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

南京兵部衙門

兵部尚書史可法正和來訪的前禮部侍郎錢謙益攀談。

南京是大明的陪都,雖然各種衙門一概俱全,基本上和北京相同,可大多數官員都是閒差,多是政治上的失敗者被打到南京養老,但是地位卻不低於北京相對的衙門。

南京六部,以兵部爲,兵部尚書史可法實際上是南京文臣的領。整個南京掌握實權就是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的勳臣。

若是太平時節,南京的官員們自然是清閒逍遙,可眼下大明國事如火如荼,北方半壁江山已落入闖賊之手,就連都北京恐怕也已經被闖賊攻下,他們的崇禎皇帝下落不明,這讓南京的地位一下子重要起來。

北京若是淪陷,那麼南京將由陪都順勢變成大明的都城,南京衙門一應俱全,可以直接掌控整個大明。

可問題是皇帝在哪裡?

早在三月初,朝廷就向四方出勤王的聖旨,闖軍從陝西出渡過了黃河,整個山西都被闖賊攻下。

接到勤王的聖旨後,史可法立刻下令召集江南各地的軍隊,趕往北京勤王。可是史可法在瓜洲呆了將近一月,各地的官兵卻來的非常緩慢,近一個月的時間聚集的軍隊還不到兩萬。

就在史可法不管不顧,決定就帶着這兩萬軍隊趕往北京之時,一個消息從北方傳來,那就是北京已經陷落。聽到這個消息後,史可法仰天長嘆,當即就停在了瓜洲。

北方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有的說崇禎已經從北京逃了出來,有的說崇禎殉國,太子及諸王卻已經逃脫,正在趕往南京的路上。

消息接二連三,史可法不知道該相信那個好。若是崇禎能逃到南京,那他當然還是大明的天子。若是崇禎殉國,那麼理應由太子或者崇禎的其他兒子繼承大統。

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崇禎還未逃過來,看來殉國的可能非常大。

一開始有傳言說崇禎已由海路乘舟南下,南京的其他官員們一個個的也喜形於色,奔走相慶。天子還在,則大明國事還有可爲!

可是很快原大學士魏紹乘從北京逃出,證實了崇禎已於三月十九日在煤山上吊,而崇禎的三個兒子都被闖軍俘獲,未能逃出北京。

既然崇禎和他的兒子都沒於闖軍,那麼只能由旁系藩王即位爲君。

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以及周王恆王都避難淮安,離南京很近。從血統上來說,自然是福王最近。老福王朱常洵和崇禎的父親是兄弟,福王是崇禎的堂弟,兄終弟及繼統最爲適宜。

早在數日前,淮安巡撫路振飛就寫信給史可法,謂“倫序當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史可法當然知道福王繼統更爲適合,可是南京的大臣中有着很多的反對意見。其中以前禮部侍郎錢謙益爲的東林黨人反對最爲強烈,這讓史可法猶豫不定。

今日錢謙益來訪,就是勸說史可法放棄立福王朱由崧,改立潞王朱常淓爲帝。

“牧齋兄,國事如此,宜早定帝位穩定人心,福王乃先帝堂弟,兄終弟及,繼位最爲適宜。”史可法緩緩對錢謙益道,面前的錢謙益雖然現在沒了官職,可他曾經做過禮部侍郎,現在更是東林黨的領,南京的很多官員如兵部侍郎呂大器、戶部尚書高宏圖、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廣都以錢謙益爲,這讓史可法對他的意見不敢輕視。

“道鄰兄的意見謙益不敢苟同,”錢謙益搖搖頭,對史可法道:“國事如火如荼,自然應該立一位賢明的君王,福王貪婪、****、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以藩王之位干預有司,其惡名衆所周知。我大明國事如此之艱,正是君王奮之時,而潞王雖然倫序稍遠,可其賢明,堅毅,正是我大明中興之主。”

聽了錢謙益的話,史可法半響無語。錢謙益嘴上說的漂亮,卻無法掩飾其私心。因爲東林黨人和福藩有仇。想當初,正是東林黨人的力爭,福王的父親老福王朱常洵圖謀太子的位子化爲泡影,現在東林黨人害怕福王朱由崧記仇,千方百計阻止福王繼位。

雖然知道錢謙益及東林黨的私心,史可法卻無法宣之出口,作爲南京文臣之,他此時和輔無疑,自然需要調和各方的意見。

雙方沉默了半響,還是史可法先開口,爲了緩和氣氛,說了一件小事。

“牧齋兄,北方淪陷,南方也不太平,前些日兵部得到奏報,海盜顧榮悍然攻打舟山島,圍城數日,幸虧有岱山巡檢任某,率領屬下弓兵往緣,於舟山城下擊破海盜,生擒匪顧榮。”史可法說這話的意思是,現在國事都這樣了,咱們作爲朝廷的官員就不要在進行黨爭了,和衷共濟共赴國事纔對。

誰知錢謙益聽到此事,一下子打斷了史可法的話。

“道臨兄得到的奏報恐怕有誤。”

“額!”史可法驚訝的看着錢謙益,兵部得到的奏報是下面傳送而來,並且有錦衣衛的遞報爲憑,怎麼會有誤。

“對於這個岱山巡檢任某,謙益聽到另外一種說法,說是這任某勾結的海盜攻打舟山,肆掠百姓,然後任某趁機爲舟山解圍,藉此立功圖謀舟山參將之位。”

“牧齋兄的說法是從何而來?”史可法皺起了眉頭,不滿的看着錢謙益,兵部是史可法的地盤,他不喜歡有人對兵部的事務指手劃腳。

“謙益的一位遠親在舟山經商,他經歷了舟山的亂事,我說的事是他親眼所見,不會有假。”

聽了錢謙益的話,一股怒火從史可法的胸中涌起,以錢謙益的名聲人品,自然不會說謊。他上午看到遞報時,還爲姓任的巡檢叫好,以區區一個巡檢司的數百弓兵,擊破數千海盜,可謂人才,況且任某還是秀才出身,可謂文武雙全,出了如此人才真是大明之幸。可誰知這姓任的巡檢竟敢悍然勾結海盜,攻打舟山,荼毒百姓。不行,我得下令徹底調查此事,把這姓任的抓起來審問。

錢謙益走後,史可法讓人立刻調來所有有關舟山戰事的公文,重新看了一遍,越看疑點越多。早在一個多月前,舟山參將就上報剿滅了曾經攻打崇明的海盜顧榮,並且把顧榮生擒活捉。可是不久,顧榮餘部竟然又殺上了舟山,圍城數日,舟山參將嚇得棄城而逃,幸虧岱山巡檢任某及時帶兵趕到,擊破了海盜大軍,才保住舟山不失,據任某所報,顧榮其實是他擒獲,卻被舟山參將以職位強行索去。

史可法越看越覺得疑點重重,當即就取出紙筆,要寫下徹查此事的命令。可是毛筆提起,卻遲遲無法落下。

國事已然如此,江南再也不能出現動亂。任某勾結海盜也好,沒有勾結也罷,其實力擺在那裡,若是自己下令徹查,逼得任某鋌而走險,則東南不穩矣。

罷了罷了,索性裝一回糊塗吧,既然任某處心積慮想謀取個官職,索性就滿足了他,希望他能顧念國恩,精忠報國。

尋思了許久,史可法寫下了任命任思齊爲海防遊擊的命令。至於那舟山參將黃斌卿,被海盜打上舟山圍城數日,嚇得棄城而逃,實在是無膽無能之人。若在往日,史可法肯定會罷了他的官職,可是現在姑且留下他吧,也可以牽制一下任某!

第一百五十五章 鄭家與荷蘭人第三章 岳父探監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百二十一章 九江之變(四千字大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慣例第四百二十三章 抗清同盟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起航前的瑣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鐵甲兵(祝大家元旦快樂!)第四百零二章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一百零六章 有女鳳舞第一百零一章處理的結果第七十六章 任思齊一槍退敵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勝第七十章 任思齊勇救佳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岱山軍的缺陷第二百四十三章 傷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鄭家與荷蘭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堅不可摧的南京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鄭鴻逵的決斷第二百五十章 張魁斃命第八十八章 胸懷大志張煌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詫第二百八十章 清兵來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陣斬李率泰第三百四十三章 漢奸們的追擊第四百六十二章 江陰攻守第二百九十一章 鏖戰第四百一十章 崇明(1)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戰(1)第二百四十三章 傷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沙鎮第四百三十三章 內訌(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二章 前翁婿第一百八十六章 鳳舞練兵第二百六十章 黃鳳舞的條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船鬥(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詐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青州參將李士元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寧鏖戰第一百零九章 試探第五章 越獄第三百七十七章 崇明島第四百五十九章 狗頭第四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四十章 極度熱情的日本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招募第四十章 荷蘭人敗退沙灘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馬南的戰術第四十九章 波濤暗涌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草楓和山田風太郎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之仁來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叛國投敵者,斬!第四百八十章 暗潮洶涌第十四章 海戰(3)第四百二十三章 抗清同盟第一百章 捉姦第一百一十五章 茅十八的應對第三百一十一章 船隊歸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查探敵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罐頭風波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攻第一百二十八章 起航前的瑣事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荒與水庫第三百七十三章 反他孃的!第四百三十九章 鐵甲兵(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一百零五章 舟山羣島第四百四十五章 死神的鐮刀第三十三章 登船第三百四十九章 降將和主子第四百零七章 陣破第二百章 鎮海與岱山第二百零一章 心跳第三十八章 無名島嶼(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友盡第一百零八章 入夥第五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之仁來襲第二百零四章 殲滅海盜第三百三十四章 兵臨揚州第六十三章 真相(2)第一百九十五章 嫁禍第八章 小心財副錢倫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戰(3)第六十二章 真相(1)第四百六十九章 騎兵的突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德福來投第一百八十五章 教官黃鳳舞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交鋒第三百九十八章 故土難離第三百三十五章 兵力空虛第三百三十四章 兵臨揚州第四百章 大明難道要完?第五十五章 友盡第四百三十九章 鐵甲兵(祝大家元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