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

其餘衆士子依次上前,姬衍也挨個進行查詢。

出乎姬衍的意料,他竟然又發現了一名能力值超過85的人才。

那人姓錢名爭,他的內政值超過了85點,是個很不錯的人才,因此姬衍大手一揮讓他去上谷當縣令,慢慢磨練,一步一步來。

剩下的衆士子的能力值也在75-85周圍徘徊,姬衍依次授予官職,令他們爲大燕效力,填補燕國的中層官吏。

其餘落榜的試一下也有絕大多數前往全國各地,從基層做起,腳踏實地的打拼闖蕩。

“寡人,可是一個人才都不允許錯過啊。”姬衍吐出一股濁氣,望着東昇的太陽,緩緩開口道,“大軍準備好了麼?”

“王上,一切準備就緒。”

右相蕭何張了張嘴,猶豫的開口道:“不過...依臣下看,我軍這樣一來...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燕國最近的戰爭開展的有些太快了,雖然糧草、財帛不愁,但最重要的是民心、軍心。

“慌什麼?”姬衍回頭撇了一眼蕭何,開口道,“錦衣衛傳來的消息,你自己看吧。”

說罷,姬衍丟給蕭何一本厚厚的奏本。蕭何不敢大意,連忙翻開奏本,仔細閱讀上面的內容。

“一月十六日,唐李世民擊潰隋軍主力,進一步逼近隋都桁陽。”

“一月十九日,唐軍圍城,唐將尉遲恭擊退前來馳援的蜀軍嚴顏部。”

“一月二十一日...唐公子李世民夜襲蜀軍,蜀將周勃敗退百里...”

蕭何登時明白了姬衍急促的原油:南方唐國如此兇猛,連敗隋、蜀,看着情況估計隋國是撐不住了。

今年,又要消失一個諸侯王了。

“王上,這次的目標還是乘勝追擊,攻打齊國?”蘇秦就沒那麼多想法了,直接開口道,“攻打齊國,臣以爲我大燕應先壓迫齊國商業,步步緊逼...”

“寡人需要一個正經理由。”姬衍再次開口,緩緩道。

什麼時候都講究一個出師有名,這可是禮儀之邦的傳統。

“大齊私藏姬職、燕丹餘黨,意圖顛覆大燕,我大燕只爲自保,進攻齊國。”蘇秦想都沒想,直接開口道。

這種理由還需要想?張口就來好不好。

又不需要什麼具體的證據,反正就是個莫須有的名頭,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嗯,這次戰役就由你們內閣籌備吧。”姬衍微微一笑,開口道,“但李靖、衛青、韋睿、樂毅四支部隊不可調動。”

“臣領命!”

蘇秦、蕭何兩人對視一眼,齊齊開口,有一股喜色。

不管你同不同意,但文臣始終有一種想要凌駕在武將上的心思。

但蘇秦、蕭何也不會瞎指揮,畢竟外行指揮內行是個天大的錯誤,如果此番伐齊之戰因爲內閣瞎指揮的原因戰敗,那麼內閣怕是永遠也沒有凌駕于軍隊之上的機會了。

“此番回去,一定要妥善指揮!”

兩人在暗地裡竟不謀而合,齊齊制定了一個萬無一失的方針:調派將領,進攻齊國,至於具體的方案就由他們自己指揮戰鬥吧。

“退下好好籌備吧。”姬衍再次開口,接着道,“對了,召秦開進來見寡人。”

蘇秦、蕭何恭恭敬敬地行禮,退下後,蘇秦與蕭何一邊商討着如何指揮生平第一次調兵遣將,一邊去通知秦開。

秦開得到二人的指令後,不敢大意,連忙急步走向宣政殿,面見姬衍。

“臣秦開,拜見王上。”

秦開一絲不苟地行禮,對着姬衍行禮,姬衍也擺了擺手,讓秦開起身。

“秦卿,寡人記得你是部隊出身吧?”姬衍似乎在緬懷過去,靜靜地開口說道。

“稟王上,臣出自漁陽軍,曾擔任過第一任的安東都督。”秦開拱了拱手,開口道。

這位統御值高達96的將軍,已經有九年沒有上陣了。

一位縱橫沙場老將,九年的功夫足以讓他變成一個規規矩矩的大燕官吏。

“寡人記得,你已經有十年沒有領兵出征了?”姬衍繼續開口,微微一笑道。

“稟王上,九年。”

秦開心裡想到了姬衍想要接下來說的話,登時心裡一喜:莫非王上想令我率軍出征,平定四方?

“唉,寡人倒是虧欠了你許多啊。”姬衍點了點頭,感嘆道。

確實,因爲自己缺少一位統御值高的,用於糧草運輸的兵部尚書,就把這樣一位燕國名將給送上了政壇,真是有些過分。

“臣不敢。”

秦開趕緊回答,連到數聲不敢:笑話,他能承認姬衍虧欠自己嘛?

君不見古代凡是君王對某個某個臣子虧欠或對某個臣子親如手足之時,那個臣子大多都死了。

比如,某韓信,某晁錯,某周亞夫。

這都是西漢王朝的歷史,也並不是說其他朝代就沒有,但這裡也就不一一舉例了。

雖然秦開不知道這些事例,但他在政壇上混了九年,已經知道了政治的鬥爭是如何的,自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個意思。

臣子永遠不能讓君王對自己有所虧欠。

君王的決策永遠是對的,不對的全是手下人。

“寡人慾令將軍,率領薊城新卒奔赴晉陽,與樂毅將軍匯合,樂毅爲主,愛卿爲輔,揮軍二十萬,共伐函谷關?!”

聞言,秦開當即嚇了一跳。

討伐函谷關...這不是...與秦開戰的意思麼?

要知道,秦國可是燕國的盟國之一,僅有的兩個盟國之一啊。

“寡人的意思並不是讓卿主動進攻。”姬衍笑了笑,“寡人的意思,是讓愛卿待秦來攻,之後以席捲天下的架勢進攻函谷關。”

“爭取...一戰滅秦!”

“一戰滅秦?!”

秦開忍不住開口,但他並不知道姬衍爲什麼這麼確定秦國一定會來攻,畢竟秦國乃是燕國的盟國啊。

而且,還是秦國唯一的盟國。

中原上的其他國家,到現在還以爲秦國是茹毛飲血呢。

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列國鄙秦,不與會盟。

直到秦孝公時纔有所改觀。

“沒錯,一戰滅秦,不留遺患的統一北方!”

“寡人,要以整個北方的能力,一統天下!”

PS:感謝夜水寒的500起點幣打賞。

第五十六章 攻佔無終第四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算盤第十五章 二鸚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六十九章 漢初三傑第二十三章 槍神童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肅慎鐵騎第三百九十八章 國之將亡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國長公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二百五十四章 對峙第三十章 代燕漁陽之戰(五)第二百一十章 肅慎鐵騎第二十四章 三鸚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二百三十九章 草原雙狼(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四章 忠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紀南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進攻邯鄲(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四百章 滅秦!第三百八十一章 伐宋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五十二章 蕎縣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戰三敗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細算吳三桂第三百六十二章 歷城永不淪陷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功則賞第五章 首鸚第三百零三章 韓軍潰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招降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四百四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九十三章 恆山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硝煙漸起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五十五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衛青戰王賁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三百零四章 退敵(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劍指四方皆俯首第四百二十八章 霸王別姬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九十六章 恆山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七十四章 代郡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廣開言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葛入燕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四百零九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六十九章 回天乏術第三百七十九章 楊玉環第一百六十章 破縈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一百九十章 姬衍的顧慮第四百零三章 壽春保衛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招降第七十三章 代郡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犒賞三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糾結的李績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三百零三章 韓軍潰敗第四百五十四章 許負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八十六章 婚宴(二)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