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

“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徵南海,以屬諸夏...”

項燕望着戰場上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忍不住嘆了又嘆,最終喃喃自念道。

楚國是威名赫赫的大國,自從大王即位以來,楚國對南方諸國或安撫或征伐,使之歸順諸夏,以屬就是使之歸屬的意思。

項燕的這句話是在懷念當初楚國的強大之處,懷念楚國的厲害之處。

吳起與唐死磕,可能他自己都不準備救援壽春了。

李世民在得知齊國、宋國、秦國相繼被燕國滅亡後,李世民二話不說停止了與蜀國、唐國的戰爭,並打算支援這兩方。

可讓李世民萬萬沒想到,吳起可能心懷鬼胎,並沒有選擇與唐國握手言和,反而繼續交戰,牽制唐國令其無法參戰。

這才使楚國沒有兵力回防,只有項燕一人忠心爲國,被韓信吊着捶。

項燕的話語並沒有激起楚軍將士們的鬥志,他們還是該死死、該敗敗。

然而,在雜亂無章的戰場之間倏忽亮起一縷寒芒,撕裂空氣,呼嘯着朝着項燕襲來,冷冽的沒入了項燕的咽喉處。

項燕一口鮮血噴出,雙手死死地捂着咽喉,不敢相信。

“李廣使用技能神射,成功命中項燕,武力值暫時提升1點,當前武力值爲98點。”

“查詢李廣屬性。”

“叮......正在查詢中,請稍後。”

“叮......查詢完畢,李廣——武力值97,統御值91,謀略值61,內政值49,魅力值86,忠誠度等級爲+2。”

“李廣,華夏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爲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爲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爲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擊匈奴,因衆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爲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爲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李廣技能神射,大幅度提高弓箭的命中率,若是命中則武力值暫時提升1點,最高可提升十點。”

“李廣特殊屬性路癡,李廣對於地理位置極其不熟悉,在空曠之地有較大概率迷路。”

“叮......檢測到敵方有能力值單項超過85的人才陣亡,項燕——武力值91,統御值98,謀略值82,內政值68,魅力值93,忠誠度等級爲-3。”

楚國的上柱國項燕,就這麼死了。

他沒有死在賈復的衝鋒陷陣之下,也沒有死在李存孝的尖刀突刺之中,更沒有死在鮮卑騎兵的砍殺之中。

他死在了自己手中。

戰場之上都敢分神,也是活該中了李廣的這一箭。

這件事兒告訴我們,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兒是多麼的重要。

“項燕已死,爾等爲何不降?!”

項燕死後,楚國士卒們最後的士氣也消失的無影無蹤,有一部分楚軍士卒甚至還主動丟棄兵刃,勸降自己的同袍。

楚軍六萬多名士卒,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打出了GG。

韓信忍不住大笑了幾聲,項燕敗亡後,楚國可就沒多少兵力了!

唐昧在邊境被樑侯蕭嘉穗打成了狗,吳起不知爲何原因一直不撤回。

而項羽明顯是有了二心,想要自立。因此跨江打吳國,想要接住江東之地勢問鼎天下。

壽春城現在可就沒人了啊!

韓信性質滿滿,對着諸將開口道:“大軍整頓,稍後隨我攻城!”

“屆時,便讓這羣降卒做炮灰填護城河吧。”

自古降卒就是悲哀的化身,要麼被坑殺要麼當炮灰,混得最好也不過是獲得一個雜牌軍的稱號。

......

壽春城內,楚帝子蘭十分的沒有安全感。

畢竟敵國大軍即將兵臨城下,換誰都沒有安全感。

“怎麼樣,項燕將軍擊退燕軍了嘛?”楚帝子蘭見小太監朝着他跑來,還不等小太監稟報,便連忙開口詢問道。

“啓稟陛下....項燕將軍,戰死沙場啦!”

小太監哭喪着臉,對着楚帝子蘭開口道:“如今燕國大軍即將兵臨城下...陛下,我等該如何是好啊陛下?!”

楚帝子蘭聽到項燕戰死,燕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後,登時兩眼抹黑,昏了過去。

“陛下!陛下!來人啊,陛下暈過去了!”

太醫搶救了半個時辰後,楚帝子蘭才悠悠醒來。楚帝子蘭醒後,嚎啕大哭,有些讓人頗爲震驚。

楚帝子蘭,可是楚國的天,他怎麼能這樣嚎啕大哭呢?

楚帝子蘭已經有些絕望了,他已經可以想象到自己後半生的悲慘生活了。

他也可以去薊城看望他的父親,已經被抓了幾年的楚王熊槐。

真的是父子倆,同樣的劇情啊。

楚帝子蘭,也決定跟着他的父親學習,出城投降,保得自己的一條性命。

子蘭可不會傻到堅守壽春到最後一刻呢,他在成爲楚帝之前就是楚國有名的紈絝子弟,他可不想死,他還沒享受完人生呢。

“陛下想要降燕?豈可!”

屈原得知消息後,怒氣衝衝從府中趕到王宮,對着楚帝子蘭道。

子蘭搖了搖頭,對着屈原道:“左徒,寡人已經決定了降燕,大楚還輪不到你做主!退下吧。”

想起屈原,子蘭就覺得有些頭疼。他實在是受不了天天嘮嘮叨叨的屈原了。

“子蘭,你若是降了燕國,你死後又有何顏面去面對楚國四十六代先王?!”屈原破口大罵,指着子蘭喝道:“楚國乃是玄鳥降世,浴火重生,怎麼會出了你這麼一個孬種!真是虧爲我大楚男兒!”

“滾!讓他給寡人滾!”

屈原無力的被拉出了楚王宮,屈原只感覺天塌了一般,整個人無精打彩。

恍惚之中,屈原似乎是想起了一條江。

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金與大清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盡數誅殺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三百二十七章 韋睿歸降第三百零六章 白袍鬼將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十三章 技能第二百四十章 草原雙狼(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燭影斧聲第四十四章 鮮卑南侵(二)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原君趙勝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諸侯會盟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五十九章 代國危機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十一章 雙宦爭權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功則賞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三百七十八章 剋制鐵騎的方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趙國之盾(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秦燕爲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硝煙漸起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一百五十章 臥龍出山第二十章 險境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三百六十七章 技擊之士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國長公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邯鄲之戰(三)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二百零六章 遼東戰役(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鋒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侯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七十九章 樂毅家眷第一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何人不降燕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諸侯會盟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六十七章 犒賞三軍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九章 策反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八十八章 立後(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八十二章 一夫當關(求首訂√)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秦特使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三百一十章 進擊的項燕(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三百一十章 進擊的項燕(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伐宋之戰(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廣開言路第一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三百八十六章 樑侯請纓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四十七章 鮮卑與山戎第一百六十九章 姬衍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