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進擊的項燕(四)

“整軍,備戰!”

當項燕完全佔據了昌黎之後,並沒有下令繼續進攻,反而開始以昌黎爲據點堅守了起來。

項燕已經得到消息,晉陽大敗,陳慶之、暴鳶、張遼被斬,楊業及楊延昭、楊延德被生擒,三十二萬大軍僅僅死了三萬人,剩下的有一十八萬投降,剩下的一十九萬逃回晉、魏。

如今韓信、李靖正在分別攻打晉國、魏國,而另一位燕國上將樂毅卻消失不見,疑似向南行軍。

結合近日的分析,項燕已經大體知道了敵軍的目的。

樂毅、狄青、張飛、高覽,四軍合兩路,意在郢都。

狄青、張飛、高覽三軍吸引注意,樂毅大軍伐楚,兵鋒直達郢都。

項燕察覺到了這一點,不惜一切代價攻破高覽部,佔據昌黎,在燕國的身上紮了一顆釘子,迫使樂毅回防。

這就是項燕的打算,接下來抗住燕軍的攻擊兩個月,這座名爲昌黎的城池就歸楚國了。

“樂毅,世之名將。”

項燕神情凝重,對着帳內諸將道:“日後與之交戰,定要謹慎異常,休要被其抓住破綻!”

“樂毅此人,最擅長的便是抓住對手破綻,窮追猛打,最終攻克城池。”項燕一臉凝重,畢竟樂毅的名聲太大了,盛名之下無虛士,這句話自然做不了假。

“最可怕的是樂毅不擇手段。”項燕繼續開口道,“在新鄭一役中,樂毅調動早早潛伏在新鄭裡的刺客,一舉刺殺了韓國高層,導致韓軍羣龍無首而被迫歸降。”

周天子失天下八百餘年來,他樂毅還是第一個搞大規模斬首行動的人,新鄭的事情讓諸侯都有了警惕,抽調大批高手保護自己,生怕又遇到了樂毅這樣的對手。

可是若果樂毅聽到了的話或許會打人。

平心而論,刺殺的命令還真不適應樂毅下達的,樂毅甚至都不知道己方在新鄭城內安排了錦衣衛。

這個命令自然是姬衍下的了,但姬衍會說是自己乾的麼?所以這個鍋就扣在了樂毅的頭上。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而且,燕軍早在數年前的伐趙之戰中便在戰場上動用過刺客。”項燕深吸一口氣,繼續開口道,“趙國的上將軍趙奢就是死在了燕國的刺客之手,諸君可不得不防啊!”

“謹遵上將軍教誨!”

楚軍大帳內的衆將同樣神情嚴肅,一臉謹慎地對着項燕道。

確實,一個不擇手段且能力出衆的敵人,實在是難以抵擋。

更何況,燕軍早就有了刺客刺殺敵方將領的習慣,這讓場內衆將更是惶惶不安。

除了一衆武藝高強,負責衝鋒陷陣的猛將。

“末將請命,願爲上將軍先鋒,爲我王斬獲樂毅首級!”

龍且一臉愉悅,蠢蠢欲動地朝着項燕道。

“本將說過,我軍的戰略目標乃是據守昌黎。”項燕搖了搖頭,“龍且,你且退下,莫要再議。”

“諾。”

龍且眼中閃過一縷不甘,但很快就被自己壓了下去,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候差遣。

“散會!”

......

“我等拜見徵北將軍!”

在一陣參拜聲中,樂毅身着一襲精緻戰甲從門外走了進來,笑着對着衆將道:“諸位將軍快快請起,未來的幾個月內我等還需共事呀。”

狄青、張飛緊隨其後的進了大帳,林沖、魯智深、盧俊義、羅成等將領也跟着樂毅進了軍帳,分列兩隊,開始了戰略探討。

目前的局勢有點複雜。

北方安穩,有尚師徒的六萬戍北軍以及高長恭的兩萬常山軍駐守,匈奴還沒有膽子下來湊熱鬧。

西方晉陽之戰大捷,韓信、李靖分攻晉、魏,李靖勢如破竹,用着先前生擒的曹仁,一路連破衆多城池,兵鋒逼近曹操。

韓信卻陷入了僵局,晉國爲了抵禦韓信,不得已放棄了雲中,令雲中郡守魏尚、新晉大將軍韋睿率軍十萬與韓信對戰。

雲中郡自然不能白白送給匈奴,就在魏尚放棄雲中郡的第二天,呂布率軍入主雲中,與韓信成犄角,與韋睿、魏尚對峙。

東邊,由於宋國的原因,齊國侵佔了宋國二十餘城後,突然發現燕國威脅巨大,遂出兵六萬,以李忠爲將。

齊國沿海一代,施琅的海軍也與戚繼光鬥了起來。施琅的眼光終究還是沒有戚繼光高,戚繼光的鴛鴦陣、蝴蝶陣讓施琅束手無策,只能與戚繼光在那裡糾纏起來。

鄭芝龍也率軍來援,從另一面進攻齊國。齊將孫臏掛帥,與鄭芝龍部交戰。

而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在日本島混的風生水起。他利用日本內部矛盾,拉起了一支由日本人組成的五千人部隊,正在日本攻城略地呢。

最後就是南線了,也就是在場衆人所在的戰局。

高覽的戰敗,讓衆人有了一絲沉重感。高覽是燕國第一位全軍覆沒的將領,但在場的衆人都知道,高覽的能力值雖然不是頂級,但也是可以的。

高覽堅持了幾天?一天。

項燕之能,果然是變化莫測啊。

“明日,我軍發動進攻,試探項燕的反應。”

最終,樂毅定下了自己的目標,這一場討論也就落下了帷幕。

在場的衆將都知道,明日定是一場激烈的戰鬥。

......

晉國,某座城池。

司馬懿一臉焦急,在書房內走來走去,猶豫不定。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晉國這條船已經翻了一半了,別看魏尚、韋睿還跟韓信打的有聲有色,但可別忘了,這只是燕國的一支部隊。

待掃清河西的李靖騰出手來,晉國不就涼了麼?

司馬懿如今正值壯年,大好年華自然不願就此埋沒,他想要聯絡下家了。

曾經有一自稱南華的道士遊歷之時見過司馬懿,對他說過一句“三馬同槽”的話語,言其有大富貴。

可惜,司馬懿到今天都沒搞明白這個三馬同槽是什麼意思。

“下家...燕國?”

司馬懿深吸一口氣,目前最佳選擇就是前途大好的燕國了。

燕國不比趙國,他的崛起如今可是勢不可擋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 聯姻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共赴國難第二百章 大秦的策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伐齊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二百零六章 遼東戰役(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九十六章 恆山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二百零三章 遼東戰役(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薊城商議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二十九章 代燕漁陽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八十二章 伐宋之戰(二)第三百零四章 退敵(一)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一百章 靈壽攻防戰(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破冒頓第四十二章 尊王攘夷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三十二章 代燕漁陽之戰(七)第七十章 國士無雙第六十三章 趙國的豪華陣容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剿梁山(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諸侯會盟第四百五十七章 反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圍堵函谷關(下)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薊城商議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七十四章 代郡之戰(三)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國大劍士第三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國大劍士第三百七十九章 楊玉環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九十三章 恆山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四百一十七章 項羽戰存孝(上)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百零一章 傾國傾城楊玉環第一百九十五章 直言進諫第一百二十一章 交鋒(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四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臨郢都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七十章 國士無雙第二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原君趙勝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薊城風雲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國老將第一百二十一章 交鋒(二)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二十六章 代燕漁陽之戰(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五十一章 齊國鉅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項羽戰存孝(下)第一章 系統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唐燕同盟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抵抗第四十二章 尊王攘夷第二十九章 代燕漁陽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出征關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