚胡亂吃了幾口,就拿起了念珠呆坐。吳和尚的定力好,稍吃點兒東西,就可以不吃不喝地坐一個月。早年閉關時,吳和尚帶一袋乾糧,在山洞裡待過一年,算來他每天吃不了幾兩糧。但近來,吳和尚有了心事,他很爲村裡人擔憂。一有時間,他就念《奶格瑪吉祥經》,他祈禱這災難能早一些過去。

第24章 青龍煞 (1)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16章 天外的老山 (1)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9章 偷青 (3)第76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3)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44章 《夢魘》之“怙主” (3)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40章 護法神牛 (3)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18章 憤怒的烏鴉 (1)第9章 偷青 (3)第91章 尾聲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44章 《夢魘》之“怙主” (3)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61章 金剛家的木驢 (3)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27章 夜裡的蠶豆聲 (1)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20章 憤怒的烏鴉 (3)第78章 瘸拐大遛皮子 (2)第81章 菩薩 (1)第10章 《夢魘》之“誅法” (1)第27章 夜裡的蠶豆聲 (1)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81章 菩薩 (1)第20章 憤怒的烏鴉 (3)第91章 尾聲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9章 偷青 (3)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24章 青龍煞 (1)第9章 偷青 (3)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42章 《夢魘》之“怙主” (1)第85章 命運的空樂 (1)第75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2)第83章 施咒者第40章 護法神牛 (3)第67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2)第55章 西夏的走水 (2)第49章 朝聖之旅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48章 《夢魘》之“涅槃” (2)第73章 破戒的僧侶 (2)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12章 《夢魘》之“誅法” (3)第29章 夜裡的蠶豆聲 (3)第78章 瘸拐大遛皮子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第71章 做法器的皮子 (3)第74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1)第32章 《夢魘》之“剃度” (2)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13章 飛賊的來歷 (1)第35章 吳和尚的羊心 (2)第93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75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2)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11章 《夢魘》之“誅法” (2)第73章 破戒的僧侶 (2)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29章 夜裡的蠶豆聲 (3)第71章 做法器的皮子 (3)第79章 初冬的陽光 (1)第18章 憤怒的烏鴉 (1)第24章 青龍煞 (1)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8章 偷青 (2)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58章 寺門上的破鞋 (3)第41章 護法神牛 (4)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12章 《夢魘》之“誅法” (3)第1章 本書緣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