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

就這樣,樂毅十分夢幻的破了城。

當他了解了錦衣衛是如何以幾百人攻破新鄭的時候,就徹底震驚了。

原來還能這麼玩?

什麼斬首行動、浸透收買,甚至錦衣衛早在一年前就開始籌劃這些事兒,就是爲了在今天派上用場。

不得不說,他們這羣人的思維被侷限住了。周禮講究正大光明,而就算是如今禮樂崩壞的時代,諸侯想過的最大不過是偷襲、不宣而戰之類的。

而姬衍不一樣了,直接上斬首行動,培養特種部隊...韓國也是第一次經歷這玩意兒,一下子就GG。

畢竟韓國人也蒙圈啊,他也想不到燕國身爲姬姓大國竟然搞這種不要臉的事兒,你對得起你的姓氏麼?

你姬衍還以周王室後裔自居,求求你要點b臉好吧!

話雖如此,樂毅當仁不讓地攻佔了新鄭後,開始向整個韓國擴張,韓國的城池基本上是“望燕而降”。

隨後,樂毅令趙雲領軍五萬繼續攻佔韓國城池,自己親自率軍十萬(張郃五萬)前往魏國,參與大梁包圍戰,試圖一舉覆滅兩國。

......

魏國,大梁。

韓信死死地盯着地圖,對着衆將道:“諸君可有破城之計?實在無奈本將就只有行那殺戮之事了。”

韓信說的自然是水淹大梁城。

滎陽城,已經被韓信率軍攻佔。而滎陽城有一個名曰滎口的堤口關係着整個戰局。

魏惠王時期,魏國在北方開鑿了一條運河,使魏國的經濟突飛猛進般的上漲,魏國也因此遷都大梁。

而如今,大梁城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魏國上方的黃河、滎水兩條河流一旦決堤,大梁就會被水淹沒,不知所措。

而往日裡,滎陽由大軍守衛,自然是穩如泰山...可惜,陳慶之西擊秦國,導致魏國的兵力嚴重不足。

魏將新文禮坐鎮滎陽,抵擋了三波來自韓信的進攻,最終還是丟了滎陽這個戰局的關鍵點。

除此之外,韓信還依次攻佔了白馬、宿胥兩處河口。

霍去病領軍逼近河內,韓信領軍環布四野。大梁雖然沒有被明顯上所圍困,但困境卻已然產生。

“決滎陽之水而淹大梁;決白馬之水而淹外黃、濟陽;決宿胥之水而淹虛城、頓丘......”韓信在議會中喃喃道,“使霍去病率重兵而攻河內,魏國...亡矣。”

“將軍英明!”

衆將齊齊拱手道,只有關羽面帶憂慮之色,開口道:“水淹大梁,未免有些勞民傷財...”

要是姬衍知道關羽如今的這般話語,一定會怒斥一聲:“你還記得什麼叫水淹七軍嘛?”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關將軍多慮了。”開口的不是別人,而是歷史上的滅宋功臣張宏範,他一臉笑意開口道,“況且不過是一羣魏民,無礙。”

“我軍攻佔魏國後,魏民自然成了燕民。民爲水,君爲舟。這可是魏尚書前些時日在朝堂之中說的,張將軍怎麼能...”

韓信咳嗽兩聲,制止了衆人的爭吵,最終開口道:“本將已經有所決斷,水淹大梁,關將軍若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可到王上那裡去參我韓信一本!”

“劇辛將軍,挖掘堤口之事就交給你了。”韓信接着開口,不容置疑的吩咐完劇辛後,內心一陣火熱。

如果計劃成功,那麼他就是世上爲數不多的可以連續攻破兩座強國都城的將領了。

邯鄲、大梁。

這兩座城池將是韓信認爲自己封侯的絕對把握。

而且,自己的這個侯爺的等級,還不會很低。

......

魏國,大梁城中。

魏國羣臣惶恐不安,他們現在十分懼怕外面的燕軍將大梁攻破,導致他們的榮華富貴煙消雲散。

特別是上午的那聲“轟隆”巨響,讓他們更是憂心忡忡。

而武將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燕軍引黃河之水,欲水淹大梁!

決滎陽之水而淹大梁;決白馬之水而淹外黃、濟陽;決宿胥之水而淹虛城、頓丘。

這樣一來,魏國所有的軍事重城將會在同一時間被水淹沒,假以時日,城牆崩潰,燕軍揮師長驅,魏國也就涼了。

而他們也是孤立無援,只能坐地等死了。

什麼,你說齊國八千士卒?

笑話,他們早就在常山附近被張飛的勇毅軍所攔住,差點團滅呢。

齊國現在誰都不敢惹,只能裝一波孫子。齊王呂源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忍。忍到齊國騎兵五萬,帶甲三十萬就可以跟燕國翻臉了。

而宋國確實是沒有什麼空閒,畢竟趙光義的計劃已經進入尾聲即將收尾。

楚國...楚國最近可是全體南伐,準備把南蠻一舉剿滅,免得天天騷擾楚國。

唐國還是老樣子,與隋國、蜀國糾纏不休,沒有什麼機會支援魏、韓。至於吳國就有點慫了,因爲孫堅死了,孫策上位,目前正在養精蓄銳,蓄勢待發。

這樣一個大好時期被姬衍所遇到了,因此姬衍纔會二話不說下令全力攻韓、魏,進一步擴張燕國的領土。

至於之後的羣毆?抱歉,老實說燕國現在一點都不慫,唯一忌憚的也就只有項羽、李元霸的實力了。

統御方面,姬衍表示都是渣渣,一羣渣渣。

“寡人的大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啊。”魏王斯苦笑着說道,雙手有些顫抖,“寡人實在是沒有料到,各國竟然一個都沒有敢挑戰燕國的...”

“而更要命的是,寡人的大軍爲什麼還不回來!”魏王斯近乎咆哮地開口暴喝,聲音有些歇斯底里。

“王上,燕軍挖掘了滎口、馬口、胥口三處堤口,目前黃河之水已經淹沒了大梁部分城牆,逐漸滲透...估計半個月城牆就會破碎,屆時....”新文禮滿頭大汗,對着魏王斯拱手道,“末將...末將無能爲力。”

“起來吧,寡人不怪你。”魏王斯擺了擺手,開口道,“寡人的上將軍龐涓都死在燕軍手上...寡人也只能嘆後生可畏,寡人不是燕王衍的對手啊...”

在魏斯眼中,姬衍善於提拔人才,改革創新之舉也是十分賢明,是世上爲數不多的大統一之君。

若是姬衍知道了魏斯的想法,只能呵呵一笑,道:“抱歉,寡人有系統。”

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四十四章 鮮卑南侵(二)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回天乏術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八十四章 羅藝父子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三百零五章 退敵(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零四章 退敵(一)第二章 奸相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衛青戰王賁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原虓虎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國反應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騎無雙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四章 忠臣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一百八十三章 南線決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二章 奸相第九十四章 恆山之戰(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絕命回馬槍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廣開言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國反應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殺第二百五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零七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五十六章 趙國之盾(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剋制鐵騎的方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十四章 大婚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四百四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二百零三章 遼東戰役(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二百五十八章 伐金(一)第五十九章 代國危機第六十三章 趙國的豪華陣容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一百五十五章 趙國之盾(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內閣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與燕第十五章 二鸚第七十四章 代郡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唐燕同盟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九章 六部尚書第三百零七章 進擊的項燕(一)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二百九十六章 晉陽城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五十二章 蕎縣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三十七章 代王澈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