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兵器下的水戰(四千字兩章合一)

左軍帶領先鋒部隊的乃是總兵李國英。他帶領五萬大軍夾江而上,試圖?21??取蕪湖,打通到南京之路。

左良玉雖死,並沒有影響到大軍的策略。李自成的順軍在後面步步緊逼,已經攻佔了九江,左軍在李自成的手裡連吃敗仗,早就失卻了和順軍對陣的勇氣。只想着儘快沿江而下,好躲避順軍的鋒芒。

從安慶再往下游,是靖南侯黃得功的地盤,左軍雖然害怕順軍,可是對其他明軍卻一點不懼。

李國英站在指揮船甲板之上,看着遠處江面攔截的敵船,不禁哈哈大笑。看旗號,攔在前面的是什麼寧波總兵的部隊,只看對方佈置的陣型就知道對方的統帥是個棒槌。

哪有讓船舷對準別人的,不是找打嗎?

還弄那麼大的戰船,你以爲這是大海啊,這是長江好不?這樣的的船隻在江上根本就沒有機動性可言,而且看對方架勢,把船帆全部降了下來,船隻在江面上根本沒法動彈,難道他們想靠着這種船陣封鎖住江道不成?真是個笑話!

“李全,你準備一百艘快船,上面裝滿柴禾,澆透火油,直衝他們的船陣,把他們大船給我一把火燒了!”李國英下令道,失去機動能力的大船,在江上就是一個個的靶子,李國英也不準備和他們進行接舷戰,畢竟對方船隻高大,自下而上攻擊的話,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李鳳,你帶領五十艘艨艟戰船,等對方火起,立刻殺將過去,務必衝入對方戰陣,其他所有船隻跟着掩殺。”

“傳令,南岸的馬武加快度,等對方火起,立刻從南岸攻擊,殺退對方岸上的步兵,搶佔銅陵縣城!”

一道道命令從李國英嘴裡說出,十幾個傳令兵立刻登上小船,向各處飛劃去。很快李國英大軍動了起來。

李國英的軍隊五萬人,其中水軍三萬步軍兩萬,擁有大小船隻近千艘,其中大部分都是較小的江船,那是左軍士兵沿江搶劫的民船。

其中真正的戰船隻有一百艘,由部下副將李鳳和遊擊將軍李全分別統帥。

得到李國英的命令之後,遊擊將軍李全帶領着一百條由漁船改造而成的火船向着下游岱山軍劃去。

每條火船上有十名民夫負責划船,二個全副武裝的左軍士兵督陣。火船的頭部安裝着尖木爲撞角,撞擊後可以插入敵船船側,牢固的把火船和敵船相連。每一條火船之後還綁着一條舢板,用於船上士兵撤離。

一百條火船在江上一字排開,船伕拼命划着船槳,向着三裡外敵軍船隊劃去。

順流而下,再加上船伕划槳,火船的度很快,與敵船快的靠近着,很短的時間內,雙方的距離接近到一里多。

火船之後,李國英部其他船隻也在快靠近,準備在火船放火之後,準備對敵軍起全面進攻。副將李鳳統領着五十條艨艟戰艦緊跟在火船之後。

距離越來越近了,衝到最前面的火船距離岱山軍船隊已經只有一里的距離。遊擊將軍李全舉起手來,就要下令準備點火,就在這時,他愕然看到敵方船隊上方突然冒起道道白煙,然後是陣陣的雷聲。

“敵軍放炮了!”李全一下子反應了過來,可是他沒想到對方竟然有如此的火炮,看對方船陣上冒出白煙的密集程度,對方怕不有數百門火炮之多!然後李全便驚恐的看到無數顆彈丸劃破長空,帶着嘯聲兜頭落了下來。

岱山軍的火炮近三百門,其中射程達十里的紅衣大炮近一百門,五百斤的小炮二百門。雖是小炮,射程也達到二里遠。

當看到敵船向己方起攻擊時,任思齊並沒有急着下令開炮。而是任由對方靠近。

站在高大的公主號船艏之上,看着西方江道上密密麻麻的的敵船,怕不有上千艘之多!

而位於最前側全力向着己方衝來的肯定是敵人的火船,任思齊沒有急着下令開炮攻擊,而是任由敵方火船衝到己方一里之處,而此時敵軍的主力船隊也到了二里之外,位於紅衣大炮最佳射程之內。

不能再讓對方靠近了,任思齊立即下令,所有火炮開炮。

一百門紅衣大炮轟向二里外的敵軍主力艦隊,而二百門五百斤小炮則向着敵軍火船起了攻擊。

這年頭的火炮命中率是很低的,而且裝備的都是實心炮彈而不是後世那種爆炸彈。在動盪的水面上命中率比6地上更低。

可是兩百門火炮的齊射,不到一里的距離,其造成的傷害也非常之大。一輪火炮齊射,左軍一百條火船就有近二十艘被炮彈命中。

兩斤多的炮彈高射出所攜帶的動量是驚人的,若是士兵被砸中,肯定會身體被砸成兩截死於非命。砸到船上,直砸的木屑亂飛,稍微薄一些的船板會被砸個大洞。

這一輪射擊,近二十艘被擊中的火船其中有五艘被炮彈砸到船頭,衝擊之下火船立刻翻了船,上面的士兵被倒扣在船下江水中。另外還有五六條船被砸出個大洞,江水以肉眼可見的度涌入船艙之中,船身眼看着往江中沉了下去。

“立刻點火,棄船!”眼看着一枚炮彈落到自己所在船上,剛好砸在身邊親兵的頭部,“咔嚓”如西瓜破碎的聲音響起,紅的白的液體四下飛濺。摸了一把臉上的紅白之物,遊擊將軍李全嚇得膽破心驚,連忙高喊着下令點火。

於是火船上的兵丁和船伕立刻用火把引燃了船上堆積的柴禾,跳到舢板之上,解開連着舢板和火船之間的繩索,划動着船槳掉頭就逃。

雖然沒有了人划槳,可是火船在原有的慣性以及流動的江水的帶動下還是向着前方半里處的岱山軍衝去。可是沒人控制的話,想準確的撞上岱山軍的船隻就不太容易了。

一百門紅衣大炮攻擊的是李國英主力艦隊。可是對於近千艘船隻來說,這點火力就不夠看了。

一輪炮擊,只有二十多枚炮彈命中目標,其他的炮彈都落入了江水之中,濺起大朵丈高的水花。但是凡是被炮彈命中的左軍船隻,損失都很嚴重。

三千斤到五千斤重的紅衣大炮,這可是安裝在城牆上用以守城的利器,炮彈足有三十斤。如此重的炮彈所攜帶的動量是驚人的,而左軍船隻又都是很小的江船,就連李國英的指揮船也只是一千料的戰船,根本挨不住紅衣大炮的轟擊。

凡是被大炮炮彈擊中的江船,載人二三十人的小船會被直接擊爲兩段,稍大些的戰船被炮彈擊中的話,也都會船板破裂,露出大洞,然後江水會從洞中涌入,很快船就會沉沒。

不過對於船隻總量近千艘的左軍水軍來說,這點損失微乎其微。

讓李國英震怒的是,被派去指揮火船的李全還未等火船撞擊到對方船體上,離得老遠就棄船逃了回來。

這樣的話,火攻的威力大減,只能靠着船多人衆的優勢和對方硬拼了。

在左良玉麾下,李國英是少有的能戰的將領,跟隨左良玉多年,經歷了無數次大戰,所以才被委任爲先鋒,掌管着左軍大部分戰船。

見到火船已經點燃了火焰向着對方攻去,雖然點燃的有些早,可也能給對方造成一定的衝擊。李國英立刻下令,副將李鳳帶着五十艘艨艟戰艦立刻攻擊敵船。

這五十艘艨艟戰艦是左軍的主力戰船,此船分爲兩層,下層是二十名操槳的水手,上層甲板是負責作戰的兵卒。

船的兩側安裝有舷牆,上面蒙有牛皮,不懼弓弩的攢射。每條船上有五十名勁卒,其中火銃手二十,弓箭手十五人,剩下的是十五個刀盾兵。每個士兵都身着鐵甲,都是久經戰陣的銳卒,是五萬軍中真正精銳的士兵。

前文也說過,明朝末期軍隊已經非常**,軍官吃空餉喝兵血嚴重,造成了士兵貧困之極,往往連飯都吃不飽,更不用說戰鬥力。

可是朝廷養軍隊總是要打仗的,爲了應付打仗,主將們會把貪污的銀兩拿出一部分用來養上一些親兵,打仗就靠親兵去打,其他的普通士兵跟着打醬油。所以對一個將領來說,親兵纔是他手中最爲重要的戰力,因爲只要有糧,普通士兵想招多少就招多少。拿左良玉二十多萬大軍來說,其中真正精銳的士兵也就不到兩萬人,都是由親兵組成。而李國英屬下五萬大軍,其中最能打仗的也就是他手裡的兩千親兵。

而兩千親兵一下子派出去一千人,可見李國英也算下了血本。

五十艘艨艟戰船,跟隨在火船之後,冒着彈雨向着岱山軍船隊衝去。李國英督率着其他船隻跟隨在艨艟戰船之後,這一下子他就使出了全部力量,力求把面前的敵人一舉殲滅。

而長江兩岸,李國英的步兵兩萬人也在沿着江岸前進。可是李國英知道,想打敗面前的敵人,還得靠着水兵才行,因爲步兵的數量實在太少。

岱山軍戰船之上,炮手們正在緊張忙碌着,清理炮膛,安裝火藥,搗實,裝填炮彈,瞄準,點火。半年多的嚴格訓練,炮手們的操作已經非常的熟練,平均射達到兩分鐘一。而一里處左軍的火船還需要一刻鐘才能到達,這麼長的時間內足夠再轟擊六七輪。

岱山軍的火炮在鑄造時都有簡單的瞄準裝置,炮身前側有支架可以調整火炮的角度,距離越近,火炮的準確度越高。就見行駛而來的左軍火船紛紛被炮彈命中,燃燒的柴堆被炮彈撞擊之下濺起滿天的火星,紛紛落入江水出“噗噗”的聲音。然後便見到火船以肉眼可見的度沉入江中。

一百艘火船,能衝過彈雨到達岱山軍船陣的不足二十艘。而這二十艘火船也沒能撞擊到岱山軍大船上,而是都被岱山軍小船攔截住。前面說道,在每艘大船之前都有幾艘小船防護,每艘小船上都有十幾個岱山軍水兵。見到火船衝來,小船上的士兵便用長長的竹竿頂在火船船頭,阻住火船的去勢,等火船停下來後,便用飛爪勾住火船船舷,然後划動小船把火船拖拽到一邊。李國英軍的火攻之策根本沒對岱山軍造成任何困擾。

清除了火船之後,岱山軍船上所有火炮開始集中火力向着攻擊而來的李國英船隊轟擊。無數的炮彈從岱山軍戰船上飛出,向着李國英船隊罩了過去。炮彈落入江水之中,濺起無數朵水花。炮彈擊中戰船,直擊得木屑紛飛。炮彈砸到左軍士兵身上,直砸的骨斷筋折、慘叫連連。

左良玉軍雖然也有火炮,可是根本沒有能安裝火炮的戰船,或者說左軍根本不重視火器。如今面對如此猛烈的彈雨,左軍士兵一下子被打蒙了。

當其衝的就是那五十艘艨艟戰艦。艨艟戰艦雖然船隻較大也很堅固,可也頂不住火炮的轟擊,那種五百斤的小炮炮彈威力較小,擊打在蒙着牛皮的舷牆上,會被彈入江中。可是五千斤的紅衣大炮的威勢就不是舷牆可擋。只要是被炮彈擊中,舷牆會被打的稀爛。若是被炮彈擊中船側靠近江水部位,會被擊穿個大洞,然後江水會從洞中倒灌,任是左軍士兵拼命去堵卻怎麼也堵不上。

在岱山軍火炮的擊中轟擊之下,很短的時間內就由二十艘艨艟戰艦被擊沉,疼得李國英心在滴血。他從沒有想象過,會在水戰中遭到如此猛烈的火炮轟擊。

繼續攻擊的話,也許能夠獲勝,可是己方必然損失慘重。最起碼那五十艘艨艟戰艦恐怕一艘也不能倖存,那裡面可是有自己的一千親兵啊!而失去了這一千親兵,自己在左軍的地位必然下降!

即使能打敗面前的敵人又能怎樣,在岱山軍的後面可還有黃得功的大軍!

此刻,李國英的心情是無比的灰暗,不能再打下去了。沉吟良久,李國英就要下令退兵,擡眼看時,卻見己方戰船卻已經掉了頭,紛紛向後逃去。

ps:說明一下吧,每天的基本更新是四千字。或者一更或者兩更,反正基本更新量就是四千字。另外根據心情會有不定時加更,比如撿着錢了,過生日了,過節了,讀者打賞個舵主盟主了,會加更。

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嘉定第七十九章 客船第二百四十二章 前翁婿第三百九十章 綠營兵們的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前翁婿第二百七十三章 招募第一百七十三章 局勢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彥直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混亂第二百七十八章 議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漁民歸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底定東南第三百零七章 巨大的利潤!第三百八十三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之仁來襲第四百零七章 陣破第六章 出海第二百零八章 知恩圖報第二百一十一章 爭吵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攻第三百六十一章 捉拿史可法!(加更,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任思齊一槍退敵第三百五十九章 各方動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海戰(5)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戰(完)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勢突變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戰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任思齊的誘惑第三百四十章 伏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鳳舞練兵第二百章 鎮海與岱山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蒹葭的信第三百七十一章 河邊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遭遇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3)第二百七十五章 船上的讀書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去山東第四百四十一章 致歉第一百九十四章 勝利第三百九十八章 故土難離第二百六十六章 下膠州第三百六十章 “援軍”入城第二十一章 麗婭第四百三十一章 拒入第四百零七章 陣破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擊第二百零九章 剿匪第四百一十二章 崇明(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的任命第二十八章 逃過屠殺的明人第二百零二章 虧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遊擊澱山湖(四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再糾結第九十章偶遇故人(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長崎刀影第三十九章 搶灘登陸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傷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彥直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城戰開始第九十七章 思齊主動受訓,笨熊二思春第四百八十四章 底定東南第四百三十九章 鐵甲兵(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五十九章 又見石頭第二百零一章 心跳第三十二章 荒島第三百六十九章 填濠第三百二十五章 潰敗第五十九章 又見石頭第三百四十五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德福來投第四百五十五章 內衛第六十八章 被搶第一百章 捉姦第十三章 海戰(2)第四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降清第四百七十一章 城牆攻防,滿城皆亂第七十六章 任思齊一槍退敵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九十一章 達成合作(上)第二百零三章 棄城第八十七章 合作第三百九十四章 棄城之議(加更,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三章 去山東第二百零九章 剿匪第一百四十九章 思齊立志第五十九章 又見石頭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至蕪湖第二百九十八章 甕城火攻第四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蒹葭的信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務第一百一十三章 泄密第四百章 大明難道要完?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