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度出現後,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幻想,而是成爲了真真正正的事實。

當然,科舉制度的推出對於那些百姓、農民來說雖然有部分的好處,但卻不是得益最大的羣體。

得到最大利益的,是寒門。

不要以爲寒門就是百姓,是平民階級。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寒門,大多都是沒有門路當官的地主階級。寒門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庶門。

當然,利益受損的當然是各大世家了,但姬衍慫他們嘛?抱歉,完全不慫。

世家把姬衍塑造成了一個暴君的形象,姬衍完全不在乎。

科舉一出,那羣人數衆多的寒門這個可以立馬把他姬衍吹成千古聖君,甚至可以吹出來一句:功蓋三皇,力壓五帝。

但科舉的具體措施還需要妥善商議,不可馬虎大意。

姬衍現在都有些後悔,爲什麼當初要學表演,不學歷史、工業。

如果學了歷史,他至於現在爲科舉忙碌麼?如果學了工業,現在燕國早就火炮齊出,世界核平了。

哪兒還至於現在...說多了全是淚。

正當姬衍奮筆疾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時,魏忠賢不知何時來到姬衍身旁,低眉順目對着姬衍道:“王上,齊國使臣晏嬰求見。”

“晏嬰?”

姬衍輕喃一聲,要不是他來了,自己都忘了正在與齊國交戰:“讓蘇相去與他見面吧,只要齊國的條件好,寡人可就不會繼續攻打齊國了。”

對於晏嬰的來意,姬衍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齊國魯郡大敗,孫臏被狄青纏住,戚繼光與施琅對峙,他已經沒有什麼兵馬了。

雖然如此,姬衍也沒準備繼續攻打齊國。先前也已經說過了,擴充太大,不利於統治。

不同於王朝之間的更替,王朝的更替大多數是由上一代王朝的末代皇帝傻比而滅亡,民心容易靠攏。

而如今可不一樣了,大爭之世,數百年的觀念導致大部分百姓的國家觀念根深蒂固。

雖然都是中原人,但也有着秦人、楚人、燕人的分別,互相敵視,同仇敵愾。

姬衍的技能雖然可以讓絕大多數百姓歸心,但畢竟還有死忠啊。

齊國是世家存在最多的國度,就連紈絝多如狗的楚國都沒有齊國的世家要多。

要是滅了齊國,這些世家能把姬衍煩死。

當然,最重要的是燕軍士卒已經開始有厭戰情緒了。而且這次戰爭看起來是燕國大獲全勝,沒有什麼損失。

但姬衍自己心裡清楚,他掏出太多的東西了。

打仗需要糧草,而繳獲的卻沒多少。

韓國的全部糧草,連樂毅軍一支都供應不了一年。魏國也只有大梁方面的糧草,可魏國的糧草大部分集中在河西。

晉國的糧草倒是有些充足,但也不過堪堪止損而已。

之後,八十萬士卒雖然裁了十五萬,但還是剩下六十五萬。人吃馬嚼,這麼多的士卒一年的供給可是需要極多的。

再說錢財,打贏了需要給錢犒勞,打輸了需要給錢撫卹。

前前後後,姬衍已經把整個韓國、大梁的錢財賞了出去,又將晉國的錢財用於修補新占城池的城牆。

不要以爲打贏了就一定能得到好處。

姬衍不敢去確定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觀點,但他知道一場戰爭確實勞民傷財。

而且官吏的緊缺,讓姬衍亂上加亂,根本就無力去還齊國。

“先讓他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吧,待寡人調整好一切後,則大軍壓境。”

姬衍在心中默默開口,這就是他的打算:等待時機,直接一波帶走北方所有國家。

“科舉啊,科舉...”

姬衍只覺得腦袋疼,科舉制度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姬衍乾脆直接放手,對着小太監道:“召蕭何蕭相國、魏徵魏尚書來見寡人。”

這兩個都是名垂千古的賢相,把科舉交給他們,姬衍放心。

姬衍耐心等待,終於等來了魏徵與蕭何二人,二人按規矩朝着姬衍拱手道:“臣等拜見王上,我王萬年!”

“兩位愛卿快快免禮,辭座!”

一套常規的流程,姬衍隨後爲二人講解了一波什麼是科舉,以及科舉的方式。

兩人當即驚若天人,但二人卻沒有反對。畢竟魏徵和蕭何都是平民寒門出身,科舉沒有侵佔他們的利益,他們當然大力支持。

於是,二人痛痛快快的接受了姬衍的詔令,開始爲科舉而忙碌了。

姬衍十分欣慰,同時蘇秦也與晏嬰談妥,十萬黃金以及糧草十五萬石,齊國也承認燕國對於魯郡的統治權。

姬衍得到這一消息後,痛痛快快地下詔停止戰爭,令諸葛亮大軍原地駐守魯郡,馬芳也就留在魯郡輔佐諸葛亮,狄青率軍回薊,拱衛京師。

同時,霍去病、衛青也是一路連勝,冒頓十分憋屈,一個勁兒的回防,最終撤回了草原,並沒有與燕國騎兵交手。

換句話來說,燕國兵不血刃拿下雲中。

“雲中地理位置重要,寡人冊封衛青爲雲中侯,任雲中郡守,鎮守雲中。”

姬衍在朝堂上力排衆議,封了衛青侯爵,雖然是最低等的侯,倒也是貨真價實的。

霍去病的能力不俗,姬衍自然知道,但無奈年齡以及戰績的問題,姬衍並沒有冊封什麼爵位,而是選擇讓他擔任衛青的副將,一同鎮守雲中。

雁門關也被姬衍下令給了呂布鎮守,呂布上書求見姬衍,姬衍也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也是同意了呂布的請求。

見貂蟬嘛,真當自己心裡沒點數?

薊城朝廷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忙活了一個月的時間,蕭何與魏徵終於指定好了科舉的方案。

二人與姬衍商議之後,燕國定下了第一屆科舉的時間,明年三月十四日。

科舉一出,天下震驚,正如姬衍預料的那樣,寒門士子尊姬衍爲千古明君,而士族貴胄紛紛稱之爲暴君。

而燕國境內某處王公貴族府上,身份尊貴的家主大喜,道:“姬衍自取滅亡,果真是天助我也!”

感謝天邊的浮雲的100書幣打賞

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臨郢都第十二章 驍勇戰將第二百一十二章 肅慎高層的決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四十七章 鮮卑與山戎第四百四十六章 烏江自刎第六十三章 趙國的豪華陣容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國老將黃漢升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原虓虎第三百八十章 我和岳飛五五開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鎮國鐵騎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紀南第一章 系統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四百三十五章 唐楚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四百五十五章 換將第二百零六章 遼東戰役(五)第五十七章 鮮卑衆將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二十九章 代燕漁陽之戰(四)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正不阿(三)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二百五十九章 伐金(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一百一十章 朝鮮半島盡歸燕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葛入燕第四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算盤第三章 乾臯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佔歷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秦特使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葛入燕第二十章 險境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臨郢都第五十二章 蕎縣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反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圍堵函谷關(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二章 奸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舉結果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十二章 驍勇戰將第三十九章 六部尚書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四百五十三章 細柳營第三百八十七章 圍堵函谷關(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一百九十章 姬衍的顧慮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八十六章 婚宴(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盡數誅殺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戍北軍卒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廣開言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遼東驚變(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三十九章 六部尚書第四百四十六章 烏江自刎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八十九章 立後(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楚君臣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