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兵的反應

船隊離開了膠州灣,運送移民前往岱山。一去一回需要至少一個月時間,在這一個月裡,任思齊需要帶手下堅守膠州。

計劃招募近萬步兵,可是以現在船隊的運力,一批只能運送四千士兵及家屬。所以至少需要再運送一次,才能完成此次招募。

每天都有百姓從附近鄉村趕到膠州城下,想去能頓頓吃飽的南方生活,膠東籍的岱山士兵嘴裡的描述太過美好,讓每一個聽過的百姓都心生嚮往。

你想過頓頓都能吃上香甜的大米飯嗎?你能想象每天都能吃上魚肉嗎?你能想象孩子可以免費讀書將來光宗耀祖嗎?只要你肯參加岱山軍,這一切都能實現!

百姓們從各地瘋狂涌到膠州,卻被告知還要等上一月,船隊才能回還。

離膠州近的百姓便回了家,等一個月後再來。離家遠的又攜家帶口的,便在膠州城外住了下來,等着岱山船隊到來。

六月天氣,睡在城外野地裡除了蚊蟲多點倒也沒什麼不好。隨便搭個棚子,下雨時能遮擋點雨就行。於是,在膠州城外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棚子。每天都有數百戶百姓從各鄉村而來,欲前往令人嚮往的南方。

面對城外越來越多的百姓,任思齊既然高興又心憂。百姓多說明想移民岱山的人比較多,能迅的完成招募工作,這點值得高興。可人數一多,就不好控制,就容易出亂子。

爲了控制局面,任思齊下令對6續到來的百姓進行甄別,符合招募條件的放木牌憑證,憑着木牌可以每日領取粥食。不符合條件的,也就是家裡根本沒有壯丁可以當兵的,則給點糧食趕走。

這點有些殘忍,可是也沒有辦法,以岱山現在的實力,還做不到救濟山東所有的百姓。因爲戰亂、因爲天災**,在齊魯大地上造就了無數的流民、無數的乞丐。家裡有青壯漢子的還能有條活路,沒有壯丁的老弱則只能淪爲乞丐,四處乞討。這樣的乞丐流民在山東很多,若是救濟根本救濟不過來。

沒有辦法,任思齊只能狠下心來下達這樣的命令。心軟的黃鳳舞對任思齊的決定頗有微辭,多次和任思齊爭執,可面對現實也只能嘆息,然後帶着人出城巡視,防止可能生的騷亂。人數一多,什麼事情都能生,若不控制的話,會引起大亂。

十天的功夫,膠州城外已經聚集了兩千多戶,六七千百姓,城外的棚子密密麻麻,形成了一個新的村落。人數雖多,卻奇異的並沒有什麼騷亂生。

這種情況要歸功於岱山軍強大的組織能力,每有新的百姓到來,都會被人引到徵兵點,若是符合徵兵條件,青壯會被立刻招募入軍隊,其家人則會被領着到達聚居地。

按照小旗總旗隊的建制,任思齊等人把城外劃分成一個個小片,每一個隊的士兵的家屬聚居在一起。而新加入軍隊的士兵,晚上可以和家人居住在一起,白天則被要求集合在一起,進行簡單的訓練。

任思齊把岱山軍的老兵安插進新兵之中,擔任小旗總旗隊正等軍官,按照岱山軍的建制,完全把這些人組織在一起。

所以城外百姓人數雖多,卻一切井井有條,一點也不亂。

只要被岱山軍招募,不管士兵還是家屬,一天兩頓飯都由岱山軍負責,不用自己開火。

任思齊在膠州城中採購了上百隻大鍋,招募士兵家屬中年輕的婦女爲伙伕,負責爲所有兵民做飯。

任思齊任命任麗坤,沙千里,陳名揚等人爲新兵營正,負責對這些士兵進行訓練。

每天吃過早飯後,所有新兵會被拉將出來,在城外的空地操練。訓練完全按照岱山軍的訓練條例進行,先練的是陣列。

左轉、右轉,後轉,齊步走,每天都是這些東西。把這些剛放下鋤頭的民夫一個個練的叫苦不迭。可是誰也不敢偷懶,一邊的父老都在邊上看着,偷懶會被懲罰,會使得家人臉上蒙羞。經常偷懶、不服從紀律更是會被驅逐出去,失去前往岱山的資格。

在新兵進行訓練之時,任思齊更是光派細作,打探清兵的動靜。佔領膠州已經好些天,濟南的清山東總督巡撫王鰲永方大猷等人肯定已經知道了膠州淪陷。得防範着他們可能的進攻。

隨着膠州被攻佔,膠東各地的原明軍也活躍了起來,好幾股明軍正在攻打登州,青州好像是被李士元攻打了下來。在攻打青州前,李士元派人給任思齊送了一封信,約他聯兵一起攻打青州。可是岱山軍本來就兵力很少,任思齊自然不願分兵,便婉拒了他。

李士元的兒子李鼎目前在岱山軍中做小旗,任思齊曾問他是否願意回到父親身邊,誰想李鼎在岱山軍中呆出了感情,根本不願去投奔父親。

......

濟南大明湖畔,清山東總督衙門。

清山東總督王鰲永和巡撫方大猷正在議事,商議如何處理膠東一帶的明軍復起。

自四月初,原爲明官的方大猷和王鰲永先後向滿清親王多爾袞毛遂自薦,願爲大清招撫山東。被派到山東以來,經過不懈的努力,二人招撫了大半個山東,各個府縣先後寫降書歸順了大清。

憑此功勞,王鰲永被任命爲山東總督,方大猷也獲得了山東巡撫的職位。

然而異族的高官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很多親朋好友不屑與二人的降清,6續和他們劃清了界限。對於爲了功名利祿而立志當漢奸的人來說,這些罵名根本不會在乎。可讓他們頭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各地此起彼伏的暴亂。

兗州、青州,萊州,膠州,每一州府都有暴亂,讓濟南的總督衙門應對不及。

南下山東之時,二人只帶了少量隨從,根本沒有大兵跟隨。現在二人手中的軍隊也就三千多人,還都是原來投降的明軍構成。

面對諾大的山東,這點兵力當然捉襟見肘。可是面對叛亂,還得想法平定,滿清不比大明,他們不敢生出坐視不管的心思。

“允升兄,你坐鎮濟南,我帶兵先往青州,平定李士元之亂,再往膠州,對付那股從海上而來的明軍!”滿清山東總督王鰲永對巡撫方大猷道。

第四百三十七章 松江失陷(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六章 甲板激戰2第四百零三章 揚州三日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題第四百五十八章 鉤鐮槍第九十一章 達成合作(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的任命第二百一十九章 黃斌卿升官第二百一十五章 火器作坊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水軍大勝,史可法被俘第三十一章 遭遇荷蘭船第三百四十三章 漢奸們的追擊第五十九章 又見石頭第三百九十五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三十九章 慌亂第三百四十章 伏擊第一百七十四章 崇禎十七年的春節到來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揚州城內第一百八十四章第八十八章 胸懷大志張煌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槍和火炮第四百一十章 崇明(1)第一百九十六章 誘惑第三百三十六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一百三十五章 硫磺島第一百八十五章 教官黃鳳舞第五十七章 任家灣(2)第三百三十六章 勸降第一百八十四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八旗漢軍這樣的漢奸軍隊一個不留第一百八十章 入夥(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九十一章 達成合作(上)第四百三十章 誓滅李成棟第三百三十八章 夜襲第八章 小心財副錢倫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再糾結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荒與水庫第一百四十一章 松浦來邀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蒹葭的信第二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八十六章 意外之喜第十二章 海戰(1)第三百九十四章 棄城之議(加更,求訂閱)第三百零三章 建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荒與水庫第三百六十章 “援軍”入城第一百零八章 入夥第六十三章 真相(2)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兵器下的水戰(四千字兩章合一)第二百零七章 岑港巡檢司第二百一十二章 生絲第二百九十一章 鏖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史可法遇刺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戰第二百零三章 棄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賢惠的張蒹葭第六十七章 補陀寺第一百零八章 入夥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來滿城驚第四百一十一章 崇明(2)第二百三十五章 罐頭風波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東尼歸來第八十七章 合作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馬南的戰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國助(下)第三十六章 甲板激戰2第一百零三章 軍紀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蒹葭的信第二百六十六章 下膠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狼狽奔逃隆武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罐頭第三百三十五章 兵力空虛第四百六十四章 逃避第一百九十八章 衝陣第一百六十章 海戰(2)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任思齊的誘惑第四百九十三章 仙霞關第五章 越獄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馬第二百五十九章 賢惠的張蒹葭第二百三十五章 罐頭風波第一百五十二章 厲害的疤臉武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草楓和山田風太郎第二百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頭激戰第七十六章 任思齊一槍退敵第三百八十八章 百人敵第二百四十二章 前翁婿第一百九十二章 炮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陣第三百六十九章 填濠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五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