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拜訪城隍】

貨物很搶手,至少眼下如此。

似乎是這種售賣方式新奇,算賬也方便,在方長拒絕了幾個試圖砍價的人之後,圍攏在周圍的人,有約五分之一都選了件東西買下,反正這個小攤上的東西不算貴,也頗具實用性。

尤其是竹簍和竹匾,竹簍可以買回去放些細碎東西,竹匾用來在飯桌上放乾糧則是極好的。線香也很搶手,由於數量不多,幾乎是被一掃而空。倒是方長做的哨子和香木珠,剩下的很多。

不過旁邊有個不知道做什麼的商人,走過來後,略微問了價,便將剩下的香木珠一口氣包圓。用竹筒裝的幹木耳和堅果之類的山貨,並不算搶手,也沒有人過來掃貨,不過在天黑之前,倒也賣出去了大半。

時間過去的很快,太陽已經西斜。

由於這裡太過受歡迎,方長中午甚至沒能脫身去旁邊弄些吃食,他只好從包裹裡面,掏出些之前買的伏虎餅吃,還摘下腰間葫蘆喝了幾口,否則在周圍紛紛進食的環境中,不吃不喝會顯得太過不合羣。

方長將還剩下半匱的哨子收進包裡,而後將剩下的幾個竹筒和空竹匱,與疊好的舊牀單,一同塞進揹包裡,而後滿載着這次賣得的銅錢而歸。

尚未到傍晚,不過今天生意好,給方長的體驗也很不錯。

他準備尋找家好吃的店鋪,彌補下中午時候簡陋午餐帶來的缺憾。

寧河府他來過不少次,也在這裡逛過不少次,所以對這裡還算熟悉,不過這麼長時間過去,府城裡面有幾家新店鋪關門,也有幾家新店鋪開業,倒是那些老字號,反而像不懼時光的沖刷一般,總是有很多顧客上門。

方長在周圍看了看,選了家滷味店,進去。

裡面櫃檯擦得還算乾淨,但依然浸透了油脂。矮櫃檯上面的幾個大瓷盆裡面,用來售賣的吃食已經所剩不多,俱都露着一點點,其餘部分用白布蓋着。幾個竹夾子放在上面,也已經被油脂浸的鋥亮。

這年頭,沒有普通人也能用的冷藏食物設備,所以店鋪做出來的食物要趕緊售賣,不然放到第二天的話,哪怕不變質,也會影響風味。就僅僅這一點,就已經幹掉了許多週轉率不佳的新店。

方長剛看了下,旁邊小夥計就熱情地說道:

“客官要點兒什麼?本店有各色上好滷味,街坊鄰居們都喜歡,回頭客很多。今天就剩下眼前這些,再過一會兒也就賣光了。”

寧河府裡面用工成本很低,所以像這樣規模的滷味店,都能僱得起個小夥計看店,增加了這樣一個人手,能極大地將店主等人解放出來,可以專心地放在烹調貨品上面,以保證店裡產品的質量和口碑穩定。

將瓷盆裡面的滷味挨個打量了下,方長感覺賣相還不錯,於是問道:

“請問這些都怎麼賣?”

小夥計對此很是熟練,他面帶笑容,口齒伶俐地將價格報給方長:

“燒雞十五文一斤,豬頭肉七文,口條八文,耳朵六文,香腸四文一斤,滷蛋三文兩個,滷豆乾滷豆皮兩文一斤,油炸花生米四文一斤。”

“客官您要是買的話,還可以去斜對門買些燒餅大餅,街角處還有酒館,打上一角酒自斟自飲,再就着滷味吃些餅,最最是舒坦不過。”

方長點點頭,說道:

“聽上去很不錯,給我先來一隻燒雞,整隻豬臉肉並口條和耳朵,再加一掛香腸,稱好後都細細切了,我不與你砍價,只給我饒上些豆乾豆皮就好。唔,花生米也來一盤,都用紙包好。”

看到生意上門,小夥計很高興:“好嘞,客官稍等。”

於是他麻利地取肉和稱量,口中還說道:“客官您來我們這裡可來對了,這裡的滷味,保管您吃了一回還想第二回,下次再想吃,可一定要記對了地方啊。”

小夥計對於業務很熟練,他麻利地將各種滷味在菜板上切成整整齊齊地薄片,然後取來紙,用刀將切好的滷味放進其中,迅速地包上後用紙繩捆好,手法就像別處用紙包麻糖那樣。

“客官,給您,請拿好莫要掉了,歡迎再來啊。”

“好。”

方長接過,點點頭,便出了這家店。

想到剛剛小夥計的推薦,他又走進斜對門一家小店,看看裡面各種主食,買了幾張大餅。

大餅明顯剛剛烙出來,還帶着溫度冒着熱氣,店家同樣用紙包了遞給方長。

拎着吃食,方長沒有找地方吃掉它們,也沒有回仙棲崖。

他順着街巷,輕車熟路地朝一個方向走去。

那裡是寧河府的城隍廟,方長也來過幾次,當初他和這寧河府城隍,還有些交情。這些日子在城裡擺攤,他還沒得到空閒能去城隍廟拜訪下,今天時間寬裕,手上還不空着,不如過去一起吃個飯。

於是他順着心情,朝城隍廟的方向過去。

城隍廟這裡也很熱鬧,甚至不必方長剛剛待的市場差,不過兩處售貨的種類還是很有差異,城隍廟這裡都是些吃的玩的,以食品和文娛產業爲主,而方長剛剛離開的城內市場那裡,以各種實用器物爲主。

城裡的居民們對此早有了解,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就去對應的場所尋找,也不會出錯。

這裡人擠人、人挨人,不過方長走到這裡,人羣便自動分開兩邊,彷彿主動給他讓路一樣。不過這些市民們,其實對他從這裡過去,毫無察覺。於是方長拎着大包小包的吃食,從擁擠的人羣中經過,也沒有受到任何阻礙,更沒人碰到他手中拎着的幾個紙包。

走到城隍廟前,方長這次沒有敲門,直接走了進去。

和百姓們看到的城隍廟不同,方長走近城隍廟時,用了一絲法力,於是便直接走進了城隍的洞府裡。

這並不是失禮,因爲城隍的洞府和山神土地的不盡相同,這裡還承擔了一些公務職責,不像山神土地洞府一樣,只是私人居所。他看到,這裡的陰差來來往往,十分忙碌,有的手上鎖鏈還扣着人。

153、【和順居包廂】370、【方長管閒事】0、【猴子麻了】344、【怪病和海盜事】221、【愈加走形的傳說】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60、【故地重遊】221、【愈加走形的傳說】125、【江邊風俗】474、【崖上】87、【寫點兒啥好】515、【新界域入口的消息】374、【茶農】205、【喝水導致的衝突】47、【爐火旺 置辦忙】357、【柳丞相和於大帥】136、【捐銀】147、【山門】460、【神助攻】354、【自誇法寶與手到擒來】196、【奇特山谷】218、【迴光返照】53、【人間風雨避復來】277、【直前】407、【繼續向北】167、【草莽英雄們】501、【抓個樣品】138、【新年將至氣象新】306、【崖上瑣事】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69、【去而復返】524、【主動邀請】539、【新土地是故人】494、【連籃子買下】385、【舊客來訪】288、【風光依舊風俗移】116、【將至】327、【伏擊】352、【妖怪們的教室】546、【富貴】468、【清理下揹包】386、【鍊鐵小高爐】410、【蘑菇屯】384、【崖上浮生閒】142、【百業待興】597、【物歸原主】196、【奇特山谷】42、【前往串門】563、【棋簍】218、【迴光返照】448、【殺氣幹雲霄】39、【重返仙棲崖】202、【燒爐玻璃才符合身份】415、【機緣再至】469、【午餐真費工夫】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345、【神算】372、【無法避免的命運】383、【故人醫官】177、【方先生水平有多高】502、【這樣似乎不夠】211、【遠方飛來的信】586、【只在此山中】429、【邀請】587、【問對】186、【做一個故事獵人】93、【有朋自遠方來,必先勞其筋骨……】16、【梳理水脈】456、【準備進城】385、【舊客來訪】212、【耕牛的理想】508、【下山,再次下山】44、【鑄鼎】107、【順風耳裡得緣跡】410、【蘑菇屯】248、【臥底】123、【妖精串兒】264、【前倨後恭】282、【入蜀】1、【先安頓肚子,再……】227、【千里獨歸人】453、【口號】129、【半生蹉跎前路茫】468、【清理下揹包】26、【虎橋鎮前伏虎橋】228、【贈薯】79、【有人慾來擾】573、【天庭】546、【富貴】52、【一路向西】464、【參觀皇宮】165、【離開寧河府】502、【這樣似乎不夠】297、【無題】596、【腳伕之後搞運輸】79、【有人慾來擾】380、【前哨衝突】527、【再訪仙棲崖】454、【去匯合】334、【依然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