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戰

六月的陽光毒辣辣的如火一般照射在大地上,在強光下樹葉草葉都萎靡的耷拉着,蛇蟲鳥獸都聰明的不知躲到了哪裡,就連知了的聲音都叫的有氣無力。

這種天氣對於人們來說,躺在樹蔭下扇着蒲扇,喝着綠豆湯無疑是最爲幸福的選擇。可是對於戰場上奮力廝殺的士兵們來說,火熱的天氣並不是罷兵的理由。

江陰城外,護城河邊。數千明清軍隊廝殺正酣,劉良佐屬下三千綠營兵正圍着一千崇明軍士兵狂攻着。

一千崇明軍列成方陣,長槍手在外,火槍手在內,正竭力抵擋着綠營兵的進攻。

一個個的崇明軍長槍手倒在了血泊之中,後排的長槍手一聲不吭的迅補上前去,努力的維持着陣線的完整。陣中間的幾十個火槍手緊張的裝填着火藥,填好火藥的火槍被遞給前面的火槍兵,負責射的火槍兵接過火槍,順手把放空的火槍遞迴。

“砰砰砰”連綿的槍聲不絕於耳,每一聲槍響,都會有一個綠營兵摔倒在地。

面對着崇明軍的火槍射擊,綠營兵的弓箭手也在反擊。數以百計的綠營兵弓箭手高舉着拓木弓,如雨般的箭矢拋射在空中,向着陣中的崇明軍落下。

不過大部分的崇明軍都穿着盔甲,除非正中要害,一般的箭矢對他們造不成太大的傷害。可是對於綠營兵來說,只要被火槍射中,即失去戰鬥力,即使當時不死,也會死於因鉛中毒造成的感染。

半個時辰的功夫,崇明軍已經摺損了百餘人,而他們給敵人造成了多達兩倍的犧牲。

營正沙千里位於陣中,踩在一塊石頭上,正緊密的觀察着戰場的態勢,十來名親兵圍繞着他,高舉着盾牌防範着可能的流矢。

不到兩年的從軍時間,沙千里臉上已經褪去了漁民少年的青澀,連年的征戰,使他蛻變爲一個英姿勃勃的少年軍官。

十九歲的他是那樣的年輕,就和他屬下的這支崇明軍一樣。一千崇明軍中真正的老兵不足三成,即使所謂的老兵也從軍不過兩年,和正在圍攻他們的綠營兵相比,他們是真的年輕。

年輕意味着經驗不足,可是年輕也意味着朝氣蓬勃、不懼犧牲。

若論經驗,崇明軍士兵遠不能和正在圍攻他們的綠營兵相比,若論人數,綠營兵更是己方的三倍。

然而戰爭很多時候打的不是經驗,也不是人數,而是韌性,看誰能不懼犧牲堅持到底!

崇明軍的人數雖少,經驗也遠遠少於敵人,可是他們不懼犧牲血戰到底的士氣卻遠勝敵人。從舟山到青州,從銅陵到揚州,無數次奮戰,無數場勝利,造就了崇明軍堅韌不拔的意志。使得他們雖在多數敵人的圍攻下卻依然能夠奮戰到底。

趁着綠營兵又一次進攻被打退的間隙,沙千里命令後排的長槍手上前,替換下累得氣喘吁吁的一線士兵。

回到陣中的空地,幾百名撤下來的士兵不管不顧的坐在了地上,大口的喘息着,如雨般的汗珠順着臉龐滾滾而下,摘下腰間掛着裝水的竹筒,拔下塞子,拼命地往嘴裡灌着清水。他們要迅的補充體力,因爲敵人很快會組織下一次進攻。

幾名隨軍的大夫趕緊上前,爲負傷的士兵包紮着傷口。特製的刀傷藥灑在傷口上,血流立馬減緩了許多,然後用乾淨的白布條把傷口裹住。受傷的士兵實在太多,以至於僅有的幾名大夫根本忙不過來。

很快,綠營兵又吶喊着再次殺了過來,崇明軍士兵們紛紛從地上站起,握緊了手中的武器,等待着敵人再次的進攻。

劉良佐臉色鐵青坐在樹蔭下一支馬紮上,盔甲早就卸了下來,放在身邊的草地上,他身後的千餘騎兵們和他一樣,也都卸甲下馬,靜靜的在林蔭下休息着。

炎熱的天氣穿着單衣尚且連流浹背,更不用說身穿盔甲了。只有輪上進攻的士兵纔會穿上甲衣。

一個又一個的傳令兵先後跑來,報告着戰場的態勢,劉良佐越聽臉色越青,心裡的怒火越來越大。

三千綠營兵把一千明軍圍在江陰城下護城河外,卻怎麼也啃不下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手下綠營兵已經死傷了二百多,可卻不能突破明軍的陣地半步。

“給三個千總傳令,半個時辰內必須攻破明軍陣列,否者軍法從事!”劉良佐怒氣衝衝的命令道。

隨着劉良佐的命令,綠營兵的攻勢更加的猛烈,崇明軍的陣線險象環生,先後有數處陣線被綠營兵突破,沙千里帶着十幾個親兵前赴後繼,拼命搏殺才把綠營兵趕將出去。手下的傷亡越來越多。

聽着屬下的報告,劉良佐知道殲滅這支崇明軍的時機到來,命令屬下全體騎兵頂盔摜甲上馬,命令把總蔣燁帶着二百騎兵直擊明軍陣地。而他自己則帶着剩餘的八百騎兵則遊弋在戰場之外。

該來了吧?劉良佐騎在馬上四下觀察着。

“報,侯爺,一支明軍出現在三裡之外的西橫河上,人數足有三千人!正在下船。”一名騎兵躍馬而來,向劉良佐報告道。

終於來了,劉良佐聞言大喜。他之所以按着騎兵不動,就是在等待着這支崇明軍的到來。

從軍二十多年來,雖然打得敗仗遠比勝仗要少,可是劉良佐的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他又如何不知道江陰附近明軍的情形。劉肇基帶着幾千人佔據了靖江島已經數十日,早就引起了清軍的注意,可是因爲靖江只是江中孤島,而各處百姓暴亂四起,清軍根本顧不上靖江。不過攻打江陰的劉良佐自然不會忘記靖江的明軍。

當江陰城內的一千崇明軍殺出城外並且死戰不退時,劉良佐就知道明軍必然有所算計,於是將計就計,下令手下三千步兵攻打這支崇明軍,自己卻帶着一千騎兵並沒有進入戰場,就等着靖江的崇明軍到來。

江陰的城西地勢平坦,而河邊岸上正利於駿馬馳騁。趁着明軍正在下船,八百騎兵足以擊破三千崇明軍步兵!

一聲令下,手下的騎兵全體上馬,劉良佐鞭策着戰馬,帶着八百騎兵向着河邊的崇明軍殺將而去。

第三百零三章 建制第四百五十七章 烏雲壓城城欲摧第二百八十七章 滿兵來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炮臺第四百二十六章 遊擊澱山湖(四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戰(3)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各方動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起航前的瑣事第五百零三章 回師第二十三章 封口第二百九十一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國助(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松江失陷(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四十五章 救兵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士元的抉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攻城(2)第四百六十五章 詐降第四百五十五章 內衛第一百六十三章 海戰(5)第三百七十四章 被兩面夾擊的岱山軍(第二更,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七章 江浙沿海是誰家的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荒與水庫第一百九十二章 炮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任思齊的誘惑第四百零五章 清軍襲營第八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零七章 陣破第五十八章 任命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第四百二十五章 胡家港城堡第二百六十四章 家和萬事興第九章 貨物第一百七十六章 德意志人鄧肯第五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八十九章 激戰(1)第二百八十四章 岱山軍的缺陷第四百零五章 清軍襲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第八十八章 胸懷大志張煌言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軍攻城戰的開始第四百零六章 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會沈廷揚第三百七十三章 反他孃的!第四百六十四章 逃避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馬南的戰術第一百九十七章 圍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彥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風起,歸航時第二百九十八章 甕城火攻第二百八十四章 岱山軍的缺陷第五十四章 內訌(下)第四百零三章 揚州三日第二百二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繳獲第四百七十八章 城真的破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厲害的疤臉武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清洗第三百九十四章 棄城之議(加更,求訂閱)第七十章 任思齊勇救佳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柯永勝第三百零一章 遊擊將軍幕府第二百五十八章 又到海貿時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城戰開始第三百一十章 矛盾緩解第四百一十八章 反清狂潮第六十七章 補陀寺第三百八十七章 分兵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入夥(下)第六十章 也許這就是真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差錢第三百八十三章 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建制第三百五十八章 暗夜陰謀第四百七十九章 困獸與破城之策第一百八十章 入夥(上)第五百零二章 席捲福建第一百三十七章 船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黃斌卿升官第二百九十三章 慘勝第八十五章 錦衣衛百戶盧宗漢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戰(完)第三百三十六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四十七章 “鯊魚號上的荷蘭人”第五百零一章 大敗清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此時鄭森正年少第二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三百零一章 遊擊將軍幕府第二十八章 逃過屠殺的明人第二百零六章 岑港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監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滿兵攻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會沈廷揚第六十三章 真相(2)第三百四十三章 漢奸們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