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借宿的行人】

萬事俱備後,方長拎起這頭大野豬,去溪邊洗剝處理乾淨,切成幾大塊剔好。

現階段無法處理的部分,遠遠地丟棄不要,作爲山中野獸的食物。

把大塊的肉放在洗乾淨的揹筐裡,他回到自己的竹木茅屋,然後以幾根洗乾淨的木頭作支架,將肉從筐中掏出來,放在上面準備處理。

給火塘裡又添了些柴,方長先從帶回來的野豬肉中,挑大塊的分成厚長條,單獨放在一個竹匾上。而後將剩下的部分切小塊,放進陶罐裡,支在火塘中燒水焯一下,換水後,野蔥野薑切成段放入,將水燒開,接着把火苗移開,小火慢燉。

鍋蓋是用薄竹片簡單編制,它並不嚴密,有不少縫隙和孔洞,於是蒸汽從其中溢出來,帶着滿滿彌散開的肉香,飄蕩在屋中。

由於方長手中沒有糖,無法紅燒,他目前條件,只支持清燉這種做法。

野豬終日運動,瘦肉多肥肉少,但是肉質鮮美。

等待間,方長一邊品嚐竹筒中茶水,一邊取過兩段竹條,使直背小玉刀開始削。這段時間,他一直隨手摺樹枝當筷子,並不好用。

今日恰逢其會,正好製作兩雙竹筷。

屋裡香氣漸漸濃郁,待到豬肉塊可以用筷子輕鬆扎穿時,代表肉已軟爛,方長打開上山時帶來的袋子,取出一點粗鹽,將鹽粒捏碎後灑進罐中。

鹽是烹飪的靈魂。

而後,方長在揹筐中翻了翻,找出幾枚植物塊莖,削皮後切成塊,扔進罐子裡。將更多燃着的柴火撥過來,快速將罐裡半成品燒開,再小火燜一會兒,烹飪結束時機正合適。

方長雙手不怕燙,從火上將罐子端下,他拿起自己的粗陶碗,用長柄竹勺盛了大半碗燉肉。

陽光正好,從窗戶映進來,照在碗中食物上。

熟肉的原色配上塊莖,顯得清淡不油膩,配上它不斷散發的香氣,以及碗中淡淡色澤的湯汁,顯得誘人無比。

待其稍涼,用新做竹筷挾起碗中美味,送入口中。

長時間燉煮,讓肉宛若入口即化,只留下滿口鮮香,放了野蔥野薑後,不僅腥氣全無,更是帶有特別的風味。塊莖已經熟透,但是咬下時卻有脆利感,然後就在口中鬆散開,留下軟糯甜香,滋味恰到好處。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粗鹽的鹹味並不夠正,帶着絲微苦澀。

可惜上次從林溪村得到,捎上仙棲崖的酒被一次喝完了,不然配上高粱酒,肯定吃得更歡暢。

下頓餐食,方長考慮使用上次煎臘肉那塊石板,煎新鮮肉片吃。

同時,剔下來的大骨,能用來熬湯喝。可惜調料不足情況下,豬肉不太適合烤,少了現階段一種主要烹飪方式。

雖然這次獲得的肥肉不多,方長還是儘可能積攢了一些,準備接下來用來熬油。

油渣是一種美味,豬油更是可以用來簡單烹飪菜蔬,在生活中還有多種效用,很是提升生活品質。

吃飽喝足後,他開始處理竹匾上,剛剛切出來那些肉條。

下面墊上豬皮,碾碎袋中粗鹽,將長厚肉條放在上面,用鹽慢慢揉搓。待感覺應該入味後,使細藤條繫好,掛於屋頂上,垂在火塘上方。

方長平常所用木柴,也是松柏居多,這些燃料產生的煙氣,很適合用來熏製臘肉。

帶來的鹽消耗了大半,剩下的還足以用一段時間。

但找鹽這種事,也要考慮提上日程。

…………

……

林溪村其實不算特別偏僻,因爲幾裡外,就是官道。

所謂官道,即是朝廷所修道路,因生產力落後,多用土、沙子、石頭等墊高,兩旁簡單做上排水,就是一條好路,一般能夠並行兩輛馬車,也意味着可以容許兩輛馬車相向對行時交錯而過。

這種路,在下雨下雪時,會溼滑泥濘難以行走,這也是世間常態——石板路太過昂貴,只有城裡或者富裕村鎮的街上,才用得起。

太平年景,官道修葺頻繁,上面來來往往行人車馬也較多。

騎着驢子的衣袂如風,挑着擔子的顫顫巍巍,趕着牛車的庸庸碌碌,揹着包裹的來來往往,衆人皆都不緊不慢,緩緩而行。

活動了下肩膀上的扁擔,謝姓腳伕走了幾步,擡頭看了看天上日頭:

“今天下午太陽真烈!”

旁邊揹着個土布包裹同行的人,默默走着路,迴應道:“是啊好熱,不過也就這一陣子,頂多再有半個時辰,晚霞出來後就會舒服許多。”

“嗯。”

速度相近的趕路人,往往喜歡結伴而走,互相聊天不僅能夠排解寂寞,還不容易累。

就是需要多帶些水路上喝,不然說多話容易渴。

天色漸晚。

夕陽接近地平線,顏色開始轉紅,由於遠近事物的襯托,顯得更爲巨大。

一行人聊着天,說起晚上的休息問題。

腳伕常走這條路,對該如何投宿很是熟稔:“這裡有個林溪村,我們傍晚時分正好能夠走到,可以嘗試去那裡借宿。不過只有兩棟廢棄老屋可住,每人出一兩文錢,還能請村裡人給多做一份早飯,很是划算。”

旁邊帶着書僮,主僕二人各自揹着包裹書箱走路的書生,疑惑的問道:

“剛剛路過虎橋鎮時,爲何不在那裡住下?我見那邊還算繁華,還有客棧飯館。”

腳伕笑道:

“閣下有所不知,我們這些走江湖的腳力人士,最怕耽擱時間,故白日裡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這樣來來回回可以省出好幾天。能否多賺這幾天,可關係着一家子生計,而且在這裡住,很是省錢。”

“現在走的這個方向,可以在林溪村借宿,往回走的時候,傍晚正好能到虎橋鎮,那時就在虎橋鎮求宿,這樣最不耽擱時間。畢竟十幾里路,弄得差了,說不得就得多走上一天。”

周圍人聽到記下,將這充滿生活經驗的話,默默記在心裡。

腳伕笑道:“而且,我們路過時候都聽說了,虎橋鎮正出事兒呢,還是離遠點爲妙。”

大家盡皆點頭,頗爲贊同。

旁邊的書生甚至還拽了一句文,小聲說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246、【喬裝打扮來入夥】482、【要當被撿漏的人】150、【千里之隔】271、【前面是居海】37、【水落石出,何去何從】38、【事了拂衣瀟灑去】224、【同行者與新情報】153、【和順居包廂】393、【秋天到了】528、【溫室大棚與瓦罐丹方】389、【織絲打鐵忙】512、【錯誤的“得人心”】68、【撥開雲霧重見日】502、【這樣似乎不夠】325、【抓獲】339、【勇者】311、【龍安府的新鮮事兒】128、【月夜行】29、【羊肉面小攤】560、【南屏山師徒】502、【這樣似乎不夠】273、【路中央的異狀】527、【再訪仙棲崖】393、【秋天到了】32、【鬧事正主】443、【魏和的小夥伴變呆滯了】495、【街角煎餅】206、【崖邊問道】385、【舊客來訪】129、【半生蹉跎前路茫】187、【洗白上岸的機會】192、【或許和想象中不同】146、【師徒齊栽樹】528、【溫室大棚與瓦罐丹方】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112、【所遇難事】19、【緣分式捕獵】341、【阿牛的消息】299、【學堂裡的熟人們】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55、【懷鳳府】550、【三月】432、【山頂小村】404、【廣陽城是對峙區】82、【仙緣鑑】419、【暴露】100、【方長下山先吃麪】306、【崖上瑣事】364、【陽壽】151、【劍吟如鳳鳴】130、【我可不一樣】418、【被處決之後】218、【迴光返照】221、【愈加走形的傳說】357、【柳丞相和於大帥】33、【阿黃與阿牛】117、【捉妖】160、【虎橋鎮見聞】197、【猴子和桃樹的恩怨】135、【功德無量】100、【方長下山先吃麪】341、【阿牛的消息】321、【羣賢洞的反應】288、【風光依舊風俗移】110、【陋居閒話】82、【仙緣鑑】30、【捕捉】577、【鶯啼】430、【街邊偶遇】191、【爲山主準備貢品】173、【劉修文之託】65、【興慶府閒逛】471、【青史亦留名】522、【聘貓】56、【年輕人有詩和遠方】306、【崖上瑣事】426、【試探進攻】346、【藏寶圖】285、【走完蜀道】346、【藏寶圖】101、【化妝偵查一下】(求首訂)272、【這個飯館的名字……】110、【陋居閒話】527、【再訪仙棲崖】344、【怪病和海盜事】308、【暖玉牀】411、【傳聞】387、【鐵鍋與炒鋼】3、【仙棲崖上仙棲客】178、【車隊面前耍大錘】443、【魏和的小夥伴變呆滯了】80、【兩隻紈絝】73、【雪花飄落】412、【河邊小路】291、【百鳥崖】458、【守將庚永新】476、【脫胎換骨】161、【新配方】573、【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