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天人合一

竹谷六友見楚鍾啞了火,自然也沒有主動挑釁雲崖宮的道理,混天大聖鵬魔王身爲妖族魁首,可不是他幾個湖海散人招惹得起的。諸豪雖對楚鐘的所爲不以爲然,憚於雲崖宮的名頭,都是自掃門前雪,敬而遠之,免得麻煩找上身。

傅塵霄乃【雪蒼雲府】府主白雲生九大弟子之首,雲府座次,只在白雲生一人之下,地位尊顯,華貴莫比。楚鍾雖是鵬魔王之孫,卻是初出茅廬,他自不會放在眼裡,況且仙妖異途,也沒有交結的必要。

如今泰平軍方興,四海震動,天下氣運爲之一變。又有桃花源主撒下英雄貼,廣招天下豪士入谷參詳【九歌真解】。這桃花源在人族自來便是一神秘居所,被視作奇談。仙道看來,卻又不同。凡人之視野,只能及生身之百年而已,上不能通天,下不能徹地。仙道則參天化地,功奪造化,是以能博知事物,從而逍遙物外。

諸豪接了那桃花箋,還在疑惑不定。只因好利之心驅使,纔不辭艱險而來。傅塵霄卻大爲震動,因那【九歌真解】關係人神格局,歷代被天庭諱莫如深。

當年夏啓開創家天下之局,天帝賜以【九歌】、【九辯】,夏啓答以【九招】,這一段記在【山海經】中,向來被人忽視。只道【九招】也如大舜【南風】詩一般,乃是頌揚天下大治的樂曲。不知這其實是‘春秋筆法’,晦其意而已。

今人或訝異希臘、北歐皆有‘人格神’,而中夏獨爲‘教化神’,泥塑木雕而已。不知人格神時代,以力爲威,力強爲尊。教化神時代論資排輩,萬世一系。是以,‘教化神’非從古而然,一旦掌控天地,自然要力闢‘人格神’,方能穩住神位。

希臘、北歐,國亡種滅,法門早失,所以神話得以流傳。中夏則萬古一人種、一人道,所以古神話竄亂、漫滅,深爲天庭忌諱。如今天庭第一天條,便是仙凡不相婚配,古來仙女私配凡人者,皆受嚴懲,便是玉帝親眷也不得姑息。其中因由豈不可深思?實是害怕太古、上古‘人格神’血脈流入人間,因爲上古神以力稱強,無所忌憚,容易對天庭的萬世一系構成威脅,如今的天庭戰神二郎神便是其中典型,他是玉帝之妹私配凡人所生,勇武無畏,在天庭地位超然,所謂‘聽調不聽宣’者便是。

昔日,天帝賜夏啓【九歌】,【九辯】,夏啓答以【九招】。雙方答成諒解。從此人族開創家天下之局,天道愈高,人道愈卑。天子即天之子,代天撫下,作之君,作之師,撫育萬民。興周封神之戰,仙神合力覆滅截教,截教門下妖靈,蔑爲溼生卵化之輩,死無噍類。從此人、妖異途,靈族一厥不振,得成神道的被天庭羈絆,融入天神。妖族遺民皆竄逐化外,失去和人族爭奪至尊的能力。

後來妖族裹脅徐偃王叛亂,西王母派遣【八駿】日行三萬裡,協助周穆王平叛,旋生旋滅,不成氣侯。此事記在【穆天子傳】。秦始皇六合諸侯,一統天下,致力於萬世一系,一則恐招天庭所忌,一則懼生民多力,乃焚燬周室及諸侯國史,深隱太古、上古諸神事蹟及麟鳳龜龍四靈古族史實和人族自燧人氏,伏羲氏以來與四靈爭強,並最終代替靈族支配大地之事,只有一部【山海經】因爲有圖無志凡人難懂,又因是四靈族聖經流傳極廣無法盡毀,得以流傳。

自伏羲之時,始訂嫁娶之禮,黃帝時,鼓勵與靈族通婚,人族血脈漸強,神異輩出,刑天,夸父便是其中佼佼者。自夏啓時,人神格局劃定,天子奉天之命,撫育萬民。周武王伐紂,覆滅截教,竄逐靈族,並蔑之爲妖。周公制禮,漸有夷夏之分。諸夏自尊,不由蠻夷雜處,至漢時,人族血統又神異大失。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當年女媧補天,煉成靈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只用了三萬千萬五百塊,餘一塊未用。一日,受天地靈氣感生,化了一隻石猴出來,去海外學成神通,自號‘齊天大聖’美猴王。因其神通廣大,便和妖族六聖結作兄弟,漸漸引起天庭注意。

玉皇上帝聽了太白金星的主意,便招他上天作官,加以羈絆。誰知美猴王生性怠賴,不喜拘管,適值王母娘娘召開【蟠桃大會】,因他出身卑微,資歷淺薄,未得邀請與會。美猴王惱羞成怒,便使計騙開衆仙,大鬧蟠桃盛會,偷蟠桃,吃御酒。又醉入三十三天【兜率宮】老子道場,盜吃仙丹無數。接着反下天宮,約上六大聖,與神人兩族爭強。

西王母乃與漢武帝結盟,出兵南越,擊退獅猊王,又邀請西天如來鎮伏妖聖。其餘幾聖眼見事不可爲,便暫且罷兵。這段故事流傳人間,便有人作了一部道書,一部情書。作道書的便是吳承恩,專敘美猴王出世得道,大鬧天宮及後來歸依佛門,保護唐僧上西天求取真經之事。喚作【西遊釋厄傳】。作情書的則是曹雪芹,專寫美猴王不合適宜,無才補天,混跡人間之事。喚作【石頭記】,又叫【紅樓夢】。一人兩傳,本就有虛有實,孰真孰假,只能讓看官自辨了。

漢武帝徵逐匈奴,寰區大定。董仲舒進【天人三策】,稱道‘天人合一’之意。天人合一,便是要君主服從天道。亦是天庭和官家聯合治民之意,天庭掌主權,官家掌治權。漢武帝然其說,便尊奉【五經】爲官學,儒士百倍,因習五經而大盛,統治兩漢四百年。其實這五經原非儒家之書,【詩經】,風、雅、頌乃是前古詩樂。【易經】,乃是伏羲、文王所傳。【尚書】,【春秋】皆是上古史書,古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乃中夏古史的傳統。‘言’便是尚書,記敘朝廷頒佈的典章文誥,‘事’便是春秋,記載古事及人物。【禮記】乃是周公制定的禮儀系統。有說六經皆史,便是指六經記敘了前古以來的方方面面。

所以,六經本是官學,又是中夏人道傳承所繫。自從周天子衰微,王官之學散入民間。大師多隱入齊魯之地。後來,人道大聖孔子刪定詩書,刪去裡面的所謂怪、力、亂、神,也即是‘四靈’之事,同是避諱天庭的意思。莊子也說‘六合以外,存而不論’,墨子則言天志天命。自夏啓至孔子,聖人百輩,皆以妖族爲大敵,而天庭則難以抗衡,取合作態度。天道遐,地道邇,致力修其孝悌仁義,希望可以遠禍全族。

漢武帝尊【五經】,儒士因爲歷代修習五經,所以因而昌興。又因孔子爲大聖,‘子不語怪、力、亂、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所以後儒通常只着眼於人事政治。可以說,人族以失憶的代價,和天庭獲得永久聯盟。這個聯盟的核心意義就是‘萬世一系,共闢妖族’。

其實域外人族也是一樣,今傳四大古國,五大文明,埃及、巴比倫,希臘都數度亡國,失其種類。印度素來不重歷史,中夏漢時,印度佛教大盛,古神皆被尊入佛教,譬如創世神‘大梵天’成爲佛教護法神大梵天王。因爲古史古神被始皇禁燬,儒家又不言怪力亂神,中夏神道出現空白,佛教乘虛而入,漢時開始傳入中夏。太清太上老君乃授意張天師開創道教,道教將萬世一系的理念發揮至極,所謂‘先有鴻鈞後有天’,‘道祖一氣化三清’,‘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大神生其中,開天闢地,化身萬物’。三清四御掌管天界,三皇五帝掌管大地,從此,古神和四靈族類徹底從古史中抹去,一若天人從來尊貴,妖族從來卑賤,天地生民,以天子作之君,作之師,撫育萬民,寵於四方。萬民不但須向官家交納糧稅,還須向天神供俸香火。妖族戰敗潰逃,萬民便成爲天神和官家座下的大悲劇。

嗚呼!哀哉!

第60章 破陣第227章 皇赤瞳第274章 一言而決第304章 福禍相倚第306章 黃雀在後第77章 血影魔駕到第184章 客負秦第271章 虎符第279章 冰窟大戰第129章 螻蟻且偷生,汝何不惜死?第301章 伏蓉第290章 議嫁第54章 或欲擎天,或欲架海第305章 靈弩齊發第283章 相見第264章 談婚論嫁第93章 好女成雙第122章 一刀出,萬兵折第111章 火併血影魔第230章 三頭六臂第221章第152章 魔刀誰屬第141章 我其奈何第64章 誤入招搖山第156章 龍王求才第5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143章 埋伏於九地之下第176章 別時容易見時難第32章 閻浮天書第43章 粘龍鐵尺第298章 計將安出第104章 柯如青銅根如石第45章 九龍珏第175章 白馬踏霜幽第298章 計將安出第295章 箭在弦上第197章 老圃說老農第180章 仙長何處來第206章 創生真解第116章 撞出個真情第42章 神遊第243章 金雀龐鑫第24章 斬殺第192章 寶鼎去惡第30章 斬殺龍太子第289章 救孤第202章 一見鍾情的鐘第296章 一晌貪歡第177章 天河四郡第94章 載你一程第224章 病從何來第33章 阿瓔第115章 凌虛之舟第33章 阿瓔第157章 悠悠我心第163章 公子如玉第110章 青青子衿第256章 龍門大會第221章第34章 海王殿第22章 明素心第106章 名花惜不遇良人第226章 雙雀莊第40章 秋水門第318章 志意非常第144章 幽冥陰火第139章 我之素心,不比雪心第83章 殺神附體第117章 無命故無憂第86章 彈箜篌的女子第161章 波詭雲譎第269章 真假陽學第254章 溯洄從之第70章 昨夜星辰昨夜風第285章 玉人第291章 任南王第308章 提師入城第1章 鳳兮第229章 魔宗有奇功第93章 好女成雙第6章 奇陣第3章 龍君第240章 完璧歸趙第291章 任南王第51章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第58章第247章 義氣相激第232章 南方鳳皇第197章 老圃說老農第191章 道即妄念第295章 箭在弦上第143章 埋伏於九地之下第61章 殷月第303章 暗香浮動第27章 十戰決勝第52章 無題第258章 鐵索攔江第232章 南方鳳皇第116章 撞出個真情第78章 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