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方長的“腦洞”】

雲中山裡從來不缺好木頭。

模具裡面的鐵鍋依然在冷卻,方長已經進了旁邊林子,砍了截梨木。

工棚裡面的木工工具都是青銅質地的,但還算合手好用,方長用它們將這截梨木去皮、截短、修型,把截面處理成方形。

稍微修整下前端之後,方長將這截錘柄塞進了錘頭預留出的洞裡,而後用幾塊薄木片,在前面的縫隙處,輕輕楔進去加固。

將新做好的錘子在手裡拎着掄了幾下,感覺甚是順手。

至少工棚裡面,那個青銅錘子可以退休了,方長準備做個箱子,將不用的工具抹上油後堆進去。

他拎着新得的錘子,朝鐵鍋的沙模走過去。

最近的冶煉過程中間,方長的感覺是,鼓風越來越是個問題。

畢竟鼓風這種事情,和往爐子裡填料、開閉出渣口出鐵口等不同,需要時刻保持,不能停止,所以他總是要分出一條手來操作,這對冶煉的過程影響很大,頗有些不便。

方長決定,接下來再開高爐的話,可以考慮用法術召喚個泥人來幫忙拉風箱。

不過長遠來看,還是可以在不遠處的瀑布上動腦筋。

做個水輪,用連桿帶動風箱?

方長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因爲這幾座爐子所在的地方,離着瀑布所在地頗有些距離。

而且從浣花溪和碧玉塘裡面流出去的這道瀑布,水流並不算寬闊,它力道最大的地方,其實在崖底。

他並不準備在崖底建造爐子。

因爲爐子的煙直向上去,說不得會把仙棲崖上的環境搞壞,這就得不償失了。

要不……還是繞個電機吧。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自己有礦不缺銅,山上也有了鑄鐵和鋼,雲中山裡更是有各色木材,還有云母和樹漆等絕緣物,自己還能產玻璃和陶瓷。

而電機裡面的銅線,可以使用蠶絲織的紗來包裹處理,做成沙包線。

總之,一切條件都已經齊備。

似乎可以做到,只是需要花費時間去實驗。

但對於修行人來說,時間這東西十分充裕,以方長的壽命,有比別人多數十倍的人生長度,可以去做有趣的事情。

而且早水輪發電機、電動機以驅動鼓風設施的經過,自己也可以記載下來,寫個小冊子。

以後若是遇到有緣人,可以將這份記錄傳到人間去,也是一份功德。雖然這份功德於自己無用,但……能讓自己開心就夠了。

估計以後某些技術,會在傳言中變成“鬼神相授”、“仙人傳法”。

順着這份思路下去,方長靈光一閃,想到了更多地方。

比如仙棲崖上鋼鐵不缺,雲中山又有煤礦,完全可以造臺蒸汽機,同樣也可以將這個過程,以及其中的簡單原理彙集成冊,遇到有緣人後贈送之。

甚至造好的蒸汽機,也可以隨身帶着,反正自己的雙肩包空間大、能裝。

方長想着,用手裡的錘子敲碎了模具,取出了其中的鑄鐵鍋。

兩口鍋已經涼了下來,但有些斑駁。

將拿回浣花溪邊,方長使用礪石稍作打磨,它們立刻便成爲了銀白色,雖然看起來沒有金色的青銅鼎漂亮,但是它的形狀更適合烹飪。

他拎着這兩口鍋回到廚房,而後回到爐子旁邊稍作收拾整理,把冶煉好的鋼條搬進旁邊的棚子,清理了下爐膛和地面,便回到廚房。他看着移開鼎的火塘處,琢磨着怎麼改個竈。

仙棲崖上磚頭不缺,都是在窯裡燒出來的上好紅磚——方長沒有修建真正的磚窯,更沒有淋水池,燒製過程中空氣流動充分,所以出來的都是紅磚,倒也堅實耐用。

連崖上的無名殿,石塊基底上面也是紅磚壘制。

先把廚房裡面的用具都搬到其它地方,防止落灰,而後方長將勞苦功高的火塘清理乾淨並挖開,方長和了些泥,將磚塊壘成了個方方正正的竈臺,旁邊還起了個小爐子,正適合一大一小兩口鍋。

煙囪被他接到廚房外面,同樣用磚壘起來,超出屋頂四五尺。

想了想,擔心竹瓦做的屋頂被火星引燃,方長乾脆用儲存的瓦片,給廚房換了個頂。

高爐用的風箱還有個多餘的,他將風箱搬來,並在竈臺旁邊。

如此,大功告成。

做完這些後,東方的夜空已經發白,又是一個晝夜即將過去。

雄雞報曉。

呼吸了口新鮮的空氣,方長將廚房打掃乾淨,把之前搬出去的各種用具和陳設,諸如菜刀菜板鍋鏟湯勺碗筷水缸等等,重新搬回來擺好。

旁邊的菜園子生的興旺,方長去掐了兩根胡瓜,幾片菜葉。

地窖裡面還有地豆,他取來後,順路又走到雞舍裡面。

抱窩的母雞已經得到了成果,裡面現在滿是毛絨絨的小雞,都是家雞。而老母雞也開始繼續下蛋,這個雞舍裡面每天出產的雞蛋,又成了獲取方便、滋味鮮美、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餚。

他撿拾了兩個,走回廚房。

新做好的兩口鍋,尚未開鍋,暫時不能使用,方長在之前的銅板上,攤了幾張煎餅,炒了些地豆絲,配着同樣是在銅板上做的煎蛋,和洗乾淨的菜葉一起,捲起來便吃。

這個煎餅卷口感層次很豐富,而且有菜有蛋、有主食有油鹽,滋味和營養很是全面,放在山下人間,能賣好幾文。

清晨的陽光很好,空氣也十分通透。

吃完手裡的早餐,方長坐在早課石上靜靜地待了會兒,而後繞過倒扣在崖邊,像雕塑一樣的那艘船兒,回去準備開鍋。

取來柴,將上面銅板放在一邊,方長於做好的竈臺裡面把火重新生旺,接着他拿起刷洗乾淨的兩口鍋,直接放在火上燒。

待鍋冒煙後變成黑色,方長倒入些豆油,雙手抓着鍋沿輕輕旋轉,直到油脂浸潤了其中每個角落,纔將鍋重新刷乾淨,晾乾後再重複一次這種動作。剩下需要做的,便是將兩口鍋靜置一晝夜。

想來,明天就可以嘗試使用它們,烹飪一些之前用鼎無法做到的菜餚。

315、【破局所需的兩個人】110、【陋居閒話】408、【雪地裡奇怪的帳篷】495、【街角煎餅】514、【動了動了】479、【榨出油來】527、【再訪仙棲崖】3、【仙棲崖上仙棲客】320、【抗議】424、【擺脫追蹤】314、【抓住紛雜現象的線頭】357、【柳丞相和於大帥】312、【一場騙局】503、【卜】451、【竟然沒有名字】559、【靠自己纔是正道】134、【興慶府書館】65、【興慶府閒逛】127、【冬雨後 現晴空】532、【新皇城裡新人皇】528、【溫室大棚與瓦罐丹方】100、【方長下山先吃麪】507、【落在桌子上】103、【登門拜訪】82、【仙緣鑑】278、【白虎堂】274、【壺中仙】558、【挺身攔路】317、【順利且快捷】496、【圍觀】80、【兩隻紈絝】476、【脫胎換骨】529、【與衆不同的光明】171、【囚車中的故人】576、【雛鳥】209、【老夥計歸來】418、【被處決之後】448、【殺氣幹雲霄】446、【臨危受命】503、【卜】155、【特派員】51、【重過小鎮】599、【往事如煙】116、【將至】436、【再臨利州】27、【黃塵百戲多】226、【小小竹渠】456、【準備進城】231、【名聲在外】147、【山門】257、【一網打盡】38、【事了拂衣瀟灑去】382、【令人措手不及的新情報】387、【鐵鍋與炒鋼】35、【寧河府城隍】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543、【靜靜地看你表演】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463、【妖王】426、【試探進攻】122、【對線彩娘子】249、【兜頭悶棍】504、【技術水平升級】577、【鶯啼】444、【很有用的禮物】519、【入界一探】249、【兜頭悶棍】35、【寧河府城隍】361、【烏篷船上】170、【辟邪之火】274、【壺中仙】30、【捕捉】121、【端倪今初現】141、【足下雲起時】241、【蛛絲馬跡與無盡猜測】424、【擺脫追蹤】31、【撓頭的巡遊夜差】135、【功德無量】171、【囚車中的故人】405、【修行者游擊隊】271、【前面是居海】583、【廟堂之上】266、【身在草澤,胸懷家國】200、【崖上凡間遠】41、【詢鹽跡】540、【滑竿上的錦衣員外】223、【不能空手上門】574、【甜瓜籽】557、【方長的見聞】214、【相見又分別】164、【家家有本難唸的經】533、【幼童指路】308、【暖玉牀】446、【臨危受命】283、【蜀地有劍仙】17、【臘肉配村釀】562、【山河圖】129、【半生蹉跎前路茫】567、【赴會】419、【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