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刀當四劍

楚煌遊目場中,看似漫不經心,卻將諸人情態都看在眼中,六道歸元鼎和荒蕪魔刀都是修仙之人夢寐以求的寶器,得其一已是受用不盡,今兩者一起出世,但有絲毫希望,哪個肯輕易放棄。今日之局,看似風清浪闊,實則有不測之憂。

他心中思揣,面上卻不動聲色,聽火弩發問,輕描淡寫的道:“故老相傳,自盤古開闢以來,天下便生成四大部洲。是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和北俱蘆洲。南瞻部洲便是我黃帝子孫世居之處。亦稱爲赤縣神州。自始皇橫掃六合,天下一統。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國門之外,皆我臣屬。是以我之禍患乃每起於蕭牆之內。自讓清末造,泰西諸國紛紛崛起。叩我國門,以通商道。方知古人九州之外更有九州非虛語也。是以今時乃四洲爭競之世,何以處之,豈不正可深思而熟慮之。且我中夏乃四五百萬年一老大帝國,人口逾二百億。放眼四洲,誠所謂碩果僅存者也。且又能不斷煥發生機,豈非我中夏人道暗合天道之表證。是以今日之治,正在於正本清源,掃除奴性,而煥發人性。中夏人道即人種也,道強則種強,道亡而種亡,改朝換代徒然苦百姓,且內自虛弱,必有外邪來犯。不可不知。”

“若依你之見,天下便合該握在大景這幫民賊手中不成?”火弩冷笑着搖搖頭,“現下泰平軍早已扯起反旗,以張無缺的才幹,再有銀鯊王、蓋天王和黑山羣盜遙相呼應,便是沒有荒蕪魔刀之助,大景也是岌岌可危。張無缺籌謀起事二十餘年,今已是萬事足備,登高一呼,天下響應。這豈非是民心之所向?”

楚煌沉思着道:“我中夏鼎革之事,向來有兩法,一爲禪讓,一爲革命。堯舜禪讓,史家稱美。湯武革命,應於天而順於人。自西漢末季,國祚傾危,有識之士乃紛紛借陰陽五行、天道輪替說禪讓以諫漢帝,舉國洶洶,皆以爲天下無萬世不易之帝業。王莽乃順勢而起,此尚有禪讓之實。至於曹魏,又託禪讓之名以奪漢祚。六朝以下,紛紛仿效。禪讓遂被詐僞之名。李唐除暴隋、掃羣雄以安百姓。得天下本甚正,而唐高不察湯武故事,反託禪讓以自污。且易代之際,兵連禍連百十歲,民不聊生,天下所苦,國之元氣,消亡殆盡。”

“那以你之見,今日之局,宜禪讓,宜革命?”火弩皺眉。

“合兵諸侯,請官家罷宰相,舉賢能。刑有罪以熄民憤。”

“哈哈哈哈……”火弩大笑道:“楚煌呀楚煌,你真是書生之見。昔日西人環伺,家國亡於旦夕。後金猶言,寧與強虜,不與家奴。況今日權不在君,要他黜涉百官,豈非癡人說夢。”

“固然是癡人說夢。”楚煌微微一笑,“莫說張無缺非其主。即便他頗有雄才。如我方纔所言,今日世局已變,四洲爭競之世,還總是念念不忘大一統時尊君弱民之道,黃帝以來四百萬年之中夏,恐怕就萬劫不復了。”

“大景苟延殘喘八百年,已是病入膏肓。你縱有偷天妙手,對此將死之人,又能奈何?天道輪替,日月之理也。楚相公大才,何不輔佐新君。”火弩笑了笑,試探着問。

“道不同。”楚煌道。

“道不同,不相爲謀。”火弩感嘆一聲,“今世竟還有你這般持道之人。難得,難能。”

兩人相視默然,心中不由生起一種悵然之意。其道不同,異日相見,說不定便是生死大敵。這卻是相識之初,誰也不曾預料到的。

楚煌對火弩不再理會,徑自朝青鼎走了幾步。場中微微生起了一陣譟動,他方纔指點往古,評判今朝,意氣奮發,識與不識都對他側目而視。覺得他腹有璇璣者有之,以爲他書生大言者亦有之。此刻見他有挾刀取鼎之意,都是心頭一緊。

伏天一先是一急,坐下刺虎便不由低嘯了一聲。

“伏地魔君,你方纔問這一刀一鼎的來歷。風野識見寡陋,自不能饜(滿)足你心。我試道一二如何?”楚煌霍然轉身,見伏天一蠢蠢欲動,不由笑了一笑。

“你倒是說來聽聽。”伏天一暗道:“瞧你小子耍何詭詐。”

“這荒蕪刀乃太古魔刀,相傳是弦月之影所化。古來一刀當四劍,那四劍向爲碧遊宮通天教主所寶,分別喚作誅仙,戳仙,陷仙,絕仙。昔日封神之戰,通天賜下這四口仙劍,擺下誅仙大陣,也不知壞了多少仙道的性命。不知此言可對?”

“好一個一刀當四劍。”伏天一點點頭。

衆人聽的楚煌說出這段故事,都是又驚又喜。封神之戰是人妖兩族實力逆轉的大事,自唐堯時,羿射十日,帝俊退位,人族乃漸漸昌盛,妖族雖多次反撲,卻難掩衰亡之勢。至殷商紂王之世,妖族神通之士多聚於截教門下。紂王爲狐姬所惑,認溼生卵化之流爲仙侶,縱情肆欲,不修人道。妖族乃託庇其下,張其兇焰。當是時,制炮烙以威直臣,造鹿臺以虐百姓,君道殘毀,人倫蕩盡。

武王於是荷(揹負)人道之重,應天順人,以繼伏羲、黃帝之治,聚五百諸侯而討賊王。通天教主助妖族,賜下誅仙四劍,大擺惡陣,殘殺人道修士無數。後來,紂王兵敗自/焚,截教也隨之覆滅。從此,人道昌明,妖靈之族於是成爲邪惡之稱。

那誅仙四劍本是通天教主所煉,非金非玉非銅非鐵,論其在仙道之界的顯赫地位,僅次於九天玄女賜給黃帝的軒轅劍。今日聽聞荒蕪刀號稱一刀當四劍,雖不知此說詳細由來。但此刀本就惡名在外,是以衆人都深信不疑。

“再來說說這六道歸元鼎。”楚煌道:“自古九大鼎爐並稱。四鼎五爐,仙道豔美。太元丹秋鼎,鼎中之道也。三皇開泰鼎,鼎中之聖也。四象伏魔鼎,鼎中之雄也。而此鼎號稱鼎中之霸。”

“當年,虞舜放四凶,而守在四夷,寰區大定。大禹平治洪水,而鑄鼎九州。立下祖法,傳弟傳子,無使主少國疑,以保社稷。太康之世,冀州有黑龍作亂,以覆國鼎,太康乃取千年寒金於九幽之下,鑄鼎以囚黑龍。鼎未成而國破身死,仲康又繼之。此鼎之作也,祭以日月,告罪於天。黑龍摧城,衣冠之士皆縞素相送,公子仲康彈劍作歌,泣數行下。終乃以身殉鼎。此鼎之成也,通體青碧,火焰終年不熄。少康砥礪人道,持鼎以烹黑龍。終夏之政,也不知烹殺了多少窮兇極惡之人,恃武逞威之輩。”

“哈哈哈哈……”楚煌神情睨睥,見衆人大有避退之意,朗聲笑道:“自古神兵利器,皆有德者居之。不自稱其德而妄自覬覦利器,幾人不自取其禍。伏地魔君,你兇名在外,冤家對頭應該不是少數。自以爲能保得這一刀一鼎否?”

“笑話,今日天叫本君出來巡遊,這神刀寶鼎便合該入我囊中。”伏天一冷嗤一聲,眼見寶貝唾手可得,他纔不相信什麼有德者居之的鬼話。

“待本君取此刀出來給爾等看看。”說着躍身而起,腳蹬神獸,身體騰空數丈,大鳥一般向青鼎上飛去。

楚煌眼睛一亮,也是動如脫兔,幾個起躍便掠至鼎上。

第194章 八音刀第144章 幽冥陰火第315章第218章 各顯神通第300章 鬱火功第110章 青青子衿第178章 泰嶽掌,鷙劍訣第18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83章 相見第32章 閻浮天書第264章 談婚論嫁第173章 玫瑰的刺第114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86章 彈箜篌的女子第136章 擺闔第49章 功與過,由人說第45章 九龍珏第150章 一刀當四劍第224章 病從何來第190章 大雕接引第151章 以火攻火第251章 僥倖一時第82章 刀兵相見第225章 黃雀在後第107章 夜戰八方第89章 楚煌何在?第39章 忘川穀第261章 玉羅剎第300章 鬱火功第70章 昨夜星辰昨夜風第260章 同舟共濟第180章 仙長何處來第189章 桃源中人第287章 陳魚第215章 妖族六君第269章 真假陽學第136章 擺闔第69章 你是誰第263章 綠柳第140章 逼宮第82章 刀兵相見第159章 雁兒何去我何去第104章 柯如青銅根如石第246章 臨危收徒第13章 收將第79章 最後的戰鬥第130章 識見不明,留目何用?第53章 赤練仙子第287章 陳魚第91章 貨真價實楚爺爺第312章 伏兵四起第3章 龍君第230章 三頭六臂第100章 帝后景旒兒第25章 兇手第81章 獨闢蹊徑第3章 龍君第209章第99章 萬軍中取上將首第7章 金砂第148章 說興亡第24章 斬殺第268章 嵇鳴玉第30章 斬殺龍太子第225章 黃雀在後第49章 功與過,由人說第9章 偕行第213章 鎮妖石碣第138章 吉人天相第259章 飛天修羅,覆海夜叉第135章 周天雲第234章 五蘊黃金塔第66章 白禺第30章 斬殺龍太子第239章 替天行道第169章 萬花叢中一握手第313章第69章 你是誰第308章 提師入城第287章 陳魚第114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29章 魔宗有奇功第103章 荒蕪神刀第141章 我其奈何第171章 飛熊寨第207章 闡與截第306章 黃雀在後第10章 鬥蟒第157章 悠悠我心第250章 一惡一怒第53章 赤練仙子第315章第80章 非常之事須待非常之人第139章 我之素心,不比雪心第274章 一言而決第36章 第七神兵第153章 山腹之戰第284章 臨安第224章 病從何來第156章 龍王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